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本文是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11篇四时田园杂兴的相关文章。
1、师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课件出示)
2、师:人们在忙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耘田、绩麻、种瓜”)
师:是啊,乡村的人们忙着耘田、绩麻、种瓜。他们忙了多久呢?
生:忙了很长时间,他们白天出门耕田,晚上回来还要把麻搓成线。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个性化朗读一二句)
1、 师:大人们日夜辛劳都在忙着干农活。那么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趁东风放纸鸢呢?
生:不是,他们在桑树阴旁学种瓜。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同学们,按常理,农村这些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在田间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是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不玩,他们却——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师生情境对话)
生说一种想法,便引导其朗读。师:哦,你真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所以你——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来这里的孩子虽然不懂怎么干农活,却也勤劳懂事呢!一起读后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天的劳累也会烟消云散的!
4、师: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烈的劳动生活场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兴致,为生活而忙碌着。来,我们一起读——四时田园杂兴……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学了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勤劳。
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2、师: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农村初夏时节紧张、忙碌的劳动场景,人们为什么这么忙呢?
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师: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 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师: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课件出示)
2、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 [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 夜
也傍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2个生字,会写“昼、耘、绩”3个字。正 确读写“耘田”1个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种瓜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flash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第二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
听录音,想停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二三式。)
1、读诗:(1)自读,读通。
(2)指读,读顺。
(3)板书节奏, 语调单句上扬,双句降抑,齐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2、释题:《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3、了解作者范成大。
[指读: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士诗集》。他的田园概括的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二、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导学: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提示:解释诗句意思时注意调整词语次序,使诗意通顺、流畅。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哪几个字衬托出孩子天真可爱的行为?(“也”、“学”二字简洁传神。)
5、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孩子学种瓜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多种形式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男女生读、伴着音乐读、指名读)
三、指导背诵,默写古诗。
四、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五、作业:从下面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
1、给自己默写的古诗配上插图。
2、搜集、积累两首田园诗。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 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 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 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 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 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2)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你读过他写的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 "范成大的简介" 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b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听范读
d个人自由朗读。
e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习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 质疑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 指名读
3, 老师配乐吟读
4, 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 ,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 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 (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 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 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 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知识的延伸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 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八,总结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 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示例: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
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
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 感受快乐 。 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学前班开始就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一)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一)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探究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六)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与。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⑵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请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五、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夏忙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六、激情朗读,指导背诵
1、简介: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今天,我们即兴吟唱古诗,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2、唱读古诗:
⑴教师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⑵提示学生用学过的歌曲(如:《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来配唱诗句。
3、放声读诗,自然成诵。
最后,让我们用心来诵读,读出你的赞叹,读出你的喜爱吧!
七、知识延伸,拓展阅读
1、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下面,老师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孟浩然、陆游、陶渊明、杨万里等。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课件提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积累,多去阅读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孟浩然一样的大诗人。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当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
诵读成诵并理解诗意
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激趣导入
学习语文,离不开古诗词,大家的古诗词积累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先来对对诗,检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簿鸣蝉,忽然闭口立。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对的诗都是描写哪里生活的?农村还是城市?
像这样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我们叫做田园诗。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他就是田园诗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正音兴,兴致的意思,还有个音,兴旺兴盛。)
知作者解课题
出示诗人简介
范成大(1123~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官34年后因病辞官。此后十年隐居在石湖。(江苏苏州城南18里)写下了六十首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你怎么知道杂兴是各种兴致的意思?看注释。真会学习,看注释是理解诗文词句最重要的方法。)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初读,正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读出节奏。给诗试着划出节奏,并按划出的节奏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后齐读!
3、三读,读出诗韵。我们都知道,古诗要押韵,你知道本诗中押韵的是那个韵吗(a),那几个字押韵吗?怎么才能读出这个韵味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义。谁知道以前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一块交流。
3、质疑: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两个同时汇报,一人一句。
第一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还在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你从哪里知道白天,晚上,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第二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不懂的耕田织布的方法,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未解,你的理解是——桑阴指——童孙指的是——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思考。当我们理解了诗句含义后,老师想考考大家了:要用诗中的词语来说。
①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儿女,童孙这两个词语中,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是什么年龄的人才可以称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为儿女,称小孩子为孙子?(上了年龄的老翁)正是如此,写这首诗的范成大已经六十多了人,确实是一位老翁了。那诗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儿女子孙吗?他这样称呼,可以看出一种什么感情来。(亲人,亲切,赞扬,称赞)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遍诗句。
②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耘田织布。什么时候耘田?什么时候织布?农庄生活,不光光是耘田织布,还有很多的活计,结合你生活中看到的,电视上看到的,书中读到的,想象一下,他们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插图,这些儿女的表情是怎样的?这么辛苦的生活,为什么一天还乐呵呵的呢?一种愉快的心情,为家庭付出很值得,很幸福。真好,孩子们,你们是真正理解了“各当家”的内涵了!那么,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这两句。
童孙——在哪里干什么?桑阴种瓜。从桑阴一词,你知道是哪个季节吗?
诗中有一个字,写出了幼童的可爱?你知道是哪个字吗?你从这个字中,还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对这位儿童的喜爱。将这份喜爱带入诗句中,读读最后两句吧!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八、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辛劳
赞扬
童孙——桑阴种瓜可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