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较早提到了人要学会反思。荀子在《劝学篇》里面曾经说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提倡通过每日自省吾身,也即反思自己,来达到“则知明而无过矣”。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认为”反思是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这些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在我国掀起了热潮。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所谓反思,是指立足于自我之外去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一种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反思性教学可以把曾经的理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并且有针对性地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反思性学习是相对于反思性教学而言,是从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很有帮助。

反思教学的特点是自主性、合理性和情境性。现代社会尤其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性。反思性教学特点的合理性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反思中一定要尊重当时的时间、地点、情境及当时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理性的科学合理的分析,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想当然。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让我们的反思起到真正的效果,才能让所经历过的事情变成有用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反思性教学的情境性强调的是,不论什么事情发生的什么结果都和当时情境和提供的条件有关。我们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当时所存在的环境。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严格按照书上的程序做实验,结果实验的结果跟书上例题实验有差异。对应这种情况的反思,我们就要严格考察当时做实验的每个环境,哪怕是当时空气的湿度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反思教学的情境性就严格强调了这点。反思需要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当时的情境。

二、反思教学的三种形式

1、诊断性反思。诊断性反思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之前,教师通过提问、练习题、实验等方式,诊断一下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学习习惯、化学知识结构的构成。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教师可以对准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化学学习思维和习惯,扩充化学知识储备。

2、形成性反思。形成性反思是指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化学教学而进行的反思。形成性反思,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教师要对课堂信息的及时监控和调整。监控和调整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包括学生做实验时的实践能力程度。

3、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强调每次教学完毕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的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施展、教学的结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反思,并且根据教学后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有针对性地总结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促进教学效果良好的原因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的原因。总结性反思可以是对一堂化学课堂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三、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运用三种反思教学形式。对所任教的高中化学课程进行反思。

1、课前诊断性反思中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诊断性反思教学除了通过提问,练习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应该针对所了解的情况,对应课堂教学目标有准确地设定。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如何才能把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揉合在一起。对于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班级,尤其在教学目标中多加一些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很好的班级,我会在教学目标中增强能力目标的分量,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教学兴趣,我就通过人类社会中,各种金属对社会的促进所产生的作用为出发点,让学生对各种金属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一一讲解,学生们不仅仅了解了各种金属,还在金属资料收集活动中,学会了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等精神。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关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较高的要求,稍微不注意,学生就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作为一个优秀得化学教师,必须懂得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呢?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让学生比较钠、铝、铁金属活动性时,首先回忆初中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理解这些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所以,在高中知识的传授时,我们要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又例如,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得氧失氧的反应,而在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不再是局限于得氧失氧的反应,而是从得氧失氧的反应中找出更深刻的规律,应中氧元素和另一参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而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但是只要参加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局限于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得氧失氧才是"高中课程中的概念更全面具有普遍性。所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反思和把握。

3、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的反思是反思教学中的两个方面。教师的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会反思的能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来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尤为有效。例如:2001年7月7日,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己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并不停地冒着气泡"十时多突然从铁桶内蹿出亮黄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不仅是市民们会有这个奇怪的想法,学生们也有。当我把这个案例引入课堂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好奇,非常想知道答案。这为我接下来讲《金属钠的性质》做好了很好的铺垫。随即,我与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钠在水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恍然大悟。

化学反思性学习实践表明:化学教师的反思应该成为一个习惯,教师更应该考虑到反思性教学的成效,教师的反思要注意与学生的反思同步进行,甚至要求着力解决的是学生要学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思维模式:在反思中学会学习,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学习理念,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生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45,3,47-49.

[2]季月丽。运用概念图培养中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高中 语文课堂 反思性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的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吸收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设计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和预习。备课同样应该注意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策略三个环节。但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既要超越传统教学,又不排斥传统教学。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设计有自己独特的步骤。

1.反思实践,明确课题

鼓励语文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运作模型上检验、评估并重新构建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模式。通过这个过程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模式可以建立在杜威的一个等式上: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实践是语文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实践或整体的教学实践,将脑海的想法反复进行思考,并且对其进行严肃而又逻辑严密的整理。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本质是“课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在一般意义,明确问题即明确课题阶段,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强调发现真问题,在教学的初期,主要把握个别问题,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运作要求教师从自己工作中的问题着手,能较快地把感性问题、理性问题理顺。当然这里的问题有特定的意义;它不是单纯的“不是”或“缺陷”这种意义上的问题,而是中性的,即课题的意思。

2.确定目标,写反思日记

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让教师学会教学,即发展学生与发展教师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把目标具体化到每一次批思性教学动作活动中。语文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运作中学会教学至少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师会教必然使学生学的更多更好,教师取得更精更巧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借助反思性教学的备课活动,把教学目标一一落实到反思性教学计划中去。

笔者认为写反思日记很重要。例如,新入学学生知识、家庭的教养、是否下岗工人子女,对后进生的精细观察及转化之道、教学艺术的探索,这些记录无疑是反思和创造的源泉。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必须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3.设计方案,撰写计划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用的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目标,而且有发展教师的目标。发展教师的目标必须写在教学计划。反思性教学运作计划必须要有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学期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时间、教学总结。这是学期计划的基本内容。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不欢迎做秀和偷懒的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课时计划安排上也较易操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目标,主要说明学和教师在本次课堂的发展,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第三,教学工具。第四,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过程,主要是增强师生的自我效能感,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二、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教学策略

1.沟通与合作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可以在建构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中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沟通和合作。语文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运作过程中以问题的方式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引导、启发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见解。这个教学过程是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例如在反思性教学的运作过程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语文总复习课,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制定学习目标,粗略设计学习策略,热烈地争论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懂什么说什么,人人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高三语文每次模拟考后,可以变自己讲评为学生集体评议,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反馈网络。测试完后要求学生集体交叉互批互改,最后本人书写一份反馈信息表,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亡羊补牢。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合作沟通和情况下进行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合作的关系。

转贴于

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按优中差搭配编成六人一组,教学过程中属个人钻研仍不能理解的争鸣性难点,可以自由让他们开展讨论;六人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级或班级之间开展讨论。小组讨论中优生能起到小老师的辐射作用,对中等生起促进作用,对差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作文的批改,是建立沟通和合作的最佳渠道。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教师、学生在沟通和合作中交流各自的见解,发展了思维,进发思维的火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这就是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建立沟通和合作机制的魅力所在。

2.个别化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效果将产生最大的功效。笔者认为,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笔者一直深感,班组教学不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探讨个别化教学一直是我追求反思性教学实践乃至成功的光辉顶点。多年来,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的个别化教学虽然加重了笔者的工作负担,但是其中的乐趣却在我心头永驻。笔者决不歧视学习病苗、无视晚苗、放弃弱苗。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中获得人才大面积丰收,离不开分层逐人地因材施教。

(1)个别规定教学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发展中心制定。主要实施步骤有:第一,规定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态度与兴趣,分别规定学生阅读,同时使用电化视听媒体。随时掌握阅读进展情况。第二,学习后评价,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课堂针对学生所做的材料进行点评。

(2)凯勒制的人格化教育

由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笔者大致做法是:第一,每学期之初,笔者介绍学习方法并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同时发单元学习指南。第二,学生自学教材,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地点与时间。第三,结束单元学习时,笔者都进行总评。

(3)计算机个别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真切化及便捷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方式所能比。文字意象的丰富性、开放性、复杂性乃至抽象性等特点,都可通过课件不同程度加以体现。如笔者教《阿Q正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阿Q的性格,播放影片《阿Q正传》。多媒体提供的形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形象地了解人物,让学生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

总之,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做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首先,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采取知情行动。其次,语文反思性教学的运作有助于形成师生的情感基础。最后,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是有效的。语文反思性教学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借鉴价值、实践意义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36-01

20世纪末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新一轮课改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波斯纳提出 “经验+反思=成长”,同样在教学中“教学+反思=高效教学”。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把教学行为做了一个界定,即“常规教学行为”和“反思教学行为”,提出“反思教学行为”是经过积极地、批判地教学过程,深思熟虑后做出选择,比“常规教学行为”更适合教育的发展。[1]1983年,纳德·萧恩在《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行动中的反思”,将对行动的反思分为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教学前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课前反思,即课堂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即课后反思。[2]1999年,熊川武在《反思性教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有效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相关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循环往复地反思、改进、总结以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反思成为教育界一热门话题,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领域中,有关“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反思性教师等教师教育口号铺天盖地而来,反思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4]反思性教学也随之产生,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法。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存在于生活各处,同样被大多教师使用,且获益匪浅,但许多老师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运用此教学法,笔者写作目的也是为了将其进一步推广,引起教师的重视。

反思性教学不盲从于传统、习惯和现有规定做出结论或判断,而是与时俱进地通过不段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反思改进,不断批判、完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反思性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课前反思、课堂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教师在课堂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备课中教师首先确立本课程在整个专题、整本书、甚至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地位,把握教材脉络,理清重难点,确定各个子目的讲解时间,安排好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实施步骤。另外是备学情,反思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用学生已掌握知识或事实为例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其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原有知识上构建出新的知识框架。

如高中历史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次重大思想事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处于清政府专制下的人民醒过来,为争取平等之权利,自由之思想奔走呼告。经过反思以往常规上课发现:常规上课时教师会讲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新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内容和意义,在老师周密安排下按时间顺序将一节重难点突出、结构完整的课程呈现,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新世纪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于是,笔者决定在引入三民主义之前,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假定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员会如何救国,将学生的意见写在黑板上,在讲三民主义时与学生的意见对比,从而发现三民主义的意义和不足,实现学生与孙中山思想跨时空论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2课堂反思

课堂是将教师主观的备课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永远无法预设,因此课堂中反思、随机应变尤为重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去设计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5]反思性教学比之常规教学更注重即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思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效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反思已有知识框架,调动、运用原有知识,培养自身分析、概括、处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上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炼思想形成的背景,有学生对课本68页关于的插图[6](如图)提出质疑,脸上少了学生熟知的痣。通过仔细观察和批判思考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改宗旨之一,也是反思性教学所推崇的。笔者指出课本中的插图是1925年在广州时留影,并将中年得“痣”的史实讲给学生,以发现问题学生为榜样,指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要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反思,包括对教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反思要以课堂为起点,发现优缺点,扬长补短,反思也要以课堂为落脚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反思可以借助课堂录音或录像,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评价,教师集体讨论、观摩优质课、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法、建立反思文件夹等多种形式实现。通过课后反思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充实学生知识框架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第一子目“焚书坑儒”的批判中指出教材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评价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7]笔者发现“粗暴否定”四字修饰地贴切,文化有分歧可以通过辩论、交流多种方法来解决,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残暴的,更是愚蠢的,进一步提出看待事物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事物。在讲《新文化运动》中有学生举一反三的运用辩证法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旧道德和旧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外来文化全盘肯定的态度提出批判,主张用辩证法一分为二、理性客观的看待中国旧道德和旧文化。通过反思历史失误,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指导现实,培养学生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事物。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适用范围,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思性教学运用在恰当的课堂和课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冲动的、例行的,而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基础上,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伍中友译。《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唐纳德·A萧恩、夏林清译。《反映的实践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导向偏离

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学化学老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的反思初衷并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21世纪公民,而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为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开展反思性教学不应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的反思。因为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能保证反思内容的正确性,而反思内容的正确性依赖于教师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当下高中化学教师受功利目的的驱使和影响,在片面追求分数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可能会过度地追求教学反思的工具理性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反思的成效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二)自觉意识缺失

叶一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中的困境并愿意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时,就倾向于进行教学反思。但人的惰性又通常使教师不自觉地用过去的习惯、经验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容易落入窠臼。而人一旦满足自己的狭隘经验或对自身的问题缺乏反思的行动时,反思性思维就容易沉沦、消失或者遗忘。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迈出这一步,认为教学反思、做科研等是一种负担,不乐意去进行教学反思,而更愿意关注学生成绩等显性现象,忽略教学反思这些隐性因素对自身提高的重要作用,对教学反思缺乏自觉意识。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地高中化学教师时间普遍有限,并且很多教师不习惯笔头书写,导致一些反思的想法"稍纵即逝"。久而久之,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淡薄。

(三)实践创新缺失

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教学反思只有基于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美国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假设,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有很多教师都将"反思"理解为"意识流"式的思考方式,并未对反思过程进行深度"加工",没有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没有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反思过程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反思的习惯也慢慢消退。对于新教师而言,及时反思之后的实践创新对后续教学的改进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在理论学习或者培训过程中也要将新的教学方式等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

二、问题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叶澜教授曾说:"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如果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考试得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也沦为教书匠。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欲望尤为重要。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果不能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则课程改革难以顺利进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和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仍然沉浸在旧的课程理念中,旧瓶装新药,甚至有的教师对新教材非常抵制,使用得不顺手,干脆还是用老教材。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新课程不断提出的挑战前,要乐于将新课程理念内化到教学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不要让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

(二)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之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原因之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同样要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这3种中学化学教师熟知的化学教育期刊中优秀教师的论文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反思点、勤于在文献阅读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最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也称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研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同时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都在做研究:我该怎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拓宽理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用研究者的身份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教研,以教研促进和改进教学。

因此教师从自身角度应该提高个人效能感,从教师的信念系统出发,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和教学反思的动机,实现有效地、持续地教学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