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化学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三上册化学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 篇1

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学生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 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相关的知识,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较抽象,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实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让学生由氧气的性质猜想氧气的用途,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同时让学生感悟氧气对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整节课用一些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衔接起来,让学生的好奇心在萌发和解决的推演中得到满足和愉快。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表达交流,实验探究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课堂中我还运用图片把氧气的三态的实物和氧气的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用途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丰富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化学课程标准给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对课程标准强调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等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习的效率。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 篇2

上周我进行了第三节制取氧气教学活动。我主要和学生探讨学习氧气的制法。首先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回忆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起光合作用,极少数同学能想到分离空气。此时再提出问题:这些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给学生提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从而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实验室不能用这些方法制取氧气的原因。

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通过书上的实验探究,由对比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得氧气,也通过这个实验探究,再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强化催化剂的概念,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实验药品确定以后再对实验原理进行强化讲述,同时让学生根据实验药品和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这里是学生首次系统的认识气体的制取,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具体而言,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固液常温型和固固加热型用挂图展出),分析完了以后再进行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学生一起探讨得出,然后共同进行实验制取,学生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印象深刻。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气体的制取时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课后练习的结果表明这节课课堂效益较高,知识的夯实到位,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学习打下伏笔,课堂教学出现可持续性。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并且时间安排上欠佳,学生制取氧气耗时过多,导致没时间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