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部分。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
2、《同属一个世界》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
3、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4、[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发现爱——导入(情感激发)
1、导入: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而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呐喊着《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抒发爱——《让世界充满爱》
1、欣赏FLASH《让世界充满爱》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A段,用“LA”哼唱B段,
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a:弱起小节
b:切分
c:长音的保持
5、处理歌曲(情绪,力度,声音)
讨论与归纳:
力度:mp——mf——mp
情绪:第一段:温馨、亲切
第二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第三段:抒情
6、实践与创造: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完整演唱
三、分享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 导语:
2、介绍《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3、欣赏
①分段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⑤欣赏中文版的《WE ARE THE WORLD》(爱)
导语:这首作品已经不仅仅属于杰克逊,也不单属于美国,它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音乐财富。
第四环节:欣赏《爱的奉献》
导语A: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导语B: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欣赏歌曲
第五环节:总结
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多一份温暖。
用谈话式导入
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师需要的情景。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FLASH作品的播放,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情绪。
分别用不同的母音哼唱,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
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喝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
通过视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
通过讲解及欣赏使学生对摇滚风格有所认识,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
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能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对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并学会哼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丰收》,并提出问题: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的是朝鲜族歌曲,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顺势引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整体的感觉是摇曳的,具有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们捕鱼的场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歌曲,尝试将歌曲进行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
2.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
3.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装饰音的出现。
4.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二段出现了歌词,并且出现了少量的衬词,更加突出地描绘了乌苏里江的'美景和渔民捕鱼丰收的喜悦,歌词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歌曲,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哼唱第二段。
6.带领学生学习第三段,并通过前两段的欣赏方式总结第三段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出现了大量的衬词,目的是将听众拉回现实,再次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
7.带领学生哼唱第三段。
8.再次整体聆听歌曲,并带入刚才的体会。
9.整体的融入感情哼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请学生自由分小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提醒学生打击乐器要根据歌曲的强弱进行选择。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乌苏里船歌》,感受到了歌曲中浓浓的春意,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回去继续搜集中外民族的船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课题:
身边的音乐
教学目标:
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
2、识别音乐的情绪,发挥创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
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行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
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情绪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为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音乐为《欢迎进行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教师提问:刚才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模仿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
(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
2、我们再欣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
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国歌》等)
4、学生自己探索,寻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如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情绪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悉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三、创作与表现
1、试配场景
刚才我们自己找出了许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下去指导)
3、教师提供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示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不作结论性的评价,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都要充分给予肯定)
四、教师小结,下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手风琴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风箱来表现乐曲,并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2、正确的练琴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快捷准确地练好作品。
三、教学用具:
手风琴、钢琴、音响设备、CD.
四、教学过程:
1、播放手风琴曲《啤酒波尔卡》等3首不同风格的乐曲。
2、总结前一阶段手风琴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读谱错误。(音高、节奏)
2)双手配合困难。
3)时间花了很多,练习效果却不好。
3、教师范奏乐曲《微笑波尔卡》
4、以《微笑波尔卡》为例,讲解怎样练习新乐曲。
(在课堂上讲解四小节)
5、学生展示,并交流学琴感受。
6、教师点评。
7、艺术综合体验活动:演奏《粉刷匠》、《熊猫爬杆》。
1)、作品介绍。
2)、教师范奏。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练习右手,一组练习左手。
4)、两个声部合在一起。(角色交换)
5)、部分学生双手合奏。
8、教师总结:
美妙的音乐在你我身边,相信通过努力,每位同学都能再现优美的旋律。同学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