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学案例反思范文大全推荐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对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任职教育是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是任职教育的根本。问题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以解决岗位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难题为根本,以任务完成为教学导向的案例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带着问题搞研究,带着研究进课堂,在师生多向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自觉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及探究合作。
问题式案例教学的核心关键在于“问题案例”的创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案例是问题的情境融入,基于案例可以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可以引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根本原理与解决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建构主义学习认知过程,完成学习目标,而且也能从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分析需求,巧设疑案。任职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到工作一线,深入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分析归纳出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能力指标体系,以能力指标反观得出教学实践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将带有能力培训要点的疑难问题进行巧妙搭配,融入至案例的编写过程中,让案例处处体现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将问题贯穿整个案例的解决过程中,以不断的引导学生解疑释惑。
第二步:情境营造,以疑导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于问题式案例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与情境氛围的营造。问题的呈现或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层层深入、前后连贯、逐层展开,创设的案例问题情境,要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答案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问题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毅力。
第三步:探索求证,全面议疑。问题式案例教学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一定的见解、看法。以问题的多样化解决为基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横向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学习讨论中注意调控纠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解决问题,对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互相启发,推进问题式案例教学走向深入。
第四步:充分解疑,总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对有难度的问题,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对教材知识的关键要根据情况和岗位任职的需要,将理论嵌入至实践中,进行重点讲解,扩展学生对理论前沿及实践的认知,不断增加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相互讨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完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反馈调查,又生新疑。问题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实践不断的检验与提高。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教师要在培训结束后,广泛调查学生的岗位实际任职能力情况,对比能力指标体系,不断分析学生能力培养的缺憾,找到新的问题所在,为后续的教学找到提高点。这种反馈机制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机制,对提升任职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是岗位问题分析式。岗位问题分析式意在训练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先将任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经汇总归类,形成若干个“问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般认知规律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提供“问题”相关素材后,引导学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并展开多方位交流、讨论研究,探索求证、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待学生形成方案后,按问题处置的一般规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二是经典案例讨论式。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以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为依据,选择若干典型待研究问题,并设计若干情况处置方法,以供教学使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展开沉浸式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员负责穿针引线,不断将各种观点与方法,引入至案例中,启发学员深入思考。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则以真实案例处置方案为基本导向,进行情况处置的调控纠偏,引导学生使用正常的方法进行处置,这样不仅突出教学主题,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提升了理性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虚拟案例研讨式。教师结合岗位任职需要,以适度超前的方法,虚拟出不同的问题事件,让学员置身其中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别研究制定出处置虚拟问题事件的方案,并通过方案交流评判得出相关结论。虚拟事件研讨式不仅可以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完善学员的知识体系结构,其研究内容的深度与跨度,也可以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控局能力,以保障虚拟事件研讨顺利实施。
四关于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思
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要讲究艺术,教师既要根据能力需求及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教学中的有效“预设”,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气氛把握和调控。问题式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是探索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模式。问题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换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转换与实践方法的改变。
一是合理设置案例问题。问题式案例教学实质是以问题为牵引和导向,由师生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研究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相适应,要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具有代表性直指岗位任职需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的相互关联性,还要具有时效性、综合性、科学性和适度的超前性,这样不仅可以全方位系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注重合作与资源共享。在问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式案例教学的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体现师生合作共享真实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注重所需的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以及背景知识获得的渐进性,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搜集的情况下,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时,教师仅提供知识搜集的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疑难问题面前,教师要注重细节信息的给定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否则不仅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索性,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注重氛围营造与体验创造。问题式案例教学案例情境的真实再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全面理解和体会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压力与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述、多媒体再现、压力测试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体验环境,逐层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的互动性,可以通过主持人、特邀嘉宾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真实交流,这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创造,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提升。
四是注重动态角色互换。在问题式案例教学的互动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辅导者,负责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但同时,教师也是参与者,他们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创设轻松和真实的实际交流环境;学生主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也应该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动态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师生在动态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1]李勇刚。任职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纵横谈[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118-121
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一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二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小朋友。
2、学会观察画面试着看图表述故事内容。
3、会找反义词:高大------矮小。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以及ppt课件、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棵树》
二、学会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打开绘本,要求身体坐正,书平放在桌面,按图的顺序看,
2、老师引导幼儿看图: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两棵树在干吗?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天天的枯黄了?后来怎么样了?
3、看图理解故事;师分别播放PPT,鼓励幼儿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4、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反义词:高大-——矮小,并鼓励幼儿说出知道的反义词。
5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6、小结,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要珍惜友谊。
7、对阅读习惯好的和积极发言的幼儿给与及时评价。
三、活动延伸:播放歌曲《拉勾勾》,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可以再配合一些小活动来缓解幼儿注意上的疲劳,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 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7-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提高儿童早期教育水准,取决于家长与师资的素质,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对反思性实践型幼儿教师的需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和理论经验,依照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能组织成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进行反思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三)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 ,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
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如下图)。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
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
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ZD-085。]
参考文献:
[1] 王文乔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川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但菲等。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关键词:优化;教研活动;实效
如何优化片区9所幼儿园的园际教研活动组织、不断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实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组建园际教研单元,构建分层教研网络,形成良性园际互动
针对社区所属9所幼儿园跨区较广、但又相对集中于四个区域的情况,我们划分了四个片区,组织相近的至少2—3所幼儿园,组建了4个园际教研单元,形成了四个园际教研共同体,为园际教研互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每学年初,社区学前教育中心充分征集一线教师意见和建议,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教研活动的方向和参考主题,每季度组织一次区际教研会,协调、引领教研活动开展;片区幼儿园“教研共同体”,由各园教师轮流担任召集人和组织者,至少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园际教研、经验交流活动;各园则每半月一次园本教研活动。
二、突出引领与激励,推行四项制度,保障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一是积极主动的对外交流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时,园长、教师要“带目标和问题学习”,除一般的学习、交流和观摩外,还要及时与外面专家和教师进行专门交流,建立交流学习卡,把专家和外面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教育理念、好经验学过来;示范园对外开放时,园长和老师也要积极与前来观摩的专家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促进自身提高。
二是围绕热点问题的内部对话制度。我们以幼教期刊为媒,针对《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刊物上的话题,各幼儿园每学期展开至少一个专题大讨论,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国十条”,我们都组织广大教师进行认真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珍惜机遇。
三是创新型案例学习制度。按照“选取案例—案例学习—案例反思—集体讨论—重写案例—展示案例”的路径,组织教师每季度自主选择一个最具个性特色的案例进行学习创新,在本园、片区教研组和社区范围内交流,分享。
四是优秀话题和教研问题征集制度。结合教育教学和幼儿发展实际,教师个人或教师小组每月至少提出或关注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积累;或者每月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下而上,形成教研活动的问题库和话题库,使教研活动更加贴近幼儿园教学实际。
三、倡导快乐教研,丰富载体,采取四种形式,提升教研实效
我们将教研活动的开展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紧密结合,将游戏元素注入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主要采用五种形式,提升教研实效:
(一)教育叙事。即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由教师写下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阐述自己的理解,梳理自己的感悟,获得感悟性的提高。每学年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故事会”活动,将优秀故事汇编结集。
(二)课例研讨。主要形式包括:
1.集体备课,一人多轮跟进。由两级教研组组织教师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共同制定出初始教案,由一位教师代表上课。然后备课小组和执教教师再根据大家评课意见进行重新备课、上课。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指导性教学方案。
2.集体备课,多人多轮跟进。经过反复交流与评议,在两级教研组形成有共识、有个性的教学方案。然后由一位教师上课;经讨论完善后再由另一位教师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如此循环,进行多轮。
(三)专题研讨。即对教师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和典型事件,开展持续性的专题性、主题性(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研究。我们设计了《教研问题记录表》,由教研组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筛选,确定教研专题,最后形成课例进行研讨。教研组集体评课,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将研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作为下次专题研讨的子问题。
(四)示范观摩。由优秀教师在本园、片区做观摩课,然后由其他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更加有效地实现教研活动中的同伴互助。我们主要开展的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形式有: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骨干教师公开课;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
四、着眼服务,优化管理,创造条件,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是减轻一线教师过重的文案负担。近几年,我们连续组织教师文案工作的专题调研,召开一线教师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减轻一线教师过重文案负担的措施,将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合并为教育叙事,教龄10年教师经考核可以写简案等,使广大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二是合理地安排教研活动时间。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都安排在教师配班时间,片区和中心的教研活动,都安排在下午时间;幼儿园的年级组会,一般安排在幼儿午睡起床前半小时,幼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
三是固定教研活动场所。幼儿园的多功能室,同时被用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会议室被用于教研活动研讨室。
四是畅通信息渠道。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管理局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示范园开放观摩活动,获得更快提高;各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资料室,幼儿园订阅了各类报刊、杂志。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
五是配齐现代教学媒体。幼儿园配备了摄相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具备了良好条件。
扎实有效的教研组织工作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观念转变。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研新理念,教师参与教研、参与教育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几年,共有60余篇论文在局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名教师被评为局级“教学能手”,3人次承担局级以上优质课,18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8篇论文获得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 冯正伟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 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
1.教师问:“我们所学几何图形中,哪些也具有这一特征?”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吗?”?教师提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把轴对称图形与数学本体联系,与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一种亲近感。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得出定义,明白定义的由来。
4.教师问:“从这一定义中,你能得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定义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真意义上从“学会”变为“会学”。
5.课堂训练。
A、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等腰梯形。学生判断,回答,交流。教师指导:对称轴的数目,对称轴的形状。
B、猜符号游戏:下列符号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一旁的部分,你能猜出这个符号是什么?日 0……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有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的运用,感知图形美。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1.“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折痕折起来,展开,得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再做几个,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随老师制图,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码?”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两个图形叫做什么?你能给出定义吗?”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问:“你能从定义中得知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吗?你还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5.判断下列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多媒体演示)
四、两个概念的联系及区别的教学
1.教师问:“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图片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总结。教师指导、示范、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滴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和制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教学难点。
2.教师总结:“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设计意图:教师画龙点睛,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课堂训练
教师出示检测题组。学生训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的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反思,总结,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认知过程。
七、布置作业
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终汇报时,发言进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备《太阳》这一课时,我首先与同级教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明白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几种说明方法。定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资料,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案,由浅到深,层层突破。
在轮到我自我上课时,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故事发生的不可能从文中找出有力证据,有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我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能够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本事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我还不忘出示关联词语的小练习。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到达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景。一课二反思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必须的帮忙。
《微笑》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西班牙民歌。整篇诗的资料浅显易懂,抓住了一个简单的表情——微笑,向人们介绍了微笑富有最生动的感染力。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挥了课前、课后参与的优势。对于“微笑”,虽然很平常,但很多孩子理解得很浅显,并不必须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笑的魅力随处可见。在课前,我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微笑带给他们的魅力。课上,我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的发现。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
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于是,我请学生融入自我的感受,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方法,把自我的感受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忙开了。在发挥全班同学的智慧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小小赛诗会”的展示活动,学生参与率高。
学生们倍感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的魅力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正是丰富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地得到激发,从而真正地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