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0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对于情境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要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应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使学生经常处于渴求新知的状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思维空间。其次,从长远的前景来看,引入教学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数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科学地思考,把学习中探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当然,要设置好情境还不可忽视情境创设和教材主旨的统一,始终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学愿望和参加动机出发。以下我将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谈一谈?

1、把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于现实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学的高兴,学的扎实。我通过主题图这一个情境,将新知的学习置于这一现实情景中,通过猜想、转化、平移、旋转、演示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整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与巩固知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有效的渗透了数学的一些思考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操作转化—验证猜想这一过程,对学生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这一课题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出示教具)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3、你还知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4、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

5、(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6、究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把长方形及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数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学生数一数,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使学生明确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少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7、看起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出示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等的一个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吗?

(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完成表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

2、图形转换

(1)、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能)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上台演示剪拼过程)边剪拼边观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板书:平行四边形 底 高)

(3)(教师演示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板书连接符号)

3、推导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师板书:S=ah)

4、出示例1(课件),例1给出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

5、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0—81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算一算,填空,(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米,高是5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分米,底是9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用手势判断对错(课件出示),先读题后再判断,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分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8分。(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0平方米。( )

3、想一想 :(课件出示在一组平行线之间有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第一课时,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平等四边形的面积(须找准平行四边形底与对应的高)。难点是探索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割补法把平等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也是我们以后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一种基本方法。

因此,作为第一课时,我设计的重点就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自然引导及探索过程和找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面积底和高。一节课教学下来,反思有以下不足:

(1)从教师自身来说,有点紧张,导致关注学生不够,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理想。

(2)从设计来说,旧知导入(出示生活中的情景图找学过的图形并抽象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比在教室里找图形节省时间得多);例2可作为一个基本练习,不作为例题,这样练习题型可丰富些。

(3)从现场教学效果来说,本节课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但因为断电和时间关系未展示;另一个最为遗憾的是学生反思与小结,应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师适当用一两句话小结,以便为今后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打下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自己感触颇多,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不足中的遗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

一、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以解决小区中实际问题贯穿全课。

本课以停车位面积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引入到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猜测、转化、验证等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去解决小区中的实际问题。整节课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巩固并运用新知。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新知,首先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接着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演示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然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让学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现。而我则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3、渗透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转化思想,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但发展了数学思维,而且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存在不足。

1、为了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由于学生紧张,而自己的引导和激励性语言又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个别学生操作速度慢,跟不上课堂节奏,活动氛围不活跃,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能力我还要继续加强。

2、用数方格的方法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前面已经学过,因此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对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轻车熟路,很快数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法不熟,这块内容的教学多耽误了两分钟,以致于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此,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备各层次的学生水平,该引导时就引导,该放手时就放手。

三、反思中的所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悟到要上出活泼、愉快、实用的课来,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理解教材,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材,用灵活的方法调控每个环节。教学中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创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设计方面,我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两个花坛(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四、遗憾之处

课前预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种,后两种学生没拼出来,如果在下一次试教中,我想尝试着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剪出第二、三种剪法。

本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中有些地方不够完善,需改进。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6

由于暑假在家,我就备了这一课。所以一开始我的教学目标还是很明确的:

①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格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底和对应高有关,再通过剪、拼进一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②在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获得探索图形内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

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长方形公式的由来,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这一教学环节中,给足学生数方格的时间,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为什么?)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还有一种数法,将图形的沿高切下,平移,使学生发现多出的三角形与缺的三角形大小相等,如果剪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了这样的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7

我经过让学生自我动手用剪,平移,拼的方法进行问题转化,验证了用“底乘高”的猜测是正确的,经过观察图形的动态变化,从比较中发现用“相邻两边相乘”是错误的。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本节课因为是让学生自我动手操作,所以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也较活跃。我认为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也很合理。

第一、创设问题情景,引起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怎样变化如果任意拉这个平行四边形,你会发现什么什么情景下它的面积最大设计意图:经过这个拓展题目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从而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灵活。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第三、渗透“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步步深入,紧扣主题。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构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氛围。

练习: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在练习纸上画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鼓励同学画几个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2、请你设计一个面积是1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可能有多少种情景,哪种比较合理。

第1、2两题看似无关,但却联系紧密,根据第1道题得出一个学生十分难理解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相等。反过来第2题又让学生认识到这句话反过来说是错的,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必须等底等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就是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而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学过,非常简单就可以得出,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没有学过,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这样的疑问,引领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渗透“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利用转化思想学生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但是如何验证这个计算公式呢?学生通过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会联想到把它转化为长方形,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研究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

学生虽然能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仍有个别学生在表述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再教设计:

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做到规范、严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9

在整个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

二、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由于课前的预设过高估计学生,导致习题配备难度有些大,个别学生完成不理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平行四边形这个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后又一个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让学生每个同学用木条分别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自制的长方形拉成一个新的图形导入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对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很有兴趣。因此利用这个热度让他们对自己手中的新图形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新图形的特征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中出来了。然后让他们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对比,进一步认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在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面积很广,热情很高,就连我们平时不爱说话的郝立荣同学,在这节课上竟然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表了小组的意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课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时间却也浪费了许多,因此课堂上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练习这个环节上就显的很仓促,没有做什么练习,下课的铃声就响了。所以只能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练习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