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天堂》评课稿(汇总7篇)

《鸟天堂》评课稿(精选7篇)

《鸟天堂》评课稿 篇1

《鸟的天堂》是人教社教材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剖析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的“三步曲”展开自学、小组学、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重点段落7、8、12、13自然段,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

《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江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第三,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

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也有一些想法:

第一,学生的朗读没有“飞跃”。虽然学生读的形式很多,教师也在尽量体现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但是每次朗读时教师给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朗读至始至终一个腔调。

第二,教学深度不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词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技巧,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鸟天堂》评课稿 篇2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文章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完本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没有质疑就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然也不会深入探究,因此,课堂质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

布置预习时,我便让学生关注课题“鸟的天堂”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并圈画出来;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观察文中出现的5次“鸟的天堂”有何不同,从而发现前4次“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最后一次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前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感到鸟儿在大榕树上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就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这棵大榕树在作者心里,就是鸟儿的天堂。

二、情境教学,整合资源。

《鸟的天堂》一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因此我便创学生担任“导游”介绍“鸟的天堂”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活动的前沿,教师则成为活动的组织与引领者。在引领“小导游”们充分品读课文内容后,他们自主选择“繁茂榕树图”或“群鸟飞鸣图”,再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撰写导游解说词。有的“小导游”说:“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巴金先生大加赞叹的“鸟的天堂”。请看那一片茂盛的榕树林,你们知道那里有多少棵榕树吗?你一定想不到,那里只有一株榕树,这棵树,根深叶茂,独木成林,是鸟儿们的快***……”有的“小导游”说:“清晨,榕树上的鸟儿们已经纷纷醒来,让我们赶紧荡起双桨,前往鸟儿的王国,加入它们的聚会吧……”

这样的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文本的基础上,补充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了文本,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深入。

三、紧扣要素,迁移写法。

《鸟的天堂》在描写方法上独具匠心,一动一静,对比强烈,将鸟的天堂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了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大榕树的动态描写和对鸟儿的动态描写。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我设计了运用动静结合方法描写景物的小练笔,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因此,本课我安排的小练笔为模仿第13自然段,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学生在充分品读第13自然段,标画出“面”的语句和“点”的语句,在交流中去感受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之后,让学生自主仿写。学生有的描写大扫除的场面,有的描写过年时家人忙碌的场景,有的描写拔河比赛时的场景。从描写情况看,学生点和面把握得都非常好,尤其是“点”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彩,体现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

总的来说,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充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文的朗读也较为充分。遗憾的是学习第1-4自然段时,学生并未能感悟到作者平静、愉快的心情,所以这部分牵引痕迹较多,讲解得较多。

《鸟天堂》评课稿 篇3

上星期我就有幸听到王校长和孙主任两个人为我们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可谓是有兴致至,听王校长的课就像是完成一道数学计算题那样舒心顺畅。然而今天听完孙主任的课后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劳碌了一天之后听了一曲优美的钢琴曲。

课前孙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激情互动,她富于激情的介绍,大胆的鼓励,孩子们热情的回应。“今天是孙主任给我们上课”“今天上课的地点不在教室”“我自信,我能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孙主任给点燃了。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记得去年马文杰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王校长做点评的时候就说过一定要让孩子们多读书,是的好的文章就要读,再读、再读。听语文老师也说他们参加了以读代讲的学习,足见读书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今天孙主任的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跟着孙主任的课好像我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在榕树上自由的飞翔。巴金先生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大榕树,和树上栖息的鸟儿那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同学们一遍一遍的读课文,大家跟着学习课文,感受来自文章和孙主任的魅力的时候。在课件上我们大家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有关树和鸟的照片,虽然不是在现场却给我们在现场的一种感受。

听到最后,我又被孙主任的作业给吸引了,她布置的作业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有四项不同程度的作业,有背诵课文,或找有关鸟的天堂的更多资料与信息,还有可以利用假期去旅游亲自感受一下鸟的天堂。别出心裁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完全忘记了是在学习课文。王校长的常态课,孙主任的以读代讲,很好的为我们做了示范。不管是怎么样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依托的。就像鸟儿不管再多都得有大榕树作为依靠。

对于我们航空港区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来说,这儿不就是我们的大榕树吗!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环绕在这课树的周围。这里何尝不是他们的天堂啊!

《鸟天堂》评课稿 篇4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特别注重了怎样做到用课文去教?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句。段以及整篇文章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这篇课文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我在脑海中思索着:<<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大榕树的静态和鸟的动态,学习此篇文章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领会了这一文章要旨,我设计了两个主题:

1、“鸟的天堂”在哪?是怎样的?

2、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

在出示第一个主题后,学生直接就抓住了这棵大榕树的特点,于是,我就和学生展开来讨论这一主题,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榕树的大,绿,茂盛的特点。抓住“卧”这个字体会榕树的大等等。在研讨第二个主题时,我紧紧抓住两个“到处”和“有的。。。有的。。。还有的。。。”等词语,来让学生体会鸟多,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真的是“鸟的天堂”啊!

教完了这一课,我认为我和孩子们在一课中都有所得,我的最大收获是我已经懂得如何去用课文去教以及教一些什么?紧紧抓住课文要领,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不再是无所谓的泛泛生成,学生的收获也很大,除了有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鸟天堂》评课稿 篇5

对于王老师的《鸟的天堂》这堂课,我的感受如下:

1、利用多媒体再现促感悟。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反复诵读。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再让学生写写你仿佛看到的情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词品句加强朗读。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体会到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通过反复地诵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注重个性的体验和感受。

王老师设计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例如:让学生模仿文章写鸟多,美,后欣赏视频后,让学生模仿段落进行防写。在让学生模仿小画眉的感受注重学生自己个性的表达。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鸟天堂》评课稿 篇6

《鸟的天堂》是人教社教材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剖析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的“三步曲”展开自学、小组学、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重点段落7、8、12、13自然段,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江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第三,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也有一些想法:第一,学生的朗读没有“飞跃”。虽然学生读的形式很多,教师也在尽量体现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但是每次朗读时教师给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朗读至始至终一个腔调。第二,教学深度不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词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技巧,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着、跋涉着、成长着……

《鸟天堂》评课稿 篇7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描写“鸟的天堂”,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突出它的静态之美。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周老师执教《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便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这一部分,给我们展示了一堂清新的语文常规课。

虽然是一堂公开课,但老师没有走一般人想在一堂课上讲完整篇文章的套路。而是大致理解课题后,分析文章的前一部分写榕树的几个重点段。教师这样选材既符合教学课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样能深入分析这几个段落,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

在教法运用方面,教师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如在导入时,老师用一个美丽的传说引出鸟的天堂的由来,语言优美,引人入胜,不仅调动了学生,更为课堂设置的良好的情境。

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下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倾听到想像,从感受到理解的种种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写榕树这一段落之前,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她不是让学生浏览课文或读一下课文,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饱含感情地朗诵课文。这一设计,教师强调了学生的听,突出了学生听觉,但同时,教师也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在闭起眼睛听的同时,必然随着教师的朗读脑中想像出一幅幅画面。

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为一名新教师,周婵老师的课可圈可点。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次的不完美,正是为了下一次的完美蜕变。虽然,周老师的课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有一些不足,但相信凭着周老师过硬的基本素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而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周老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