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   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 张晓东老师   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

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李越老师   李越老师,声音灵动如水,思想深刻有理,她告诉“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她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行住坐卧处着手,吃、穿、思想、行为都要健康,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做中国的形象大使。

虽然离在南京上课的日子已经有几天了,但当时的欣喜、感动、礼敬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儒学社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圣贤文化的温暖,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后来有一次在网上碰到老师,跟老师说了一些目前的情况,听了老师的开导,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穷酸,也许这正是自己学习不扎实才有的后遗症吧,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原来自己只是一个会选择退却的人,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幸好身边还有老师和那么多同学,可以时刻帮我自省,带我前进,记得老师说过,不管身处什么环境,只要内心安定,再大的阻碍都可以克服,再难的境地都可以游刃有余。所以非常感谢老师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这次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还记得那天刚到南京的传统文化培训中心地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刚下车,就有一排的老师给我们真诚地鞠躬,微笑的给我们引路,为我们安排住宿。宿舍虽然只是简单的上下床铺,却整理的非常干净,脚脸盆、拖鞋、茶杯、晒衣架、一应俱全,摆放的整整齐齐。当辅导员老师带着微笑,并鞠了一躬,叫了我一声“解冉老师”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惭愧,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澈透明,只知道当时的感觉是那么的舒坦。我们用过晚饭后,随老师去教室,观看了知名古琴演奏家的雅致演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陋室铭》、《一剪梅》、《平沙落雁》这些灵动、古朴的乐曲不断从我们的耳边响起,沁人心脾,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些演奏家们时而独奏,时而边唱边弹,他们弹唱自如,神情淡定,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古代,一同感受伯牙和子期的真挚友情;一同来到刘禹锡的陋室,体会他“惟吾德馨”的精神气质

时间很快在淡雅的演奏中结束,我们有序的退场,跟老师互道晚安后回到宿舍,发现床铺已经为我们铺好,在洗漱间各自用水,虽然人很多,但井井有条,相互恭敬有礼,笑容可掬。第二天早晨,大家都很早起来,老师在国旗下教我们做操,锻炼身体,学习的人排满了整个广场,大家一起舒展身姿,享受早晨的阳光和空气,所有的清新一直深发到了心底。早操过后,我们排队走进教室,朗诵《弟子规》、《孝经》,声音洪亮,响彻心底。晨读过后,老师安排我们用早餐,餐厅并不是很大,人却很多,但声音不会嘈杂,不会发生插队的现象,大家都井然有序,彬彬有礼,每个用餐的人心情都非常的愉悦,享受着这些美好。用餐过后,大家稍作休息后,就进入教室,听老师们讲课。这几天的生活就在吃饭和听课中反复着,但是没有会觉得单调,因为有精神食粮陪伴在我们,有这些大德,大智慧与我们相伴,只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美好,充满了人和人的友善。

从蔡礼旭老师的《家和万事兴》,到张晓东的《百善孝为先》、再到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等,在课堂上总是会不断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因为我们感觉,老师说的每句话,都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都是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应该改变的,老师的话总是能激起我们内心最深处“人性本善”的共鸣,总会让我们每个人感叹自己过去的人生,拥有重新上路的勇气和决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的一切欲望都归于平和,我会尝试着反省一天的对对错错,但当我想完后,后背总是会溢出冷汗,发现白天的时候做过很多错事,对很多人说了不该说的假话重话,发觉自己就像个小人,总是长戚戚的担忧着一些芝麻小事,为自己寻找本来就没有的烦恼,让这些痛苦充斥于心,把内心的空间都占满了,没有时间和心思再去做正确的事,做坦荡的人。听了老师的讲课,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无知,就是一个精神上的可怜人。让一个人破迷开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有的人可以在瞬间顿悟,但也有的人一辈子总是生活在庸人自扰的境地下,做一辈子的可怜人,我希望能通过学习,可以做第一种人。

三天的学习,稍纵即逝,也许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这里,遇到了很多人,熟悉了很多事,但在众多的相识中,我想把镜头对准她——一个我刚来到宿舍,就为我把杯子洗干净到了一杯热茶的小姑娘。刚见她的时候,用我这个俗人的眼睛来看,就觉得她很土,黑黑的脸,矮矮的个,但是在那几天里,从她的身上我却懂得了很多。她叫贺可梅,一个现在人很平常的名字,但她却拥有一颗不平常的纯洁心灵,她的人生故事很曲折,很艰辛,5岁丧父,16岁辍学,18岁丧母,人生让这个柔弱的女孩承受了很多常人不能承受的事,但她用一颗不碎的、感恩的心坚持了下来,承受住了生命对她的考验,做了一个快乐的人。在与她相处的日子里,她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为我们倒茶,铺被;在吃过饭后帮食堂的师傅们涮碗;在排队的时候,她总会走在我们的后面;她礼貌周到,对人恭敬,她就像《雾都孤儿》里面的主人公,虽然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的曲折,当经历一个挫折还没站稳,又是一个重击打上心头的时候,她想的不是生活对自己的不公,不是要通过某种手段寻求心灵的平衡,做一个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又必可恨”的人,而想的却是好好努力的度过难关,想的只是如何报答帮助过她的人。她没有读过很多书,没有经历过所谓的大世面,但却比很多社会贤达,比那些读过很多年书的人们都更懂得生命的价值,生活的乐趣,因为她一直保存着我们每个人最初都拥有而慢慢丢失的纯真。走的时候她送给我一个她弟弟送给她的手机挂件,对我说:“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大学生,我只读到初中就没读了,嘿嘿”,多么傻,多么可爱的女孩,听了之后心里酸酸的,为这个女孩子的经历感动,更为她的美好心灵所叹服。也许真的是好人有好报,她因为没能读到大学,现在在青岛一家企业里打工,老板是一个女的,她管她叫刘妈妈,这位刘妈妈也是一个学习圣贤文化的大德,在她的管理下,她的公司业绩很好,并且她对这个女孩子更是关爱有加,她跟我说在她的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很好,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了关怀和温暖。在心中真的为她现在的生活感到欣慰,真心的祝这个可爱的女孩子一生幸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