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老李帮大伙儿收集的11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铺垫情感

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

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

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

(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

(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 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

(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

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

7、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

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第二课时

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

(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 “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在一块儿”)

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重点体会“好好儿”)

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重点体会“活”)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

(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四、探讨爱母的怀念

1.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

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

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讨论):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

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

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

6、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

(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

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四、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2’)

1、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孩子们一起唱。

师:孩子们,当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起谁呢? 生:想起我们的妈妈

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父母对我们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位就是本文的作者史铁生。(课件展示作者及作者简介。)

2、听(视频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小组自学(出示自学要求)(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3、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三)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引导。(17’)

1、师:现在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

(可小声读,可站起来,可小组齐读)

汇报各小组采取的是什么读书方式,在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生字和新词,共同解决疑难。

2、师: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生: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谈谈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吗?

生:A坚强 B无私 C伟大

学生交流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3、师: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吗?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2: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生3:……

生4:……

(这里分两个步骤: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

师:我们也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来读读好吗?——(齐读或师生赛读)

4、师: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

生1: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

生2: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生3: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给同学们读读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生5:……

生6:……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10’)

师:你在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着感触最深的语句,与大家说说好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板书:暴怒—安慰)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

生(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播放音乐《思乡曲》) 生6: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菊花烂漫时。(课件展示)“我”来到母亲的遗像前,会手捧着怎样的菊花,来表达怎样的情思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母亲对我的爱就象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母亲把爱埋藏在心底就象黄色的花那样淡雅,白色的花是高洁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生(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告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人生,好好活,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感情朗读该句)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板书:思念-去逝)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千言万语,你想对作者的妈妈或作者说些什么吗?(学生激情发言)

(五)课文内容拓展,总结全文。(5’)

1.师:孩子们,能说说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真情诉说)(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课件展示“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2.教师归纳小结:孩子们,母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让我们学会爱,懂得爱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谢生你养育你的妈妈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让这颗象征爱、包含情的红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课件展示“红心”)。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3’)

1、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2、你们收集的有关于母亲的名言吗?

教师推荐 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 ————你可以抄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 → 母亲

暴怒 爱 安慰

思念 去逝

教学思路 篇3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题的含义。

2.感受母亲形象体会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之情。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用秋思诗引出:我们学过不少秋思的诗,看来秋天是个容易引起我们无限遐思的季节,著名作家史铁生也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2.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3.分析题目:题目给了你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你以为要关注的字(书写,读音)和词(意义,运用)推荐给同学。

2.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坚韧、宽容、伟大、无私、博大、宽厚、深沉……)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读完全文,你理解的题目《秋天的怀念》是什么含义?

(参考: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里看菊花引发对母亲的思念……)

读完课文你的心情如何?至少用两个词来形容你感受了“我”怎样的情感?

(参考:感伤;

作者的情感:淡淡的叙述中有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忏悔、内疚等)

三、品读思辨

1.课文是《秋天的怀念》,请把文中和秋天有关的词句找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引出对作者的介绍)

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③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你能发现作者的用心吗?

参考:

我发现:“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我发现:母亲爱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但儿子的脚却残废了,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侍弄花。

我发现:花是全文的线索,为从侧面烘托出母爱,也是为了不忘母爱。

我发现:妈妈想要瘸腿的儿子去看一看花缓解心中的压力和不满,母亲永远都替

儿子着想,自己生病了也瞒着。

我发现:母亲像菊花一般坚韧,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

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我发现: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

3.小结: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此为题,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思考,读懂母爱。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2.学生品味

参考:“悄悄地”——无声的离开,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对儿子的理解、体贴

“偷偷地”——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对儿子的牵挂、关切

2.小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坚韧、宽容、伟大、无私的母亲。

二、研读思考,读懂“我”的忏悔

1.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我”呢?找出描写“我”的词句来。

①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②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④“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⑤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用PPT补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

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甚至差点失去生活的勇气。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往往只有到无可挽回后,才会想要珍惜,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三、作业:阅读史铁生的几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瘫痪 仿膳 豌豆 诀别

(2)用诀口头组词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叫?

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

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教学流程 篇7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他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请同学们看史铁生的资料(补充材料)

史铁生,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1979年始发表文学作品。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诀别

2、简介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处:《史铁生作品集》 文体:散文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追问,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

教学目标 篇9

1、品味重点句段,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菊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找出行文线索,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二)通过品味母亲对儿子关心的句子,探究母爱的深沉;

(三)感受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体会作者对母亲、秋天深深的怀念。

二、重难点

(一)感知秋天和怀念的含义;

(二)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通过对三次看菊的分析,感受母亲对儿子热烈深沉的爱。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引出文章线索(3分钟)

提问:说到秋天,请同学们想象,你们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从之前学过秋的相关文章引发思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促使人变得快乐;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又是愁绪、悲伤的象征,”那本文的秋天应该如何理解?我们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替换?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章,把你觉得能替换的词语写在题目的旁边。

板书:的怀念

看了同学们的答案,写了秋天、母亲、菊花等。那么秋天的含义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标题能不能换成母亲的怀念或者菊花的怀念,我们一起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文主要以什么为线索?(三次看菊)

提问:

1、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3次)

2、那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第3次)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秋天”一词导入本课,分析在秋天出现了三次的菊花,进而引导学生找到第三次“我”才真正地去看了菊花。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7分钟)

为什么第三次才看成菊花,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怎样拒绝的?态度怎么样?(分析文中出现三次的“菊花”,引出我对三次看花的态度,分析第三次看花时我的态度变化。)

1、不,我不去!——(暴躁)拒绝

2、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厌烦)同意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淡定)主动

我看花的态度由拒绝——愿意——主动,我的心情由暴躁——厌烦——淡定,这可以看出我因为母亲的影响而慢慢地成长,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和妹妹去看了北海的菊花才醒悟一切。

第三次看菊,又是秋天,这个时候,他眼里的菊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朝气蓬勃。作者转变了吗?但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而是通过对菊花的描写,间接、含蓄地告诉我们他成长了。(根据板书,前后对比:绝望——好好儿活)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在不经意的文字中体现出较强的表现力。

1、是什么影响了作者的态度?(母亲)(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母亲是怎样影响儿子的?(母亲的关心、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爱、母亲的坚持)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到秋天的含意,从中感受到我的态度变化,我在第三次秋天的收获——成长,探讨出母亲的爱对儿子的影响。

(三)前后勾连,体悟借物喻人的语言表达(20分钟)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从文中勾画母亲关心我的句子。

1、母爱的淡雅:——淡雅: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5分钟)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动作)

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地出去、悄悄地进来,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恢复平静和理智之后,再进来带我去看花。这无疑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那母亲在出去和进来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偷偷地

悄悄和偷偷有没有区别?有。偷偷是不想被儿子看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母亲很闲吗?只是简单地等待而已吗?(不是)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喜欢花,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连侍弄花的时间都没有了。而她的时间都用在了儿子身上,还偷偷地关心着儿子,母亲处处替儿子着想,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活得平淡,对儿子真实的爱。

2、母爱的高洁:——高洁:要活得高尚而纯洁(7分钟)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忍——伟大的母亲(动作)

提问:

(1)母亲的“忍”,是在忍什么?

①儿子的抱怨,儿子的病痛,想让儿子看到自己坚强的样子。

(2)只有儿子生病了吗?没有。母亲的病更加严重。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①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第二段)②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第三段)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第五段)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在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第六段)

可见,母亲的忍:(①儿子的抱怨;②忍住自己内心的的痛苦(病)与无奈;③忍住儿子的病痛带来的双重打击。)

母亲并没有自私自利地自我发泄,自己病得那么严重都还要为儿子着想,体现出母爱的高洁。

3、母爱的热烈而深沉:——母亲对我的爱(8分钟)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1)挡(母亲“挡”在窗前,是在挡什么?)

身有残疾的史铁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会感到凄凉、悲怆、甚至绝望。母亲这一挡,可以看出她想要挡住?——不仅仅是窗外的树叶,更是挡住了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2)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母亲为了缓解儿子烦躁的情绪、对生活绝望的态度,为什么还要提这类忌讳的字词?这样的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在不经意间竟然把“跑”、“踩”这类忌讳、敏感的字都提出来了;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爱的热烈深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文中(根据三次看菊花)找到体现母爱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母爱的伟大,并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借物喻人的语言表达相勾连。

(四)梳理思路,总结全文(5分钟)

大家刚刚找的这些体现母爱的句子是第几次看菊(一、二次),为什么没有第三次?(因为第三次母亲已经去世),那第三次没有了母亲的看菊,我提道了什么?(“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归纳母爱的伟大

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只是说的菊花吗?(实际上说的母亲)结合着板书对比,“平淡、真实”体现出母亲爱的淡雅。高尚、纯洁体现出母亲爱的高洁。深沉、深爱体现出母亲爱的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指的是作者的态度。

2、归纳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对菊花的赞美都对应了母亲的人物性格;以菊喻母亲,体会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也是这样的爱,让儿子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变得泼泼洒洒。(借物喻人)

3、回归主题,总结我怀念的母亲、怀念的秋天

因此,我们再回到刚开始问大家的问题。本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可以改成什么?(母亲、菊花)?

这是不行的,本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怀念”是站在现在想过去的事情,我怀念的其实不仅仅是母亲,还怀念在那个秋天,自己对人生那份刻苦铭心的感悟,是母爱的伟大,让我最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活儿。(绝望→好好活儿)你们写正确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菊花的赞美,结合原文语言分析母爱的伟大,体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而母爱让我成长,我也怀念那秋天让我成长的足迹。

五、板书设计

六、课外延伸(3分钟)

史铁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而之后史铁生的心里还时常想着母亲,牵挂着母亲,是怎样的表现的呢?请看《合欢树》: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七、作业布置(2分钟)

结合《合欢树》这段话,续写500字文章内容。(作者明白了母亲的没有说完的话,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探究活动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封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