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我家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随着主题《我爱我家》的开展,,孩子们逐步了解了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激发了幼儿热爱家和家人的情感。本活动,让幼儿通过分组活动,体验自己是个能干的小主人,会招待自己的好朋友,并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习活动
(一)分组活动:生活实践-做客
生活实践-食物小拼盘
制作-送给小朋友的礼物
活动目标:
1、学习做客、待客礼仪,在交往过程中会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通过剥鹌鹑蛋、桔子,巩固剥的技巧,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3、通过拼摆食物拼盘,培养求异思维,发展创造力。
4、通过制作礼物,激发爱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与小朋友家长联系做客事宜,取得家长在配合上的共识。
2、准备送给小朋友的小礼品。
3、小西红柿、大桔子、小桔子、米蕉、鹌鹑蛋、葡萄
4、各类手工纸、彩笔、纸张等美工材料。
指导要点:
1、引入: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2、提出要求:
第一组:做客:提醒做客的小朋友要懂得礼貌、没经过主人同意不能乱拿东西。
第二组:小拼盘:做食物拼盘的小朋友要将手洗干净,尽量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第三组:制作礼物:送给小朋友的礼品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橡皮泥做小桌椅,也可以做薯条、房子或者画房子、花等等。
3、幼儿活动,师分组指导,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帮助。
4、小结活动情况。(如完成时间不同,则和区域一起评价)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教学内容]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的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以及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增强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庭中有亲情和温暖,明确母爱和父爱是世上至深至纯的爱,懂得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家庭中的亲情和温暖,热爱自己的家。
2、教学难点: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儿子问父亲:“蜗牛为什么爬的这么慢?”
父亲说:“因为他们有壳啊。”
儿子问:“它为什么要背着壳呢?”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那是他们的家!”
说一说:你觉得蜗牛为什么宁愿背负着重重的壳?
学生:因为蜗牛爱它的家。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家。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怎样去爱自己的家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爱我家》。
多媒体显示:我爱我家。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讲一讲父母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配一幅全家福图片)。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教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下面请大家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谈谈自己对母爱和父爱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请你夸夸自己的父母。(找出父母的优点。)
请你谈谈对母爱和父爱的认识。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听故事,明道理。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废墟下面,弓着身体成伏拜的姿势,抵抗着上面塌下来的东西,只为了保护怀抱下面的婴儿。临死前她把手机放在婴儿的衣服里,编辑成短信,留了一段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
说一说:看了这个故事,你对母爱有什么认识?
你能说出几句赞美母爱和父爱的句子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引导点拨。
教师: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多媒体显示: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母爱是温暖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父亲粗大的手,撑起整个家;父亲辛勤劳作,总是无怨无悔;父亲教导子女,为人应当自强。
教师:同学们感受到了母爱和父爱吗?请大家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你感受到了父母哪些方面的爱?
教师: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多媒体显示: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艳今年14岁,某校八年级学生。两年前,小艳的父母因感情破裂离婚。父母离婚后,小艳与母亲一起生活。两年来,小艳的父亲一直拒绝向小艳支付扶养费。现在,小艳及其母亲生活困难,便向法院起诉,要求小艳父亲支付小艳的抚养费。
◆小艳及其母亲的诉讼请求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案例二:小军今年15岁,某校九年级学生。几个月前,小军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旷课去网吧玩网络游戏。老师和父母多次对小军进行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本周星期二,小军又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小军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对小军进行了毒打,并把小军赶出家门,声称要与小军断绝父子关系。
◆请你对小军及其父亲的行为予以评析。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点拨。
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教师:我们作为子女,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自觉接受父母正当的教育。同时,也有权要求父母履行对自己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多媒体显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同学们在家庭中是否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呢?现在请大家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哪些方面的温暖?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教师:既然家中有温暖,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家。现在请大家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爱我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能运用“点、线、面、色”创作“我爱我家”的画面。
二、教育方面
从“关注自我”发展到“关心父母长辈、热爱家庭”。
三、发展方面
在欣赏评述过程中启发想象与创作思路。
教学重点:
能运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
教学难点:
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
教学准备:
全家福照片、多种材料工具。
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画出“一家亲”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说说自己和家人一起最开心的时候,激起的兴趣。
二、发挥主体
1、播放投影,欣赏小朋友收集的与家人的照片,感受一家亲的喜悦。通过互相介绍,激发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情感。
2、说说爸爸妈妈的特征(脸型、发型、表情、衣着等),引导学生抓特征,师示范不同脸型与发型、表情的画法。
3、学生开始创作,提醒构图与画面色彩的搭配,注意线条流畅。
三、发展主体
让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自由发挥、激发个性选择。
第二课时
一、启动主体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播放课件,欣赏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画面的优缺点,准备怎样修改。
2、给画面涂色,注意背景的表现与五官、动作的刻画。
3、学生接着完成作业,师指导。
三、发展主体
说说你画面的故事。
课堂总结:
总结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
教材分析: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个字叫“爱”。有了爱,便会生出许多联想,许多感受,许多心情,许多渴望。孩子便是爱的结果,爱把孩子和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爱”便由家而开始……
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人的生活。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
学情分析:
1、学生主体条件。
很多时候儿童都能够用五彩画笔创造出造型奇异、色彩丰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只要老师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他们就更能将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信心十足的表现出来。选择温暖、美观、实用的家居图片,通过对同龄人创作的“家”的优秀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表象素材,打破学生僵化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但教师除了适当的引导与促进外,不过多地示范和讲解,以免禁锢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用语也应尽量是肯定与鼓励。
2、适宜学生的工具。
考虑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培养探索精神以及体验成功教学法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常用材料,让学生坚决自信地“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教师不进行范画,不限定创作规则,实施表现材料的自由选择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表现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1、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2、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难点:如何画出父母家人的形象与性格。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爱我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主题,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写作、口语交际的生活化、情景化。
2、选题的出发点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我就选择了第五单元的《我爱我家》写作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指导将以培养学生真情作文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说真话、诉真情。另据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打算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代表讲评自选范文。教师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新课程写作目标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选定“我爱我家”这一学生特别熟悉的话题,更能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重点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于写作和评价。《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四学段提出“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都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我爱我家”这一主题上进行写作,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在选材上设置障碍,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情表达上来,也保证了写作的速度。
四、说教法、学法
1、为了创设一份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分组讨论法
(3)当堂评定法
2、说学法:
(1)讨论法
(2)学生修改法
(3)集体改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
1、作前指导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真情作文的习惯,而要做到“真情”作文,特别是要做到不说假话,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因此,本课的设计是在写作之前欣赏《我爱我家》主题曲,让学生感知真情是作文的`必要,接着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则》等,理解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①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②选择“妈妈的唠叨”的同学,应静下心来听听妈妈唠叨的内容,和爸爸谈一谈关于“妈妈的唠叨”的话题。
接着是谈话指导:按照《课标》的理念,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要求:
①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②尊重长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
③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④做好访谈记录。这一任务提前一周布置。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自我,“与人交流”是以心换心,都讲究一个“诚”字,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写作之前对学生提出四点常规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③字数:500左右。④作文时间:90分钟。
这样设计是为学生自主写作提出了目标和为后面学生评改提供了依据。
2、自由写作
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
3、作后评点
《课标》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提出评改指导和要求,让学生对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写作技巧有切身的体会,并自己发现作文的优点和问题,往往更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本次作文评价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交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制定评分细则和对学生自评、互评的具体要求。
①根据作文要求确定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a、文从字顺,满分25分。(错别字3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
b、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
c、能体现出“我爱我家”或“我爱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
d、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以480字计,每少50字扣1分;文面酌情,最多扣3分。)
要求一定要具体,有利于学生的操作。
②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自评阶段:
a、朗读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
b、细心阅读,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
c、写50字总评。
这样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课标》指出:“养成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理、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不是教出来的,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改”是“写”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批改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关键是正确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使其熟练掌握“增”、“删”、“调”、“换”等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这样方能把学生的作文训练引向高效健康的轨道上。
互评阶段:
a、四人一小组共同评改,每组四篇,要有旁批,有50字总评,有四人签名。
b、各大组挑选出范文两篇,并推选两人下次课讲评。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
这样培养了学生互评文章的能力。先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段教学过程设计的用意有两点:其一,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于作前指导得较少,这个区别可能还很大。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交流,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的优点,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其二,我们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然后又回到这个学生手中。这堂课中增加小组讨论样一个环节,就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换,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学生讲评阶段
学生经过自评、互评后,对自己和同学们的作文会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写作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启发和体会。把作文讲评交给学生去做,一方面可以强化这种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讲评范文和主讲人之后,要求结合本次作文训练要点试讲。初次试讲,学生往往只能泛泛而谈,如“我觉得这篇作文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但有少量错别字”等,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作文中的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编作文文从字顺,如‘……’一句就写得很美。”
课堂上,各大组主讲人总评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教师进行过程评价阶段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班情况,着重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作文评改、讲评过程进行评价,肯定作文前的有效准备,表扬认真评改的同学(尤其要表扬他们对自己、对同学负责的处事态度)。当然作文修改要作为重点评价,因为学习效果的呈现主要在于修改。学生如果在评点中对于亲情有所感悟,那么,在修改中将反映出来。因此,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在修改中,教师要发现范文,及时反馈给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重点突出。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1)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1)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2)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爱我家”,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二是无悔的奉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三是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家庭的温暖。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很乖,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温顺,但在家中却判若两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太熟悉了,不知珍惜身边的爱。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父母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2.学生的需要:
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爱的责任,由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这样学生更易信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歌曲《我爱我家》导入,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1.“说我的小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小时候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特别是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度过的甜蜜时光。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忆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想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 [教学建议] 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这里需要一个交代,并承上启下。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了解责任和义务。 2、讲述有关父爱与母爱的事例
[教师归纳]:
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
老师结合“家”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分析出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3、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各自的责任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每个人在 家庭里迎进的责任和义务 家长对家庭、我对家庭: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家是什么》。
2、音乐《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教师演示课件,幼儿通过欣赏诗歌《家是什么》,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诗歌中的话小朋友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想问一问吗?”引发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三、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回答家是**,尽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师小结:家是**,家是**,……。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五、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_中国。”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为家人、老师、朋友说一句话或给一深深的拥抱。 附诗歌:家是什么 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 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目标
①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⑧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
○活动设想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
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
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活动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
的方法,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另据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让学生对
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代表讲评自选范文。教师
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
访谈指导
①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
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
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
②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
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
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⑧尊重长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④做好访谈记录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
则》等,理解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
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或改用展不老照片)
打出幻灯: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
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
二、创设情境,评讲例文。(课前将例文打印成稿发给学生,屏幕出示电视
散文《二十四双布鞋》、)
l、讨论交流读后的启示。(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可见“说真话,抒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打出幻灯:“说真话,抒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三、学生写作
将同学们采访宋的故事最动情的地方描叙下来。(播放轻音乐)
四、分组评点交流
l。四人一小组共同评点交流谈写作感受。
2.各大组挑选出一篇参加全班交流。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
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
五、作文推荐展示,学生评点优缺
l、自己对作文事件作简要评价
2、学生评点优缺
3、教师进行过程评价
六、小结,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亲情,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懂得真、
善、美,富有真情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封家书》希望同学们找
到真情的感觉。(幻灯打出歌词,播放歌曲)
七、课外拓展训练
1、留在我记忆深处
2、——的故事(指物)
3、妈妈的爱
4、世上还有爸爸好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大家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什么时候最想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
板书课题:
1、我爱我的家
二、学习新课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让学生认真看课本第2页插图,想一想图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生答:都在准备回家
(2)问: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用一句话说。
(3)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4)学生动手画画自己的家,然后介绍家的位置,家里的样子,以及在家里的生活情况。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给我们带来温暖安全,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
2、我的一家人
(1)教师介绍自己的一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庭。
(3)展示家庭照片。
交流:
①你长得像谁?为什么?
②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小结: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平凡普通的家。全家人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病了,大家都着急、担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全家人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
三、课后调查
1、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想家。
2、完成课后“我的家庭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