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
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 …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平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