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反思(优秀4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美术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美术教学反思 篇1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实施合作学习,设定合作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设定课堂的学习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春天的畅想》为例,教师以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导小组探讨对于春天的畅想,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遐想。小组共同交流对于春天的畅想,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准备绘画工具,共同商讨设定如何把文字的记录转化成绘画的形式,传授一些绘画的技巧,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培养学学生的团队意识。

引导和小组形式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以讲课为主的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被积极的调动起来,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我的表达能力,灌输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师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决定着课程进展的情况,驾驭课堂的能力。怎样控制课堂的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处理。

现在一直在提倡“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到不犯二错。争取再学习的机会,积极培养自身再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美术教学的反思 篇2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一课内容量较大,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把它分为两课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因此我把古希腊艺术与古罗马艺术分开来进行教学探究,本文重点谈论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探究。

古希腊雕塑课程版面精炼,文字不多,图片占了很大面积,如果但靠书本的内容,势必导致枯燥无味,欣赏的层次也较低,无法对雕塑产生发自内心地敬佩与热爱。学生难以体会古希腊雕塑的崇高和理想化的特征。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扩充知识面,增加信息和知识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教学重点就一目了然,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之中,理解古希腊雕塑是写实与理想的结合,表现出一种伟大与崇高之美,让学生发自内心去热爱多元艺术中的雕塑的魅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一条合情合理的最佳教学思路,将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第一次上本课的时候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以为学生对希腊历史有所了解,把重点放到了每一件作品的讲解上,结果效果不理想。后来进行了调整,找到了有关古希腊的历史资料进行补充,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古代希腊会产生如此多的人体雕刻作品,但时间不够,显得很紧凑,

本课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看视频欣赏图片提问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法。

1、本课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很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本课的资料搜集应做最充分的准备。

2、本课教学的进行正是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利用奥运的机遇,搜集相关信息,发动学生搜集图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添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古希腊美术的理解。

3、在注意对作品的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的正确方法和良好的习惯。古希腊美术中经典作品多,作品的知名度高,有些作品已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接触过,许多报章杂志也有不少介绍。因此,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归纳鉴赏的方法,美术的鉴赏特别要注意运用美术的知识、学术的语言进行评述。

4、拓展对古希腊美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作一些探究性的思考和讨论,引起同学们对美术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美术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节欣赏、绘画活动,此次教案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对比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美;知道水墨画的特点及不同笔法所画出的丝瓜是不一样的;初步尝试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作画,并能正确抓握毛笔。

因为我班幼儿是初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我把活动的目标调整了一下,重点放在欣赏上,让幼儿在对比中感受水墨画的美。首先引导幼儿逐个欣赏齐白石画得丝瓜图,请幼儿猜想、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画的,接着出示宣纸、毛毡、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盒、墨水、墨盒、印章、红色印泥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及其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因为这些水墨画用具小朋友很少接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老师要一一介绍,为以后自己作画奠定基础。

活动难点我放在学习、尝试使用毛笔的中锋、侧锋,感受不同的笔法画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水墨画的笔法很重要,所以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亲身感受笔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在欣赏之后,教师示范握笔姿势,介绍用中锋、侧锋作画。在幼儿亲身感受的环节,班里小朋友都愿意大胆尝试用毛笔作画,这次我不要求画出形象的丝瓜,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水墨画中笔法的重要性,大胆的、正确的用使毛笔。

这次活动幼儿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厚,对水墨画很感兴趣,活动效果较好,为以后作水墨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篇4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 。

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有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儿童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 。 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2 。 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表演、室外写生、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涂鸦”的技法水平: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这种特点,创作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一双小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条条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

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囊括了诸多方面。儿童美术亦是如此。为此,我根据儿童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剪纸、编织、撕纸贴画、贴线作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学生拼拼剪剪、撕撕贴贴等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我们又将制作的手工作品分类汇总,在班内举办手工作品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达到美术教育之情感目标——美育育人!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在广阔的天空下,尽情地展现童真、童趣的身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