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给大家讲解一下游记类的作文怎么写。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孙永河
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对自然的情怀,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我们不妨回顾下面一段文字: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作者写山水写景致写人物一气呵成,如一幅水墨淋漓的湖山夜雪图。然而又不仅是画,这又是梦幻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同时,我们还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阅读这样的文字,在我们为之拍案叫绝的同时,无疑会体会到难以言说的艺术享受。
如何写景呢?首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当然离不开“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
观察,不仅靠眼睛,它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然。
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作者先是传神地描绘山间早晚不同的景色,接着,作者进一步把笔墨铺展开去,细致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绘山间四季景物的变化,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
当然,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1、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事物有动也有静,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当然,采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更是可以不着痕迹地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它比用修饰语来得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无论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不是单一的,必须注意它们的有机结合。
2、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
描写景物应力求形象逼真,使人如若亲见,但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应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并在头脑中构建美妙而深远的境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描绘游赏西湖所观察到的实景,后两句描绘由想象而得到的空灵的虚景。前两句具体描述,以多彩的笔墨涂写其真实形貌,后两句运用比喻,侧重于借助美妙的想象呈现其风流气韵。整个作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等。
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地方也就不同。自然景物本来是无生命的,但写入作品中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
怎样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呢?通常有触景生情、寄情于景等方法。触景生情是指眼前的景物触动和引起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作者由此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思。寄情于景是指作者在写景时带着某种主观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以客观之景来寄寓主观之情。
名家名篇:
山看人
楚 楚
紫,其实是距离的色彩。
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得大自在的色彩。很难形容出这弥漫氤氲了整个武夷山水的紫色,在色谱中的具体位置。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它武夷紫。倘若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流香涧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因为过于玄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出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的休憩的真正的山。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灵性的生命最美。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能把它看成生命,不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返与默契。武夷是朴实的,又是清高的,荣枯的故事都在里面,有缘无缘随你。有人看一看热闹,评一评山水,拍一拍照片,就心满意足,算是看过山了。喜欢的人说它已含了漓江的诗情画意,庐山的雄伟神奇,黄山的奇险伟岸,又是什么山的什么;不喜欢的人一句:“不过如此”也算看过山了。“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不同的人看一座山、不同的山被一人看,各各不同,这是人看山;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这便是山看人了。游客在看山的同时,山也在看游客,游客也在看自己。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清楚或模糊。
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山中多的是幽洞玄天,但不适合坐下来思索,要看一眼就懂,思索便错了,它属于顿悟的层境。铃木大拙禅师说得好:“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在山水中学习如何乐山、如何乐水,最终得以亲证我们就是山,我们就是水的最高境界。你才真正是与山有缘的人,这之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却可以望见自己心中的山水。而武夷山水,山有仁、水生智,这里的山峰大仁大义,这里的水大智大愚,正是成就这份悟性的好境界。
在武夷的日子,我把眼睛听成了四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武夷怎会是空山?在武夷的日子,我空旷着一颗心,无物不容无物不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日日是好日,武夷怎不是空山?
肉眼观武夷,满;心眼观武夷,虚。
虚,不是虚假,虚假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而虚,使人达到更高的真实。
空山是空,以灵为性。
空山不空,空的是心。
点评:
文章的内容很多:山中的紫色,山的朴实清高,山中的幽洞玄天,山中的四季,山中的八方。表现形式多样: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有描写。文章笔法灵活,作者时而是一位画家,向我们展示绝美的山水;时而是一位导游,引着我们去领略武夷的朴实清高,看武夷的雄伟神奇;时而是一位睿智的学者,和我们畅谈游玩山水的最高境界。这里既是人在看山水,又是山水在看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在山水面前,有了“真正的人性”,有了“更高的真实”。真实的我们为何不空旷着一颗心,“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好的写景状物之作一般不是只写眼前之景的,它们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将写景与联想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这是因为:在写景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在描写某一景物时,如果合理地联想到其他相近的景物,其特点会更鲜明、更突出。在写景中展开联想,能充实所写景物,使文章内容更显饱满,避免景物单调、乏味。同时,更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在写景中展开联想,还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美感。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蓝天衬着矗产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百万朵盛开的白莲。
在上面这幅由蓝天、雪峰、白云、溪流、浪花等构成的优美画面中,加进了作者丰富而美妙的联想,这种联想又是利用比喻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联想,突出了天山雪峰的雄奇壮观和天山溪流的湍急奇美,给人以色彩明朗的美感和立体的空间感,从而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联想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相似联想,也叫形象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是将景物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来。还有一类叫对比联想,即把相关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景物特点。
练习1: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景物描写要生动,注意情感体现,不少于800字。
练习2:
海浪拍击堤岸振奋人心,山风掠过林梢悠远深邃,屋檐燕语呢喃,温暖心灵,窗台雨打芭蕉荡涤污浊……自然万物时时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时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以“大自然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主题鲜明,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编写意图
本单元作文的话题是“亲近自然”。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除了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外,这种情怀还需要通过读书、作文不断培养。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本单元作文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
学生喜欢写景,但常常忘了为什么写景,抓不住景物的特征。这里所说的特征和说明文中的事物描述不同,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地方也就不同。作者头脑里的景物特征已经深深印上了主观的痕迹。有的甚至会大大变形。极度失望的人,竟会看见黑色的太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应当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却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写的是不同的秋景,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一面。所以,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在因特网普及的今天,学生对网络作文比较喜欢。但网络作文,有的过分随便,言不及义,教师应适当引导。这套教材每册第二单元都安排了“网络作文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做一做。
教学建议
学生做写景文,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不认真观察,习惯于抄书抄报,脱离景物实际;二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写出来缺少统一的基调,特点不突出。
针对学生常犯的毛病,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做一次集体写生式的作文。比如,一同观察校园一景,一同逛公园,一同赏月,一同看日出。这样写出作文来,一比较,谁做了认真观察,谁在抄书抄报,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会明白的。搞这种活动,事先要有准备,帮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诗文、词汇。可以先在现场口头做,回来后再落成文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互相启发,也便于老师指导。
有关资料
一、景物的客观反映
写 生
绘画上的写生,总是用呈现在眼前的物象来作描摹的模特儿的。写作上的写生也是这样。呈现眼前的物象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形体、位置、色调、明暗,明明摆在那儿,就得照它的本来面目,如实描摹,不能以意为之。方的不能写成圆的,红的不能写成黑的,一丝假也做不得。如果不是这样,文章写的是甲,可是让读者读了以后,却以为写的是乙,或者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那就失去文章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看见一株树,你试写一写,看见一幢建筑物,你试写一写,下了一场春雨,你试写一写……无一不是练习写生的机会。写了之后,给别人读一读,问他从文章里读出来的那株树,那幢建筑物,那场春雨……是什么样子;然后问自己,他说的跟你看到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写走样了,以后写的时候就改进。写生这个基本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节自蒋仲仁《写作的基本功──写生》)
二、景物的主观折射
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
(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葛利高里极度绝望。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
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一切都完了。
表达 交 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节自〔苏〕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样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方纪《三峡之秋》,载《方纪文集》第2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四、一次写景作文指导
有一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个作文题:《校园春色》。结果有不少同学根本没有到校园里去观察,而是抄书抄报,什么“林木扶疏”“树影婆娑”,什么“彩蝶飞舞”“燕语呢喃”,堆砌了许多现成的词语。老师一看不符合实际,于是要求重做。规定:可以先去观察、记录,然后回教室写,也可以到现场边看边想边写。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提示:
目的:提高从植物生态进行人事联想的能力。
对象:树木花草(不要人)。
范围:校园内教师办公楼一带。
项目:生、荣、枯的情况,体态,共同点,不同点。
结果:以共同点和人、事对照,通过联想,写一篇记实写景,抒发感想的散文。
重写作文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于是老师带学生到现场批改。老师让一位写得好的同学当众读自己的作文,结果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先把春意带到校园的,要算教师办公楼前的一棵迎春花了。一根根绿色的枝条上,挂满了嫩黄的花芽,有的已经开放了,淡黄色的小花十分耀眼,散发着几乎嗅不到的冷香。交错攀援的枝条下边,我叫不上名的野草,也渐渐冒出了嫩绿。各个小花池里,一株株丁香,一丛丛的刺梅,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枝头上结满了各色花芽。随处可见,站在路旁不惹人注意的钻天杨,挺拔的身躯上泛出淡绿色的光亮,梢头上吐出了几粒芽苞。只有那花池边的老槐树最沉得住气,那粗糙的老皮仍然没有一丝水分……
老师让学生看看迎春花的枝条到底是什么颜色。大家一看,原来不是绿色,而是绛紫色。再看看花蕾,也不对了。原来迎春花的花朵是黄的,而花蕾却是淡红的。老师又让闻闻有香味吗,作者闻不到,别人也闻不到。原来“冷香”一词是作者从一本书上学来,胡乱加上去的。当念到对杨树的描写时,老师让同学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发现,杨树的芽苞不是“几粒”,而是许多。当念到老槐树时,老师指出,与全文的情调不一致……这说明,即使到现场,如果不认真观察,也不能写出景物的实际。
(选自孙移山《人人都能妙笔生花》,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高瑞芹
【写法探讨】
景物描写要注意抓住两点:1、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即不仅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朦胧之美,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是清、静而悲凉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优美的……
2、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图上数竿墨竹,迎风而动,一枝一叶都好象竖起耳朵在倾听民间的疾苦,那是作者关心人民的一颗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借景抒发的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境界永远是创作的追求。
【例文共赏】
月之海,海之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教育局 高 晓
有人震惊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弘,有人迷恋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灵,而我却独爱“海上明月共潮生”时的感动。
暑假,我如愿来到了人间仙境──蓬莱。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我又一次被海的魅力所折服。
傍晚时分,独自漫步海滩,杂乱的心绪、郁闷的心情困扰着我,使我难于呼吸视听。我把一片片贝壳踢到海里,看它们被浪花吞没,不见踪影。无心去欣赏它们美丽的花纹,只想把它们交还大海。所来即所归。
天色渐暗,风中带着几丝凉意,海面失去光泽而变为恐怖的黑色。也许凶猛的恶龙会在下一秒跃出海面。我细细品尝着恐惧的味道,咸中带苦宛如脚下的海水。浓黑的天,浓黑的海,我品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也许那恶龙不是别的,正是日日迫近压抑了我数月的中考。
海亮起来了!这无意中的发现使我兴奋不已。翘足眺望,海的尽头浮起一轮新生的明月,浑圆的躯体,柔和的光芒,嵌在海天之间。世间多少美丽才凝聚成这完美的玉盘。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的忧郁在它的完美面前无处藏身。
月亮慢慢地爬生,月光在海面上铺就一条宽阔的象牙通道,小小的光粒子在浪尖跳跃,整个海是一幅变幻不定的泼墨画。满月在天桥上悠闲地散步,拨撒自己的光辉,普照人间。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自然。我的心也渐渐平静,随着微波荡漾在博大的海上,去亲吻月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接纳了世间所有的苦痛与创伤,化为咸咸的海水,仔细珍藏。我的忧郁也变为一朵细小的浪花,投入海的怀抱。就让它随风去吧,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忽然倍感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以后的日子里,不再为生活琐事烦躁不安,不再因激烈竞争焦虑不已。我学会了以平静心态安心治学,宁静以致远,学会了用宽广的胸怀容世间难容之事。
我要感谢那个难忘的月夜,感谢那片月光下恬静的海洋。
技巧点拨:
那“带着几丝凉意”的风,那“失去光泽而变为恐怖的黑色”的海面,那“浓黑的天、浓黑的海”是作者忧郁的心情;那“亮起来”的海,还有“海的尽头浮起一轮新生的明月”、“世间多少美丽才凝聚成这完美的玉盘”是作者兴奋的心情;“那片月光下恬静的海洋”便是作者平静的心情和能“容世间难容之事”的宽广的胸怀。
总之,无论是浓黑的天,还是恬静的海,都是为表情所设,为达意所用。
【写作练习】
写出文章后,先小组交流、讨论、修改,再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然后自己修改,在网上展示,积极投稿。
1、话题──色彩: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深沉庄重的黑,单纯皎洁的白,盎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编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2、“晚霞”的启示:
晚霞是自然界中常见景象,要求从“晚霞”这一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进行议论,应取“晚霞”的象征意义,进行合乎情理的联想,然后展开议论。
提示一:从古至今,人们把“晚霞”作为人生晚年的象征。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就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那慨叹代表了千古人生对生命无法超越所抒发的无奈之情。今天,再做这样的联想,就 要变先人的苍凉、无奈的情调为乐观、向上的情调。可以从“夕阳”、“晚霞”的美好、灿烂联想到对人生充满期待、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
提示二:可以从“晚霞”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晚霞”是落日用她的余辉在西天的云上涂抹的艳丽色彩,是落日用她最后一抹光彩给人们的召示出的哲理:尽管黑夜总伴着晚霞到来,但“晚霞”不属于黑夜,它属于太阳。它呼唤的不是黑夜,而是第二天的朝阳。晚霞,是又一轮朝阳升起的前奏;晚霞,是人生新阶段新起点的开始。
3、淡泊如菊 托物言志,借赞美菊花来赞美人格。
4、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表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抒情散文,必须让自己的情感与具体形象(细节)水乳交融。
5、人在这个世界上总离不开风雨雷电。你可能有关于风雨雷电的事情;面对风雨雷电,你可能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请以“我和风雨雷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内容与“风雨雷电”中的一项或几项有关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