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5月30日上午,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了。当刘老师给我们送上人生的祝语时,一种即将离别的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开始眷恋培养我大学四年的母校,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过去的欢乐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我所走过的每条小道,每间教室都是那么的让人难以释怀,甚至,一草一木此刻都有了分别时难以割舍的眼泪。大学啊,当初充满憧憬的人间天堂;放飞梦想的游乐场;充满爱和善意的伊甸园,将与我永别了。人生不过一过客而已,驻脚不能永久,起航才是真正的目的。毕业了,青春散场了,而人生又踏上了另一个更加美好的征程。
毕业论文的完成给我大学四年的读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预示着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里程。然而,毕业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顺利完成,虽说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艰辛的过程,但它是丰满的、充实的,让人引以自豪的。
201x年1月初,我们开始了论文题目和导师的选择,我选择贺老师是因为她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深厚,待人和蔼。随后,贺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论题的解题和寒假任务的布置,较之别的组我们是第一个开始着手论文写作准备的,这与贺老师的治学严谨是分不开的。起初,在对解题上我和贺老师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出入,经过反复的探讨之后,结论是:我的论文重点是个人学习环境设计,即就是如何围绕博客来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贺老师还给我提供了一些国内外对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比较好的专家和学者的网站,指导我如何利用校园网中的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和收集Google、教育中文翻译、小桥流水等网站中的相关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源等等。我对贺老师所提供的这些丰富的资料在寒假期间进行了整理、分类、研读,并根据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写出了具体的提纲和撰写开题报告。
201x年3月,我因找工作的缘故,没能和贺老师碰面,寒假期间的读书笔记、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的,而此刻和贺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主要依靠E-mail了。贺老师对我的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给予了一定的修改,比如论文提纲写的太简单,不够具体,重点不突出;开题报告中的任务要求和可行性分析部分不够严密科学以及文献综述中思维逻辑有些混乱等问题。我对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撰写。
3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又非常艰难的一个月,真是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由于一边要为找工作而奔波,一边要为写论文而忙碌,工作关系到毕业后的去向,而论文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二者对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刻是论文的初写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论文提纲没写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于是我就努力克服困难与痛苦。为了能摆脱因找工作所带来的无奈与苦闷,我就使自己尽力的往论文里钻,以此来打发我那空闷、疲倦、伤痕累累的心灵,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3月中旬也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慰藉,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更好的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边工作边撰写论文。
201x年4月,我通过与贺老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之后,在5月1日时我提交了论文初稿。从贺老师所回复的邮件中,对我的论文初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另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论文的大部分是陈述行的内容,真正融入个人的理解很少;论文结构有些松散,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不够,未能很好的理解博客文化与个人学习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格式不严格;参考文献也未标注。我反复的研读了贺老师给我所提出的宝贵建议,重新审读论文的题目并与贺老师及时的沟通,于201x年5月20日,我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论文二稿,贺老师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较之一稿有了很大的突破,不足之处就是细节上的问题太多,另外,对我所设计的基于博客文化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个人学习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论依据及技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支持。贺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关怀。
201x年5月25日,我上交了论文三稿。贺老师对我的这次修改很满意,说注意一下格式方面的修改就基本可以定稿了。当我从电子邮件上看到这些文字时,我顿时很欣慰,也感觉到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看到自己所设计的有关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图时,很自豪,很满足。
5月27日终于定稿了。28日早上我匆忙的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时间很紧迫。我反复熟悉和研读了我的论文内容,做了答辩时所必须的PPT文稿,同时也猜测了一下评委老师会问到的问题。答辩时虽有些紧张,但基本还算满意。
这就是我大学四年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很艰辛,但也很幸福和自豪。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所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我的导师贺平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
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即将结束,我也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气体流量的测量”。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两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中古落下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的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通过亲手做毕业设计,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欠缺,我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是比较肤浅的。
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各硬件芯片的选择,流量计控制部分设计,软件的编程等。不过这些问题在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下一点一点地解决了。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人很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
当我终于完成所有的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的屏上的毕业设计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我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实际的应用加深了我对大学所学的软、硬件知识的理解。单片机的选用与学习增强了我们的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设计让我初次体验了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学习了开发应用的主要方法,也让我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在本设计中没有涉及到芯片内部的元件设计,另外就软件设计而言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相信这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得到改进。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阶段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对自己大学三年来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它能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等都大有裨益。
转眼间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在这两个多月里,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自己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有相应的提高,作为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使我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许多缺陷与不足,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重新温习与整理,使许多独立的专业课程在实践中得到了融会贯通。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让我认识到了必须踏踏实实的学习,决不能眼高手低,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整个设计按照毕业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后,做的紧张而有条理。在经历了许多挫折,走了许多弯路,最终独立完成设计。虽然设计中仍有许多缺陷和不稳定因素,但我们力争在现有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在整个设计过程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还得到了同组其他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我了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的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慢慢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艰难,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对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的数据流量计有了最新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绕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争取在该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我对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一起商量,听听同学的看法对我们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让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血液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的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严谨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深受启迪。从导师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论文种种,颇为周折。现在我真诚的感念我所经历的一切,请允许我在此鸣谢这些帮助和照顾我的人们,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如何写毕业设计,更让我明白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直到今天,才有心情重新翻开自己的毕业设计,整理一下自己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此之前,我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曾被无数次勒令修改格式,从刚开始的对诸位老师的严谨认真态度的肯定,到后来各位老师吹毛求疵的不满,再到最后反正已经改了这么多回了,不在乎这最后的一半次的心情。说明书的版本号也从刚开始的第一版,第二版,到后来只能根据修改日期来确定,这其中的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计导师是挺严厉一名教授,老师结合我的工作背景给我出了个新题目,所以,我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变成了一张龙飞凤舞的草稿纸。
设计之初的目的是实现一个视频采集与叠加融合的系统,这令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我所熟悉的ARM,那么,ARM能实现导师所描述的功能么?
答案是肯定的,ARM作为MCU中功能强大而设计完善的主控芯片,实现视频的叠加融合应该不难。以此为基础,我进行了历时三个多月的艰辛探索。最后终于在毕设答辩之前,完成了导师交给我的基本功能。
系统的实现包括以下硬件环境:以ARM11为主控芯片的S3C6410开发板,U转串数据线,电源线,用于TFTP数据传输的网线一根;软件环境有:Ubuntu系统,完整的交叉编译工具,Minicom。
代码包括:lcd_pic01(lcd_pic01,lcd_pic02,lcd_pic03,lcd_pic04),括号中代码为不同升级版本;mkpic(bmp,jpeg),支持这两种图片的格式转换。
执行过程:
1、启动minicom,设置S3C6410用nand方式Uboot启动;
2、在终端打开mkpic文件,其中mm与pic文件夹为图片库,编译后的mkpic可执行文件为图片的编解码程序,test.sh为批量转换图片库的脚本(./tesh.sh即可);
3、编译lcd_pic0x为可执行文件,并加载到tftpboot下;
4、配置相应网口号,使主机网口号符合arg下的配置,从而使用tftp工具加载相应代码;
5、tftp 54000000 back,tftp 53000000 image,tftp 50008000 lcd_pic0x.bin(内存54000000与53000000存放的是将要显示在前景与背景的图片数据段,50008000存放的是可执行代码,用来设置相应显示设置)。
设计在进行当中是存在客观问题的,时间不够用,能力有限等,所以导致现在回想起来的话,其实设计中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完善的:
1、没有进行视频采集;
2、没有进行视频信号的分析,编解码;
3、图片格式支持有限;
4、没能实现两个窗口的任意大小缩放;
5、没能完善按键控制模块。
无论如何,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的职业帮助还是很大的,相信在未来的技术领域,我将继续努力,接到更有挑战的项目,做更完善的自己。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直到今天,才有心情重新翻开自己的毕业设计,整理一下自己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此之前,我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曾被无数次勒令修改格式,从刚开始的对诸位老师的严谨认真态度的肯定,到后来各位老师吹毛求疵的不满,再到最后反正已经改了这么多回了,不在乎这最后的一半次的心情。说明书的版本号也从刚开始的第一版,第二版,到后来只能根据修改日期来确定,这其中的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计导师是挺严厉一名教授,老师结合我的工作背景给我出了个新题目,所以,我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变成了一张龙飞凤舞的草稿纸。
设计之初的目的是实现一个视频采集与叠加融合的系统,这令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我所熟悉的ARM,那么,ARM能实现导师所描述的功能么?
答案是肯定的,ARM作为MCU中功能强大而设计完善的主控芯片,实现视频的叠加融合应该不难。以此为基础,我进行了历时三个多月的艰辛探索。最后终于在毕设答辩之前,完成了导师交给我的基本功能。
系统的实现包括以下硬件环境:以ARM11为主控芯片的S3C6410开发板,U转串数据线,电源线,用于TFTP数据传输的网线一根;软件环境有:Ubuntu系统,完整的交叉编译工具,Minicom。
代码包括:lcd_pic01(lcd_pic01,lcd_pic02,lcd_pic03,lcd_pic04),括号中代码为不同升级版本;mkpic(bmp,jpeg),支持这两种图片的格式转换。
执行过程:
1、启动minicom,设置S3C6410用nand方式Uboot启动;
2、在终端打开mkpic文件,其中mm与pic文件夹为图片库,编译后的mkpic可执行文件为图片的编解码程序,test.sh为批量转换图片库的脚本(./tesh.sh即可);
3、编译lcd_pic0x为可执行文件,并加载到tftpboot下;
4、配置相应网口号,使主机网口号符合arg下的配置,从而使用tftp工具加载相应代码;
5、tftp 54000000 back,tftp 53000000 image,tftp 50008000 lcd_pic0x.bin(内存54000000与53000000存放的是将要显示在前景与背景的图片数据段,50008000存放的是可执行代码,用来设置相应显示设置)。
设计在进行当中是存在客观问题的,时间不够用,能力有限等,所以导致现在回想起来的话,其实设计中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完善的:
1、没有进行视频采集;
2、没有进行视频信号的分析,编解码;
3、图片格式支持有限;
4、没能实现两个窗口的任意大小缩放;
5、没能完善按键控制模块。
无论如何,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的职业帮助还是很大的,相信在未来的技术领域,我将继续努力,接到更有挑战的项目,做更完善的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毕业设计总体功能总算完成了,虽然上个学期交了一稿,但系统的有些功能还是没有完成,这个学期开始又一直在外面,没有时间做,四月份回学校以后总算有时间来完成它了。
我选的毕业设计是基于Asp.net的论坛设计与实现,其实网上开源的论坛多的去了,也不在乎我多写一个,由于是毕业设计,功能就不是做得很强大,要不然完不成就不好交差啦!~
论坛架构基于三层架构,什么是三层架构,三层架构:底层的数据操作层,中间的业务层操作和呈现给用户的界面(表示\UI)层。表示层的作用是和用户的操作产生可见的交互,主要是些UI元素,像HTML,JavaScrip,比如呈现数据,比如收集数据。业务层从数据操作层中获取并组织表现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现层收集过来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操作层持久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层。
数据操作层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地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绐业务层。层间数据的传递运用业务实体类,业务实体类是一些代表了软件世界需求的剥离了行为的类。没有了行为,这些类自然就是一些数据的集合,而他们的作用,自然也是传递数据。在分层的架构中,使用业务实体类来传递数据更加的有意义。表现层中使用自定义控件和继承自BaseSkin的皮肤控件达到用户换肤的目的。业务层中在客户端使用javascript配合正则表达式和在服务器端检查用户的输入来完成对用户输入的验证。数据操作层负责和SQL Server 20xx交互。数据操作层主要是调用SQL Server 20xx中的存储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运用三层架构,可以让降低各层之间的偶合,比如,我们开发的时候用的是Access的数据库,但用户中途说改换SQL Server 20xx的数据库,假如没有分层的话,或是在各页面都用的是Odbc连接数据库的,这样修改起来非常麻烦,运用三层架构,我们可以在Web.config配置直接对数据提供类分离,这样需求变了,只要再写一个数据提供类就可以了!
分层也更加有益于团队开发,在团队开发的时候,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有些人注重页面设计,有些人擅长开发逻辑业务,有些人对数据库操作和存储过程非常了解,如果我们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先定义好各层接口,各层开发人员对其它层的工作不用担心其实现,调用定义好了的接口就行了,这样就能高效率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其实分层就是用到了设计模式!至于哪种我也不太清楚,或许用到了很多种,设计模式单看书很难理解而且是枯燥的!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按软件工程的思想去完成他,以致到现在都还有些理不清头绪,不过大体是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实现来的,因为没有分析和设计而盲目的编码是没有意义,到头来只是白干一场!
Asp.net让WEB程序员比以前轻松的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绐客户端呈现的元素都可以在服务器端通过编程来控制,甚至Http请求也封装好了一个类供我们调用,在以前这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现IHttpModule来对程序级的事件和数据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IHttpHandler来处理HttpRequest。
在Asp.net的UI呈现模型中,所有标有Runat=“server”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编程加以控制,甚至文本也不外如是。而且也表示我们所请求的一个页面也是Page控件,我们可以在中加上trace=true来跟踪页面请求处理所产生的控件树。Asp.net的UI呈现模型一改以前WEB程序员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模式,WEB程序员可以自己开发自定义控件或复合控件来呈现更加丰富的UI元素,来达到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通过读取Web.config文件我们还可以在Web.config读取自定义的节点来配置应用程序,比如数据连接字符串,或数据提供类。
还有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角色认证,来对不同权限的用户的UI和操作进行控制。
还有会话,状态机制,让用户在无连接HttpRequest下具有丰富的交互式的体验。
缓存机制让WEB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性能。
而现在Asp.net的最新版本Asp.net 2.0 包含许多体系结构升级,其设计是为了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但改进了代码模型来减少冲突,而且还扩展了编译过程以为编译和部署 Web 应用程序提供更广泛的选项。Asp.net 框架的扩展性再次通过新的 HTTPModules 和 HTTPHandlers 显示,它们支持建立在 Asp.net 中的许多新功能,包括个性化、母版页和管理站点。缓存已经改进以允许数据库依赖项和缓存后替代。从内部来看,Asp.net 2.0 包含了对它以前版本的显著改进;这些新实现结合了许多开发人员驱动的实现,同时沿用了业界的最佳做法。Asp.net 2.0 提供一种世界一流的 Web 开发平台,该平台是为处理复杂的企业 Web 应用程序开发而构建的。而新增的Asp.net 'Atlas'技术将使Asp.net应用程序绐用户带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的UI体验。
通过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间的编程开发,让我更加熟悉掌握了Asp.net及其相关技术,让我更加对Microsoft技术有种难以言喻的崇拜感!而且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还看了些英文文章和英文书籍。虽然我英语是那么的差,呵呵!
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