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西门豹》的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说——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引导到理解当时迷信对人们的影响的氛围。
3、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本课的内容。
4、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依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进行总结性写话,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感悟想象倾吐出来,自觉主动地投入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之中。
5、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一些骗人的迷信活动,培养学生反对迷信、热爱科学的品德作风。
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根据《东周列国志》改编的历史故事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于是他将计就计,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并大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好品质。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0——1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2、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象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3、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难点: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的办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最根本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巫婆和官绅用给河伯娶媳妇的计来骗钱害人。)再加上年年闹旱灾,这样的情况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西门豹是如何借助给河伯娶媳妇的计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
二、研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自悟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找出西门豹在河伯娶媳妇这天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划一划,想一想西门豹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呈现课件:
自由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找出西门豹在河伯娶媳妇这天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划一划。(想一想西门豹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学生自由朗读相应段落,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师生共同品悟
板块阅读一
师:话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送新娘了。来到漳河边,西门豹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
生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师呈现课件: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土地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1、齐读一遍,师引:西门豹说……
2、课件单独呈现西门豹说的话。
3、师引生读: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
指名2位同学读。
师范读,让生点评。
师从学生的点评中指导读好“不行、不漂亮、不满意、麻烦”等词。
(指名读,齐读)
4、师: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难道西门豹相信真有河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说西门豹的想法。
师:从你们的分析中,我听出了西门豹的话假中有真。那说什么是假,说什么才是真呢?
课件先呈现:
“不行,这个 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课件再呈现:
西门豹说___________是假,____________才是真。
西门豹说___________是假,____________才是真。
生分析西门豹的用意,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把答案填入横线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通过句式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分析,继而了解到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以此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师:哦!我明白了,就算此时新娘是美女西施,西门豹也会说……
他的目的就是……
生回答。
预设:救下新娘,惩治巫婆。(板书)
6、师:西门豹巧妙地借助河伯娶媳妇,惩治了巫婆,真是大快人心啊!让我们再读西门豹这句巧妙的话。
(生齐读)
板块阅读二
师: 就这样,西门豹巧妙地借助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惩治了巫婆,那他又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官绅的呢?
生回答。
师:文中像这样巧妙的语言还有很多,就在巫婆沉下去的时候,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和官绅说了两句类似的话 ,谁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两处,生读完后,师课件呈现:
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1、请学生自由读读这两句话,和同桌研究研究西门豹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讨论分析西门豹说这两句话的不同目的。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西门豹假戏真做的妙处。)
2、师小结:可以看出西门豹当时说这两句话的不同目的,前者是借口让官绅去催一催巫婆而惩治了官绅的头子,后者是利用官绅头子的命运来教训官绅,让他们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让老百姓明白这是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阴谋。
师:西门豹果真用计巧妙地达到了他的目的,你看: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师出示官绅们惊慌失措的图片和文字。引读:官绅一个个……
1、看着官绅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各位“百姓”,此时此刻你明白了什么?
2、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板书:教育百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发挥想象,让学生以百姓的身份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学生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师小结:西门豹的计可真妙啊!当初是巫婆和官绅用河伯娶媳妇的计来骗钱害人。而西门豹却利用河伯娶媳妇这一计不但救下新娘,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同时还教育了百姓明白了漳河里根本就没有河伯,这一切都是骗钱害人的迷信活动。这就所谓的“将计就计”。
板书:将计就计(先写2个计再写将计就计)。
三、总结性写话:
1、教师引语: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
课件呈现:
请你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学生反馈自己的感受:
(1)学生个别说。
(2)学生拿出自己所写的感受大声地读出来。
(3)师:看来大家都明白了,多亏了西门豹这巧妙的将计就计。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并进行多角度畅想,自由表达内心强烈感受,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书写的空间。)
2、师:送走了巫婆和官绅,送走了封建迷信,一心为民的西门豹还为百姓们做了什么呢?
生:自由读第16自然段,回答。板书:兴修水利
3、师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好官-——西门豹。
板书设计
救下新娘
惩治官绅
教育百姓
兴修水利
30、西门豹
西门豹
将计就计
着眼基础,注重发展──《西门豹》教学刍议
浙江省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李 卫
《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对西门豹这一形象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他不动声色,着手谋划并实施了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妙计,正是故事的重点,情节的高潮。深入研读,可以抓住众多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契机。为学习课文语言,积累语言提供广阔的场景与舞台,同时又可以开拓思维,培养思维的深度、广度。
教学时我从语言文字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让学生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感知感悟,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教学过程。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两个根本原因,然后自然恰当地把它归结为“天灾人祸”,进而通过西门豹治理邺的成功和与其他官员的对比中,感受到他做法的巧妙,水到渠成地把问题引入研究的主题。
其次,我打破段落的界限,以人物为经线,由易到难地搜读有关的材料加以品析;然后以小群体讨论式的读议方式研读课文语言,将人物之间的利害关系综合重组,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把握,还使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鲜活起来。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所以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这里深入反复的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
再次,基于上述的研读,通过一项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概括出西门豹的策略之妙:
“巫婆和官绅头子的进退两难,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 )。西门豹借着( )之名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这个办法( )!”
填写的内容不拘一格,让语言表达更为丰富,令思维训练再度拓展。学生从中叫轻松地习得“将计就计”一词。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写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人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使得文章的主题再次深化,情感再度升华。
我想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我这堂课设计的主旋律:着眼基础,注重发展。
通过教学的实践,也发现这一设计的某些不足之处,教师在如何点拨学生领悟语言时,考虑得略显粗线条了些,使得课堂的应变不那么得心应手。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西门豹》教学随笔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凤起校区 沈 虹
《西门豹》是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
教学时我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
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第二次想象: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
第三次想象: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
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应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 “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师:大家在上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惩恶”。根据你们第一节课的发言,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课书已经理解得很不错了。所以这一段我想让你们自己来学,可以吗?(生:可以)怎么学呢?我想把全班分为两大组,两组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哪组提不出问题,提问权就转到对方。这样互问互答,我们就管它叫“分组擂台赛”,大家能赛好吗?
生:能。
师:现在再给大家一段时间,你们做一下准备,好好读一下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准备力量,打好擂台。(学生读课文,做准备。)
师:好,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分组擂台赛现在开始,先由第一组同学提问。
生问:西门豹为什么说那个新娘不漂亮,要说换一个漂亮的?
生答: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只是找一个理由让巫婆去告诉河伯,实际上想淹死她。就是新娘非常漂亮,西门豹也要这样说。因为他打定主意要惩办恶人。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们对第二组同学的回答满意吗?(生:满意)那就由第二组同学提问。
生问:课文中说“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经把巫婆和官绅都投进了河里,坏人已经惩办完了,他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站在河岸上?
(第一组无人举手回答)
师:想一想当地老百姓的情况,想一想西门豹惩治坏人的目的。(已有人举手)
生答:当地的老百姓很迷信,他们以为巫婆和官绅的头子真的去了河伯那里,他们要等着看结果。西门豹也……
(说不下去了,另一学生站起来。)
生答:西门豹来送新娘是假,他是想借这次活动(众笑)让老百姓知道没有河伯娶媳妇这样的事,让老百姓不要再迷信了。所以他来送新娘好像是表演。他多在河岸上站一会,让人们觉得他也在等巫婆他们传信回来。结果他们回不来了,老百姓就知道河伯是假的了。
师:(对第二组)这样回答可以吗?(生:可以)
师:下面再由第一组提问。
生问: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这有多简单,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劲去装着送新娘?
师:这个问题提得厉害,第二组同学怎么样?谁来答?
生答:当地老百姓很迷信,不想办法让他们不迷信,就是杀了巫婆,也许他们还不服气呢!下命令也不顶事。
(第一组学生纷纷举手,一生起立。)
生:这样回答不行!下一个命令,不让再给河伯娶媳妇,当地老百姓就不会再受害,有女孩子的人家也不用花钱了,不用逃跑了,女孩子也不会被淹死了,然后再修水利,结果也是一样,怎么就不行?(第二组一学生站起来)
生:迷信是一个人心里的一种想法,别人不信的事,他就信。你下命令不让他信,他心里服气吗?
生:不管他服气不服气,反正他再不敢给河伯办喜事了,不办喜事了,老百姓就不再受骗了。
生:他不娶媳妇了,(众笑)但人们还是迷信,也许他还要借人们的迷信,想出别的花招来骗钱。
生:巫婆官绅都砍头了,他还会想办法吗?(众笑)
生:死了一个巫婆,还会再来一个巫婆,只要有人迷信,巫婆就有人去当。
师:好,先说到这里,听我说一句。迷信是一种思想问题,对待思想问题,有时不能用下命令的方法来解决。西门豹去参加送新娘的仪式,就是想用事实来教育老百姓。他要老百姓从事实中明白给河伯娶媳妇的虚伪和荒谬,让他们自己明白过来。好了,该哪一组提问了?(第二组学生说:“该我们提问了!”)
生问:我想让第一组的同学说一下,课文插图中画的都是谁?(众笑)
师:(笑)这个问题很别致,很有意思。
生答:(手拿课文插图)西门豹在图的右上角,戴着诸葛亮那样的帽子。
生:电视剧和连环画里都是那样。西门豹旁边的,和下面穿着盔甲的,都是西门豹的卫士。被两个卫士架着的是巫婆。下面三个女的,是巫婆的女弟子。剩下的那几个是官绅。
师:一点也不错,说得也很清楚。第一组,有没有问题了?(无人举手)没有问题了,大家拿起书,齐读最后一段“治水”。(学生齐读)
师:还有时间,我们再朗读一下课文……(一学生举手,老师请他说话。)
生:老师,再让我们演一演第二段吧!(全体学生鼓掌,台下听课人也鼓掌。)
师:好吧!
(教师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师与巫婆、官绅等人耳语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众笑)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众笑。)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笑声不绝。)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众大笑)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西门豹:(站了一大会儿,对其他小官绅)怎么还不回来,你们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绅:(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众笑)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等。(等了一会儿)看样子,河伯挺喜欢他们,跟他们聊上了,(众笑)你们也起来,先回去吧!
小宫绅、女弟子:谢谢西门大人!(演完后全场鼓掌)
师:演得很有意思。课文上说,在河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你们刚才也看了热闹了,你们这些老百姓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巫婆他们是骗人的。
生:我明白了不能迷信,要有科学头脑。
生:我明白了西门豹是一个好官。
师:(请举手的学生放下手)我知道大家都明白了,很好。既然大家都明白了,我们就下课吧!◆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西门豹之巧妙》的片段写作,把学生不够规范、完善的口头语言,提炼为规范、准确、有序的书面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西门豹的胆略才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确立研究内容
随机板书:田地荒芜 天灾
人烟稀少 人祸
二、研究学习,综合训练提高
1、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
⑴ 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反馈出示: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们一起来读读,把它读正确。
⑵ 这借口巧妙在哪里?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
⑶ 指导朗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读给同桌听。
2、教育其他官绅:
⑴ 像这样话中有话的句子在第二段中还有吗?再找找看:
出示: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⑵ 能说出他话中的意思吗?能读好吗?
3、比较,明白目的不同:
小结并板书:
惩办首恶 教育一般
4、齐读第二段,再次体会西门豹含蓄的语言,巧妙的办法。
5、结合写话练习,进行角色体验:
⑴ 结合写话进行角色体验(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⑵ 学生选择对象写并汇报交流。
6、师生共同小结。
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这以后做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是解除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对西门豹说的吗?(学生自由说)
2、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欲望,并推荐好书。
【板书设计】
田地荒芜 天灾 巧妙 破除迷信
人烟稀少 人祸 明白骗局
【教学反思】
收获:
1、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反复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把平时学到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其中,几经修改,最后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既符合学生实际又符合自身水平的教案。这堂课我主要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而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2、教学灵感:
在讨论“为什么‘官绅头子’和‘官绅’处理方法不一样”时,学生开始只认为“官绅头子”罪恶更大。我为引导学生这样问:如果这些官绅和巫婆、官绅头子一样坏,西门豹还会放过他们吗?”(这是备课中没有的,是根据当时学生出现单一的理解而引导提问的。)于是引出学生“这些官绅认识到自己错了”“西门豹为了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等多元理解。
不足:
1、时间安排合理性不够:
“不行……”句反馈时还可以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后面三句说得太多太杂。因当时考虑到如果不让学生说,是否显得不尊重学生。
2、引导作用不大:
(确切地说是教育机智的问题)虽然有引导,如“不行……”句中学生一开始就说到“西门豹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时,我感到大部分学生还没领会到这一点,就问:“那么巫婆以前是怎样的呢?”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巫婆给河伯娶的媳妇都是漂亮的姑娘,那么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要选个漂亮的再送去”就符合巫婆的情理,把巫婆投进漳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巫婆没有理由推辞。可学生还是在“巫婆和官绅勾结,以河伯娶媳妇为名来骗钱害人”这一点上做文章。估计学生已理解,教师没有再引导,而是让学生读句子。
3、“巧妙”强调不够到位:
应该说整节课的内容以“巧妙”串联、让学生围绕“巧妙”讨论和学习都很不错,但我没有及时强调,导致大部分学生一开始理解不够透彻,参与面不大,重点外显性不够。在学完“不行……”句时,应强调“巧妙”;第二段小结时,应再次强调“巧妙”并板书,这样学生会更更有意识去感悟、体会。
(一)、让我去调查
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也颇为踌躇。到底该怎样教学呢?我总觉得不能让学生游离在故事情节之外,只做观众和听众。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时,我为学生创设情境——“西门豹大人需要一批能干的随从,你们愿意和他一同前往邺这个地方吗?”学生都很高兴。我又问:“你们想到哪儿干什么?”有的说要到哪儿旅游,有的说要去玩,总之大家很高兴。我又问:“到了邺,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说,那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有的说这个地方以前不是很繁华的吗?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那你们该怎么办呢?”有的说,要种上树,有的说要去向当地人打听打听。于是我又问:“那你打算怎样打听?”有的说要去向当地老百姓打听,还有一位同学(金宇琪)说要去向当地的官绅打听。这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不行,官绅肯定不会讲实话的,要骗你的。”我让学生就按你的想法去打听吧。五分钟后,学生纷纷汇报结果。金宇琪说:“我向官绅头子打听,他告诉我这些老百姓不肯种地,又不肯交租钱,都逃到外地去了。”我让她把调查结果写到黑板上,又问其他同学。有的说他们向一位大爷打听,大爷说这全是巫婆和官绅搞的鬼。他们说漳河里有神,每年要娶妻,不给他就会发大水,他们硬逼着老百姓出钱,多余的钱就平分了,而且这些新娘都是穷人家的女孩,所以人都跑到外地去了。我让他们也把结果写到黑板上。然后问学生,究竟谁说的是真的呢?学生说多问几个人吧,于是又纷纷去问了什么大娘,小孩等等,结果都是跟老大爷说的一样。由此得出结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偏听偏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环节,我很喜欢。一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得到拓展。金宇琪的调查显然为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使课堂显得充满生成,充满生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迸发出了理性的火花。多次调查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凡事不能偏听偏信,要全面调查了解。
(二)、让我去采访
教学第二段时,我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又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了,漳河边上热闹非凡。《法制在线》栏目需要一批记者前往漳河,采访这件事,谁愿意去?学生又踊跃报名。
接着让学生自由看课文,了解经过。分析内容时,没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几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你在漳河边看到了什么?(人多)听到了什么?(自由想像)新娘命运如何?谁救了她?怎么救的?(出示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当时你听到西门豹这样说,怎么想?后来怎么明白了?)那些害人的巫婆和官绅有没有受到惩罚?(出示句子,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表演巫婆落水时,要求加上语言、动作。学生很有想象力,嘴里大喊着:“救命,救命!河里没有河伯,那是我骗你们的。快把我拉上来!”然后让其他同学饰演群众,会怎样说,怎样做?学生很有入情入境的感觉。)你作为记者采访了谁?(自由交流,采访了西门豹大人,采访了新娘,新娘父母,采访老大爷,青年、官绅等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最后,你看了整个事件,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请你评价一下西门豹大人的做法。整个过程生动而又重点突出。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西门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任之身。是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使巫婆和官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且表面上还跟巫婆和官绅很客气。从而使学生明白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学生还能说许多,诸如父母官,清官,包青天(及时指出西门在前,包在后,有错误,但意思是可以理解的)
接着进行撰写报道的简要培训,出示一份报道,要有标题,记者名字,内容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要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接着由学生自由看课文,写报道。
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大部分学生完成得非常好,但也有个别后进生有困难。主要是重点部分转述不清。有许多学生写得很精彩,以至于在后来我专门用了半节课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报道,并再次组织全班学生修改自己的报道,就像上作文课一样。我认为这很值得。
(三)、让我去汇报
最后,我又让学生当了一回传声筒,我创设情景——你是魏王悄悄安插在西门大人身边的密探,现在该向魏王汇报了,你该把你的所见所闻汇报给魏王。要求以书信形式汇报,注意格式,简单明了,字数控制在150左右。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回顾课文内容,并自由组合文字,内化并再加工,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同时又在复习书信格式,也是一举数得。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片逐条展示:
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2、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句话中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象。
二、学习重点段落
1、观看录象,思考:
西门豹是不是真的去送新娘子的,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2、讨论上一思考题:
明确: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
3、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自读课文找找写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4、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5、品读:
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6、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三段
1、“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2、评价西门豹:
说一说: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小结课文
30.西门豹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片逐条展示。
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2.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句话中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象
二。学习重点段落
1.观看录象,思考:西门豹是不是真的去送新娘子的,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2.讨论上一思考题。
明确:扔巫婆、扔官绅头子、教训官绅、教育百姓。
3.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自读课文找找写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4.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5.品读。
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6.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三段
1.“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2.评价西门豹
说一说: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课文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
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
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
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
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
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
5.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6.“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7.填表:
西门豹的主要事迹――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
要是魏王看了这张表,他会怎么评价西门豹,请写在表上。
三。继续质疑:
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随机处理,或引导自答,或请同学帮忙,或存疑思考。
四。作业:
选择: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附一、作业纸:
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姓名 性别 职务 主要
事迹 巧妙
的言行 人们
的
议论
魏王
的
评价
附二、课后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宁可上一堂千疮百孔的研究课,也不上一堂十全十美的传统课。”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时的设计理念就是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我设计了一张“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它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仔细研究了课文,对课文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整合才能完成。借助这种崭新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根据课文的特点,我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所以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写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第四,研究学习不能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而应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课尾,“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就是问题教学的有机组成总分。
当然,问题还是不少的,自我感觉,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尚不够,二是合作很少,三是容量欠多,课后感觉可以把西门豹做的第二件事和魏王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移至第三课时去学。
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与指点,共同探究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练习分段,说段意。
教学难点: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西门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联系课文想想,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要改变邺地的状况,必须解决河伯娶媳妇和年年闹旱灾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西门豹是如何解决河伯娶媳妇的问题的?
2、上节课我们讲了,西门豹了解了河伯娶媳妇的实情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看p122,我们把西门豹说的话读一读:"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西门豹是怎样以送新娘为名,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
二、教学第二大段。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大段(10-12自然段),自学课文,学这一部分,由老师提三个问题(挂小黑板),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心情怎样?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
①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道思考题。
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来采取分组、分题重点学习的方法:一大组着重思考第一个问题;二、三大组着重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稍难一点;四大组着重思考第三个问题。你那道思考完了,也可以思考其他组的问题,等会可以抢答。时间为2分半钟,开始!
(二)大家刚才自学认真,现在我们来讨论这几道思考题,先看第一题,第一大组重点回答: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处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七十多岁的巫婆和十来个女徒弟:女孩子泪流满面……)这时候,作为初到邺县,要治理邺县的长官西门豹心情怎样?(对官绅、巫婆痛恨;对女孩子同情)小结:第一大组学得很好,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思考题,二、三大组重点回答,其他几组可抢答。
2、用"~~~~"勾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⑴谁来读读你勾的句子?
⑵老师把西门豹说的这段话写在灯片上,出示幻灯片:"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①齐读这一段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课后第三题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加了着重符号: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
③你谈谈你对这几个带点词语是如何理解的?(不漂亮:长得不乖。这儿并不是真指姑娘长得不好,而是借口姑娘不漂亮,保护这个姑娘。不会满意:不高兴,不同意。河伯不高兴就会女大水。选个漂亮的:找个长得好看的,这儿也是一个借口。)师小结:这三个带点词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借口。
④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姑娘不漂亮,所以河伯不会满意,就要发大水,要解决河伯不满意,只好派一个人去跟河伯说一声,过几天再先个漂亮的送去。)师小结:的确是这样,既然姑娘不漂亮,河伯必然不会满意,只有再找一个漂亮的送去,选谁给河伯说一声呢?(巫婆)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⑤我们理解了几个带词的意思,又弄清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两句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表面的意思:西门豹不仅赞同河伯娶媳妇,而且三个"不 "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慎重的,要为河伯选个漂亮的媳妇,同时客气地叫巫婆去给河伯说一声。真正目的:保护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⑶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应如何读,谁来试试?(指名2人读,全班读一次)
⑷西门豹语气平静,态度坚决,一个"叫"字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板:投巫婆)
⑸看幻灯:这就是西门豹命令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情景。长期宣传迷信,残害妇女的巫婆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⑹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手段真是十分巧妙,再读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这两句话,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①"将计就计"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计策向对方施展计策。)
②再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用了巫婆的什么计策又向巫婆施展了什么计策?(利用了巫婆编造的漳河里有河伯这个神,并每年要为河伯娶媳妇的计策。而西门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巫婆去见河伯,达到了处死巫婆的目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将计就计处死了巫婆。二、三大组回答二个问题时,发言积极。过渡:西门豹又用同样的办法,又一个"叫"字,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里。(板书:投官绅头子)我们来看第三个思考题,四大组重点回答。
3、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①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小结:这三个问题,同学们自学得不错。
(三)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大段中的13、14自然段。前面是老师提问,同学们思考讨论这三个问题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可默读,可小声读),自己提问,看你们有什么问题?看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好?(学生自读,学生提问)有的同学提问很有份量,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我们来重点讨论同学们提的这几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下课后再讨论:
1、其它官绅为什么要提心吊胆?(官绅头子投下去了,他们害怕轮到自己。)
2、其它官绅为什么要面如土色?(他们十分害怕被投进漳河,投下去就没命了。)
3、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①不是首恶;②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小结:西门豹在了解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将计就计,三个"叫"字,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文章,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1、巫婆和官绅的一去不复返和官绅们的求绕声,使老百姓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用" "在文中勾出。("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2、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结果怎样?
3、西门豹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好日,以送新娘为名,当众处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也惩罚了其他官绅。这件事教育了老百姓,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弄清了愚弄他们多年的河伯娶媳妇原来是假的。这样,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就破除了。这正是西门豹要达到的目的。同学们,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是邺地的长官,你会用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①四人一组讨论。
②指名说,不同的办法。过渡: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办法都不错,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利弊。我把同学们想的办法归纳了三类:一类:找借口的办法。比如让巫婆、让官绅的女儿去跟河伯配,当河伯的媳妇,这一类办法与西门豹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差不多,都能达到惩治巫婆、官绅的目的,只是借口不同,大家开动了脑筋的,有创造性。二类:了解情况之后,选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当众处死巫婆、官绅头子。这种办法好在哪里?(能惩治巫婆和官绅),不好在哪里?(不能教育百姓,这个迷信难破除。)三类:把巫婆、官绅先审问、退钱,然后再像西门豹那样惩治他们。这种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官绅,又教育了老百姓,还要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这个办法更妙、更富有创造性,应该说比西门豹的办法更好。
三、教学第三段。
1、联系前面的课文理解这一段文。学这一部分,老师不提问,同学们也不提问,你们自学了这段后,谈谈你对这段文章是如何理解的?
2、学生自谈对第三段文章的理解。(①段意:主要讲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得到了好收成。②为什么开渠引水?要使老百姓生活变化,必须解决年年闹旱灾的问题。③和上段的关系。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能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四、总结: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内容得到理解了,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
2、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做事讲方法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佳话。
(全国第五届创造教育年会观摩课)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课前放松活动
师:到这儿上过课吗?看看媒体教室与我们的教室有什么不同,说得越多越好。要东张西望、七嘴八舌地大声说,可以站起来说,可以指指划划,但嘴不能停。
(生同桌互说)
师:要抓住各种机会练习自己的说话能力,说得越多,越经常,就会说得越好。
一、定向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西门豹》。“西门”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先想想应该怎么学习一篇新课文?
生:根据预习和课后的问题来反复学习课文。
师:对,有目的的学习,才能有高效率。等会儿要先看清预习要求和课后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师:老师整理出两个问题,请快速阅读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
⑴ 用──划出西门豹说的话,用( )标出本课的重点词句。
⑵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说清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
小结:
概括主要内容,我们通常运用这三种方法:
⑴可以根据课题扩句成为主要内容。
⑵写人的文章,把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说清楚了,也是主要内容。
⑶抓住课文主要句子,说通顺,也是主要内容。
二、理解重点词,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读一篇课文,迅速找到主要内容,胸有全局,你就会学得更快。
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找到了重点句重点词,你就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1.师:这些是本课的重点词,快速记忆这些词,看看规定时间内,你能记下多少个?
出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都是……给闹的
投进漳河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明白内幕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指名)
2.师:根据课文内容,把每一行的三个词连成一两句话,记得就更快了。自己试着说几遍。 (指名)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闹”:“每闹一次”“年年闹旱灾”各是什么意思?
生:闹──造成;每闹一次──娶一次;年年闹旱灾──产生,发生。
师: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的意思。有时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有时另外换个词,如果意思不变也可以,还可以查字典理解。
(生叙述过程中,师提示“用上主要人物叙述”)
在每一行词后相应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是经过,课文写得最详细,把什么人说什么话怎样做,周围人如何都细致描写出来,平时写作文也要这样;
小结: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了,自己试着再说几遍,一直到说通顺为止。像这样,抓住重点词连词成句,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写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他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写得很生动。把自己当作是西门豹,把刚才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多练几遍,看看自己说得好不好?
1.生自由看书读。
2.出示小黑板:
西门豹: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对巫婆:不行,……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
对官绅头子: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对众官绅: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好吧,再等一会儿。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
3.读,读中感悟:
第一句读出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痛恨、讽刺四种不同的语气。
第二句读出十分客气但态度坚决,男生读后齐读。
后几句生自由感悟练读。
4.生合作读:
师根据小黑板的词语说提示语生读西门豹说的话,提示如下:
西门豹通过仔细调查,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河伯娶媳妇闹的,他决定将计就计,揭穿骗局,让老百姓明白真相,于是他说──
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看到满脸泪水的新娘,他假装客气,不动声色地说──
惩治了巫婆之后,他继续假戏真做,假装着急地对官绅头子说──
处罚了两个首恶之后,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让官绅们胆战心惊,也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清骗局。他继续客气地对──
从官绅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在老百姓了解了真相之后,西门豹不露声色地──
在破除迷信之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5.同桌合作,一个介绍西门豹在什么情况说这话,一个读西门豹说的话。
6.根据小黑板的提示,自己当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各位老师,开讲。
7.师:自己会说这个故事了,再来感觉一下课文怎么写的,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导读课文中所描述的这样。无论说长说短,都要注意突出主要内容。
四、小练笔
1.师:战国时期的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临漳县北部。西门豹为官一任,破除迷信,发展农业,造福一方。临漳县要为西门豹立传,请大家帮忙。要求:写出这个人物做过的最为主要的事,并对这个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不超过三句话。注意用上“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这些语。
2.生写。
3.反馈: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在任邺县(现河北临漳县北)县令期间,曾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破除了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