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结合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设计了此活动――《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语言儿歌(幼儿背儿歌:好儿童,像鲜花。生活在,阳光下。)
师:刚才我们背完了儿歌,小朋友们背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板书“活”字)
师:这是个什么字?
生:活!
师:对,这是个生活的活字。是我们在哪一首儿歌中认识的?
它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偏旁你发现了么?(三点水)
师:好儿童像鲜花一样在阳光下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离不开阳光,还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这节课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走进水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现课题《水的用处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师: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质了,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老师特地把这位小客人(小水滴)请到了我们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们也向它打个招呼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来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请小朋友们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让幼儿看完四幅图片,教师在复述一遍。小结:小水滴真勤快!)
师:其实小水滴不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水有浮力,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不会沉下去)于是就发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轮船。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清洁……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用外,水还有很多重要的用处,你们知道吗?(请幼儿举手回答)
师: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对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开水,多喝水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点击出示自来水图片)
师: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自来水厂就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消毒,使它变得干净了,然后通过自来水管把它们输送到各个地方,输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干什么?如果没有自来水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说出人们与水的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师;水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喝了不干净的水脏水,就会生病。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样变脏的呢!(点击大屏幕,教师解说)
师:有些工厂将大量的污烟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烟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开,下雨时小雨滴穿过污烟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变成了脏水。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废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图片比起来,我们喜欢哪一幅呢!脏水又臭又脏,让人很讨厌!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标志,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节约用水的标志。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
(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一、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谁会生蛋
二、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万物皆醒。当春雷打响后,我们在自然角中投放了一只只小小的黑黑的蚕宝宝。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小不点们",看着它们慢慢地蠕动着,他们互相讨论着:这蚕宝宝是哪里来的?有的说:"是蚕妈妈生的。"有的说:"是蚕妈妈先生下蛋,然后才变出蚕宝宝的。就象鸡妈妈先生蛋,才有小鸡。"后来,我们看了有关的书籍,在查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是怎么生出来的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对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中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谁会生蛋》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若干。
2、场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儿已了解几种胎生动物传后代的特征,并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下蛋的窝(巢)。
五、活动过程:
(一)结合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卵生动物。
1、带幼儿到"动物园",让幼儿自由地寻找会生蛋的动物,要求幼儿边找边和同伴说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2、幼儿分散在场景中寻找会生蛋的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边找边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寻找结果。
1、让幼儿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会生蛋。
2、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寻找结果,教师点击课件帮助幼儿验证。
(三)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传后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两边房子里的动物生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你知道动物妈妈在哪儿生蛋的?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利用废物,让幼儿给蛋宝宝建个家。
1、以保护蛋宝宝,给蛋宝宝建个安全的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保护蛋宝宝。
2、幼儿利用废旧物品为蛋宝宝建家,教师引导幼儿自制放到"动物园"中。
(五)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设想: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液体流动的现象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看到和接触到的,例如喝水时水从饮水机中流出;炒菜时需要将油从油壶中倒出;洗手所用的洗手液会在掌心滑动,此外,洗澡所用的沐浴乳、洗碗所用的洗洁精、幼儿每日必喝的牛奶。种种液体流动的现象在幼儿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研究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最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根据幼儿所发现的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设计一节有关液体流动的科学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
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对于身边的科学现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活动环境和实验条件,让幼儿进行验证。在大班科学活动《比比谁流得快》中教师选择了水、食用油、洗手液这三种幼儿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液体。幼儿通过认识感知——猜测结果——初次试验——深入实验来发现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因,初步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研究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的特性,探究液体流动速度与黏度的关系;
2.能用符号记录实验的结果,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尝试小组合作的形式。
活动准备:
教具:有关液体流动的视频、大记录单三种、记号笔
实验用品:水、食用油、洗手液若干;方便杯若干;铁砂纸、木板、白卡纸、泡沫板、玻璃板;幼儿记录板、记录单、记录笔;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由视频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片子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引出液体的概念——会流动)
二。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三种液体的特点。
1.猜猜我是谁?(幼儿通过看、闻、摸、摇等进行猜测,教师强调不要用嘴巴尝)
2.分析三种液体的共性;
3.分析三种液体的差异性;
4.在大表格一《液体黏度记录表》中用幼儿建议的符号或图形记录液体的黏度。
三。幼儿猜测讨论:水、食用油、洗手液谁流得更快?
1.全班幼儿进行讨论:谁流得更快?
2.发动讨论:用什么符号、数字或图形来记录液体的速度?
3.教师在大表格二《液体速度猜想表》中记录下幼儿对三种液体流动速度的猜测。
四。初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跑步比赛
1.教师介绍小组分工方式。
师:要想知道谁跑得快,那就来比一比。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跑步比赛”。请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三位运动员。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由小朋友们回答)
师:我们每组的小朋友都要进行分工。比赛时需要一位裁判员发出口令并记录下三位参赛选手的成绩;还需要另外三位小朋友作教练,分别带它们参加比赛。你们谁愿做教练员/裁判员?(让幼儿讨论并请小朋友们分别站起示意)我相信小朋友们待会儿做实验时一定能做到友好分工、团结合作。
2.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公平,要同时跑)
师:裁判和教练员们,你们觉得运动员在起跑的时候要注意听什么声音呀?(口令/一二/......)
师:如果有运动员偷偷地提前起跑了,你们觉得公平吗?(不公平)
师:裁判员和教练员们,你们有信心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赛吗?(有)
3.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予以协助。
五。幼儿交流试验记录并尝试得出结论
1.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2.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呢?
六。再度进行实验操作,对结论进行验证
1.各组选用不同的操作材料,再度进行实验验证。
2.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3.教师在大表格三《液体速度与黏度关系表》中记录下幼儿的结论。
七。延伸活动
下次请小朋友们想办法帮助跑得最慢的液体跑快一些。
活动目标:
1、了解米的生产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方法起米。
2、增强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质准备:谷子若干,幼儿前期准备工具若干,教师准备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引起幼儿兴趣。
师:还记得我们的米从稻子到米要经过哪些过程吗?
幼儿边讲述,教师边出示图片
师:从稻子到白米有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把稻子的壳去掉,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现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进机器出来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没有这么发达的机器又是怎么把稻子的壳去掉的呢?
幼儿猜想应讨论,师幼一起观察PPT
师小结:在以前稻子变米的过程叫“起米”,人们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起米”呢?
二、幼儿尝试“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选择工具,自由分组
拿相同工具的幼儿为一组
2、分工合作,进行“起米”
教师分派给每组同量的米,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起米”最多。
3、纪录各组“起米”情况,互换工具再次尝试
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儿检验工具,再次进行起米。
三、各组展示成果
请各组幼儿代表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并展示成果。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怎样拓展,提升幼儿经验。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用什么材料起米,而且不会把米弄坏,这一活动孩子们马上很感兴趣,和家长讨论后带来了各种工具,有石头,瓶子,锤子,等等。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了下来。同时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起米”(即剥开谷壳)。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合作记录,操作。最后我们还通过网络资料展示精米厂生产米的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主题活动总结
“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我们的“米”主题就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资料、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米,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过程中学习了关于米的知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在充足的想像空间和时间里孩子们自主的找朋友、合作,孩子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在这个主题中的音乐活动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探究性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幼儿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也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真正的体现出了教学相长。在进一步认识米的过程中,我们也让孩子萌发了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思想,培养了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们虽然没有能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我们利用网络媒体来弥补了我们的缺憾。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孩子在城市中也感受到乡村的气息。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