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2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2、难点:找立足点。

五、教法设计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

1、请到过故宫的同学当导游,演示课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

(2)、小结: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3、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四)、精读5——8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思路:

老师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注意重点句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紫禁城)

导语:唐朝诗人骆宾王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提示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标明作者参观路线途中的各景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思考给全文分段,明确:

总说――是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分说――是中间(3~15)。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总说――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3.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写建筑物的结构、空间的位置,要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常以推理过程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接入填写作者描述的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4.教师预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全班分两组比赛看哪组又快又准填写作者参观故宫的示意图。(两组各派一名代表)。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

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正确的参观故宫的示意图)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到景山,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三、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 使用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总体特点是: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结构统一。

(2)因为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是皇帝宝座所在,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小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四、课堂总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五、拓展训练

(1)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

(2)我来当导游:假设现在是,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一、1-2故宫位置、地位、布局风格

二、3-15分述故宫特点:太和殿--外观气势内部装饰(由外到内)位置功用

三、16总述艺术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软件、视频投影仪等。

五、教学设想:

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采用合作探究、质疑研讨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去过北京的故宫(也即紫禁城)吗?请你说说游览后的印象。唐朝诗人骆宾王有这样一句诗:“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2、检查预习: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ò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屏幕显示。每个生字词都配有读音,只要用鼠标在相应位置一按即可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在文后练习一“故宫平面示意图”上注明各部分建筑的名称,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互相交流,补充一下)

(2)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说明顺序,说出屏幕上所指各处名称。

(3)通过这副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浏览有关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展示)

明确说明顺序:沿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4)教师小结: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的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4、研读课本,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征。

(1)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概括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点的语句。

明确:第2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总说)

第16节“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总括)

(2)请同学们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共同点:都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统一)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同义词的变化运用来形容同一事物的同一特点,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3)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故宫建筑群这两个特征的语句。

当堂交流,边读边体会。

(4)再请同学们把刚才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是否发现了两者在概括故宫建筑群特征时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建筑精美

前者:从午门出发,就近游览,逐一观察,比较清晰,细致。

后者:站在景山的高处俯瞰故宫,得到的是一个整体印象,而建筑的精美大都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

教师小结:立足点不同,观察得到的感受后不同,评价也不同。

(5)下面请同学找出最能体现故宫建筑精美的地方。太和殿

5、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也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1)请同学们读一读5—8节,思考:太和殿的精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如:色调相互衬映

色彩绚丽鲜明

图案多态多姿……

(2)太和殿作为故宫的代表性建筑,它除了体现精美以外,也体现出外观的雄伟壮丽,布局的和谐统一。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

如: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位于中轴线上……

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太和殿的介绍,进一步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也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6、延伸拓展

(屏幕显示)故宫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有人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是否对建筑也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悟?请你模仿上面的句式,说说:“建筑是”。

7、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8、布置作业:

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就如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一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做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

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说明文,是个老篇目,而且是讲读课文。以前讲完这课,自己都觉得没有滋味,所以我想重新设计。 就说明条理而言,《故宫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就内容而言,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分明得当。这两点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者,我非常清楚,但我不能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认识到,并能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因为多数学生对说明文很厌烦,他 针对这种情况我也费了番心思。最后终于想出了比较满意的构思。首先通过一组故宫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设计一副故宫博物院的动态平面示意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然后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学习激情。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4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意,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体会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2.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XX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磬(qìnɡ)       攒(cuán )     鳌(áo)头琉(liú)璃藻(zǎo)井蟠(pán)龙

金銮(luán)殿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诏(zhào)书

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的极其痛苦。

大肆挥霍:毫无顾忌地大量花钱。

迥然不同:很不相同。迥然:显然,清清楚楚地。

2.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3.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4.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另外,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研读分析

1.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部分(1-2)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故宫的别称

①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zhě)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②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

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三大殿(4—10)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

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外观上的特点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第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 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第6节对内景的描写,用得最多字-“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三大殿建在中轴线,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 太和殿的用途是举行重大典礼。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后三宫是用途方面来写的。抓住宫中凤凰图案增多特点来写。

★★写后三宫,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

★★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是因为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作者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面, 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第三部分总的概括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写法:首尾呼应

2.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

其次,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第三,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第四,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3.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文化熏陶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

①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②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③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④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⑤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五、布置作业

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

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5.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XX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XX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 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 三大殿 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故宫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 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 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 学生观察。

a 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 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观察交流 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 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 ,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tian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tian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 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

2.选择你所在的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向别人介绍。

3.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该如何走?请向同学们介绍,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

4.投影显示颐和园游览示意图:

佛香阁是园内的建筑中心,登上佛香阁,放眼远望,你会看到哪些景物,请按照空间顺序作一简明的介绍。

二、收集故宫相关的图片、资料,力求全面详细地了解故宫,以“故宫”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图书馆、网络皆可,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搜集)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tian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tian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参考答案:

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

3.迈进、穿过、到

4.列数字 空间顺序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tian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 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 三大殿 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故宫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故宫主要建筑物简介

前朝

是故宫建筑物的重中之重。对旅游者来说,大体包括从tian安门至保和殿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即故宫中轴线建筑的前半部;严格意义上的前朝,应从太和门算起,以太和、中和、保和 前朝是宫廷举行典礼、朝贺、筵宴的地方,故建筑物以高大、宏阔、豪华为特征,以表现皇家宫殿的至尊至贵以及皇权统治的绝对权威。

太和殿

殿内陈设如当年帝、后临朝状。6根蟠龙金漆柱中央为高约2米的地平台,上设明代金漆雕龙宝座,座后为髹金屏风。殿内金碧辉煌,庄严华贵。明清两代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接受群臣朝贺。

内廷

泛指乾清门以北,延至东西六宫。主要建筑物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是内廷最高等级的建筑群,也是帝、后频繁活动的中心,许多军国大事在这里决断,许多惊世骇俗的事件在这里发生,至今仍有许多文物保存在宫中,见物思古,能给人以无限的幽思与联想。

乾清宫

建于1420年。宫为重檐庑殿顶,高24米,面阔9间,深5间,饰以沥粉点金、双龙和玺彩画,是内廷等级最高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并利用一节课交流。

2.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仿《故宫博物院》介绍一处建筑群。

3.通过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帮助理解。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的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举世闻名。我们可以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黄传惕所写《故宫博物院》看作一篇解说词,下面我们就顺着作者的解说去参观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934—),湖南省平江县人。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作者正式动手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开始酝酿写这篇文章,却是在头一年秋天,在写另一篇文章《*颂》的时候,作者翻阅的有关*的资料,大都是和故宫连在一起的。*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帝“金凤颁诏”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这里出入。站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寿亭,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这就激起了作者写故宫的强烈愿望。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li)藻井(zǎo)蟠(pán)龙金銮(luán)殿击罄(qìng)檀木(tán)坤宁宫(kūn)鎏(liú)金玉玺(xǐ)嫔妃(pín)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诏(zhào)书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举世闻名(全)

②溥天之下(同“普”)

③率土之滨(沿着)

④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⑤*(使……受害;使……遭殃)

⑵解释下列词语

①斗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

②额枋: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

③殿试:科举制度一级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临主持。

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㈠概括大意

1.(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2.(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3.(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1.位置及历史沿革

2.整体布局及建筑特点

前朝三大殿的结构及功用

3.主体建筑及其功用内廷及后三宫的功用

御花园及其特点

4.神武门及景山的形成

㈡质疑问难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那样安排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明确:本文以空间为顺序,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从篇章上讲是按照先总分总的顺序写的。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了故宫的特点来介绍。作者突出了故宫如下方面的特点:

宏大壮丽: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统一和谐的布局:紫禁城布局统一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研讨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故宫的布局,处处体现着“君权神授”的观念。作为“三垣”之一的太微垣之南,有三颗星,被古人视为三门,起名曰:端门、左掖门、右掖门。故宫也按此布局,在前面建了端门、午门、午门东西各建有左掖门、右掖门。金水河穿过午门和正阳门之间,是天宫中银河的象征。皇帝、皇后居的乾清宫、坤宁宫,两宫名称,取天地之意,因为“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在其东西两侧有日精门与月华门,则是“日”“月”的象征。另外的东西六宫,也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这种布局,代表着“天地合一”的观念,表示了封建统治的威严,同时也为了封建帝王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

太和殿的内部,更强烈地表现了封建帝王的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宝座”安置在一个高约两公尺的精雕细刻的基座上,使“宝座”从平地升起,有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样,实际上重复了一次太和殿的节奏,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在太和殿内空间的处理也很有特色。“为了突出以宝座为中心的明间部分,还充分运用了光与色彩的装饰效果,把当心明间的四根金柱沥粉画成盘龙,而且全部贴金。这四根盘龙金柱,光彩奕奕,十分典丽而雄壮,同其余森然林立的暗红色柱列形成强烈对照,不仅标志出明间的特殊重要地位和空间范围,并赋予明间以相对独立的性格。”(《建筑师》,1980年第2期,第151页)殿里的装饰大量采用了龙的形象,柱子上缠的是龙,屏风、宝座上雕的是龙,屋顶上盘的是龙,皇帝锦袍上绣的是龙,……太和殿可以说是龙的世界,皇帝在这里成了“真龙天子”。……此外,在殿内有限的面积密集着72根巨大的柱子,其中有6根金龙柱子。大量的柱子完全超出了实用的需要,表现出帝王的威严和永恒统治的幻想。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重点介绍养心殿,是因为它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能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作者是怎样介绍写太和殿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先写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其次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三是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第四是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磬、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1.你对课文还有哪些不同见解?

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说“屏”》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8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次的说课比赛。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故宫博物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我对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

第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对比较枯燥。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于理解。

第二说学生: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第三,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第四,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文章总体结构:总—分—总。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六,结合新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学法。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

2.通过讨论协作梳理课文。

3.通过做小导游的片段作文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第七,由于这是一篇篇幅很长而又比较重要的文章,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三个课时,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具体的课时安排。

全文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游踪介绍

重点:说明顺序,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解落实重点段落

重点: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文按空间顺序说明时该如何寻找立足点。

第三课时:课文知识,能力及其情感培养的拓展以及对课文做小结

重点:学习写作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据以上设计,今天我就来说一说,第一课时的具体安排。总的安排了九个教学步骤,如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朗读并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五)完成课堂活动

(六)理清课文结构

(七)朗读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

(一)导入

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宫博物馆的珍品图片激起学生对故宫的好奇,从而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读音。

(三)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学生自主介绍通过朗读课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宫。

3.演示课件,总体介绍故宫及简略介绍故宫四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四)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根据图片及课文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2.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参观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五)完成课堂活动

根据图片和课文(5—8自然段),写一段导游词,介绍太和殿。

(六)理请课文结构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与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相照应的句子。

明确: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课文首尾照应,都是对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描写,而中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体描绘,由此可见,课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七)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试着由北向南,从神武门进入,介绍一下故宫博物院。

2.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3.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4.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说板书设计,很容易看出,我们朗读的部分分别是课文总说的两部分,而具体分析的则是课文分说的部分。分说部分则又是按作者的游踪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的,而且我们做活动的部分正是课文写得最详细的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很容易得出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如若能够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以上设计,那就为后两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5.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

一、导语设计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

(2)词语解释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2.提问: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3)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4)皇帝的金殿在什么大殿中?

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

明确:*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三、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第六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 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

明确: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 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六、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由学生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填写《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对说明重点太和殿,采取综合处理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给课文划分段落

(一)介绍故宫概貌。

(二)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三)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 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

5.多好的天气呀!( )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参考答案】

1.命令 2.劝说

3.催促 4.请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案 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本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教学时,让学生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画出参观游览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对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写法;同时进行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3)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的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3)抓住方位词,重点研读故宫建筑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4)练习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品析课文方位词在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物中所起的作用。

二、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的宏伟艺术魅力,体会祖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正确注音,并完成课后练习一。

2、教师绘制一张较大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并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扫描存盘,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想同学们应该都看过与康熙、乾隆有关的电视剧吧,你们知道他们生活起居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哪儿吗?

对,是故宫。提起故宫,大家都不陌生。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严禁老百姓进入,因此又叫紫禁城。面对这组充满神秘感的建筑群,大家想不想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黄传惕的笔墨走近《故宫博物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特点。

2、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略故宫的宏伟艺术魅力,体会祖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二)检查预习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1、用笔勾画出重点字词。

2、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3、正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肃穆(mù)奏极(zòu)额枋(fāng)藻井(zǎo)迥然不同(jiǒng)

4、释词:

磬: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琐:连环形花纹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

中轴线:中心线。

(三)整体感知

我们用集体的力量打倒了拦路虎,下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

1、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2、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并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图。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故宫的?

明确: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群艺术的独特风格。

2、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出示教师描绘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生作与作业(课后练习一)进行校对。

3、空间顺序。

(四)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不好意思,因为导游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谁能告诉大家?(大屏幕出示故宫博物院地图)

明确:午门——金水河上的五带桥——太和门。

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讲解,只能你们仔细欣赏并愉快分享了。

①走近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大屏幕出示太和殿外景图片)。

找同学描绘太和殿外景。

再请别的同学评价其描述:(杂乱,不够准确或流利、有重点。)

(再点击,图片下方出现课文对它的描述)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明确:语言简练,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顺序(从上往下),说明准确。

②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走,进去看看。(大屏幕再出现太和殿内景图片)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

①作者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的立足点是哪儿?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方位词。

明确: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4、由于旅行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太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大屏幕又出现地图)

(五)总结反思:

学习本文你对故宫有哪些了解?

(六)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布置作业】

(1)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

(2)我来当导游:假设现在是20xx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

《故宫博物院》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2、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4、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2、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1、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2、作业内容。

3、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4、写自己的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

矗立 鳌头 湛蓝 藻井 斗拱 蟠龙 金銮殿 击磬 檀木攒 乾清官 坤宁宫 肃穆 额枋 矫健 鎏金 翊 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

攒 挥霍 湛蓝 井然有序 点缀 错综 相连 和谐 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

提问:如果我是一名导游,你们是来首都北京观光的游客,我们就要去游览故宫博物院了,你们首先需要我介绍一些什么呢?

归纳:首先要介绍概况,即位置、历史、价值。对这些,刚才我在读第一段时做了介绍。

提问:我们现在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天安门前,我这位导游又该介绍些什么呢?

归纳:应当介绍一下它的全貌。课文第二段就做了如下说明:

教师朗读第2段。

这一段介绍了故宫的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面积,宫殿房屋数量,城墙、护城河和角楼。概括说,就是故宫的总布局。故宫建筑群的总特点又是什么呢?

同学齐读第2段最后一句。

“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十六个字,四个主谓短语,整齐和谐的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建筑群的总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十六个字说明的。

三、学习课文3——19段。理解课文主体的空间说明顺序。

(一)学习课文3——10段。

1、默读,标注有关建筑物的名词,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走向的词语。

2、四人一组讨论,填写练习一中《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有关部分(第2段中介绍的也一并填写)。

3、出示《故宫博物院导游图》,边讨论,边填写,边讲析。(图,见文后)

讲析:天安门是文章导游的起点。“里”、“前面”、“东西”、“北面”、“中心”等词语标明了方位。“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到……走进……”,“过了……就到了……”表达空间转移的走向。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绍这座宠大的建筑群,作者选取了沿中轴线由南而北的顺序,使读者很快来到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三大殿。对三大殿的建筑介绍有分有合:4段、7段合,5、6、8、9、10段分;有详有略:太和殿详,中和殿、保和殿略。文章选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而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顺序。

(二)学习课文11——19段。

讲析:第11段是过渡段。在这之前介绍的是前三殿,顺便提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武英二殿,合称“前朝”;在这之后转入介绍“内延”即后三宫,东西六宫。

对“内延”的说明也有个重点。那就是养心殿和储秀宫。同是重点侧重面与对太和殿的说明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下节课讨论。除此之外,“内延”的其他建筑也采取了合写方法介绍。“前朝”是皇帝政务活动场所,以“龙”为主要图案,“内延”居住后妃。“凤”图案增加。文章点明了这个主要特征的变化。

(三)对照图,归纳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20段,总结全文。

教师:至此,我们游览观赏了故宫博物院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有了初步认识。这时,作者带着我们走出故宫,来到景山,居高临下,再一次回顾这座“城中之城”。

同学齐读第20段。

教师:“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既写出了站在高处俯视的景象,又呼应第二段未句对故宫总的特点的概括,形象的语言给读者贸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令人不能不惊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热爱,钦敬之情;也是我们读到这里所必然引发的激情。

布置作业。

1、将字词记入积累本,并进一步巩固。

2、整理课堂讨论记录,完成练习一。

3、预习课后练习二、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养心殿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空间顺序和故宫特点。

2、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说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游览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间顺序,所以我们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点──主要是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首先重点参观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进一步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学习按空间说明的顺序。

1、指名朗读第4段。提问:三大殿的名称是什么,总的特点是什么?

归纳:高大──台基七米多高、三层。

精美──汉白玉栏杆,刻着龙凤流云,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未进殿堂,我们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2、提问:现在我们来到了太和殿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应向客人们介绍什么,并按什么顺序说明呢?

归纳:作为建筑物,我们应介绍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作为古迹文物,我们还应介绍它的历史作用。

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我们观赏一下太和殿的外观。指名朗读第5段,注意突出事物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提问:这一段说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请归纳。

归纳分析:介绍外观的高度,面积,格局和色彩。列出具体数字说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传壮丽。参照注释,同学们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镂设计的华贵和精美。色彩以金黄和红色为主,金色表示富贵,红色象征荣华。上映湛蓝的天空,下衬白玉镶边的台基,的确是色彩鲜明,金碧辉煌。具体说明了“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3、现在,我们就要迈入这座雄伟大殿的门槛了,请同学们先阅读练习四,思考备答。

指名朗读第6段。提问练习四。教师逐一归纳:

①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②立足点: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前。③按空间顺序:先以朱漆�

先择立足点,按照合理顺序,准确使用方位词语是运用空间说明顺序的重要环节。

提问:太和殿内,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讲析:龙多。座,雕龙;屏,雕龙;大柱,蟠龙;藻井,蟠龙。金色的龙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问:文章怎样摹写梁枋间龙的图案的?

讲析:先总写“彩画绚丽”,然后分两组写龙的姿态。“双龙戏珠、单龙翔舞”,主谓短语,对称整齐;“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态;很自然的归结为“多态多姿”。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龙的气势。短短一段,十二次写龙,摹写简洁生动,太和殿,简直成了龙的世界。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多的摹写龙呢?

讲析:因为故宫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龙。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化身,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因此,对故宫中心太和殿的说明也突出龙,这样,使建筑的特点得到明确。

4、阅读第6——10段。思考回答:

强调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讲析:突出皇权这个核心,皇帝的宝座就在这八公里中轴线的中心点。

第7段介绍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

讲析:描摹大典的历史画面,说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来,中和殿和保和殿说明得简略得多,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

讲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故宫最大的大殿,是故宫建筑群中“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详细说明。

二、学习课文介绍养心殿到御花园的部分(16——19段)

1、阅读16——18段。思考回答:相对于太和殿而言,东西六宫介绍得比较简略,但也突了几处建筑,是哪些?重点说明的是这些建筑的什么内容?为什么?

归纳:突出说明了西边的养心殿,重点没有介绍它的建筑、装饰,而是说它的历史背景。还突出说明了西六宫中与慈禧太后有关的几个宫院,以储秀宫为主,重点点明慈禧太后的挥霍。这样选择说明重点和重点方面既避免了重复,还介绍了有关知识。使我们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对故宫有更完整的认识。

2、指名朗读第19段,思考讨论练习六。

讲析:介绍宫殿,尤其介绍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的写法;介绍御花园,用的是速写笔法。由“亭台楼阁”到“点缀其间”,寥寥三十三字,写出布局特点,烘托环境气氛。正如文中所说,这里“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不同的事物,运用不同的笔法。给读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谐,耳目一新,仿佛参观之后享受到休憩之趣。

三、总结。

这篇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在赞扬祖国古代建筑的宏伟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对封建统治者的专权挥霍做了揭露。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装饰雕镂更是纷繁复杂。把这个建筑群介绍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空间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很好的体会、学习。

首先,文章选择了一条重点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间顺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经天安门、端门,选择了午门为说明起点,然后依次介绍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门到景山结束。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为序正与故宫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间顺序的线索上,选择最能反映故宫本质和建筑特点的太和殿、养心殿等详写,其余略写,繁简适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准确的运用了表示时间的方位词语,简洁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词语,使空间顺序一目了然。描写适度,既突出了事物特点,又不蔓不枝,十分得体。

这些,同学们应当在以后的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在写作中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完成练习二、三、四、六题。

2、思考练习五、七。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 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

5.多好的天气呀!(    )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参考答案】

1.命令    2.劝说

3.催促    4.请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概述祖国保守的建筑艺术和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绩。

⑶ 简述方位词在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⑴ 能够整体掌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依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 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3、情感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发明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测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延伸拓展法。别具一格,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观赏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身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磬( )攒( )鳌( )头琉( )璃

藻( )龙( )井銮( )殿

2、辨析字形:

卸──御拢──珑湛──斟缀──辍

谐──楷赐──踢琐──锁蟠──藩

3、解释词语并用词造句

玲珑湛蓝布局肃穆

幽雅悠扬井然有序

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

1、qìnɡ cuán áo liú zǎo pán luán

2、卸(推卸)──御(抵御) 拢(合拢)──珑(玲珑)

湛(湛蓝)──斟(斟酌) 缀(点缀)──辍(停学)

谐(和谐)──楷(楷体) 赐(赐予)──踢(踢球)

琐(琐碎)──锁(枷锁) 蟠(蟠龙)──藩(藩篱)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布置。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1、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2、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观赏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观赏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⑴ 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示。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⑵ 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依照游览观赏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⑶ 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布置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观赏路线,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和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考虑,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局部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6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7

《故宫博物院》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 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导课

开展有关故宫知识的竞赛:

①故宫建成于什么时候?②故宫的主要设计者是谁?③故宫的规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与故宫有关的历史事件?⑤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是谁写的?⑥故宫的房屋有多少?⑦历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住在故宫?

3、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宫殿的方位,名称等记下来。

4、请学生在显示屏的故宫结构示意图上标出故宫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图,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作者的行踪。

6、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表现在:

(3)布局统一表现在:

(4)独特风格表现在:

8、讨论: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学生各抒己见。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 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9 、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同学们完成两个说话训练。

请你当导游

(1)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

(2)假设你带的旅游团那天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你的团员介绍?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1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 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9

淳安县南山学校教案     课题:14  故宫博物院(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教学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次有位同学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同学们就好奇地围着他,请他们介绍故宫的情况,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还是没听明白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一他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二说明故宫博物院十分宏大雄伟。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2.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选一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明确:tian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1.学生精读5~8段,思考:(1)第六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 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 明确: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 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六、课堂小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教 后 记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五、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可能都一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小结

讨论交流

12分钟

3分钟

《故宫博物院》教案 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概述祖国保守的建筑艺术和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绩。

⑶ 简述方位词在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⑴ 能够整体掌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依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 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3、情感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发明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测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延伸拓展法。别具一格,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观赏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身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磬( )攒( )鳌( )头琉( )璃

藻( )龙( )井銮( )殿

2、辨析字形:

卸──御拢──珑湛──斟缀──辍

谐──楷赐──踢琐──锁蟠──藩

3、解释词语并用词造句

玲珑湛蓝布局肃穆

幽雅悠扬井然有序

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

1、qìnɡ cuán áo liú zǎo pán luán

2、卸(推卸)──御(抵御) 拢(合拢)──珑(玲珑)

湛(湛蓝)──斟(斟酌) 缀(点缀)──辍(停学)

谐(和谐)──楷(楷体) 赐(赐予)──踢(踢球)

琐(琐碎)──锁(枷锁) 蟠(蟠龙)──藩(藩篱)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布置。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1、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2、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观赏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观赏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⑴ 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示。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⑵ 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依照游览观赏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⑶ 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布置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观赏路线,以天安门为中国,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和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考虑,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局部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