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学习要点(优秀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为您整理了《云南的歌会》学习要点(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探究有关描写的方法。

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民歌《蝴蝶泉边》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云南民歌,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福。云南的歌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下列字的读音: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龙吟凤哕

2、解释下列词语:

酬和

譬喻

引经据典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思考几个问题:

1、文章以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不同?

2、请用简洁的话给三种形式的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3、歌会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云南的歌会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跳读课文,探究写法

三种形式的歌会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歌会?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并富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

描写方法:

山野对歌工笔写人

山路漫歌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点面结合

(三)质疑探究

学习这篇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疑问或新的发现!小组探究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交流解决,我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信我能行!

(四)体验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着美丽浓郁的风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写方法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交流: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等;清明节荡秋千;元宵赏花灯等。

师小结:沈从文先生以潇洒而随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云南的民风、民俗、风景、风物,展示出云南特有的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如诗一般含蓄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民歌民谣,将其归类,看哪些是“即物起兴”,哪些是“提问式”的。

《云南的歌会》学习要点 篇2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的文化知识。

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4.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方法

以读讲、合作、探讨和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预习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ǖ)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    喻:打比方。

忌    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    朴:诚实朴素。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了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间文化。提问学生:什么是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教师播放两个地方的民歌音乐,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啊,你们都能听出来,说明你们对民歌还比较了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云南的民歌。(教师板书:16  云南的歌会)

二、云南民歌的简介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谁?提问学生:(沈从文),他是云南人吗?(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凤凰人)。那他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特别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所以对云南的歌会比较了解)。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边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学习、研讨课文

1、检查预习作业 (课文早读课已读)

(1) 抽读课后生字生词。

(2) 解释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2、分组讨论课后练习一。(3分钟时间)

(主要讨论哪三种不同场合,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三种场合的特点,还有三种场合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感兴趣。)板书如下:

三个场合     方式            特  点      在手法上主要写什么     感受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蓝花花)

山野对歌  提问(猜谜音乐)  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         对少数民

互嘲互赞                                        族风俗的

其他故事                                        热爱之情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         自然成趣        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     盛况空前

民歌课堂       气势壮观        唱歌的场面

3、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细细赏析品味。

五、问题研究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他内容,因此一“多”字用得准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到赞。

六、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别开生面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七、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音字形,并能学以致用(造句)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4、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

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

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写。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课前听到一首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突然有一种冲动,我想到云南去,同学们想不想去?既然这样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感受云 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板书课题

师: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本课。(多媒体展示)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熟悉课文,注意字音。

(师:示范朗读1-2段学生推荐学生朗读 师指名学生朗读 集体朗读 )

2、朗读评价(师生评价指导:学习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和用词)

3、多媒体展示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引经据典、滚瓜烂熟、别开生面等成语进行造句,全体学生对每个字词读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问(多媒体展示)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每一个歌会场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呢?

(提示:地点+方式或内容)

( 师 板 书 )1、山野对歌2、山路漫歌3、山寨传歌

2、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场景,给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段中的精彩语句,并且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训练:补说句子“我最喜欢其中的 场景,因为 。”

提示:

1、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A:在写山野对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这里的人吗?

(提示:淳朴、热情、灵秀)

2、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路漫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环境)

(3)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同学分享。

例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

3、山寨传歌――民歌传承

(1)学生朗读精彩语句并谈喜欢的理由,教师点评。

(2)质疑:在写山寨传歌时,作者侧重于写什么?(场面)

(1)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寨传歌的场面吗?(盛)

(2)“盛”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多、时间长、服饰如同过节)

(设计目的: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四、小结:

云南歌会我们学到现在,大家觉得云南的歌会美吗?如果美,没在哪里?(学生能够围绕话题,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小结:学了《云南的歌会》,我们不仅要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作为一名商南人,如果让你给外地游客介绍一种商南的民俗文化,你会介绍什么?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六、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山野对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环境美

山寨传歌――场面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