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

2、导语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而关东的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作家端木蕻良再也遏制不住强烈的心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二、初读,感知誓言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归纳:作者发出了“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3、指导学生朗读“誓言”部分。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初步感受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三、细读,品味情感

1、品读一

1)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为什么会发出誓言?请阅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补充下面的句子。

(屏幕出示问题:作者之所以面对家乡的土地发出铿锵誓言,是因为。)

2)师生交流。

教师归纳:家乡的土地是如此的美丽、丰饶、神秘,作者的内心对她充满了赞美和依恋之情。

3)教师请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播放朗读录音),讨论:这位同学为什么读得如此动人?

教师归纳:抓住“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总是……不管……即使……都会……”这些句子,读出自豪、喜悦、激昂的语气,描写神秘的地方要用深沉、舒缓的语气来读。)

4)学生再次品读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

2、品读二

1)再读课文,寻摘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语句。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③“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④“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师生交流。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句子,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对家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经的'憎恨的复杂情感。)

2)思考:“泛滥热情”和“埋葬欢笑”两个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表现了作者决然不同的情感。

追问:课文一、二两段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品析、归纳:第一段写作者常常想起关东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3)深情朗读课文。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赛读,评读等形式进行,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高潮。

4)朗读小结:

教师归纳:朗读这两段文字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或舒缓或急促,或低沉或激昂、或赞美或悲愤。

四、感悟、延伸情感

1、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未收回的宝贵领土。

2、教师:同学们,这些领土属于中国无可争议!可是到现在,有的可能永远收不回来了。外蒙古,1949年被划出;唐努乌梁海,已被划入俄罗斯;帕米尔地区,2000年被划入塔吉克斯坦。还有的领土没有实际所有权,藏南地区9.3万平方公里,至今被印度占领;南沙群岛,共56个岛礁,中国现在只控制8个,钓鱼岛6.3平方公里,至今被日本控制……同学们,我们的教科书说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30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而实际拥有的只有9,326,4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70,550平方公里,这就是事实!

此刻,我们的心情能平静下来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爱国学生心中就没有铮铮誓言吗?

学生写誓言。

3、学生读誓言。

4、老师评价。

5、多媒体配乐、师生齐声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结。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篇2

端木蕻良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            .                .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              .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  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教后记: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结合〈最后一课〉来讲。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来导入。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用联系时代背景,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篇4

《土地的誓言》设计

杨柳中心校陈楼初中     陈成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了解作者采用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3、培养学生眷恋故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2、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及背景介绍

1.直接导入

2.背景介绍: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此文呢?——播放音频

二、知识检测

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

(两生上黑板注音,纠正后齐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看课题,提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读后讨论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①这是        的土地?②为什么要发出誓言?③谁发出誓言,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板书)

2、整体感知、品味情感

快速默读课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包含作者怎样一种情感?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归纳。

“爱”(板书)

3、品读赏析

解决问题

现代文写作中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就是一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语段中描写作者家乡景色的语句。

稍停,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2)从第一段描写中,你看到了作者家乡的哪些特有物产?用怎样的词语概括呢?

学生用笔勾画,提名朗读、回答。

(3)指一生读第二段中描写作者家乡的语句。

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4)第一段从东北的特有的物产进行描写,第二段呢?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5)通过对这两段的学习,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块土地?“美丽、丰饶”(板书)

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

小组讨论回答。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解决问题2

4、展示 “九·一八”前后图片

(1)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完成后,学生朗读。

教师评议,给以表扬鼓励。

(2)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誓言了吗?

学生讨论回答。

(3)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九·一八”之后的情景吗?

学生讨论、交流。“凄凉、悲惨” (板书)

解决问题3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快速找出誓言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

(2)作者怀着一颗怎样的决心发出了誓言?“誓死保卫家乡” (板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回答。

(3)用什么语气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

小组讨论。

学生齐读。

6、小结:(教师结合板书)

四、以歌曲总结

下边咱们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来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

读——悟——赏——拓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用所给句式说话。)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设计意图:激情激趣,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文章。)

(串联词:首先我们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串联词:文章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依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出的微型词典走进文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

三、读一读知内容

自由快速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章。)(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共读文章,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学生活动: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下列问题。)

(串联词:前面两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棒,连我也禁不住要一试身手了,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好不好?)

(串联词:还剩下最后一部分,把读的机会留给大家,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是谁在对土地发出誓言?发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的习惯;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四、悟一悟探主题

(串联词:文章的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题。)

思考: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掌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题的学习方法。)

五、品一品赏特色

(串联词:内容和主题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赏析本文的语言。)

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精彩?为什么?(友情提示:你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分析,然后合作解疑。)

六、写一写创佳作

(串联词: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富有气势和感染力,是因为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写出那么秀丽的词句,你们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点动起你手中的笔吧,我期待着欣赏你笔下绽放的美丽花朵。)

请同学们结合所给出的句式写话。

句式一:“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自创佳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写,然后小组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然后全体同学共评。)

七、想一想展视野

(串联词:你们的作品写得都那么富有诗意,真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思乡或爱国之情的诗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积累。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八、提供资源平台:

(设计意图:将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我们足下这辽阔而富饶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赏了端木蕻良匠心独运的作品,了解了那断永不能忘了的辛酸历史,同学们创作了那么多令人称道的作品……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请你动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业。

十、布置作业:

1、请你将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积累在积累本上。

2、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与“九一八”事件相关的资料,编一份小报,来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设计意图:延伸拓展课内知识,同时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翻看《中国历史填充图册》,分析通辽市在一九三一年的归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师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我们通辽市归吉林省管辖,一九三一年日本关东军攻炸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三省,我们通辽市也包括在内。当我们的先辈们背井离乡,离开故土家园十年的时候。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离开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强烈的渴望回到家园?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我们的先辈当时的心境,随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对家园,抒发对《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出示投影片)

[要求]:

1、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4、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5、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的情感)

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组,结合课文内容及所了解的东北信息,交流东北印象(包括历史与物产)

2、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出示投影片)

[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生精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自学疑问,明确:

[问题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他召唤我回去。

(小组四个人讨论汇报,轮流有感情的朗读句子,类似句子用换字比较法进行赏析理解,体会词语的表现作用)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首先掌握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换词语就不能准确表达情感

[问题二]:(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小结讨论内容:理解散文还要明确作者表达感情的技巧,了解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五、反思总结

1、反思学习本课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

2、总结自己写作体会。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写一首同名诗歌——《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2、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字数不限。(写过的可进行修改)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

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 抽查预习:

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亘古 镐头 污秽 默契

三、 研习新课:

(一)读,知内容:

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

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离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梁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

“这是什么样的土地?”结合所找的描写性的语段来说。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教师注意点评,引导朗读。)

就是这样一片美丽、富饶、广袤(词语即板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理解,不限定)……的土地,却在1931年遭到了厄运!

(播放视频)

(二)读,品情感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三千万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下惨遭蹂躏。1941年9月18日,这场灾难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面对着破碎的家园,面对这样一方土地,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再看文本,要求关注文中饱含作者强烈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以“炽痛”一词为例,解析品读。(ppt出示)炽痛的热爱

特别提到“泛滥、呻吟、埋葬”

类似这样的词语或句子,文中还有吗?

(学生再读文本,揣摩品味,交流展示;教师注意点评,引导朗读。)

(三)读,悟主题

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满腔热血的端木蕻良又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呢?在文中找找看。

①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结尾。”(找出并齐读)

②指导朗读:从情感、从语气、从声音、从重音、从停顿……

(组内读,齐读,指名读)

③作者准备怎么去做?用关键词概括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随机板书:回去、战斗、牺牲

④板书小结:面对着这样一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作者端木蕻良怀着热爱、眷恋……的情感,发出了回去、战斗、牺牲的铮铮誓言。

⑤这仅仅是作者发出的誓言吗?你觉得还有谁?

广大的东北人民 每一个炎黄子孙

所有的中国人

⑥再次齐读,要求读出甘担大义的侠骨和义赴国难的豪情。

四、课堂延伸:我的爱国、爱乡情

我们这一课的话题有些沉重了。可喜的是,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早已实现。中华民族正走上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新世纪的你们对祖国、对家乡,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或者说你愿为了祖国、家乡做出什么样的承诺呢?用几句话来表达一下。

五、课堂结束语:

大家的一个个小心愿,将会汇聚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

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来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再次向那片土地致敬!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触动你心灵的语句,进一步交流。

2、学唱歌曲《松花江上》。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图画式,内容为学生研讨的结果,当堂生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