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优秀4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2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在教学时,我立求完成这样几个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联想法、找近义词法、抓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    3、通过第二大段的学习指导,总结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自学第三、四大段。    4、学习课文重点段第10小节,理清云雀妈妈说理顺序,能有序地复述森林的蓄水作用,并进行生活拓展,利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5、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渗透科学发展观。    在设计教案之初,我思考着能否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学生一定方法,这样的话,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很自然地运用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为此我特意选择了漫天飞舞、埋怨、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这六个重点词语的学习,并琢磨着这六个词在理解方式上的异同,后来,我发现,漫天飞舞、贫瘠这两个词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自然就理解了。埋怨这个词,我觉得平时学生经常用的找近义词的方法肯定也没有问题。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这两个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好的两个词语,为此我查了字典,发现字典上“滥”字就两种意思: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2、过度,没有限制。嘿,这不是特意为本文准备的吗?为些我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滥”相应的意思,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准确选择并能很好地说出“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的意思。对此环节的设计,从学生上课的反映来看,我个人还自以为是成功的。    《学记》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的就是:高明的教育者只教给人应该怎样做,告诉他做的标准、方法、步骤,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学习。在语文精致教学中,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他们现成的知识,或直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要有效得多。学生一旦掌握了精妙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将大幅增大学习成功的几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学习自信心,而且由于能从中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便会强化学习动机,更加主动、努力地学习。在解读教材时,我就发现《云雀的心愿》这一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里,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心情,发现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教-扶-放三个不同的环节,第二大段教学生划云雀看到的景象,谈云雀的心情,体会森林的作用,最后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____________。”作结。第三段由于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所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总结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然后扶着学生学习。到第四大段时,我则是彻底放手,简单让学生交流了学习结果。这样一步一步学下来,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这一填空时,大多数学生都举手要求回答时,“能有条理地说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这一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法方设法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此我把第10小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段落,先让学生读第10小节,然后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说说森林的哪些部分可以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条理的复述云雀妈妈的这一段话。再分析“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句话的写作特色。最后总结第10小节在写作上的特色:先总的说森林是可以蓄水的,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具体地说怎样蓄水,再用反问的语气作总结。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说的。然后鼓励学生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有条理去写。同时抓住这一段中“可以……也可以……”一句的句式,一方面说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另一方面,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环节:“同学们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到什么事物不止一种作用呢?或者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呢?用这一句式来说一说。”我还提供了一定的语境,如手机、电脑的作用,课间、自修课时,某道数学题目等等。这样的设计既为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作好了铺垫,也完成了课后第四题要求造句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感情朗读这一要求,我则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训练。    课文最后,我本打算让学生说说森林的其它作用,并让学生为树干添上树枝,写上森林的作用,但由于时间关系就删减了。还有倡导学生植树造林时,我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使学生意识到课文前后的一个内在联系,本打算要朗诵一下的,也没时间,结束地比较匆忙。    纵观全课的教学,我认为,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在拓展延伸的部分,因为受时间关系,结束得比较匆忙,相比之下,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3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中心句,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它们去旅行一圈。一起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黄沙,目睹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感受到了森林的凉快,这些现象让学生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森林可以保护土地,可以防沙护林,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调节气温。我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大风中走时的感受?体会风沙给我们带来的坏处。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让学生 看有关洪水的图片,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教室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森林的作用“调节气温”。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因此,我就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男女生进行朗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默读。最后让学生共读云雀的心愿。

四、 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把课后问题融入到课文中。

对于苏教版教材,课后的问题一般很重要,所以在备课时,我努力把课后习题,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中。

上完课,自己感觉还不错。呵呵,继续努力。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读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本人一个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小理念还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科学,懂得发展。

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我想从这一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不可以乱想,自己写动物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而认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其实也是科学的引导。

课文通过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多场景对话,向师生讲述着一种美好的心愿——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课有三个知识是要学生掌握的,一是绿洲是怎么变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库,三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云雀妈妈”就是一个科学家,她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明白这一些,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就明白人们许多做法的错误。

学习这一课,其实自然可以联系到这个单元所学过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礼》、二是《沙漠中的绿洲》、三是《古诗两首》。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是一种总结,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上。我们不要说孩子小,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给学生,我们应该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一单元我们的目的在哪里。“葬礼”的引领,让同学们沉重过,“沙漠中的绿洲”让同学们慨叹过,《古诗两首》让孩子享受过古代孩子的那种乐趣,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就是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怎么完成?拥有科学发展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科学发展,行动起来,那个葬礼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价的,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这些代价,但花了代价是需要的,这既是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的呼唤,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后代的生存,就应该去完成这个心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