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9篇)

《两极世界的形成》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次为您整理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预习案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

2.影响:  。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 的对比: 和 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 和 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 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

(2)为了帮助西欧 ,以 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 ,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 和 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 》,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 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 和 。朝鲜分裂为 和 。

(2)局部战争: 年,朝鲜战争爆发。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作探究案

1如何理解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具体的表现?

3,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苏联针锋相对采取怎样的行动?

5,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

(2)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3)“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6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的关系如何

当堂检测:

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a.三国鼎立b.美苏均势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

2、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而强加于各国自由人民的极权政体,削弱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对上述言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在二战后已经拥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试图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3、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课后训练案

1.美国开始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时,在亚洲的主要活动是……………………… (   )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朝鲜战争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杜鲁门主义”   ②柏林危机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3.朝鲜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朝鲜内战爆发               b.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

c苏联直接入朝协助北朝鲜军作战 d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侵犯中国

4.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c.美苏综合国力比较接近 d.多极化逐步发展

5.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一战前英德争霸的特点是  (    )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核武器作为争霸的威慑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         ④反映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1947年,美国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与此具有直接关系的是(    )

《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

7,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8、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9、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 朝鲜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10、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2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美苏由盟友变成了

①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主导,奠定了两极格局的

②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矛盾日益加剧

2、形成的过程:

①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

②杜鲁门主义(以遏制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

△根据“学思之窗”提供的两段材料,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两个问题:

(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由大国控制的集团

(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直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构成直接。

②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直接动武,这对集团内部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作用

二、两极世界的对抗

1、总体局势:全面,局部

2、两种对抗:

(1)“冷战”:①的分裂②的分裂③古巴危机

(2)热战:①战争②战争

△两极世界的对抗尤其是“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极之间的激烈争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世界被人为地分为两半,阻碍了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不敢直接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孕育了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随堂练习:《全品》第25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5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五)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3

一、课堂构思

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阅读单元引言,能否提炼出一个令你感到陌生的历史概念?

(生)“冷战”。

(师)能否就引言中的叙述说明什么是“冷战”?

(生)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

(师)你能否考虑出所谓“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可能有什么形式吗?

(生一)只要不是武力的对抗,没有诉诸战争就都是“冷战”。

(生二)“冷战”必然相对于“热战”而言。只要是矛盾双方之一发动了战争就是“热战”。

(师)两位同学其实都是说明的一个问题──“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

(生)政治、外交手段、制造国际舆论、经济封锁和制裁等等。

(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当然,同学们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学习完本课,大家会找到答案。

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二)讲授新课

利用幻灯展示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1.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的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1、2两个问题看书,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幻灯片)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25%。到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比重也只有26%,而美国达44.7%。 (数据来源: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师)请同学们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生)美国成为战后大而富有的国家,因此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注重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进而操纵整个世界。

(师)如果是这样,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局势呢?

(生一)美国可能成为世界霸主,操纵世界局势。

(生二)美国的目标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导致联合抗美的形势。

(师)同学们提出的两种可能的确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能否在分析一下材料中所提到的“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的主张可能会遇到障碍吗?

(生)障碍是苏联。这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幻灯片)材料一 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苏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二是促使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大大削弱苏联的力量;三是苏联内政、外交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杜勒斯攻击凯南的政策是消极的,注定要失败的,不道德的。他说:“美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把苏联共产主义限制在目前的范围内……美国政策的目标之一是最终恢复至今受莫斯科控制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真正的独立,我们不参与旨在承认苏联对它目前控制下国家独裁组织的行为。”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

①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杜勒斯和凯南的分歧是什么?

③杜勒斯和凯南的政策是否有根本分歧?为什么?

利用幻灯片展示问题:

1.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并注意史论结合,然后展示如下内容:

(1)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确立称霸全球的战略;

(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国家利益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然后,简要介绍教材导言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让学生简单介绍丘吉尔“铁幕”演说及丘吉尔本人。

教师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补充如下内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严谨多产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二战中与苏联结为盟国,体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外交的高度灵活性。但他曾经这样说:“我最愿意看到的二战结局是斯大林俄国躺在手术台上,希特勒德国被埋在坟墓里。”就是他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介绍教材中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图片。(幻灯片)

材料一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杜鲁门主义指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学生设问: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利用幻灯片展示马歇尔计划。(幻灯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给学生设问:(1)什么是“马歇尔计划”?(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么样形成的?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当时美苏双方为何不诉诸“热战”即战争的方式呢?原因很多,首先是当时整体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国要把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要建立世界霸主地位,而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二战的削弱,有待于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否则就会有爆发革命的危机。美国也需要战后的缓冲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扩张的资本。而苏联更是需要时间,进行战后重建,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其次从国际舆论角度也不利于战争,世界人民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都希望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安居乐业,逆之,会陷入世界人民孤立的境内,也不会得到美苏人民的支持;再者,当时在军事上美苏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而且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形成的过程: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发表(1947年)。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质)。

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北约。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华沙。1955《华沙条约》(正式形成)苏联。

(以上问题都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然后学生自己作答,教师利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3.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A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C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D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4、“冷”、“热”交织的影响。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三)本课小结

1、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

(1)基本原因: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发出信号。

②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③1947年6月,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1949年,德国分裂。

⑥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两极格局的特点:

(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八、课后习题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4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形成了“冷战”格局。

表现: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

2、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表现:

(1)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并走向了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强大。

(2)日本在美国的扶持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日益强大。

(4)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主义仍威胁着世界和平。

【导入新课】

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讲述内容】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2、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p118导言)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治表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二、美苏“冷战”

【合作探究】1: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161教材思维启迪2)

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

(1)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合作探究】2: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经互会的成立:

(1)时间、国家: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4、成立华约: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2)影响: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合作探究】3:阅读p120学思之窗,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性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1961年—1973年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合作探究】4:如何评价“冷战”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161教材思维启迪3)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布置作业: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首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提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其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年3月19日作为急先锋的法国率先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个月后,战事依旧。法国为何成为北约军事轰炸的急先锋?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成员国,1969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XX年法国又通过投票重返北约,法国为什么对北约朝三暮四,北约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今天我们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以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一、两级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三、两极格局主要对抗形式:冷战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冷战的表现

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冷战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设计意图: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了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把学生分成五组人,分别扮演民主德国人、朝鲜人、古巴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采访五国人,让他们分别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发表言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辩论:正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正确认识,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最后——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讨论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适时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分层训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愉悦,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四、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的板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轻松掌握本课知识。(略)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6

第25课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2、技能: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分析: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峙。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与合作对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因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使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

3、“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学习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学习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思考感悟】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什么关系?为何曾现这样的关系?“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知识梳理】

一、从盟友到对手

1.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双方联盟基础的消失;苏联实力的加强及对美造成的威胁。

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本质原因是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军事实力上的劲敌。

二、美苏的“冷战”

1、概念:

【合作探究】冷战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

【合作探究】美国冷战政策包含哪些内容?

政治表现的杜鲁门主义

经济表现为马歇尔计划

军事表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合作探究】马歇尔计划是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如何看待美国的目的?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因为要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利益的关注,即美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在政治上稳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稳定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的基础上,美国还进一步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政治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战略步骤上来,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合作探究】苏联应对措施有哪些?

(1)政治: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发展党组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经济:经互会成立:1949

(3)军事: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55,从此在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合作探究】如何看待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支持与援助?

苏联对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和政权建立过程中的帮助、建立经互会以加强经济合作、成立华约以抗衡北约的措施体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全方位的对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合作探究】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世界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1、德国的分裂:1949。

【合作探究】

你能从柏林墙的修建和拆除,认识“冷战”的影响吗?

柏林墙的修筑以及德国的分裂都是冷战的产物。它人为地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分为相互隔绝的两部分,这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关系的真实写照。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交流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冷战的结束以及柏林墙的拆除都是必然的。

2、朝鲜的分裂:1948。

3、美国侵略越南:1961

4、古巴导弹危机:1962

【合作探究】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形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表现为:

(1)造成国家分裂:两个朝鲜和德国的形成;

(2)引发局部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年,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 1961年—1973年,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引发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最后苏联撤走导弹。

积极影响:

(1)苏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结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次世界崛起。

【难点突破】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具体内容:a.处置战败国b.重新确定战后欧亚政治格局c.成立联合国(3)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重新划分,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评价:a.积极性: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等b.局限性: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如对朝鲜和德国。c它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例1]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

c.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              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条件的把握。应明确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在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a选项是体系的内容之一;c选项是体系形成的原因之一;d选项在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并不突出。形成国际关系或国际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的实力,且雅尔塔体系带有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点也可以通过b选项反映出来。

[答案]b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7

第24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第二目“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

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学生探究:

①什么是“冷战”,其双方分别是谁?(略)

②为什么出现会“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③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战争均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核武器的制约作用;)

④美国在冷战初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的举措?(略)

教师点评并指出答案,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进一步理解冷战的内容和实质。

美国冷战的具体政策、措施 内容 目的

政治

经济

军事

表现之一的杜鲁门主义: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表现之一的马歇尔计划: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

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表现之一的北约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看书归纳有哪些具体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

给当今世界还留下了哪些阴影?哪些已经基本解决?

越、德已统一;中朝还没有统一;古巴还受到美国的封锁。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上、下卷)

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网络:

历史课程网、中学历史教与学

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

六、学习评价建议

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根本的目的是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借此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

c.稳定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控制西欧,维护美国霸权

2.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造成了中国的分裂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学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仅仅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a.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b.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c.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d.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4.二战结束后,对“冷战”形成的责任,有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阐述理由。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

2.影响:  。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 的对比: 和 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 和 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 3)1946年,丘吉尔的“ 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 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 “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

(2)为了帮助西欧 ,以 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 ,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 、英、法等国签订了《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 和 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 》,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 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 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 和 。朝鲜分裂为 和 。

(2)局部战争: 年,朝鲜战争爆发。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就是所谓的“冷战”。

3.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典例剖析     【例l】“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变式题1】  “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c.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 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武力

知识点二美苏“冷战”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在富 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 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知识归纳

1.冷战政策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马歇尔计划: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3)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企图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4)组建对付苏联和东欧的军事集团——北约。

①1949年春,美、加、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规定进行集体防御。

②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来源:]

2.两极格局的形成

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 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典例【例2】“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知识点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柏林墙的建成

原因:雅尔塔体系确定了美苏在德国东西部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冷战”政策加剧了其分裂进程;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 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嘹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睫! 卫墙。该墙就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2.朝鲜半岛分裂

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在美国支持下,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同年9月,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起因:1962年7月,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中程导弹基地,以改善其在美苏核均势中的不利地位,结果被美国发现。

经过:10月,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戒备状态。

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典例剖析  【例3】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军事优势迫使美国让步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

巩固测试

1.美国开始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时,在亚洲的主要活动 是……………………… (   )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朝鲜战争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

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杜鲁门主义”   ②柏林危机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3.朝鲜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朝鲜内战爆发               b.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

c苏联直接入朝协助北朝鲜军作战 d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侵犯中国

4.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c.美苏综合国力比较接近 d.多极化逐步发展

5.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不同于一战前英德争霸的特点是  (    )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核武器作为争霸的威慑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为基础         ④反映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1947年,美国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与此具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

7、阅读材料

我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回答问题:材料中美国的“支持”意味着什么?为实现该目标,美国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两极世界的形成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

考点1 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________________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②基础:美苏均势。③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④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_________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②_____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___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2.冷战开始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___________(1947年3月)(政治表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_____”的正式开始。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考点2 美苏“冷战”

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1)目的:①帮助西欧恢复经济;②___________西欧国家;③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④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___________》,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_________集团。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_________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经互会的成立

(1)时间、国家:        、         。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_________的经济封锁。

4.成立华约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___________》,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2)影响: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_______形成。

考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①背景:二战后,德国被___________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方未能就__________问题达成协议。②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①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_______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②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③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_______、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越战争: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   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②时间:1961~1973年。③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①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②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____      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基础练习】

1.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2.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3.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5.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   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6.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对手,其根源在于(    )

a.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分赃严重不均 b.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c.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     d.互相对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

【互动探究】

一、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基础、作用是什么?

2.结合教材,二战使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美苏由朋友到对手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有哪几个)?

二、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表现)

1.完成表格:美苏冷战的表现。

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

2.冷战的对象、形式、实质是什么?

3.两极格局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怎样?

【效果检测】

1.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爆发真正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2.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3.二战后初期,“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

①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  ④对德分区占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5.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b 2.a 3.b 4.c 5.b 6.c

效果检测:

1.a 2.c 3.b 4.b 5.b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