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一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_年的这一学期以来,我进取响应学校学习杜郎口改革,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并注重博采众长,广泛涉猎知识,严格要求自我,尊重学生,使自我教有所思,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头一一说明:
1、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我进取响应学校提前一周备课的要求,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大纲。虚心向前辈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网络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我的教学思路,以此确定预习和展示的问题,就能够契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实际,并对即将上的课作出预想,以作到有备无患。有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还“违规”预想把手机带进课堂。如在准备《改革开放》这节课时就在手机上下载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
2、上课
上课时认真讲课,精讲精练,语言简洁不罗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问题的梯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本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做到及时的反馈。注意自我的主角转换,当学生进行预习时,自我应是引导者;当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时,应当是参与者;当学生讨论或展示完毕时,自我应当作出小结,是归纳者。
3、辅导和作业
学校改革尝试阶段,所以一旦课堂因为种种异常原因就会影响课程的进度,加上本学期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程安排很紧。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本来是没有晚自习的,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进度,向学校每班要了一节晚自习,这样一来,我就能够及时的在自习上完成巩固提高的环节,累是累点,可是很值得。总的来说,我这学期忙碌并欢乐着,因为忙碌所以充实,因为充实,我感受着自我的不断成长。作业方面根据学校精讲精练的要求,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本事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决不布置重复的、无意义的机械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认真纠错,发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作用。
4、课外
除了正常的教学上的备课、上课和辅导改作业外,我进取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另外我还注重多方面培养自我的个人素养,每一天坚持练字半小时以上。找时间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扩宽知识视野,学习教育理论,不断为教学资料注入新鲜血液,厚实自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底蕴。回家后还会打开电脑,进入《教育在线》,学习前辈们的精髓,再打开自我的个人博客,涂鸦自我的教学所思,感受着成长的无限欢乐和完美!
5、考勤方面
我认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任何教师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无故迟到或旷工。否则该如何“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学生的表率?我严格的履行着教师的职业操守,除了结婚那几天公假外,从没有擅自请假或迟到或旷工等。在这方面,学校的田校长做得异常好,我们还提的出什么怨言?
6、努力方向
新的世纪,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学生的崇仰,予我们,那都是厚重的沉甸甸的职责。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历史教师,我是光荣的,但也是愧疚的,因为我不是做的的。当然,没有仅有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虽不能作到,却要有做到的追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用心教导学生,用笑温暖学生,用爱滋润学生,要对得起自我心中那份神圣的事业!爱我所爱,一如继往!
在《大一统的汉朝》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整堂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歌曲创设情境,运用部分史料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加入学生的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创设情境方面:我先是播放《最后的倾诉》歌曲(电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学生耳熟能
详,甚至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跟着唱。接着进行引导: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有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而在汉武帝之前,有西汉初年几位皇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几代君王的努力,开创了西汉历史的盛世——文景之治。
在第一目“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中,我先是给学生展示一段史料“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学生不甚理解,经讲解后,学生很容易通过史料得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历史结论,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在第二目“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教学中,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措施,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再次展示董仲舒的一段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学生就能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了,就是罢黜的是“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总之,本节课学生在音乐中进入课堂,在史料中学习知识,效果很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第宋元文化(二)》是一节课文化课,我不单是把本节课作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活动、合作和探究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
1、关于教材处理的反思:
(1)在导入新课时,在导入时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因为我们刚学完《第13课灿烂第宋元文化(一)》,故运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在完成第一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时,由“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引入,起到了以旧带新的效果。
(2)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的讲述时,与司马迁的《史记》从作者、成书年代、写作体例、史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直观映象、加深记忆。
(3)通过对宋词代表人物作品的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宋词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4)关于绘画、书法和艺术一目,本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
(5)通过“师生讨论: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突破教学难点,结果是讨论不够深入,致使难点的突破也不够好。
2、师生互动方面的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开始时不够高,在知识竞赛部分表现较好,看来课堂教学也需要激励机制,增加过程性价。
3、本节课的课件制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清明上河图》作为背景,致使图片不清晰,影响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维浑然一体,不是三方面的简单凑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也就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一、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网络框架,注内在联系。
世界史内容丰富范围广,零碎知识难理解更难记忆。老师注重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讲解。结合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失。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和形成基本的历史技能和能力。
二、注重过程方法,展开合作探究。
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培养国际意识,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中应依据教材,培养能力,提高认识,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注重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注重知识与情感结合。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用心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透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向持续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十分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就应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潜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资料,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群众、办事潜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越来越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给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得到锻炼,不仅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每一位新老教师头疼的问题。经过历史教学,我觉得历史教学任重道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它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一些事情我无法挖掘。接下来,我将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以下反思,并鼓励大家。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这是我的梦想;对任何事情来说,只有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有了“爱”和“探索”的精神,他们才能享受它并努力学习。许多学生认为历史枯燥乏味,因此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我试图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坚持更加持久的注意力,结合历史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谈到“罐头刑”时,我说商代周王创造的“罐头刑”是一种酷刑。他首先请人把铜柱放在燃烧着的木炭火上。当铜柱呈红色时,他将“囚犯”的尸体粘在铜柱上。当“囚犯”被卡在铜柱上时,他只听到“喘息声”,即“囚犯”;他的尸体立刻冒出一缕烟,几乎所有的囚犯都被活活烧死了。这样一来,学生们似乎“亲眼看到”和“亲眼听到”,产生了一种在场的感觉,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商代周王残酷统治的理解。
初中生年轻、活泼,容易分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巩固明朝君主”的故事时,告诉学生“赤脚”故事的由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再比如,当戚继光谈到“中外交流与冲突”和抗日战争时,他向学生们讲述了体育口号“休息一下,立正”的由来和秃头蛋糕的由来,这让学生们听了很感兴趣,因此,他们对学习历史越来越感兴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意识到我不能再像上学时那样教书了。现在应该教的并不是书本上死气沉沉的东西。这些学生可以理解这一点;阅读历史可以明确他们的愿望,学习历史可以向自己学习。”;我现在教他们的是如何分析和理解某种知识,从而从中获得灵感。因此,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的简单理解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积极理解、学习和理解教育的影响,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导论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科举制度的建立》教材。首先,老师们接管了一个他们根本不知道的新班级。我们怎样才能选出几个品德好、关心群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呢?并引出话题,然后结合本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封建皇帝,如何选拔和调任官员?在短时间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历史课堂的乐趣。
此外,我还使用了著名的“回顾旧,了解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回顾历史的“旧”,了解新。比如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可以先以商鞅的改革为例来分析。商鞅改革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历史事实使学生们认识到,商鞅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因为在新形势下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以往的旧知识来理解和深化当前的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这些是我的个人经历。简言之,历史教学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只能把握新课程的主旋律,为每一位学生打开学习历史的大门,指明认识历史的道路,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华。为了增强历史的魅力,不断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爱好历史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影片、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历史教材本来就繁琐枯燥,再加上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很多学生“谈史色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想必是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我结合自身实践、摸索、思考构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虽然作为一门考试升学的科目,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明白自己是谁了。
历史科是一门综合学科,资料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的学习对于人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构成中的青少年学生更加重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有国者,不能够不知《春秋》”;伟大领袖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古人说得更好:“学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使学生认识学习历史在认识社会、决定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历史很重要,学习历史不只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好处,它能够帮忙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学习的社会好处,唤起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1、针对教材的枯燥无味,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搜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尽量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历史故事中灌输着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树立起民族气节和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师讲的简单,学生们学的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2、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的历史情境,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具体,制作优秀课件、剪辑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试听感受,渲染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很大。有提问而又得当,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用心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往往一堂课的重点部分透过一到两个高质量的提问就能解决。而这一到两个提问往往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一到两个提问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从中悟出提问的技巧。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用心因素,把两者的用心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心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潜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能够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治史潜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学生在撰写“抗美援朝利弊谈”中,还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能够尝试一下。
四、老师要建构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心灵之灯。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忙、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潜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
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
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
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
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二、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
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
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
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
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按以往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但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案,把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方式、讨论方式来解决课文中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有突出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由以前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发的学案,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方面。比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方法提出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和交流,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师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祖国统一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并用于右任的诗词朗诵导入新课,用诗人优美的诗句引入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学案教学比较开放,不拘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认识不断加深。比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就对当时使用的青铜剑有兴趣,进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古代兵器的讨论。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但在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现在网络的流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课本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关注视觉上的动感,忽视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才是教师想达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如,在讲述《经济大危机》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总之,当今作为一名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