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知道有哪些值得强调的事项吗,一定要重视格式正确,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摘 要: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尤以学生缺乏自主反思能力等较为明显,教学效果不佳;故在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从学生的反思能力及其重要性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反思能力
一般来讲,反思能力是人们在通过脑部活动进行反思时所具备的心理条件,其具有自我意识强、主动探究性高以及有效行动力等多项特征,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反思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课堂学习是通过自主探究,促进其自身掌握数学知识并构建相应知识体系的过程。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创设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反思意识,增强其数学思维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为班级学生设计教学案例,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反思意识。如:17-8=(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使用小木棒或粉笔尝试摆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课堂思考和探索,均得出答案为9;之后,教师可让部分学生再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其中:A同学发表意见:由于被减数17的个位为7,无法直接减去8,所以计算时可以将10根粉笔与7根粉笔混合在一起,然后筛选出8根,余下的粉笔数就是答案;B同学则认为:在计算数学公式时,若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可向十位数借1减去8,再将得到的结果(10-8=2)与个位数相加即可得到答案9,此种计算方法为退位减法。在本节课中,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为其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反思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当运用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课堂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积极作用。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反思,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后,可围绕面积计算问题设计教学案例:有人在一矩形草地中修了2条边缘平整的小路,其中一条边长AB为10 m,AD为20 m,草地与小路外边缘距离均为1 m,求该矩形中剩余草地的面积。针对该面积计算问题,许多课程辅导资料中所给出的答案均存在一定误差,其均认为通过平移可将“分割出”的4块地构成长为(20-1)m、宽为(10-1)m的矩形,再行计算。此时,教师可提出课堂反问:还有别的解答办法吗?利用该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并鼓励其积极☆☆动手操作,经学生自主反思与课堂实验可得出:草地际面积大于原有结果,其计算方法为:(20-1)×(10-1)m2。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数学学科课业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多将其看做是完成一项任务,答题后并不会深入思考,长此以往易形成思维定式,造成思路僵化,从而消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学有效性不高。
面对上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借助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此,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教学案例如下:甲说:10以内可被3整除的数主要有3、6、9;乙说:对于13、16、19等整数来讲,其个位数为3、6、9,无法被3整除;丙说:12、18、21等整数均可被3整除,由此可知是否能被3整除与其个位数的联系不大。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案例,认真分析并反思本节课的思考过程,了解和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错误认知的原因,并指导其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学习水平。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反思能力不足,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并适当运用课堂问题与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以培养其反思能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在小学课堂上,有效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这里的有效问题指从教材整体的角度和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能够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感悟、探究、应用,并能促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习动机,设计有效问题
有效的数学问题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等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与调控,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追问适时优化问题。
(一)设计渐进式问题,诱发学习动机
渐进式问题,就是指通过层层剖析问题,循序推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进一步发展。渐进式问题要注意问题设计层次清晰, 一环扣一环,问题层次依次递进;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 循序设计,达到以“精问”促“深思”。
(二)设计辨析式问题,引发学习动机
辨析式问题,是指教师可以设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比数学知识的关键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1.在新旧知识对比处辨析
在学生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后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除数是整数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除数是小数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中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辨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弄清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中小数点的变化有关,这样学生在计算时,能真正弄清内在道理,就不易出错,不会因为死记算法而不能灵活运用。
2.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处辨析
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讨论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把它们的思路归纳一下,谁来说说哪些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这样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从已知的信息中,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三)设计实践式问题,深化学习动机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有效的操作实践能使学生因“好奇”而“发问”。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及时提炼或生成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更能有效地引起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成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将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硬纸板(长31.4厘米、宽15.7厘米)做两个不同的圆柱直立于垫板上。猜一猜,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操作中他们惊奇地发现,实验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截然相反,一连串的问题由此而产生:“为什么两张一样大小的硬纸板做成的圆柱体积却不一样?”“这个实验是否就证明圆柱的体积与侧面大小无关呢?”“那么圆柱的体积到底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o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好问题,它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从而主动提出问题,并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四)设计联想式问题,升华学习动机
联想式问题指问题设计不仅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方向、多角度的思维,获得更可能的多、新、奇答案,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你还有什么发现?”“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些都属于联想策略,联想策略能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知识理解的效果。
二、注重课堂提问,组织有效问题
作为数学教师,也绝不能追求课堂上一问一答式的表面上的热热闹闹,选择“恰当”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一课中,是教学生运用短除法对一个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练习,理解分解的过程、步骤、方法,然后集体反馈。在反馈时,教师问道:在分解质因数时,用一个数去除时,应该用什么数去除?为什么?其中学生回答:必须用一个质数去除,否则到最后就不是几个质因数连乘的形式了。教师又追问:那又必须除到什么时候为止?生答:除到质数为止。 这时教师就做了一次课堂小结:你说得真清楚,这两点正是用短除法进行分解质因数的关键所在。
三、梳理信息反馈,生成有效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课堂节奏,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在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对提高问题设计的效果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教学中捕捉问题
小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等因素,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那些平时自控力差的学生,及时提醒和督促,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和解决问题。
(二)评价中矫正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呢?
一、数学教学反思及教学反思能力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数学教学反思及教学反思能力的特点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合理型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
2.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哪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2)课堂教学反思。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要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3)课后总结的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每一节课堂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要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②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可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③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二、培养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教师为培养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应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性质和结构,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批判性地评估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重新审视教学经验,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从而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包括对自我及对方的观察,当教师组织、参与教学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对自我提出疑问。一方面,可对课堂整体情况提出疑问:“本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教师的自我疑问实质上是基于对教学双方的观察而进行的教学反思,因而教师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感受进行观察,审视、总结教学,实质上也是对自我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以供课后总结教学时使用。
2.写好日志
日志就是把观察时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与学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来,是分析的根据、认识的来源。写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和反馈,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写日志既要详细又要及时。当天的见闻必须当天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过便印象不深、追述不全。随后想到的也应在日志中及时追记下来,标明时间。行文中一定要设法把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区分开来。这样一是为了写下对自己和他人教学的印象、感想、评论;二是便于将来对教学作初步分析时使用。
3.评析交流
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把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并请来教育专家、教研机构专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这是要求更高的教学反思。
4.自我评估
教师们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形成改变的策略,监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教学,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探究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情况在许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它可以导向对教学更丰富的认识和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更好的理解,它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专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行动改进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1.创设情境,促发内需。
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趣味数学题:一对红、黄蚂蚁围着方形和圆形花园边比赛,方形花园的边长和圆形花园的直径等长。两只蚂蚁的速度相同,那么哪只蚂蚁先跑到出发点呢?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2.体味成功,适当鼓励。
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教学场景,学生兴趣很高。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认识很模糊。有个学生竟然问:“老师,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我就让学生反思拼的过程,结果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了结论。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3.要把反思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要采取回避、堵塞、应付和推委的态度,甚至置之不理的处理办法。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时空限制,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1.在探究中反思。
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数学实践活动《秋游购票》。怎样购票,
师生的门票钱才会最划算。学生设计方案并计算完后,就分小组反思设计方案的过程,从中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就能针对问题互相质疑。
2.在结论中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得到内化,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3.在反思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