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的教学反思(最新4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要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花钟》的教学反思(最新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花钟》教学反思 篇1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周四在与教研室的杨老师交流后,发现自己还有太多的不足。

1、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太繁琐,每节课应在三个目标以内,目标简略化,要具体明确,以便教学中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对三年级学生学情分析不准确,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复习生字词应出示的是生僻词,多用词和易错词,对于简单的词语,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中掌握,不必再重复。在学习课文第一段中只引导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应该再上升一个层次,让学生当堂试背,就如“跳一跳摘桃子”。

3、要正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而不是跟着老师走,在一个模板里学习,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4、老师的语言要简练,提出的问题要有条理,分条出示。

5、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授课时要有语文味,自己在这方面还要下功夫,包括最基本的粉笔字,朗诵,上课的表情等。

几次的试讲发现太多的不足。能有各位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希望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花钟》教学反思 篇2

今天上了13课《花钟》。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一步步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前,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抓住重难点。应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之前,多去钻研教材、参考书,研透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备课,做足准备工作。

2、在设计教学时,课时安排的划分不够明显。造成学生不能充分有效的吸收学习内容。导致前面的教学占用了许多时间。有些环节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后面应设计适当的练习,去巩固去感悟所学到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的导入过于简单,学生缺乏激情。应在以后的教学当中,用丰富的衔接性的导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出示自学提示时,要求的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变成了齐读。我却没有制止,如果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我应该及时的去制止,纠正错误。学会去应对课堂生反生的突发状况。同时也体现在平常的朗读感悟教学中,我缺乏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今后在课堂上我应多去范读,利用早读课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出示本课教学设计的自学提示二时,学生先独立自学再小组内交流,接着小组汇报,最后全班交流。我在这学生小组内交流过程中,没有去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去指导小组用自己的话总结讨论结果,以至于汇报时照搬书本上的答案,其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更没有解决问题的最终答案和体会作者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时,我应该先下去听小组讨论,了解情况,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时还应及时的鼓励全班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踊跃发言,积极思考问题。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作出评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我还应总结问题的答案,再来慢慢引入更深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两段不同表达方式的话来说花的开放,要求学生先去读,再比较。在比较感悟中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丰富。我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引导。只是一味的读,学生并不能真正的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那么我设计教案时可以先在这一块时设计一个表格,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它,要学生去填。填完后,我要提出一句重点句,来细细的交流体会作者是抓住花的形状、颜色来写出这么美的句子。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就能一一体会其它的句子了。

4、在小组建设这一方面,我制定的一些小组合作制度,评价制度,没有真正去实施。所以,我要去抓紧落实,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自主地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员得到锻炼,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学到知识。

5、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我对学生缺乏激情,课堂上没有表情。使得学生对我有惧怕心理,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又不敢说的现象。所以,今后以学生为主体,多跟学生交流,拿出激情,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

总之,我在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堂上的表现反应出我课外的准备、班级的管理等等,所以平常多给自己充充电。多听听别的优秀老师的课,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课堂中一些随机应变的经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花钟教学反思 篇3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4、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要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贵在平时意识的养* *成训练,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但是,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以后,我是怎样制定科学的导学方案,以促使目标的达成呢?我认为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三点,教材内容的处理、训练点的设置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选取。

1、教材内容的处理。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们看到的这一课是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我设计了五大环节:

(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习生词,欣赏词句;

(3)依托文本,理解运用;

(4)品位词句,当堂积累;

(5)修建花钟,引导探究。本来在开初的设计中还有一些环节,比如背诵课文、介绍花钟等环节,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这也叫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上述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这一课从对花钟字面意思的理解——“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随之了解花钟是“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继而进行扎实有序的感悟和训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明白真正的花钟是“不需要指针”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一气呵成,让人感动的不只是花卉之美,而是感动于教者与文本、与学生的深入“对话”,感动于这样精巧的设计!

2、训练点的设置。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训练”是不行的。那么,何谓科学的训练呢?我的理解是,必须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和分量,体现训练的层次和角度,把握训练的节奏。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三个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离开拼音读,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我们看到,多次提醒学生到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第三是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足见教师对语言积累的重视,敢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进行方法的引导,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启发。同时,在积累的时候,老师注意了对生字书写的引导,老师说:“我想你们应该把这两个词抄在积累本上,要注意看清田字格中这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选取。

对于教学策略,上面其实已经谈到了一些。在第一课时,则采用让学生“感悟”、“体验”的方法去理解字词,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举例:比如“艳丽”、“淡雅”、“娇嫩”、“舒展”等词语的学习)后面安排了学文以后让学生动手制作花钟的活动。这个活动之所以好,就是因为活动不是形式上让学生“热闹起来”,而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另外,熟悉课件制作的老师们都知道,这一课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是比较简单的,而这些简单的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比如,屏幕出现花,让学生叫花名,随后在直观的形象感知中理解艳丽和淡雅的意思,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内化语言。这样的例子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有老师把教学设计提到课程策划的高度,我是赞成的。要使课堂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必须做到精心的策划——而这都需要教师与教材,与学生展开深入的“对话”!

《花钟》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篇4

上《花钟》一课,我得总体安排是从“解释花钟”、“认花钟”“设计花钟”、到最终一个环节“填满花钟”。

1、这篇课文中描述花开了的语言异常生动。教学时,我让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我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经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然后,我结合课堂作业本,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述春天的动物植物欣欣向荣的样貌。

2、经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我努力做到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课堂中创设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籁,给人一种情感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淡化僵硬的学习,让学生学得那样简便自然,愉快充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