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小编沧海红颜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优秀11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教学要求:
1.复习、总结前节实验课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使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前节实验,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问:上节课,我做过什么实验?我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液体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问: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动性。
问:上节课,同学们从自己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哪位同学讲讲?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板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楷体字。讲:这一节,我们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板书: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让大家先计算一道固体压强的题“一根长方体铁柱,底面的长和宽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对桌面的压强多大?”(板画一根长方体铁柱如课本图10-14乙)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V=Sh,
(2)求水柱质量=V=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F=G=g=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示例之二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三、教学步骤
(一)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那都是流体不流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探究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动手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
分析:在刚才的实验中,只有空气跟它接触,应该是空气给了硬币向上的力,我们来分析空气是怎么对硬币产生向上的力的?
教师讲解:硬币的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可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请同学们思考并猜想: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们不同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到底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是不是有那样的关系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并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介绍实验方法: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指示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教师播放动画适当补充。
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都知道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提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飞机起飞之前,先得在跑道上跑一段距离。飞 www.jingyou.net 机向前跑,空气就相对地向後移动,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机翼上使机翼获得巨大的升力。机翼的形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
展示飞机图片,指出图片重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动手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然后探究机翼的升力与流动空气的压强流速的关系。
展示图,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检查完学生按要求制作完后,请学生操作:把细绳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绳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吹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学生讨论解答。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那么流动的液体会否也有同样规律呢?
我们以前学习了连通器,我们今天用同样的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复习什么是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同学们可以联想河流的情况,水流到河面宽敞处的流速比河面窄处流速哪个大?
引导学生得出上述装置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
请同学们猜想:如果液体也有跟气体同样的规律,水流动时,R中的水面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会有什么变化,哪个更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教师再演示实验:看到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教师讲解: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从实验重可以总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小结
从以上所有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四)布置作业
小实验:自制喷雾器(见下图)
一、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
1、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设计实验定性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学生很容易列举事例,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学生也容易找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但用语不一定规范,比如把压力说成重力。这里需要老师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压力的概念及它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定义、公式,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速度,只要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只是在应用公式时,老师要强调公式中的压力一定要写作F,不要写成G,即使有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生产生活的例子,相信他们会有兴趣以及有能力找到并总结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思考题设计:
1、利用你的身体或身边的一些物品来产生压力,你对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想法?---同位交流
2、请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小组交流
3、你能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实验需分几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4、(1)这个实验能否定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因素的关系?你有什么办法得出定量的结论?你是否觉得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看书标出压强这个物理量,了解其物理意义
(2)你能给压强下个定义吗?(类比速度)根据定义,请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看书标出压强的计算公式p=F/S,了解各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
5、(1)压强公式p=F/S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物体的重力,你能区别压力和重力吗?(教师板图三种情况下支撑面受到的压力:①水平面②竖直面③斜面)总结得出:压力的定义并强调压力的方向。
(2)S指受力面积(亦指接触面积),而非物体的表面积。(教师在此多列举事例让学生比较,如:人站立时与走路时;小物体放在大物体上面与大物体放在小物体上面;一本书放在桌子中央与书的三分之二放在桌子上面等等。)
(3)应用压强公式解决1-2道简单的计算题,强调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6、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你有办法控制压强大小吗?请说出你的办法并列举事例。---同位交流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教案十四压强教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教案《教案十四压强教案》。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 1Pa=1N/1m2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 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 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引入课题
3′
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液体压强
15′
2′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 ;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xx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压力和压强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 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
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1.013 105pa=760mmhg=10.3m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
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 进行变形得:p= = = = ,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 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气压(76cmhg),得:
= =12.92m
[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作业布置]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2.圆柱体a b高相等,底面积之比4: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比为1:2,若把圆柱 体a叠放在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3、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甲 乙 丙
4.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
5.在水下50米深处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6.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脚下的冰将破裂,应采取 ( )
a.站住不动 b.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赶快向岸边跑去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 )
a.是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是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 d.是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8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_米 (外界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ρ水银=13.6×103千克/米3)
9.有两组同样的砖甲组一块乙组两块,每块砖长:宽:高=4:2:1,下列对地面压强不相等的是 ( )
a.甲组平放,乙组每块也平放 b.甲组侧放乙组每块也侧放
c.甲组立放乙组叠着侧放 d.甲组立放,乙组叠着平放
10.乌鲁木齐的大气压约0.9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___帕,这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
11.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体积为v, 密度为ρ, 重力为g, 对桌面压强为p,将它竖直切去一半则( )
a. v、ρ、g、p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ρ、g、p不变,v为原来一半
c.ρ不变,v、g、p为原来一半 d. ρ、p不变,v、g为原来一半
12._____________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4.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4倍,而底面积是乙的1/2,甲对桌面压强为p甲,乙对桌面压强为p乙,p甲与p乙关系( )
a.p甲=8p乙 b.p甲=4p乙 c.p甲=2p乙 d.p甲=p乙/8
13.将浸有酒精的棉花球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鸡蛋会被瓶口吞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测得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厘米可使这个高度减小的措施为( )
a.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 b.使玻璃管倾斜
c.将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将实验移到矿井中做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教学反思1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典型例题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教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压强概念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液体压强公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压强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在本节复习教学中,过多考虑到教学进度,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可结合课本中一些插图和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考题)。
教学反思2
这是一堂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结合课件播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课堂刚开始时,小喷泉的情景设置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教学中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2、板书比较少,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
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