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优质课评课稿(通用4篇)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从导入开始,俞老师以我国的其它传统节日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俞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运用了四环节的识字教学多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
林淑媛:没错,我也有同感,俞老师在识字教学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样。从图片导入到创设情境学字词,以多种形式识字认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自由认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有层次的学词语,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
林丽珊:整节课体现童趣。低年级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结构,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俞老师想法设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识字欲望。比如闯关和糯米粽来交朋友,精美的小组比赛奖励贴纸,童趣放松的课间休,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学生在美得感染下,唤起学习的欲望。这正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情感。
李丽梅:俞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当然,听了这堂课也有让我思考的.地方,俞老师在本堂课中有设计朗读环节,低年级应该如何更好地展开朗读教学?读词语、读课文有拖读现象,把课文读通读顺是不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难点?这些还值得我们去研究。
今天有幸听了马老师执教的《端午粽》一课。她设计的新颖,把“端”字的由来放到前面,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最后把吃粽子的来历以动画的形式播放,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又牢牢地记住了屈原。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特别爱看动画,所以同学们听的很认真。 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总是保持着微笑,让人感觉很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过渡自然。比如屈原是谁?人们为什么用吃粽子的方法纪念他哪?一起来看动画片吧!还有马老师临场发挥的能力也是很高,例如让学生夸夸外婆时,学生一时没想出来,马老师就笑着说“如果你不夸外婆,以后就不给你包粽子了啊。”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老师的自身素质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那积极参与的精神和课堂精神集中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说明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王凤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公开课《端午粽》。
王老师执教的《端午粽》一课亮点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听了使人受益颇多。首先老师的声音亲近随和。其次,老师的语言简洁、各环节过渡自然,现将本课的亮点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
孩子们对端午粽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王老师从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课文中的“肉”字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出错,在发音中容易出现“1、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老师着重进行“肉”字的拼音教学,再与生活中的发音比较,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读音。检查学生识字的环节,王老师采用了游戏“煎鸡蛋”的办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王老师把识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先把字拿出来,学习之后再回到课文,领会字在句中的意义,做到了学习中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上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看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在最后一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感恩惜福,学会分享,设计自然巧妙,人文目标得以实现。
课后,一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进行了评课,靳芹英校长和教导处的几位老师参加了评课。老师们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从导入开始,王老师以我国的传统节日图片粽子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王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丰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体验并掌握了多样的识字方法。尤其是游戏检查识字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识字教学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样。从图片导入到创设情境学字词,以多种形式识字认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词语,现场与学生连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层次的学词语,有认读,有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
这堂课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王老师在本堂课中有设计朗读环节,不过这篇课文偏长,不容易读,低年级应该如何更好地展开朗读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是不是低年级朗读教学的难点?尤其在网课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这些还有待我们去研究。
最后,靳芹英校长对本次活动做点评。她强调了我们的网课要特别注意时间的限制,争取让学生二十分钟的在屏时间学完新知识,剩余的时间离开屏幕,完成读写的练习;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把孩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反复的强调“不准做什么”;养成良好的网课习惯,穿着不能随意,活动不能随意,不发言的同学一定要先关闭话筒,还要做好随时连麦的准备 ,保证课堂的秩序。
对网课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