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
作者:小廖
一、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 间:1949年10月1日。
地 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升国旗)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代板书设计 )
(五)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知识连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 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翻身解放,当家作了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欢呼、肃立、沼泽、嗓音、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默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我是中国人》
看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图片资料。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 课 题 26开国大典 课 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 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知识连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 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勾画并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完这篇课文说说你的体会(可以是疑问、收获、等)
三、达标检测
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找找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积累一些有关场面描写的词语。
一、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 间:1949年10月1日。
地 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升国旗)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代板书设计 )
(五)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首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以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关于这一点可参看本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本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全课的基调,又要注意各个部分语调的变化。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二是要抓住重点词语,特别是那些感情强烈的词语,要把这些词语饱含的感情读出来。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的“挺立”,“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三是要注意把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读好,如,“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是本课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思考·练习”第二题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写课文概梗,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做这个题,可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再写下来。至于字数,题目的规定只是一个原则的要求,一般说来,写一二百字、二三百字均可。
3、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如,“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课文“思考·练习”第三题列出的两个句子,只是举例性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从而体会遣词造句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再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类似的句子还有不少,可放手让学生找出来展开讨论交流。不过,涉及到一些比喻句时,教师不必讲比喻这个术语,只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好在哪里即可。
4、“思考·练习”的选做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练笔的机会。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做,并把他们所做的向大家展示,但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5、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至于词语的意思,大多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专用名词,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下。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根据它在内容安排上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看一看。
开国大典这个盛况,事件重大,意义深远。在电影、电视中常见播放,也可见到图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或展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画一画。
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天an门城楼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侗字形广场的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三、比一比。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
首先,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其次,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天an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在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然后让学生介绍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前两天,刘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在听完我上的这节课后,刘老师进行了评课。本来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因为按照自己的备课,教学内容都完成了,可是听完刘老师的评课,我才真正地认识到其实这样的一堂课是失败的。在这节课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字词教学的环节中,我对一些易
错字,平、翘舌音等字的处理不到位,强调的不够,我总认为学生到了高年级字词的处理可以轻描淡写,现在才明白字词的薄弱是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的主要原因。
二、照着教材教,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所以也不能充分地
把握教材,对于学生而言其实还是一种灌输性地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牵着学生走,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累,老师教得也累。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我没有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急于求成,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成了一个摆设。
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其实是很常态的一节课,因为有人听课,所以我想呈现一节较完整的课,但在每一个环节处理的过程中都是草草了之。事后我又重新上了一遍这节课,在课前,我把刘老师提出的及我自己认识到的问题加以注意,重新备课。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如在导入部分我还是采用了第一次上课时用的导语,但却和后面的内容联系上,没有让这次的导语成了一个空架子,在让学生说每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一起来回忆今年的阅兵场面,找他们的相同之处,然后再理清课文顺序。这次我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读书。这节课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这种轻松并不是因为上过一次的原因,而是一种心灵上的舒畅。这节课学生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还有什么能比这种变化让人高兴呢?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根据它在内容安排上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看一看。
开国大典这个盛况,事件重大,意义深远。在电影、电视中常见播放,也可见到图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或展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画一画。
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天an门城楼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侗字形广场的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侗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三、比一比。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这次“欢呼”是在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时候发出的欢呼,这里的 “一齐”可以说大家都一起欢呼,说明大家的心是一致的,无比激动。还可引申问,是不是只有在场的人才欢呼呢?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欢呼,这里表达出全国各族人民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人们无比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30万人激动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个“欢呼”,是在毛主席宣读“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公告时,人们发出的欢呼。为什么用“热烈的欢呼”呢?说说热烈是什么意思,比一比,用不用热烈一样吗?反映了什么呢?表达出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个“欢呼”是人们观看阅兵式的一个个雄伟的场面而发出的。“不断”是指一阵接一阵,也体现出阅兵式的场面一个比一个壮观。表达出人民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还要抓住“齐步行进”、“一字形”、“整整齐齐”、“完全一致”这些词,体会人民解放军的步
1、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收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朗读。
3、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时,主要从二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在电视(影)、图书中看到的毛泽东的形象,边读文中的句子边想象,读、想后讨论: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 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擎”、“瞻”。这两个字笔画数较多,可以从字意入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摆法,教师也要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写这两个字,而且能写好这两个字。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典礼”、“电钮”、“观礼台”,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布置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庄严”、“欢呼”、“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提出了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想想课文的记叙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课的主要内容,以下的归纳供参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an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an门广场。
第二题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的心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三题是背诵、抄写,可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抄写任务。
《开国大典》第二个场面“典礼”是课文的重点段。这一个重点段中包含了这几个知识点,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初步学习写排比句。
课堂中,我通过排比句的切入,再观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实现预设目标。
[案例设计]
一。认识排比句
1.师:课文中描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句子:请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交流朗读。
师:引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引读。
师:在描写了人物心情句子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轰雷似的掌声---”
生: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这庄严的宣告……”
师:(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一齐欢跃起来,比较哪一句好,为什么?”
生:原句好,能反映这喜讯传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
生:原句好,语势加强。感情高涨,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为这个喜悦而跳跃。
师:好,那我们通过朗读把排比句的气势读出来。
(朗读)
二。再现情景,学写排比句。
师:49年10月1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亲临现场,感受人民群众天地喜悦的心情吧!
(播放《开国大典》录象片段)
师:刚才,我们享受了大典的庆祝过程,聆听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目睹了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我想采访几个群众,谈谈为什么而这么激动?
出示句式:我(人民群众)为——————而激动。师生互动,进行采访。
生:“我”为新中国成立而激动。
生:“我”为中国生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生:我为了有自己的领袖而激动
……师:是啊,天an门广场上人们群为―――――
生接。(在不知不觉中又进行了一次排比句的训练)
三 拓展素材 再写排比句
师:“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首都冉冉升起,从此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大地万里世界各地上升起,每一次的五星红旗都激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生:这句话说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翻身做了主人。
生:这句话说明了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了。
师:齐说这句话(生说)
师:老师让大家在课前收集了中国59周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家来交流一下吧!学生拿出找来的资料进行交流。
师:(播放自创课中,59年来五星红旗在有纪念场合上飘扬的情景)
师:你能以五星红旗在————————飘扬,说几句话吗?
生:1960年,中国又首次从北极登上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在珠穆朗玛峰上飘扬。
生: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以以往多数通过决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会前飘扬。
生:1984年。第12届奥运会上,射击选手许海峰获冠军,五星红旗在会场上飘扬。
生:.
……
再播放《红旗飘扬》音乐声。大屏幕再次出示《五星红旗在飘扬》课件。
结束本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