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简短教案 篇1

初中物理简短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2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光的反射 篇3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 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例题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

因为阳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像天上星星会眨眼;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夏日的晴天,站在马路边看到路上行驶的汽车飘忽不定等现象,都是由于空气密度在不断地变化,而引起光的传播方向不断变化而造成的,所以选项b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题正确答案是b。

由此题可以看出:(1)人要想看见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才能引起视觉。(2)月食、日食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重要现象。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题2】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º,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

【解析】

如图2所示,先作法线,确定入射角为60º,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二倍的入射角,等于120º。

当镜面发生旋转时,由于题目没有制定旋转方向,因此可能有两种转动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如图3所示,若镜面顺时针转10º,则法线也顺时针转10º,使入射角增大10º,为70º;故两线夹角为140º;此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度为2×10º=20º。若镜面逆时针旋转10º,同理可知入射角将减少10º,两线夹角为100º。

由此题看出: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时,转动镜面,若镜面转过θ角,则法线转过θ角,反射光线将变化2θ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θ。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

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例题3】如图4所示,请画出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足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解析】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确定足球的虚像位置。可过足球(球心o)向平面镜镜作一垂线,使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等距的。由于人眼感觉光好像是从足球的虚像o/上射来的,故连接人眼

p与虚像o/,交平面镜于一点a,其实a点即为入射点,ap即为反射光线,因此ap要画成实线并带箭头(而o/a不是实际光线,要画成虚线)。最后连接oa即为入射光线。由此看来这位同学能看见足球是由于从足球上“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

此题首先利用对称法找到虚线,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确定了光路。属于对称法解题的第一种和第三种类型。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

a.太阳、月亮                        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                  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4.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

5.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6.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7.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9.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前后两面墙间的距离只有3m.请你想办法,使得能在这间屋子里进行视力检测。请画出示意图,并写出计算依据。

【参考答案】

1.c  2.a  3. 0°90°60°  4. 3.8×105   5.d  6.略  7.略  8. 10:51  9.略

初中物理课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 、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