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合集29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精选29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推进乡村振兴,要打牢夯实产业振兴这个基础。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比如,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要要求。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重要环节。比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

春风化雨“传”思想,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方针政策是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驻村干部既要脚踏实地,做好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也要仰望星空,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

让基层群众了解大政方针,清晰发展方向,把党的“声音”和“思想”传达到最基层,让普通群众充分借助政策帮扶的“春风”实现自身发展;让平民百姓读懂政策精神,理解国家决定,充分明白国家的中心思想,支持拥护党和国家的发展。切实做好宣传工作,驻村干部要加强自身文化功底,不断学习,掌握精神实质,然后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恰当的方式让广大群众“听”得舒心,“知”得清楚,“用”得到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3

目前,全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胜利,今年国家已经将目标转到了乡村振兴有很多方面,我愿意提点建议。

第一方面就是不聚众赌博,以前大伯还在世上的时候,经常在家里和别人赌博而且越赌越大,还把这几年打工钱输的干干净净,被迫要出去打工,本来钱输光了心情不好,大伯有心梗去世了。那件事令我非常伤心,所以我的内心十分抗拒赌博,因为我觉得是赌博害了大伯,所以,一定不要接触赌博,因为只要接触,就会上瘾,从而越走越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第二方面是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你随地吐痰,恶心先不说,如果别人踩到,那就会更恶心,也不要乱扔垃圾,因为清洁工们早晨三四点就起床打扫卫生,为的就是把城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它们为了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受伤,如果你乱扔垃圾那你的良心就不会痛吗?如果你劳动成果被别人糟蹋,你就不会生气吗?所以,不要乱扔垃圾,糟蹋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点是家庭要和解相处,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然而,每年因为家暴入狱的人不下万人,在家里一定不能骂人争吵甚至打起来,我们一定要和谐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这样,才会实现乡村振兴。

第四点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因为祖国是我们坚强的护盾因为有了祖国的支持我们才能好好学习,从而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就像最近印度军队越境并用棍棒击打我国士兵,但有了像肖恩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人,我国的边疆才被守住,从而保护了后卫。

这就是我对乡村振兴的意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4

(一)伟大思想创造伟大实践,浙江率先践行“两山”理论结硕果。

(二)“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干到底”,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方能成气候。在浙考察学习期间,很少看到标语,只见杭州市中心矗立了一个醒目标牌“接力实施八八战略,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重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千万工程”切入换新颜。

(四)重文创策划,用文化铸魂,美丽乡村内涵式旅游成品牌。浙江省乡村旅游注重文创谋划,讲好历史故事,散发人文气息,吸引各方游客,尚书干村是此中翘楚。该村六百多年前出了一位礼部尚书,尚书干村因此闻名。此后,尚书街、尚书阁、尚书台一系列景点应运而生。随后,该村深度挖掘,每年都举办尚书文化节,通过开展舌尖上的尚书文化、趣味农事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游、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交流等系列活动,不仅聚集了人气,提升了知名度,而且浓厚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的融合共赢。

(五)抓融合发展,“五个乡村”、“八个互促共进”作法值得借鉴。浙江省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近年来,浙江省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美丽经济、新型城镇化、社会建设、农村改革、美丽党建、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八个“互促共进”原则,创新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等“五个乡村”为内涵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六)强化组织、人才措施,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快速发展有保障。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支撑。浙江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得好,人才使用得好。近年来,浙江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明确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人员创业创新试点建设、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等方面,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多种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经验、新典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5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决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决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6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性和脱贫志气;

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7

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务之急,对此我谈几点建议。乡村振兴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苹果,将苹果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苹果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苹果后整理项目,加大冷库建设和苹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今年要进行村三委换届,借此机会,将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后,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8

五千年来,中华人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又经历了多少的坎坎坷坷,可是它依然像一个闪耀的明珠屹立在东方之巅。

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受过多少屈辱,最让我痛心的那就是南京大屠杀了,那一场血腥,没有人性,只有残忍的屠杀,那些十恶不赦的日本人“人”,不!他们不被称为人,我们可以尊称他们为畜生,那些场面,让我现在想想都毛骨悚然。

人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亲爱的祖国,现在还在发展中时期,可大家看看现在国家依然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我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不过我觉得,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的花朵的手上。

我们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都承担着让祖国强盛的责任,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变得繁荣昌盛,无比强大。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

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

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0

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中心,构建产业融合体。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于特色农业、景点、遗址等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强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总结以下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持续改善配套设施,保护生态空间,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绿水清环境,全方位打造出适居的居住环境。全方位搞好项目升级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社区总体营造等项目,改进交通出行、村子风貌和生态状况,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汇集乡村振兴合力。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进、机制创新”为原则,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进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实行乡镇级领导联系重点村、示范村创建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指导,实行部门与村委、村民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乡、村、组三级联动、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构建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二是加强激励措施。根据功能定位,对工业经济、休闲经济、农业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考核,实现平衡发展。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积极加快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D+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1”即为以小镇为单位;“D”即为以示范村为支撑点;“N”即为以多个产业发展为主体,切实构建1个区域,多个示范点,无数个产业融合,建成田园综合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2

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掘金点也在农村。只有从文化、经济、人才、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于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在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他们“有干头、有赚头、有劲头”。而这需要有优质产业的支持,发挥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譬如借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艺等,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更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组织振兴让基层治理建起来。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前些年,农村社会组织化弱化,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这不仅不利于各项基层政务的展开,也不利于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农村积极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厅”、“红白理事会”、新乡贤治理模式等多种优化基层服务的好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民众积极参与日常治理,提高参与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乡村的基层治理之路,需要将基层组织的建设落在实处,扎进群众心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人才振兴让能力强起来。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马太效应凸显,其中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引领,没有培养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借助人才,激活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党中央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久久为功,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乡村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

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

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

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5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

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6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收获不少,其中我认为以下四点在完成调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但经过这次的调查工作后,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进步。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沟通能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实践活动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几次的尝试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如师兄师姐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织。我们想要完成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因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强化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也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7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__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19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0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1

农村振兴发展有诸多先天不足,但也不是事无可为,清晰的思路、得力的措施对农村发展仍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现谈谈本人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固本培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

对于毗邻的欠发展地区,农村经济不够活跃,主要的难题仍是积累不足,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就是要固本培源,发展好本地的产业、富裕本地的群众、培养本地的领军人才,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具体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示范带动,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水平。目前,的烟叶在全县是“龙头”的地位,但客观地说,这种地位仍不稳固。一是本地烟叶大户仍然不足,专业户更是不多;二是产业经营模式依然是传统低效益的模式,低投入低产出,依然是靠天吃饭。据于此,我们一直向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示范带动。通过镇村干部、引进外地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一方面培养本地的种烟能手,另一方面宣传烟叶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本地有知识、有经济基础的能人转向烟叶种植。同时,通过扶持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表彰奖励种植大户等方式,着力将种植大户培养成烟叶种植专业户,成为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得升经营层次的中坚力量。二是引导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无论是土地的流转模式,劳力的组织方式,还是烟田的管理方式,都还是处于传统农业种植的模式,只是简单面积的累加,而没有现代的经营。我们着力尝试通过组建烟叶协会,逐步引导烟农加强合作,采取一些现代经营的手段,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2、向山上要效益,积极发展林果业。虽不是山区乡镇,但也有山林面积14.7万亩,为耕地面积的4倍,要富民,如何做好山上的文章就不可忽视。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现有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的管理,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监督好各种不良激素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低缓林地,引种对环境没有破坏的油茶、黄栀子等经济林木、中药材,以及近年风行的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山地经济效益。

3、打造新亮点,孕育乡村旅游经济。有诸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如到县城10分钟路程,有仙济岩、白马寨等风景区,有赣南赣南畲民的发祥地—球狮等等。但乡村旅游经济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硬件设施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这方面我们将做好前期工作,着力抓好规划,逐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这一无烟黄金产业迈进。一是抓好乡村规划。重点对仙济岩、球狮进行规划,逐步建设一批像大竹坑一样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庄整治点。特别是要对球狮村进行重新规划,按畲乡特色村寨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逐步对进入相关景区及特色村寨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对相关人文和自然景观进行建造和修缮。

二、民需导向: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农村的欠发展,使得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也显得民生工程的紧迫性。但农村资源条件不足,特别是乡镇资金不足,使得民生工程难以面面俱到,上这项目还是上那个项目,有时很难抉择。个人的体会,民生工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哪个问题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个问题是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就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1、推进社区化建设,解决“住”的问题。解决“住”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住新房”,有新房没新村,农村依然没有发展。镇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社区化建设,顺应“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来推进村庄整治。一是围绕中心社区抓好规划布点。中心社区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集中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环境卫生整治,我们为此选取了下排子、大竹坑、古楼岗、上下九里等一批群众相对集中、基础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落来建设中心社区,有的点连续几年打造,吸引周边零星分散的村民到中心社区建房。二是突出地方人文特色。有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人文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位置,建了一批“火柴盒”式的民房,没有品位、没有灵魂。近年来我们开始反省,并在建设中挖掘和融入地方人文特色。如20_年开始在仙济岩村大竹坑建设点上,就强调要融入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组织理事会成员外出参观,并统一建筑立面,外观上传承赣民居的特色,因此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甚至中央媒体的关注。今后我镇各中心社区建设也将延续这一理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上要突出人文特色。

2、科学治水,解决安全用水问题。素有“枯燋”之名,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到干旱少雨季节,部分群众连饮用水都保证不了。水的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努力在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解决“量”的问题。我们对全镇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如何解决水源上制定了近期和远景规划。近期就是开发离圩镇约5公里的油坑的水资源,并与现在的自来水厂并网,解决圩镇及周边几个村没有自来水的问题。远景就是开发离圩镇约30公里的中坝的水资源,彻底解决群众没水用的问题。二是解决“质”的问题。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对水源地坚决实行禁养政策,严厉打击唯利是图的违规养殖户。同时坚决督促各山塘水库的退包退养。

以上是个人目前对发展的体会和感悟,近十年的乡镇主官经历,本人感觉到乡镇的困难重重,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同样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在此也对县级部门如何支持乡镇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一是涉及乡镇的项目多要在制度和程序上强化乡镇的作用。目前乡镇面对群众的诉求,都会向上申报一些项目。前期的调研、立顶乡镇都要花大力气去争取。但在立项之后的实施及验收上,乡镇就基本上管不到了,导致一些民生工程不得民心。如我镇立新渠的维修上,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不与镇村两级组织商量,完工也不用镇村两级组织参与验收,导致这条本来可以满足几个村农田灌溉的水渠边一个村都用不了。所涉及的农户意见很大,几次都要组织群体上访,镇村两级组织只能想其他变通的方法。

二是涉及乡镇的执法适当放权乡镇。目前很多工作乡镇有责任没权力,而部门则有权力却管不过来,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安全生产工作,一些矿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镇村干部发现了只能发发通知、做做工作,稍为采取一点措施就会引起企业主很大的反弹,导致一些问题久拖不决。在这些问题上建议通过委托执法或定期联合执法等形式强化乡镇的管理权限。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2

20__年,辛丑虎年脱贫攻坚战已经告一段落,国家准备再利用三十年时间实现了全国乡村振兴,这又是一个伟大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我们的本身,因为跟想实现全国乡村振兴就要从我们的自觉自律开始。

保持村容村貌不被破坏,在以前,有人说农村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因为在从前,人们每进入一个村子就会被眼前所看到的实物惊呆,臭水沟连成片,道路一会一个弯,一会一个弯,道路狭窄,特别的阴森,好像后面有人跟着一样……现在经过这几年的治理,乡村业发展了起来,许多道路已经铺成了泊油路,再也不是以前了;保护村容村貌不被破坏就要靠我们的自觉了,比如:垃圾不能乱倒,要倒进垃圾桶中,不把政府的东西占为己有,不随意乱刻乱画,保持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人们的生活也早已改变。在以前,想吃一顿肉,穿新衣裳也要等到逢年过节,现在,经过了几年来的脱贫,每家每户都富有了起来,吃肉早已不是难事,如果想穿新衣裳,可以随意地买,以前人们都是两条腿走路,现在,汽车满地跑,高铁、火车、飞机都已经全国性的覆盖,我们现在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幸福,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

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实现全国乡村振兴做出一份努力,好好学习,不沉迷电子游戏,要利用这个崭新的时代,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多点自觉,振兴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3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客观的见证者。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了“神气”故事;老书记焦裕禄探流沙、查风口的河南兰考张庄村,如今“风沙窝”变成了“金银铺”;宁夏永宁县原隆村百姓过去久居“苦瘠甲天下”之地,因为移民搬迁生活越过越兴隆……一曲曲改变命运、迈向全面小康的壮丽凯歌,是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具象体现,也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注脚。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评价的,“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 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将大大改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基层干部的作风能力有了转变,农村治理水平有了提升,这些都是涉及长远发展的,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积累起具有长远启发意义的经验。比如,全党动手、举国之力,形成全国上下攻坚的合力。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这正是扶贫合力的生动体现。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效率。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就有千百种方案,就会付出千百倍努力。比如,产业扶贫、扶志扶智,为脱贫攻坚制造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展产业让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鼓励创业催生无数致富能人,扶志扶智提振农民奋斗追梦的精气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形成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才能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以实际行动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将得到更为有力的验证。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一个以人民为坚实根基的国家,其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其未来必定是其道大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4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5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规律办事。如何掌握规律?首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哪些实际情况?横向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纵向看,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以伦理道德约束为基础的乡村自治传统,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顺应城镇化大势,但也要认识到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来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乡村都不可能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独特的国情,独特的农情,决定了必然要走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也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大干快上。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看,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在实践落地,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间差异迥然、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振兴举措,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

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看,必须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还要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守改革底线,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7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__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__,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__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作为一名在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对此我责无旁贷,我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找准产业路子谋发展,_____年制定了村级产业扶贫两条发展思路。

一是发展庭院经济,鼓励黄金钩豆角,铁皮柿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培养特色种植经理人,实现庭院蔬菜统种统销;

二是发展生态猪养殖,创新生态养殖扶贫模式,推动规模养殖、订单收购。庭院经济代销业务实现经济效益1200元。生态猪代养项目在贫困户马成斌家试点进行,实现了年增收2700元。

_____年我们在脱贫增收项目上,实施“123”富民工程:即通过一条主线,发展2个产业,实现3个方面的提升。一条主线是指通过1个合作社引领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小园经济2个产业,实现贫困户收入、满意度和获得感3个方面的提升。在特色小园经济发展上,组织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18户分别种植了茄子、豆角、黄瓜等,户均增收75元。由村两委主要干部牵头组建信合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蔬菜协会,发展全村大棚蔬菜种植和特色泥鳅稻、玉米种植,三项合计增收1万元,将用于年底且于为全村人口缴纳自来水费,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产业增收的同时我们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增强村民幸福感。_____以来年,我们新建文化活动场所160平方米,建立村卫生室80平方米,均配备了村医,硬化通村公路4200延长米。更换了锰砂1次,发放水质检测报告180份,村内“三通三有”全部实现。

_____年在整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实施三建三提升惠民工程:即通过改建村级办公场所和建设标志性景观带、环境卫生整治、绿化香化村内道路,使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升、村内宜居水平得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一是扩建160了平方米的村级办公场所,打造集办公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二是在村口建设了130平方米的标志性景观带。三是集中清理村内8条主路两侧垃圾1500立方米,绿化香化村内道路4100延长米。种植杏树430株、绿篱8000株、榆叶梅300株、苹果树300株,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我们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强化淳朴民风,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播天天放,道理天天讲,环境天天治,在这种环境下,村民耳濡目染,现在我们村民的思想和素质都有了整体性的转变和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启迪 篇2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