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最新5篇

母亲是给我们生命的人,是我们一生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人。我们的母亲,是非常值得我们崇敬的人。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我的母亲作文700字,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的母亲最新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 的 母 亲 篇1

《我 的 母 亲》老 舍(转)

教学目标

1、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2、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2、母亲不识字,老舍却说她是自己的真正的老师,并且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跳读课文,看看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教育呢?

明确:母亲勤俭诚实,身体好;做事永远丝毫不敷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好客;肯吃亏,能忍耐,面对苦难无比坚强等,这些都给了作者深刻的影响,使他从小“在做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直至后来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大作家。这就是母亲给作者的最好的正确的生命教育。

3、文中的哪一个描写母亲的细节令你特别感动?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

二、体验亲恩:诉说母爱

1、  欣赏 MTV《天亮》

歌曲创作背景: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随着一声轰然巨响,一辆正在运行的观光缆车突然下坠,就在缆车坠毁时最危急的一霎那,一位父亲本能的用双手把他2岁的儿子高高托起。孩子幸免于难,而那对年轻的夫妇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最难以割舍的骨肉……歌手韩红为这个父母之爱创造的生命奇迹而震撼,创作了歌曲《天亮了》。

2、诉说母爱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不求回报,甘愿付出,必要时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生命。同学们,相信现在许多人心里都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们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妈妈最令你感动、最使你难忘的一件事。

三、讨论:“你心目中最佳的亲子关系”

其实我们一直沉浸在父母的疼爱之中,只是有许多同学在蜜罐中泡长了便不觉甜蜜,在暖房中待久了就不觉温暖,于是便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认为一切理所当然。于是,彼此之间便有了抱怨。昨天你们眼里温和、慈爱、无所不能的父母,变成了今天罗嗦,乏味、落伍的“封建家长”。你们的生活里多了淡漠、冷战、冲突。然而,血浓于水,亲情是无法割舍的。那我们该如何跟父母更好的相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学者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但他们的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亲情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最想拥抱的温暖。同学们,多给亲人一些关爱吧,哪怕是一杯水水,甚至一段记忆,他们也会感到十分满足…

我 的 母 亲 篇2

(课型:新授课)

【理论支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我的母亲》的教案设计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解开镣铐后的舞蹈。对教师而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品味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无私的母爱。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具体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2.领会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3.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5.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6.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

在具体目标中,1、2、3、4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5是对中等生的要求,6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学习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作手法;

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美好的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无私的母爱。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

一、学

1.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引出背影

(2)播放视频朗读,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 圈点批注。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同学们看看这四个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节?(3—6)

2.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读了                  这个片段中的“                 ”这句话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3.虽然作者的母亲很不幸,只活了短短的29年,就抛下三男二女,撒手人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痛。但是,同学们想想看,是不是母亲只为孩子们做了四件事呢?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呢?

【设计第①②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设计第③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的写作手法。】

(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

批注要点

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三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我的母亲》的教学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2.精讲点拨。

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1)(2)(3)(4)的点拨:

(1)指导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点拨方法】

㈠提炼中心句法

有中心句的段落,可以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或者根据字数要求提炼主要内容作为段落大意。

㈡要素归并法

无中心句的段落,首先找出本段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其次,可以根据字数要求,加上最能突现人物精神的时间、地点、神情、心理等;最后,把这些要素合并、串联起来,通顺、简洁地概括成一句话。

【参考答案】

1.背儿赏灯,兴高采烈  2、讲述故事,热泪盈眶   3、儿子受罚,心痛落泪    4、为儿做鞋,汗流满面

(2)指导归纳整理,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点拨方法】

①从重要情节的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中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②从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③从人物前后对比,侧面烘托中概括人物性格。

① 从故事背景、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帮助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初中几年,在课本中我们认识许多人物,从中学到了大量有关人物性格分析和概括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参考答案】

慈爱、善良、有同情心、勤劳能干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由现在追想……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背儿赏灯是母爱;为了培养孩子情感,为孩子讲故事是母爱;为了孩子的上进,违心地说着“打得好”是母爱;为了孩子有鞋穿,深夜忍着酷热和蚊虫的叮咬,煤油灯下做鞋是母爱

(3)链接:学习本文选取典型材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点拨方法】

研读此类题目,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往事依依》

☆作者主要回忆了学生时代的哪些事情?

①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②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③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时代可写的事情很多, 作者为什么只写这几件事呢?

因为作者意在启示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同时也培养人们对文学的兴趣。

【参考答案】

同学们写作写人记叙文时,要学会选材,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人物性格或中心的典型材料去写作。

b.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

(1)如何选用典型材料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是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为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服务的)

【点拨方法】

写作记叙文,应该紧扣主旨正确运用典型材料,使情节生动,场景鲜活,细节逼真传神,人物性格鲜明。

(这一环节是对本文教学难点的讲解)

(2)记叙文中的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点拨方法】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或是揭示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三种方式:一、用议论引出记叙,即在记叙前作者先写出自己的看法,紧接而来的记叙就是对议论的具体说明。这种议论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它能使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得很鲜明,同时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二、夹叙夹议,即在叙述过程中同时进行议论,边记叙边就所记叙的事物进行阐明、发挥。在文中,后面的议论常常是前面叙述的自然的发展,它起着揭示所叙事件的意义的作用。三、用议论总结记叙。这种议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它往往也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种总结往往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一环节是对本文教学重点的讲解)

【以上精讲点拨,是针对“学”这个环节中的三个学习任务的,为学生总结出解题或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方法,以提高学生品味文本和解题的能力。精讲点拨可以在“班内探究”时老师适时引导,也可在学生探究完所有问题后老师集中点拨,概括思维规律和答题技巧。】

3.深度探究。

探究题: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点拨方法】

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情感的变化往往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是什么触发了情感的变化,是思考题目的关键,抓住这一关键就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选材目的,实现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对本题的回答。

【参考答案】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4)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三、练

1.涵咏积累。

(1)当堂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优美词句

(3)用仿写的形式,说出品读课文后对亲情的感受。

示例:“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试着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

2.重点检测。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

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

2.同步阅读。胡适《我的母亲》、黄霞君《放飞儿子》等。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我的母亲》学案

【学习目标】

1. 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体会父子深情。

2. 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 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

4.同步阅读:《我的母亲》、黄霞君《放飞儿子》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自学辅助资料

一、作者介绍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1921年大学毕业后至1931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1932年7月,建立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奋漫笔》等杂文集。1933年7月因受迫害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1935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不久被封。1936年奔走于港沪之间,积极鼓动抗日,年底遭逮捕。出狱后,上海沦陷,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国民党政府聘他为国民参议员。他把《抗战》和《全民周刊》合并改为《全民抗战》三日刊。1941年2月,辞去国民参议员职务,出走香港,并恢复《大众生活》周刊。

香港沦陷后,曾到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1943年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表达了他对蒋介石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不久患耳癌去世。邹韬奋曾经到过我们四安镇,现在四安的韬奋小学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二、文章主旨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三、写作特色

预习练习题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注意每一个字的写法

浙江  瞥见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循循

善诱  妹仔  唏嘘    脸颊    女红   呜咽  缝纫  饮泣吞声  勉

强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歉疚   邹韬奋

2、根据释义填写恰当的课文中所学的词语

往来不定的样子。                  (   )

巡行观看。                     (   )

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           (   )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

健谈而且感人。                   (   )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   )

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   )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   )

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   )

说不出其中的奥秘,指事情很奇怪,不明白怎么回事。  (   )

3、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________》周刊起,毕生从事于新闻出版工作。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作品。

4、收集与母爱有关的名言,至少两句。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同学们看看这四个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节?(3—6)

2.通过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读了                  这个片段中的“                 ”这句话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3.虽然作者的母亲很不幸,只活了短短的29年,就抛下三男二女,撒手人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痛。但是,同学们想想看,是不是母亲只为孩子们做了四件事呢?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呢?

二、深度探究题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我 的 母 亲 篇3

学习目标 1、能大胆地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难点重点 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课前准备 学生:练习朗诵或对白教师:指导并验收学生的节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事再现”2、 学生表演,再现往事3、 师生共评,评价标准:(1) 语言朴实自然,符合人物身份、性格(2) 内容有创意,有感染力4、谈谈你对本文母亲的认识和看法5、 观看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6、 理解万岁:学生向家长告白真情7、创作歌颂母爱的一首小诗8、交流创作 1、 导入  :播放《游子吟》或说一句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的名言: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2、 往事再现,形式参考:(1) 深情并茂的朗诵(配乐)(2) 淋漓尽致的表演(3) 面对面的对白(独白)3、 过度语: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下面请听来自我班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1) 播放录象4、 报得春晖(1)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5、

我 的 母 亲 篇4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四、探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学生讨论、明确: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作者邮箱:

我 的 母 亲 篇5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  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