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评课稿(精选4篇)
今天听了符老师上的《画风》一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益匪浅。教师“以读为本”,采用“读——找——悟——画——读”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学生的特点,张扬个性,使课堂开发有活力,学生的素养也得到发展。具体表现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识字教学,灵活多样。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知识提供方便。本课中有7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其中就有6个是与文中人物的名字有联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人物的名字中认识这些生字,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如说名字,读名字,与这些小朋友打招呼交朋友,说说自己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等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再配上鲜艳的图片,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识字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读悟结合,读中有思
本课教学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的情势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并领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情,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三、重视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适当评价,会使学生发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符老师不时的把恰到利益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学生们,极大地活泼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
当然,课堂教学总会有些不完美之处,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老师在指导书写的时候,最好在学生练写完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使他们的书写更美观。
一、“书声朗朗”是《画风》这堂语文课的基本特色。
郑老师由美丽的图片引读课文开始,抓住“飘着、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等重点词指导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教会学生带着表情读,带着感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在课前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搜集到的带风的词语和诗句,注重积累,受到文学熏陶,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学养。
二、语文活动、语文生活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是这堂语文课的又一特色。
郑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画风。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有的画挤出窗外的窗帘,有的画随风飘去的蒲公英,有的画晾在线上的衣服被吹得飘起来,有的画纷纷扬扬飘下来的树叶,学生尽情地画,实实在在地画,朴朴实实地画。在这里,生活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语文课堂成了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
三、抓住契机,说话练习又是本堂课的又一大特色。
新大纲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急着说出自己想法的时机,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
师: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怎样画?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师:我想在你的脑子里也画出风了,现在就快把你画的风讲给小组里的同学们听吧!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脑子里的这幅画面画在纸上满足他们的愿望。
四、用心与学生交流是这节课的第四个特色。
早几天看书,看到了一位日本学者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对于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说那就好象打棒球一样,要接住学生投过来的球。学生答得好,教师称赞他,那就是接住了学生头过来的.球。如果没答好,老师也能顺着说下去,那么,下一次,学生就会投出更好的球来。把成功和微笑送给每一个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品尝学习的乐趣。
《画风》是一篇具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突然想到要在画面上表现出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来。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从另一个角度表现风的方法:比如画一朵白云在天上飘;画一棵翩翩起舞的柳树;画一只白帆鼓鼓的木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分析课文时,以读代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发现,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听了付**老师的《画风》一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被付老师精彩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的表现而感动。在执教时,老师始终以生为本,以读为主,运用情景激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一、谈话导入,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的谈话中,付老师用关爱的语气问孩子们今天早上是怎么来的?天气怎么样?大家冷不冷?从而巧妙的揭示了今天的课题《画风》。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付老师出示了三个精致的头饰,让三个小朋友与他们交朋友,并想一想要对他们说点什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设计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掘了学生想象的潜力。
三、识字教学灵活多样,形式新颖。
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其中6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老师根据这一教材特点,设计了让同学们和三个戴有头饰的孩子交朋友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些生字。此外,老师有引导同学们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谜语等方法来记忆字形。灵活多样,形式新颖。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读悟结合,读中有思。
本课教学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并指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五、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恰当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付老师不时地把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同学们,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
付老师在教学中把她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快乐与体会传授给学生,这些最鲜活、最具感染力、最有示范性的教学对学生是最有价值的。虽然付老师没有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她那朴素的语言、简单多样的方法,讲解中情景的设计,启发中的恰到好处,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的原生态。而这些,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次听了谷瑞辉老师的《画风》一课,给我很大的启示: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习得什么,学会什么?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本体意识,不能轻视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老师切不可忽视依据文本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谷老师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话,可以让学生内化语言,让学生依文中的句式:谁画了什么?什么怎么样?风在哪里?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还可以这样:谁说:“我也会画风,风把什么怎么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让学生内化语言,体现语文的本体意识。
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人物的对话非常多,那么如何读好对话,如何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感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中,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的年龄特点,从“读”入手,以读为本。谷老师让学生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提升。读书的形式多样,角度不同,层次分明:有“整体通读”;有“重点细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整体回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亲历读书的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觉得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