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9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

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设计是个突出的亮点,由四道同级运算的旧知识迁移到同级脱式运算的新知识,不仅能够巩固孩子们的旧知识,而且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对新知识产生一种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注意在同级运算中,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没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号写在等式的右边,而是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这样书写,有学生按捺不住了,举手示意,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正是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顺势跟学生们讲解了今天重点的内容——脱式计算。

我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强调在脱式运算中,等号要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计算。只有一个吃药片的例题“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基础,我从实际生活导入,并进行数据改编。由于贴合身边实例,因此连学困生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步计算,最终得出两种计算思路。紧接着,我把数据改编成“半片”,其实就是隐藏的数据“片”。学生能够快速的说出两种方法并能列出综合算式。后来在完成习题的时候,是分袋装糖果的问题,可是学生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为什么在上一环节很流畅,在自主完成习题时就会出现问题呢?

我认为是在上一环节,过于快速,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对方的方法,同时得出自己更喜欢的方法,这样应该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杜绝“烫剩饭”。分数乘除法的应用要紧扣数量关系及找准单位“1”,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文本背后的信息。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4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先让同学们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列出数量关系式,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了式子,因为之前一直学习的是分步算式,所以他们轻而易举的列出了这个两步计算的式子,然后我再让他们将分步算式合起来列出综合算式,据我观察,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我再带着学生给他们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反馈出很多问题,现结合课堂教学和作业情况说一说存在的问题:

(1)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不足,他们的书写格式五花八门,这也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给他们多余时间思考。尽管在新课讲授时已经挑出了错误的格式给他们看,但是由于没有给他们强化的过程,所以大多数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记了一下、并没有真正用心记住。

(2)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问题。在写练习题时,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很多时候,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加强板书训练,本节课需要书写的数字很多,我在黑板上的板书写得很难看,由于我的数字写得比较大,所以整块黑板都被我写满了,给人的观感非常不好。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5

本课在在学习了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运算的运算顺序,才能为后面更艰深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明确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初步体会到了要先算小括号面的。我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计算,并出示学生的不同的计算过程,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归纳出结论,也品尝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

在做第49页做一做第2题时,我让学生比较每组的2道算式有什么异同,通过比较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进而巩固了新知。

从学生做的作业情况来看,计算准确率不是太高,还得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学生开始学习本单元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采取分步教学,另一方面,在“想想做做”中编制一些改错题,帮助学生通过改错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顺序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三是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运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理解、掌握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能用递等式表示脱式过程,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创设的购物情境,主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通过仿练、交流,掌握规范的脱式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在计算和规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1、用递等式表达脱式过程的书写格式。2、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口答:5+8-7=

7+7+7=

3+3+3+3+3+2=

12÷4×4=

3×7=

3×4+2=

3×5-1=

提问:仔细观察,有什么想说?

【设计意图:第一组从旧知入手,归纳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第二组得出:结果相同,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第三组得出:前4个3连加可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加2,也可5个3连加用乘法计算简便再减1,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乘加与乘减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2、老师:(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加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老师:(课件出示:富有情境地说)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要先算出什么?(指名回答)

提问: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允许讨论和交流,

然后板书:5×3+205+5+5++5×3

4.(教师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板书:照抄)下来,而且要写在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提问:20+5×3,可以吗?

(1)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2)提问: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20+5×3②20+5×3

=25×3=20+15

=75(元)=35(元)

6.出示学生作业,并逐一讲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你认为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脱式)(1、上下等于号要对齐,2、没有计算的数目连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位置。)

教师指出:逐步把计算的过程写下来,可以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便于自我检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提问:5+5+5+20这样列式可以吗?

引导发现:5+5+5+20就是5×3+20,几个加数相加,可以先把相同加数用乘法简算再加另一个加数

7.比较5×3+20和20+5×3

=15+20=20+15

=35(元)=35(元)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氛围,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三、结合购物情境,探讨有乘法、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帮小军解决了问题。

老师:(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你们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吗?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全班交流:你们的。综合算式是怎样列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小黑板出示)

①50-18×2②50-18×2③50-18×2=14(元)

=36-50=32×2=50-36

=14(元)=6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重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错误资源,引起学生注意与重视,然后结合题意,让学生在充分比较、反思、碰撞中,理解算理,总结出运算顺序,对书写格式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第—层次:说出下面计算的第一步。

1.15+3×22.100-25×33.54-44+164.40÷4×2

3×2+1525×5-10054+16-4440×4÷2

汇报交流。

教师指出: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形成完整的板书:

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扩充所学知识的内涵,与以往所学知识构建清楚的块状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

第二层次:计算下面各题。

2+3×220-2×87×3+210×4÷2

2+3-220÷2×87+3×210-4×2

-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180

20000-180×10

教师提问: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完这些题目给你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数目较小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计算后再通过比一比,启发学生计算前要仔细观察,弄清运算后再细心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最一组】

第三层次: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堂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复习巩固,又是检测,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调整老师的教学】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去学习和探索,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混合运算

(1)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递等式

(2)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式

5×3=15(元)综合式5×3+2020+5×350-18×2

15+20=35(元)=15+20=20+15=50-36

=35(元)=35(元)=14(元)

答:一共要35元。答:应该找回14元。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7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一】

师出示情境图:笔记本5元一本,书包20元一个,水彩笔18元一盒。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师:5×3表示什么?

生:5×3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15+20表示什么?

生:把3个笔记本的价钱和1个书包的价钱合起来,就是小军花去的钱。

师: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2:5×3+20

师:对。生2列的算式我们称为综合算式,生1列的称为分步算式。你会计算这个综合算式吗?

生先自主尝试,后集体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来。

师:先算的5×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很好,算到3个笔记本的价钱后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就是小军用去的钱。

师板书范写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讲解格式。

(反思:这里是同学们首次接触混合运算。学习混合运算,重在理解运算顺序,但这个运算顺序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教师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教学时,教师很自然地联系题意,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师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回答

生:50-18×2

师:这题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师提问生3:小晴付了50元,不仅买到2盒水彩笔,还找到64元,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

全班同学大笑。

(反思:上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而这题乘法在后面,有同学就犯下了从左往右算的错误。这时,教师没有批评,没有呵斥,简单的一句“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就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计算错误,对后面如何正确进行计算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师:谁能告诉他什么地方不对?

生: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用50-36,从50元里减去2盒水彩笔的钱,就是小晴找回的钱。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在这道题目里,我们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算减法,求到找回的钱。

师: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两道题目,每道题目中有哪些运算?

生:第1题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题中有减法和乘法。

师:计算时我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第1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联系这两道题,你有什

么发现吗?

生: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反思:在学生领会两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两道算式的相同之处,交流得出解决本课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先算乘,再算加减。这样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教学中,教师始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联系题意,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课亲切、富有生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特点是: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轻松地学习,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去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列出综台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曰目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目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 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

不足之处:教学中课堂节奏有待优化,课堂节奏有点拖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9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片断:

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交流。

2、小军买了些什么?让我们看一看,请大家帮他算一算吧。

生独立完成,指名两生板演。

(师转了一圈,全是分步列式。)

5×3=15(元)

15+20=35(元)

请上黑板的同学说说怎么想的。

3、这样两条算式还可以写成一条算式。马上有学生就喊起来了:“我会写的。”于是就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果然很多学生写对了。

这样的算式先算什么?为什么?

怎么写计算过程呢?师讲解:在第二行写等号,等号应该在第一个数字前,边板书边讲解。

4、又来了一位顾客,出示第2条题目,请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师转一圈,发现有两种情况:50—18×2,18×2—50

把两种情况全部板书后交流,体会出是从50里面用去2个18元,应该是50—18×2,然后写完计算过程,体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1、从旧知引入新知,步步深入。

像例题这样的两步应用题,学生早就会了,从分步算式体会综合算式怎么列、如何计算。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在他们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再帮他们一把,从而完成新知的学习。

2、运算格式的。指导还要落到实处。

新授时,我只是板演了如何竖着做脱式计算,但没有想到他们的作业本的特殊性。结果做课作时,有一些学生第一行算式顶着写到最前面,第二行等号就只能写到竖线外面去了,非常不美观。虽然我发现了并指了出来,但事后补总觉得很遗憾。

3、课堂上要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特别是错误。

课堂上我总会把学生的错误拿出来,有时哪怕只是个别情况(问题讲明了,以后就不会犯了),一起交流讨论,让这个同学自我发现,让大家做一次小老师,也等于巩固了一次新知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