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赏析【精选5篇】

《早发白帝城》赏析 篇1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本课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在单元主题中的拐杖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情,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朝、辞、彩……”等7个生字,渗透性识字9个,掌握多音字“还”,辨认多音字 “朝、重”,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注重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延伸,整合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

一是情境再现策略。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是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体会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激励评价策略。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幼稚的、困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努力探究,力争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体验。

四是尝试成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半扶半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学相关诗歌,这样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联系,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分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学习、理解欣赏本诗。第二课时是运用学习经验,自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多向互动说流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2、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3、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4、实践拓展促内化求迁移。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课始,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唐诗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唐诗?(让学生试着背一背)这些诗你们是从哪学的呢?[意在了解学生课内外古诗学习情况],是啊,咱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采摘一颗古诗明珠,就是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大家愿意吗?接着出示课件:朝霞、薄雾、江水、青山、白帝城,最后定格“白帝城”。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板书时让学生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帝”字。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帝城在哪儿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介绍白帝城的传说及地理位置: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山上,东汉时公孙述隐居在此。相传他曾见过家门前的那口井内有白龙跃出,因此把自己称为白帝,把山称为白帝山,把城称为白帝城。你们知道李白为什么到白帝城去吗?[让学生谈一谈,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相机点拨。]唐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发配流放,去贵州夜郎县。那儿可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李白去了,说不定会客死他乡,再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所以,这一路上李白都沮丧苦闷,茶饭不思。走着走着,来到白帝城,一骑飞马来报,皇上赦免李白无罪释放。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李白就像出笼的小鸟,无比喜悦,早晨乘着船从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回到了我们湖北的江陵。这首诗就是他在返回的途中写的。(老师介绍完后,和学生一起读诗题)。读准“帝”、“城”的读音。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同时教师依学定教,以讲故事的形式相机交代背景,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 教方法,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

3、想想诗人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4、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这里,学生既可按纲自学,也可用自己的方法自学。

第二步 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摘星星、开火车等活动)检查识字情况,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及“彩”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

《早发白帝城》赏析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

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

1,字形:鹭,岭,陵,猿

2,字义:

朝:

辞:

还:

鸣:

泊:

千秋雪:

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 )到( )去。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 从哪句中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

(1)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2)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跃。快船快意,使人深远。后人赞此篇"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 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5, 从哪里看出来诗人的心情的。读一读

看图再读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6,小组内读一读这首诗,并背下来。

四,作业

1,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词。

2,背诗及注解。

《早发白帝城》赏析 篇3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首诗的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huán  ”)及新词。能力目标:1. 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思想: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重点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师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具     体    内     容

复   备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能背一背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1.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辞  一日还  万重山  江陵   猿声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吗?3.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早晨离开白帝城会是在彩云间?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这些问题说的是哪句诗?(结合收集材料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吗?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高耸入云。诗人在霞光出现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离开四、总结全文,发散拓展。五、学习生字。六、作业。白帝城。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会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现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现出他喜悦的心情。3.朗读这两句。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体会诗的意境。6.朗读这两句。1.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说你从诗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2.从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比较“陵”与“猿”这组字的区别。背诵、默写古诗,收集李白诗句。课后小结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业实践作业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赏析 篇4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同时较好的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山尖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探究写字

师:学习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生充分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老师也有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可以吗?(可以)

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这首名诗,更让我领略到同学们不凡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学们课外知识的丰富,我得好好向你们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峰,老师有个想法,课下同学们再收集几首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我们来开个“唐诗交流会”,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

《早发白帝城》赏析 篇5

师:大家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试试,不能背诵的同学可以偷偷地看一看书。

生齐背。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四年级的孩子仅仅能背诵古诗是不够的。同学们都查了资料。谁来汇报汇报。

生:《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被流放到贵州桐梓,途经白帝城,正赶上全国大赦,重获自由,一时喜极而歌,吟诵出的脍炙人口的诗作。

师:通过诵读,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悦、高兴。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轻声地读诗,把你体会到诗人喜悦心情的字眼找出来好好品味品味。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你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把你体会到的诗人喜悦的心情传达出来吗?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诵读中听到你在努力地进入诗的意境。是的,学古诗,首先你得浮想出那一幅诗意的画面。要进去,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诗人。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会更加丰富。谁来谈一谈?

师:现在你就是一个诗人了,请你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诗意的画卷,然后讲给同桌听听。

生完成,师巡视。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你是得到同桌的肯定还是补充,你一定很想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伙伴,告诉给在座的老师们。好,你可以下座位选择你的好伙伴共同一起来完成,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谁说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

生:……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建议:(出示小黑板)

■          写一篇小文;

■          编一个故事;

■          画一幅小画;

■          读出你的体会;

■          表演诗歌的情境。

师:你们认为这一个环节需要几分钟?

生:……

生进行,师完成。

……   ……

[教学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这教学追求的“千里之行”,与“始于足下”的预设和谐相生。许多教师在课前挖空心思假设过程:学生会如何?我该怎样引?课前就对结果了然与心。如此编导的生成,也很难说是主体性原则的真正体现。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学生出乎预料的学习热情和无法抑制的创造力的出现,虽然有赖于教师突破束缚,搁浅教案,但是,摈弃学生熟读成诵的“预设”前提,这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呈现。请让孩子们尽兴诵读吧!作为教学的主体,生成不能没有学生预设——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已有能力进行课前预习,了解作者背景,以及识记生字新词,让学生课前自学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节省了有效的课堂诵读时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在诵读中,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与诗人心灵相通,感同身受。本案例中,教师没有惯于传统让学生理解具体的诗句,而是先让学生熟读成诵,成诗在胸。实际上,学生在诵读积累中已经完成了一次次言语精神的同构。此时,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和音韵才有丰富的感悟。教师也没必要一遍遍地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意识上和理念上的到位要比语言的表达重要得多”。就感觉的东西与学生纠缠不休,必将使学生处心积虑揣摩老师意图,感受言不由衷夸夸其谈。

入情悟境,百态千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悟其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案例中,学生边诵读边想象,深切地体会到早晨霞雾缭绕的白帝城之美,领悟了诗人“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神采,搭乘轻舟下江陵的惬意,感受到山峡峰峦叠嶂的气势。传统教学的讲解被读取代。学生熟读自悟的体会才是最个人最独特的。但学生作为特殊的生命群体,“尊重和珍视学生的独特视角”,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在这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诸如对比阅读,发挥想象,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古诗教学既不能淡化语文本体,也不能偏废人文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内心的体验,看重其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但这些并不是以往支离语言一问一答诗句理解所能达到的。教师先入为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无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进行个性化解读,老师在交流汇报中积极有效的指导,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导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