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它主要讲述发生在过去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概念及历史线索等。这里是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精选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芙蕖》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结构之新、语言之美、立意之新,对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成诵。
教学设想:
理由(一)、
此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学生尚能自译,个别难句,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亦能弄懂。
理由(二)、
此文虽以说明为主,但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内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动,可谓文情并茂,只有反复朗读,方能体味本文语言风格,感受作者情感的节律。如果仅把他当成一般说明文来上,停留在文字和结构的处理上,则将索然无味。
构 思:
以体会文章结构之新、语言之美、立意之新为教学的主要 内容,以李渔的创作理论为线索,以朗读为手段来推进教学进程。在实施中,又以分析文章结构为突破口,以分析文章语言、体味文章情感起伏为重点、难点,在分析文章立意中升华教学主体的认识。
特 点:
此设想线索清楚,知识点形成块状而又衔接自然,符合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认识规律,并和单元知识《诵读的要领》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课文《自读提示》中对李渔创作理论的介绍,容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速: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熟读之,完成课后练习一。
二、制作投影片。
1、李渔创作理论投影一张。
2、课文内容提示投影一张。
三、准备课文配乐朗诵带一盒(配古筝曲为佳)。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半节课的翻译,半个小时的朗读后,今天我们来上《芙蕖》这篇文章。
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在理学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里,莲是净土,佛们都端坐在莲台之上,
莲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芙蕖因而获得翠盖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誉。初中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同学背出其中描写荷花形象和品质的一句。
《芙蕖》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创作理论,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一下李渔的创作理论,从结构、语言、立意上来欣赏这篇独具风格的小品文。
二、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1、①学生听配乐朗读,问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和埋伏在哪里?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出示投影:写戏作文要做到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且节节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编戏,必有主脑之人、主脑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宾。
③本文中主脑为何?陪宾为何?
2、①读第二自然段,问主脑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把描写芙蕖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词语找出来。把这段中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找出来(如果学生素质较差,可教师读一句,学生找一个)。去掉这些虚词感觉如何?
明确:描写荷花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语言有: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摇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一共有8个,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高潮。这些虚问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
②在细心体会虚词作用的同时,找出本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本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反衬、顶真、对偶、拟人,其反衬突出了芙蕖的优点,拟人赋予芙蕖情感,读起来亲切、可爱,顶真使前后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对偶则形式整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学生回答有可能会把反衬当对比,可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反衬一主一宾,以宾衬主,对比一个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不同方面,无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语言要清新、活泼、平朴自然。
④教师小结如下: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⑤下面请同学听朗读,并轻声跟读,仔细体会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动。(放配乐朗读录音)
3、以上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结构之新,语言之新,这正如作者说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那么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明确:可从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来比较两文不同。从立意上看《爱
莲说》歌颂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则从欣赏和使用角度说明荷花可人之处。从表现手法来看,《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则采用一般性描述。
4、出示李渔创作理论投影,作结束语。
投影内容: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于今,下不觊(ji希图)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止。鸿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时耳目为我一新。
结束语: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思考的深入,对《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学们还将有更深的体会。
三、出示课文朗读内容提示投影。听录音,合上课本学生轻声跟读。接着关上录音机,学生根据提示内容,背出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巩固背诵。
附:课文内容提示投影
群葩当令时,只 之数目,前此后皆属 。芙蕖则不然:自 ,便 ,及其 ,则又 , 。
有风既作 ,无风亦呈 ,是我于花之未开, 。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则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复 , , ,犹似 ,
与翠叶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荷叶之 ,荷花之 ,避暑 ,纳凉 。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 而 者也。只有 ,,乃 ,又备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 ,
无一物一丝 。有 ,兼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附:
板书设计:
群葩
荷钱出水──点缀绿波
茎叶既生──飘飘之态
可 目 袅娜之姿
(主脑) 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可 人 可 鼻 花之既谢──亭亭玉立
(主脑) 可 口 与翠叶并擎
可 用
便 则又 此则 乃复
感情起伏: 自 及 迨至 乃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1学生听音乐《春天在哪里》,以“春天,让我看到什么或春天让我听到什么或春天让我想到什么”的句式开头,写几句话。
2、小组交流,老师点评。
3、一些春天所特有的景物,如小草、花……
及一些跟春天没有必然联系的东西,如利风,大雨……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发表看法及抒发感情。
4、老师点拨:想象和抒情、议论是写“虚”必具的三种能力。写“虚”的常见方法有:A合理想象 B直抒胸臆 C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D在叙述、描写或说明中表明看法
5、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a) 合理展开想象,进行抒情、议论。
b) 字数600字左右。
点拨:写“虚”并不是不写实,而是要实虚结合,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写“虚”。
八年级作文教案设计3:
安排顺序巧 说明思路清
[设计思路]
先弄懂说明顺序是什么?再用范文明确四种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一项最新的科技成果。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科技成果问世,都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生活中来。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关注科学进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写一篇介绍科技成果的说明文。
二、要点梳理
1.回顾《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总说和分说。
2.学生回答:分说有哪些不同的说明顺序呢?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
3.四段例文:
(1)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
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
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它们能够倏忽间来个18O度的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那么,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成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种可以振动ZO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1/3,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躯特别灵巧,平均重量仅为2O克,堪称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2)被人们称为京九铁路龙头的北京西客站,建筑面积比老北京站整整大6倍。整个车站平面呈工字形布局,南北开口,上进下出,高架候车。地下大厅宽86米,长217米,贯通南北,连接上下,是旅客进出站和换乘铁路与地铁的主通道,车站中央有四个层面,上层为高架候车站,旅客可以从南北站房的中央大厅进站,乘自动扶梯到上层高架候车厅,通过18.8米的高大通廊进入分布在两侧的6个候车厅。
(3)古浪地处温带,属大陆性气候。春天多沙尘暴天气,夏天炎热,秋天多阴雨天气,冬天严寒干燥。
(4)某洗发露的用法:充分湿润头发,加以适量洗发露轻揉,然后用清水彻底洗净。
4.学生讨论:
(1)这四段文字在分说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
(2)谈谈每一种说明方法在例文中的具体运用。
明确:第一段文字,第1部分先写“燕子善飞”这一特征,第2部分回答了“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这样由果索因,是逻辑顺序。
第二段文字,分说北京西客站时,从南北写到了车站中央,车站中央的四个层面又从下写到上。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
第三段文字,写古浪的气候特征时,从春说到冬,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四段文字,说明洗发露的用法,是按操作步骤写的,是程序顺序。
三、延伸生活:
1、写什么?查阅有关科技成果网络及书刊资料,写自已最想说明的事物。
2、怎么写?根据资料,确定说明目的,恰当安排说明顺序,确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写作要求:以一项科技成果为说明对象,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 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