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通用7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1

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方法,同时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物来表达中心意思。

学习本课时,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然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口头交流展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万物迅速生长的情况,并对这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与总结。

最后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那就是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人也是一样,要赶时间,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有一定困难,我便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赶时候,赶热天”指的是什么时候?经过引导,孩子们能够体会出来,这个时候指的就是孩子们最重要的青少年时代,从而体会了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在最美好的黄金时间里,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本课“围绕中心意思描写”的方法能够理解,也能体会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堂效果良好,课后作业完成较好!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2

《夏天里的成长》是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长的具体实例,最后点明主题: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一点不很到位。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可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出现的冷场现象意味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今后我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进。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3

这是我带的实习生小丁老师的一堂语文课。

教学设计上,小丁老师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单元要求,牢牢把握住“中心句”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写法。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课文并学习课文的一、二两段。

导入方式是谈话导入,以秋天的硕果累累很快带入夏天快速的成长,趣味性不够强,但是对于家常课来说能让学生较快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进入课题后,小丁老师便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这一块中的生字词部分,她列在课件上的字词较为随意和散乱,没有什么规律性。所以这里如果能选择有必要和有特点的生字,并把它们分分类(比如轻声字、多音字等),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可能会更好。

之后便开始学习第一个内容“动植物的生长”。小丁老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和具体的事物,并找找关键词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它们生长的快速的,并以表格为抓手,让思路变得更清晰。最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这些描写性的关键词分分类,并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的“生长之快、变化之大”,进一步体会课文“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写法。

第二自然段每一句话都是使用了不同的句式,因此小丁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观察这四句话的特点并说说好处。不过这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能在课件上做上句式比较会更加直观,让学生更快发现这些句式的优点。最后她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练笔仿写的形式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是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上比较出彩的一点,让学生有动笔的机会来写一写,真正地将所学实践起来。

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上的问题不是很大,整体思路也比较清晰。

不过在真正的课堂上,面对预设之外的学生,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课堂上无意识地讲话过多,较为啰嗦,比如一些口头禅(如“对不对”)。

2、课堂的评价语较为单一,偶尔会复述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给以强调和反馈。

3、很多时候都在力求完成教学任务,走完教学程序,死守着心里的那个答案,没有耐心和用心去充分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因此也不能很好地从他们的回答中加以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进步。

4、提出的问题有时比较泛,不够准确和具体,学生偶尔会云里雾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导致课堂停滞。

5、指生找到中心句之后,可以让学生们齐读,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这句话上面来。而指导朗读时要指出哪个字词要重读,哪些地方要读的快一些。这样比较直观清楚,进步也会比较明显。

6、第二段中动植物生长得出的特点是“生长之快、变化之大”,而“变化之大”我并没有强调,而是最后提了一下,学生可能并没有分理解,如果能随着文本反复强调会更好。

7、第二段中最后的句式练习“……的生长是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因为……”只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但是不一定所有同学都会说。所以应该给出半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这样能够照顾到每个同学的发展。

总体来说,这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真正进入课堂,有所收获。而小丁老师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找出了问题所在,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相信未来的课堂里,她一定能取长补短,做一名更专业的语文老师。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4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通过教学,我收获颇丰,分享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我为文本创设了应有的教学情境。本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学时我积极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渴望会更强烈。

2、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我会及时分析引导,既保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3、我通过把握重点的方式,让学生们齐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们通过读,体会人要成长的道理。学生们通过读这些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谚语——因为之前教学中充分理解了谚语的意思,从而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列举的几种事物和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最终使学生明白因为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不足之处

虽然这一课对于课文的分析比较多,课堂气氛活跃,但我觉得还有一个不足是没有进行拓展。对于本课的诗的题材,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上升到新的层面。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一个环节:拓展写诗的环节,给学生列出大概的要求,仿照文本,让学生自己练习写诗,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5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从哪些不同方面写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以问题谈话导入,由自己喜欢的季节作为话题引出课题,创设了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文本内容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再对后三个自然段的研读中,体会作者的写法。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不足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太好把握,让学生交流的少,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还有一点就是没有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学生呈现出来的读书方式就是快读。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6

明确了重难点,再看单元目标。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第一篇课文,全文从把不同方面围绕着中心句展开教学。在解构文章时,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即文章围绕着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具体讲了动植物的生长、事物的生长和人的成长。一般而言,许多老师都会把这生长的三方面当作并列分类,即认为动植物、事物和人的生长是属于同一等级的,但是事实上纵观全文,细细推敲,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文章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者从动植物的长写到事物的长,写出了看得见的长(看的见的长在文章第二段“夏天的长是活生生看得见的长”有提到,如果不对教材进行研读,很容易停留在“同层级”教学中)到看不见的长(山、河、地、铁轨和瀑布的长),也就是在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句,笔者认为作者意在告诉孩子们夏天万物生长是需要我们去发现、观察,细心思索万物的生长,你最终才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现人生道理的过程。最后,由动植物、事物的长,抽象出青少年成长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即深入到文章第四自然,紧扣住文章难点之一“让学生领悟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的人生道理。”这样由整体感知,初步引出写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也为难点的突破铺垫。

初读感知完,笔者通过简洁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文章重点段落第二段学习动植物在夏天的迅速生长。以“你认为哪一种动植物的生长最迅速”为引线,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谈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通过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瓜藤、竹子高粱、瓜藤等生长的迅速,并始终回扣第二段的段落中心句“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看得见地长。”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地教学中体会、感受和领悟“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的写法。达到重难点突破。教学完第二段,笔者又引导学生发现第二段的中心句正是文章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体现,让学生由篇到段,再由段到篇进行感受,为最后的习作练笔提供铺垫和指导。当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要更注重课堂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必拘泥在教案的流程中循规蹈矩地走教案;

2、当精读小结完后,笔者发现自己少贴了一个板书,又返回去多提醒了学生,相当于环节的设置上又回到了精读第二段,显得有些凌乱,也不利于下一个自由环节的引入。

3、在学生谈“竹子高粱长得最快”时,笔者没有回扣中心,环节漏了。在公开课上由于过度紧张,对待此,笔者认为应当多开公开课,新教师要想获得成长,得到老教师的传授,必须要有“自讨苦吃”的精神。

这堂课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小练笔的展示和讲评。由扶到放,立足单元习作目标,引导学生写作时学会列提纲。笔者透过板书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但是,在巡视小练笔的过程中发现我班学生大部分在围绕着给定的中心写小练笔的大纲,而不是梳理思维导图,笔者一下子手足无措,这与我之前磨课的五个班级相差太大。(其实我大可不必紧张,因为我可以顺势表扬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这就体现了经验不足的缺陷)当时,为了能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挑选了运用思维导图能梳理不同方面的学生的作业。但不足之处就在于我展示学生作品质量的先后顺序以及评价的到位之处。我只引导学生可以从一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写,也可以从不同方面的多个角度写,比较空泛。比如一个学生他以树形思维导图方式写“精彩的运动会”,写了跳高、跳远、垒球等,这些角度都是从“运动会项目”这个方面来写,那么教师在肯定学生能抓住写法梳理的同时,要立足发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除了抓住这个项目方面,还能抓住哪些方面来写?让学生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小练笔更扎实,更有效。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 篇7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以问题谈话导入,由自己喜欢的季节作为话题引出课题,创设了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本内容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从自由朗读到默读两遍过来,就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对三个自然段的研读中,也是边读边悟,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也都在呈现作者的写作特点,为下一步写作指导交流做铺垫,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但本节课并不是一节完美的课,它是一篇统编人教版的新课文,没有参考书可供参考,从网上找教学设计,它是出现在长春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现在出现在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不知道专家设定本课的课时数和每一课时的目标。教学目标如何把握,重、难点如何突出,甚是困惑。所以,在讲授这一课时,课程目标第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不太好把握,让学生交流的少,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原因就是怕体现不出习作课的特点;还有一点就是没有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学生呈现出来的读书方式就是快读。

也许有遗憾,但也确实不乏闪光点: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