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最新4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

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爱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解读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一、识记重点字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五、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六、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

八、巩固提高: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课后记:本文是一篇沉重悲壮的文字,但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过于遥远,因此,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从感性上了解这段历史,真切感受历史的沉重与残酷,然后才能取得摄人心魄,动人情感的教育效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篇2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临泽县平川中学  寒冰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  ,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 “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提示: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对立探究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引文与正文、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步骤 ]

一。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 .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中国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使用建议: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致命的母爱》是一幕无言的悲剧,它也将伟大的母爱放在了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这温馨的人间至情,可以与课文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在主题、构思、组材上的异同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 “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提示: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