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热门六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通用6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1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转载于: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 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小组成员认为,只要正确上网,不滥用网络,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小组成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学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将来定会注意。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2

课题名称: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3、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04

[2]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阴、中国大学教学,20xx(12):25—28

[4]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6):44—48

[5]史曼莉,姚利民,康雯,蒋家琼、研究性教学思想发展初探[M]、大学教育科学20xx(6):35—40

[6]黄丽芳浅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0xx(6):10—12

[7]叶建华、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方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9):66—67

[8]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xx(24):42—43

[9]张志亚、对结合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xx(6):25—28

[10]柴华芳、高中数学课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学周刊,20xx(9):181

[11]王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渗透[J]、天津大学学报,20xx(9):40—4I

[12]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20xx(3):22—26

[13]黄惠蓉、现代数学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4):13一l5

[14]刘兴华,周春荔、试论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xx(增刊):106—110

[15]杨红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科学教育,20xx(2):79

[1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66

[17]李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293

[18]钟启泉,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一一师范生读本〔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

[19]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蕴CM、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3

[20]连文刚、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研,20xx(6):30

[21]吕林海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xx(2):85

[22]马玉焕、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一浅谈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xx(04):4l—43

[2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4:48—5

[24]叶纪林、20xx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特点及启示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2):53—56

[25]金鑫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J]、上海中学数学,20xx,05:22—23

[26]华志远、发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学数学,20xx,3:4—5

[27]华志远、CAl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1999,03:25—27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3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4

一、 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 课题目标

1. 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 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 方案设计

1. 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 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 活动实施过程

1. 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 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 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 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 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 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尊敬师长,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打饭插队,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 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改善部分设施,加大宣传,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 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这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 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辅导认真,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60%的学生选择休息,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 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6.为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议。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5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课题题目: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农村中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同样要为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农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所以,农村中学同样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开设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对城市中学来讲农村中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要模糊一些,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农村中学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学科分类作为课程基本形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生活化及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知识更有价值。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农村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农村中学同城市中学相比毕业后留在当地的学生要多,这批学生回到农村第一线后,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素养,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意义尤为重大,形势也更为迫切。

二、劣势及优势

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首先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软件建设”问题,即老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一般农村中学较重视学科教学,老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识都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这将会削弱课题研究中老师的指导;农村中学信息又相对闭塞,对新事物了解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设”问题,即学习资源建设,主要指农村中学在信息技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较薄弱,学生很难通过网络进行外源学习,凭借实验室进行物理性、化学性实验也受到制约,纯理论性研究也相对困难。

当然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

第一,地域优势,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

第二,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对学习执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精神。

三、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省外,乃至全国同类课题的研究很多,大致从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论研究。而结合农村高中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们认为本课题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实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探索农村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

一、当课程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中心时,新型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切合我们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宗旨,即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如下;

(1)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取向--生命体验

目前的研究性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卢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同时,开发另外两个功能,一是发展教师和学生对现象过程或信息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力;二是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两方面正是学习生命回归体验的本义,即在于挖掘人的这两方面潜质。终身学习的旗帜永远引导他们去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解读和体验生命的存在,从中汲取智慧,以应付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师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取向--学习化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是参与、指导和帮助者;实施方式:灵活选题、开放时空,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选择内容:强调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实施程序:准备--实施--结论--报告,具体实施方案由学生各自需要设定。因此,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取向应该是一个学习化、实践化及不断反复提升的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上述内容时,还要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一般方法与学科课程具体方法的协调问题,以求得方法论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

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内涵:

①研究性课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为基础,强调以学生切身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领域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达到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并力争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形成为目的。

②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开发者、探索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就是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给学生的特长的个性的良性发展开辟空间和时间。

⑤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最大的开放性。

二、课程实施方案

1.成立,辽中一高中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

由学校行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负责对课程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实施、调控督促。

2.学习动员,树立课程意识

(1)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切实感受到新课程计划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学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分批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

(3)收集、印发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专着、理论文章、经验交流资料等,并组织学习或分组讨论,使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开展方法和操作步骤。 (4)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作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学校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开始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暑假进行调查研究,为下一期的继续实施打下基础。

3.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4.课程实施管理:

(1)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对课程的管理体系。

(2)重视对学生的课题活动的指导,教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课题研究期间,举行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各种学习以及实践考察,以达到开阔视野,理顺思路的目的。

(4)领导小组、管理小组成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举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增进了解,促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5)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培养课程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使之能承担起课题研究导师的重担。

三、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 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再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鲁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符合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体系。

理论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中小学人数多,比例大,农村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相对滞后(也必然会有些优势),科教兴国,发展教育,首先要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来研究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展,构建符合农村高中教育的理论与模式,合理开发教育资源,以此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从理论方面填补了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空白,释放农村的智力资源,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价值。

实践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符合农村高中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模式,从而进行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富于团队精神的有竞争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服务农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课题的目标: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研究课程:各学科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阶段实施

(3)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电脑上网社会调查与访问、实地参观考察与测量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出租车等

(5)其它:各科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或方式,但不违背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学生接受能力为限。

(6)预期的成果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3000字范文 篇6

一、课题的由来

在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向前推进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会活动、研究性学习三方面)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中小学都在紧锣密鼓地深入探索,如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效率,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20__年,我们便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曾受到过有关专家与领导的高度评价与热情称赞。20__年,我们又向省教育学会申报并立项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崭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有效研究,也试图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理论验证,为新形势下的新教育服务。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但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到底有何资源,如何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最终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工作能力,师生们心里还是没有底,也找不到任何依据,不知如何寻找资源与具体实施。于是在市教科所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认为这一课题更便于学生的具体研究,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原课题的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因工作调动,不再便于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于是我们向省教育学会特提出更改课题名称和主持人的报告。以下就以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为主题阐述新课题的研究内容。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当前,作为综合实践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本来是十分广泛而丰富的,但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在认识、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途径与技巧方面仍然缺泛经验,因此要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课题研究,就显得很难找到这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了,同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主题后,只有科学整合活动资源,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有培养人的现实意义和真实作用。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目的

目的在于找到一套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方法与技巧。实现如下三个方面的总体目标

1.促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理解,以培养学生主动开发与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增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把握,为他们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组织评价等诸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3.加快学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建设,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为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常态化教学提供保障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意义,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科学分析,有助于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管理的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引导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3、提高竞争优势,如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教与学效益;

三、人员分工

(略)

四、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用资料法、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主题,首先通过在网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课的研究主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我们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找到创新点进行我们的重点研究,这就是我们运用资料法进行研究的过程.

考察法、为了要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对象我们还运用了考察法去深入研究,如对荷田溶洞的研究性活动资源的开发,我们就采用了考察法.

调查法(含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课题里,有很多内容需用问卷调查,也有很多内容需用访谈调查,如x年x月x日,我们成功召开部分教师会,进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学子,扬我校名人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并组织高二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份,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生的调查问卷份。一中名人纪实份。

统计法,我们对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同时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存在大量的数据,所以我们必须用到统计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

在研究时我们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1、用调查法、统计法,结合基础活动,形成基本结论;

2、将基本结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使结论更为完善,形成基础理论;

3、再将该理论付诸实践,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进一步完善理论中的缺陷与纠正理论中的错误,形成课题成果。

起始课题→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初期活动→特点研究、方式研究(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活动研究→理论成果→结题成果

我们将研究分为四个时区:

第一时区称为理论研究时区;-

第二时区称为主体研究时区;-

第三时区称为成果终结时区;-

第四时区称为综合结题时区;

x年申报课题,x年结题

x年课题申报立项,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评估资料,完成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期成形工作。

x年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工作,配合研究活动,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方式、管理、评价等方向的初期成果。

我们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具体研究活动而获得的.如x年暑假期间我们就作了如下安排.

A、x年我们的子课题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自然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联合完全成。

项目x:《花瑶文化包装》调研 时间:七月中旬

项目x:《荷田溶洞旅游区开发》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B、由《研究性学习课题与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研究》和《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联合完成

项目x:《儿童玩具的创新设计》初稿 时间:七月中旬

项目x:《整理编写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C、《研究性学习课题与人文科学活动整合研究》子课题

《隆回美术资源研究》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隆回名人资源研究》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隆回人忠孝典型调查》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D、《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管理与评价研究》子课题

编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管理方法》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编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评价方案》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E、各子课题组综合整理资料 时间:八月下旬

五、研究的过程

x年x月我们在邵阳市教科所、隆回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成功地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处省教育学会申报了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于x年x月由湖南省教育学会正式立项。后来又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党政的支持下,顺利地于x年xx月开题,开题后,经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同时因原课题主持人赵旭红同志的工作调动,对本课题有较大的修改与变更,其课题更名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Research-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主持人更名为欧阳自田同志。

相继,我们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对课题进行了统一部署,细致安排,让全体研究人员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各自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了扎实的较有成果的研究活动。

我们于x年xx月xx日,召开了课题申报立项座谈会,在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并纷纷表态说:只要上方对我们课题立了项,我们一定全力作好研究工作。x年x月,接到由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通知后,我们在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和邹启文同志的组织下,于x年x月xx日,召开了第一次“课题研究资料查阅预备会”。任务是:广泛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让全体课组成员充分学习现有理论。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为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准备。该课题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工作调动后,由新任副校长欧阳自田同志接任该课题的主持人,于x年xx月x日,在县市两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室)专家的督促下,同《普通高中后勤管理研究与实践》、《政治学科学生合作性学习能力培养》两个市级课题一起,举行了隆重的“

开题大会”,在开题大会上,经专家的指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更具有科研价值和研究意义,所以在这次会后我们向省教育学会递交了为原课题变更课题名称与主持人的报告。于是赵旭红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被变更为由欧阳自田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课题。并对课题的申报表与开题报告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在更名后的新课题下,我们共确定了五个子课题,并对每个子课题进行了具体分工,并明确提出,本课题坚持唯成果论英雄,参与结题的署名原则,以激励所有成员努力完成自己担负的科研任务。

x年x月,我们组织召开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师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于x年xx月全校共完成学生课题x余个,我们共优选x个课题上报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湖南省x年度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审活动,其中由罗柏森魏一云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隆回狐狸岛的旅游调查》与肖国乔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隆回县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研究》荣获一等奖,由曾中爽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复合函数单调性探究》与周后普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静电计测电压原理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联想》荣获二等奖。

x年x月xx日为了配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成功地举行了隆回一中首届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评出了一等奖x个、二等奖x个,其中一等奖获者分别是罗 亮同学为组长的《欣赏滩头年画继承传统文化》、聂思琪同学为组长的《关于“中学生对现校服不满”问题的研究与调查欣赏》、周藤甜同学为组长的《静电计测电压原理的 探究性学习与创新联想》、文萃同学为组长的《高考前的饮食搭配》、罗冰洁同学为组长的《关于隆回资江水污染调查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了研究等奖性学习活动资源具有广泛性,生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x年x月x日,我们成功召开部分教师会,进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学子,扬我校名人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并组织高二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 份,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生的调查问卷 份。一中名人纪实份。

x年x月xx日接县教研室通知对本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特组织整理相关资料,并撰写本报告。

x年x月x日召开

《迎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对本课题中期检查的资料准备会》,并安排假期研究工作。

x年从整体上全面整理课题资料.

六、研究的结果

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共获得了

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学校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为主撰写的高二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方法与策略》;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成果案例集《实践与创新》和由邹启文老师独自撰写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教案专集》,同时我们还编辑了在省级以上获奖成果展板《隆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和本课题的子课题《在自然中》《在社会中》《管理与评价》等等,特别是在活动成果的展出后,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中我们共编了四章,其成果梗概如下: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祥尽的探讨.

主体的概念: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类似于研究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在教学与自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带领学生或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与整理,学会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并能实现个体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而研究性学习活动即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发现,对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整理,对所获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其活动形式可以包含在探索、体验、发现过程中的观察、考察、调查、访谈等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一切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信息等资源。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四大类。

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即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性质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特点有现实性、物质性、文化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它的性质有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应该是现实存在的、具有物质特性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

我们认为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途径有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自我.而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原则是坚持发展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知能并重原则;针对性原则;还有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途径有学校整合、教师整合、学生独立整合,进而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快地增强学生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也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广泛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在第二章中,我们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主题进行讨论:

我们认为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目的是对社会、自然、科技等资源通过选择、规划、布局等工作,以达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实现新的利用。它的意义在于资源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活动内容,避免资源因未被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将废物作为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活动资源有效性,拓展学生活动视野,激发研究热情。

同时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可分学校开发、教师开发、学生开发三个维度,而学校开发可从基地建设、中心工作、校本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证明:建立研究性学习活动基地,对学生而言,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能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可灵活地根据当时的时政要点问题、生活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开发,我们称为从中心工作中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时政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策性、法规性,所以只能由学校统一开发,把握尺度。在开发时学校要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支持。

学校教科室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是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好空间,它具有指导到位;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兼顾;选材有新颖性,有深度;活动有时间、有空间;老师的教学效果能得到检验,其成果可参省评等六大便利优势。

对于教师开发方向,也有项目需求法、冷门切入法和学科探究法三种。

因为我们发现,在大学,每个教授都有自已的研究项目,那么教师在自己的项目里会带很多学生共同从事研究与创新。中学教师当然也可从自己选定的发展方向选取必要的主题,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开发了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据分析,可用任务需求、过程障碍、目标反思等多个维度来切入研究。

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当时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冷门。因为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技创新领域等,都存在不少的空洞与缺口,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可广泛地挖掘,这就给我们教师提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切入空间。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收获。实践证明,在这一方法中,我们可以在问题法、发现法、掘进法、补充法等几个维度上作文章。

教师是学科教育的代表,我们每位教师都担任了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教学任务,在每一学科中都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发的内容,都可以在本学科找到让学生进入实践、从事探究的问题。这一开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对高考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我们几年的分析和论证,发现可从教材的原题中寻找、从学生提问中抽象、也可从教学中感悟等三个途径来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也应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发干将。因为学生自行从生活中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最佳途径,是最有价值的研发活动,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本质所在。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学生可从生活感悟中开发资源,也可从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中开发资源,还可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联想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生活感悟通常要通过观察、辩析、反思过程。人生旅途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曲折、磨难、逆境是常有的一些状态。但在这些状态中,如果我们好好反思,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新的发现、新的创见。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自己完全可从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任何时期,总会存在一些热点话题,而且这些话题也很容易传播到学生中,他们会很快地反映出极大的激情与热情,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就发生在学生中间,所以社会热点自然有学生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空间。

热点关注法,我们认为应从热点的范围、主体、团体、行业四个方面来研究,国际、国内、周边;社会、自然、自我;党派、政府、单位;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医疗等不管哪种分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方法。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在他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主动地开发多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兴趣联想法,我们认为理论上可从兴趣主体向客体转移,或由客体向主体联系两个方向讨论。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主体是客观存在的,客体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建立在存在的基地上,主体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活动,可以认识客体,反过来,客体可以通过自身存在的表征、特性、规律等属性,可以被主体认识,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在主体与客体中只要一方不存在,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便解除。

显然,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如果它对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主体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即“兴趣”的心态,当时间不断增长,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需求”的心理现象,当客观存在再次冲击主体的心灵时,会使主体反应更加剧烈,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绪---“需要”。有志者由于主体有需要,一定会努力去获取,实现客体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或物质的力量,这就是主体追求活动的一个量变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存在就实现了主体向客体的转移,也就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的又一方法。

反过来,如果客观存在的客体突显出自己的优势,对主体有强烈的吸引力,那么,客观存在的主体也便会产生对客体的强烈兴趣,进而主动的去认识客体。这一过程就是人所说的由客体向主体联系法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是对研究活动的梳理,是对各种知识的主动综合,是对教学活动的机智分析,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方法。所以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与十分广泛的意义。目的:活动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活动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的最大效益。意义:资源的整合就是指把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现有的基本要素进行调整和组合,如何进行整合,对于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效果有着更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方法可分关联法、渗透法、并重法三大方法。

对于关联法,我们源于电脑软件的构架关联,关联是指类别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连接物件的链结一样。那么关键在于找到链结点,即各类别之间的共性。

(x)类别关联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过程中。按当今分类有社会类、自然类、科技创新类,各类之间存在其共性。

显然,社会以某一特定的形式存在于自然之中,任何社会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反过来自然界总存在一定的社会因素,科技在社会与自然中的渗透更是广泛而全面。所以人们总可以找到其链接点。

(x)学科关联

在中学,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去挖掘、发现,便可找到它们的切入点,从而人们可广泛地将其整合起来融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学科活动资源整合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研究,即:单科与单科关联、单科与多科关联、多科与多科关联。

(x)综合关联

电脑技术中指出:Cisco SIMS 解决方案集成了三种与众不同且功能强大的事件关联方法。把它应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中,也同样有效。所谓综合关联,就是将类别关联与学科关联统一起来整合活动资源的方法。这是规模较大的研究活动的一种常用的整合方法。

通常来说,综合关联可按如下几个关联图所示方法来思考。

社会类

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德育

例:花瑶文化调查活动

属社会类课题,要写调查报告(语文)要统计数据(数学)………

同样我们可以作以下构图

自然类: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德育、美术、音乐

科技类: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德育、美术、音乐、

x、渗透法:

概念

渗透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指教育目标在不同资源中的体现与应用。使不同资源的活动产生综合性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活动资源在教育功能上的整合。如把德育渗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

渗透法不是机械灌输,不能牵强附会,应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接受教育,这就是讲究渗透的艺术

渗透法分单项渗透法、双向渗透法、广泛渗透法等。

(x)单项渗透

本法来源于土力学太沙基单项渗透固结理论,将此法迁移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中有着独到功能。

单项渗透法是渗透法整合教育活动资源中的最基础的整合法。

例子:

在某风景区的考察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活动的主题,但我们还可在活动中单一地渗透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研究景区的岩石种类,形成年代等。使活动资源获得最基本有良好整合。

(x)双向渗透

多项渗透原创于渗透多项新技术克服传统商品箱的不足。我想这也可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理论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的有效提高。

显然:我们将前述的多个单项渗透在同一活动中,便构成了多项渗透法,其整合方法为单项渗透法的多重复合。

例:在某风景区的考察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活动的主题,我们可将地理学学习、美学学习、文学学习、音乐学学习、生物化学等到学习都同时复合在一次活动中。从而实活动资源的有机整合。

(x)广泛渗透

本法源于《互联网广泛渗透市场》把这一作法嫁接到教育活动资源整合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

我初步设想这一整合法适合于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即社会、自然、科技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各学科、各专业及各种学习活动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是我们这一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果能成功,则是一项不可小看的成果。需要大家集中全力突破理论难关。其方法走向还在研究之中

x、并重法:

概念:“并重法”即所有活动资源在整合中同时提出、同样看重、同等对待的方法.是切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良好方法.

在这一方法中既注重新活动资源的发掘,也注意对所有活动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一整合方法表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利用的有计划性。

我们将并重法从比例发展、异步发展、同步发展三个情况来讨论。

(x)比例发展

比例发展即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它显示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根据需要去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中的每一个体,但我们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每个个体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有比例则体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量的控制。

按比例发展我们将从内容比例、时间比例、区域比例等维度展开。

(x)异步发展

我们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作功原理联想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异步发展,能起到分层调控,提高效能的作用。

显然异步发展的各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只是时间变量有先与后的不同。

异步发展法整合活动资源可从主题内容、活动阶段、空间区域三个方向研究。

(x)同步发展

商人论坛中指出:同步发展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同步发展是我们用并重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最高目标。

同步发展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就是要求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活法效果、学习效率、时间效益的统一。

对同步发展法撰写我们将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同步整合的角度阐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第四章里、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管理与评价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管理上,应加强场所管理、活动管理与后勤管理三个方面,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上,我们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对活动成果的评价三个方面陈述其观点与方法。

七、结论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首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在开发上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通常有关联法、渗透法、并重法三个维度。再次、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

八、对上级的意见或建议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省市教育科研领导,对我们课题研究十分关心,特别是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阳叙学副院长和理论室主任赵建军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关爱,使课题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指导,所以其成果有着系统地按规律延申。但是作为科研,我们看到,能热情参加的人可以说越来越少,使学校负责科研工作有人员感到十分艰难。我们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想办法大力激励在职在岗人员努力作好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人员进行科研队伍。

九、体会

课题组向社会提出少年儿童玩具设计,应与学校教育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观点,尽可能地让少年儿童在玩耍中感受知识,在娱乐中理解自然,这样既能做到提高玩具商品利用率,又能让孩子们从小便形成科学感悟、降低学生在校学习难度观点,由于物质与资金条件,本次研究尚未完成。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验证,还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整理与完善,以确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系统化、严格化,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更具它独有的社会魅力,总之我们的路更长,我们将会同全体学者一道,继续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争取获得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