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学习心得——自信中厚积薄发

今年“两会”是在中国成功走出危机泥潭、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等经济成果,和被“g2”的舆论背景下召开的,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倍增,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整体基调表现的更加自信、沉着和稳健,一句“好字当头”将其充分的概括。结构调整从XX年首次提出,历经十年,终于首次成为第一核心,并且几乎以战略的形式成为唯一核心。在危机把中国推向世界经济前台,一跃成为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在各国的奉承与提出更高要求的磨炼下,中国政府显然更加成熟和自信,一改对于各种数量名头的追求,变得更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更具儒家风采。

本次报告的核心和近十年的报告相比,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结构调整统领全局,其它各项战略措施配合,少了很多过去报告中对于具体的、细节性问题的过多关注,政策的指导性更强,宏观调控或管理的层面更高,手法更成熟。对于政策的执行和细化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进一步发挥专业决策的重要性,提高经济发展的多样性,避免基层决策的群集效应,使经济发展更具创新型、稳定性和长远性,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和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本次报告对于今年的经济目标的制定凸显出对于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和决心。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09年第四季度gdp增长达到10.7%,按照对2010年全年前高后低,基本稳定的判断,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经济增长设定为8%,与去年的表述完全一样,但去年是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确定的,更具奋斗目标意义,而今年则更具稳定意义。同时,报告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这才真正表明中央对于2010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即经济结构调整,成为贯穿全报告的主旨,也成为相应的就业、物价、货币、财政等方面目标和政策制定的基础。

2、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自XX年以来,只有在XX年经济火热的背景下,10年的目标下调一个百分点至4.5%,其余都保持4.6%,即使去年处于危机中也一样。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去年失业率平均为4.3%,而经济基本摆脱危机的泥潭,积极向好发展,失业率具有下降的可能。但是保持去年的目标不变,同时还第一次提出433亿元的专项资金确保就业,充分体现出政府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的局部镇痛中可能会出现的“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具有清楚的认识,并做好积极的应对,确保以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的方式暂时退出后,利用促进就业的方式缓解社会稳定压力,确保结构调整的镇痛得到缓解,经济结构调整核心的不动摇。

3、cpi: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这是相对去年唯一提高要求的指标。从影响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来看,今年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不大;货币供应也将有所减少,但滞后影响会有所显现;今年cpi翘尾因素平均1.24%,最高达2.11%,再考虑“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可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gdp如果进一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更有难度。这个指标目标的设定和失业率一样,具有更强的政治维稳意义,价格稳定对于就业和收入等可能出现波动的社会来说更具有稳定意义,这也是提高价格稳定要求的重要原因,由此同样体现出今年以结构优化代替总量增长的决心。

4、进出口: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09年关于对外贸易提出七点支持政策,基本都以保证规模为主。今年则着力于“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同样提出七点措施,但更多的表现在产品、技术升级,区域优化等结构调整方面,没有直接提及扩大进出口问题。目前来看,进口的增速高于出口,而出口已经世界第一,强调数量对外贸的意义已经不大,唯有调整结构方可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总之,从以上几个宏观目标的解读,可以反映出今年中央政策核心的明显转向,经济发展质量被提到更高的位置,将多年一直提及,却没有能够着力改善的发展方式转换,实现长远发展问题真正作为工作的主题。

二、经济结构调整:多层次全面出发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投资过高、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需不足问题。09年消费、资本形成和外贸对gdp的拉动分别为4.6、8.0和-3.9,投资表现更为突出,外贸受到危机影响表现较差,消费表现相对稳定,结构走向另一畸形。

国际贸易前面已经做过分析,以调整结构,稳定、长远发展为主。既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也不再过分强调规模的发展,调整结构,稳定持续。

投资方面明显加大了管控,对结构和质量的要求更明显。一是信贷规模控制,今年计划新增信贷规模减小至7.5万亿;二是“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三是财政支出向战略产业倾斜;四是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地方政府的投资将受到一定制约。可见投资再难现09年的全力支持场面,投资能实现20%左右的增长就算不错。这是多年来不多见的在经济没有过热的条件下对投资的压制。

内需是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的弱项。今年的报告中从三方面加大对内需的支持。首先是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还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等),二者相互配合,这是激活国内消费的根本。尽管短期内其收入效应可能不大,但从有效预期理论看,如果增收的政策方向不变,即使没有得到大的实惠,支出的效应也会扩大。其次是继续支持和扩大家电、汽车等消费支持政策。第三是“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消费模式转变节点上进行如此全方位的推进,预计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而“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改变。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本次报告中为其指出三个突破方向:一是制造业升级。其中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本次报告中明确将高端制造业作为重点扶持方向;二是新兴战略产业。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育种、信息网络等新兴战略产业进行扶持;第三,支持生产性服务产业,促进工业体系全面升级。

3、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横向内容。本次报告除一贯的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工业区外,强调了“引导外资向中西部转移”,并明确指出“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其它结构问题

除以上主要方面外,微观上还包括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遏制投机性购房等方面的内容。

三、宏观调控政策:在持续中退出

本次报告对于宏观经济的总体判断是:国际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国内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报告强调“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指出“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以支持结构调整的“进”,实现支持政策的“退”将是最稳妥的选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是关键,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特点来看,财政政策的延续性会强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将是结构性完成。

09年m2同比增长28%,新增贷款累积9.6万亿,对于经济的复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问题。今年的m2增长目标和去年相同,为17%,新增贷款计划为7.5万亿,比去年计划额高出50%,但估计二者今年会比去年执行的要好。按照“季不过三”的原则来看,尽管银监会两次提高准备金率,但一、二月份的信贷速度仍较高,处于对通胀预期的顾虑,进一步的收紧措施可能会继续出台。可能进一步差异性提高准备金率,也可能以收紧行业信贷政策等窗口指导、加强公开市场回笼力度等方式进行。考虑到汇率机制的制约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暂时可能还不会使用价格工具。但如果下半年全球或中国经济出现再次消极的信号,7.5万亿的目标可能再次沦为象征意义数据。

财政政策收缩的迹象还不多,今年财政预算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发地方债亿元,比去年的9500亿元有所扩大。但财政的投向将有很大变化,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转移。但对于作为投资的主体的地方政府来说,随着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加强,其收缩性必然逐渐显现。这种局部的收缩是符合调结构的要求的,估计更会加大在其它领域的财政支出的补偿,进一步支持整体财政政策的积极性。所以,结构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一定程度上表现的更明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