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编辑sky为家人们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咏雪【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咏雪》。(二)
1.一读课文:
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五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咏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一则。
本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雪天,东晋赫赫有名的谢氏家族在无法外出之时,与子侄辈谈论诗文的雅趣。天上的雪忽然纷纷扬扬,下得越来越大,这使主讲者谢安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不易读通,读懂,特别是时隔境迁的词语,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我采取诵读跟复述故事结合,直至成诵。化文言为白话,易于理解字词,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2、难点: 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这种要求,设计上述目标和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朗读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雪”的谜面,让学生猜。
一夜北风猛,遍地大笼统,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多媒体展示雪景)
3、让学生猜猜古代诗礼簪缨之家下雪天可能干些什么事。(引出作者介绍。)
(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品析文中咏雪的比喻句做好了准备。)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节奏。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 朗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了解,文言文的阅读,强调诵读。诵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根据注释口头翻译,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
⑴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
⑵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
四、检查讨论结果。
1、 不看书解释加点字。
教材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红楼梦》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便以“堪怜咏絮才”称许林黛玉。在《三字经》中还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之句。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何所似(sì)差(chà)可拟(nǐ)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 (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张笑天——《咏雪》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若令月中无物( )
短文(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