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破除“思想误区”守护勤俭节约“传家宝”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近日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认识,自觉破除“四种思想认识误区”,用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
破除“浪费是经济拉动之需”的思想误区。当前有些人总是把“促进消费”当成奢侈浪费冠冕堂皇的借口,认为餐饮业如果没有生意可做,就很难促进国内经济消费,就谈不上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侧重于提高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没有错。但消费刺激的经济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的,而浪费拉动的发展则是高含水量、不可持续的,是不折不扣的暴殄天物。奢侈浪费透支的是持续收紧的资源要素,折损的是子孙后代的绵延福祉,绝不能对任何浪费行为持宽容理解态度,经济发展中必须旗帜鲜明提倡节俭。要破除“浪费是经济拉动之需”的思想误区,狠刹“餐桌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浪费”,支持政府部门将节余资源转接到民生领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逐渐使群众的保障多起来、口袋鼓起来、消费信心足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领域居民购买力不足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破除“浪费是诚心待客之道”的思想误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些人的消费主义价值观泛滥,奢侈浪费之风欲盛,山珍海味成了待客之道,剩菜过半是家常便饭。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其中被倒掉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触目惊心的浪费,反映的是社会资源的肆意挥霍和人们的虚荣攀比之心盛行。古语讲“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就是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世和待客时,只有彼此保持君子间的清澈和清淡,才能体味出平淡的朋友真情。如果经常胡吃海喝、肆意挥霍、浪费无度,就会成为酒肉朋友,关系也不会长远。有一种感情叫清澈如水,有一种友谊叫清淡如茶。要破除“浪费是诚心待客之道”的思想误区,坚持在为人处世和待客时树立高雅情怀,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克服讲究排场、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俗,保持以俭修身、以俭养德、以俭励志的高尚情操,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待客新风尚,让“按需点餐”“光盘行动”“餐后打包”等文明行为给友谊增光添彩。
破除“浪费是博面赢尊之举”的思想误区。“中国式浪费”的产生主要还是生活习惯问题,表现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过于注重面子,有些人认为餐饮消费是面子上的事,不能差钱,互相攀比,感觉“买单”才是“面子”、“盛宴”才有“尊严”、“剩宴”才够“排场”,殊不知讲究铺张浪费讲排场的陋俗,忘记的却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勤俭节约“里子”,为了“面子”而丢掉“里子”,为了“排面”丢掉传统,是荒。唐的“舍本逐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追逐所谓“博面赢尊”的奢靡之风是腐蚀剂,往往会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一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要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奋斗的意志势必消沉,进取的动力势必消退,甚至还会导致胡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破除“浪费是博面赢尊之举”的思想误区,强化“面子要靠奋斗博得,尊严要凭拼搏赢得”的理念,树立“不讲排场,理性消费”的观念,真正从消费理念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杜绝铺张浪费,讲究餐桌文明,管住末端环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成为自觉习惯。
破除“浪费是自我消费之愿”的思想误区。在等价交换时代,有人认为自己享受美食之后的浪费,是自己花了钱的行为,别人无权说三道四、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从经济角度讲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无可厚非,但从社会层面看每个社会人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外,还要富有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人们在享受金钱带来愉悦的同时,其行为做法也要符合公序良俗,美味佳肴虽然是个人的,但由此产生的影响后果则要由全社会来承担。铺张浪费不仅消耗社会宝贵资源财富,还助长奢靡之风、滋生腐化堕落、败坏党风政风民风,影响的绝不是小小饭局,阻碍的甚至是民族复兴大业,决不能让“有钱就任性”“付费就浪费”成为随心所欲的托辞。“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破除“浪费是自我消费之愿”的思想误区,增强忧患意识、破除陈规陋俗、清除思想迷雾,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度电,全方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用行动给国家发展集聚资源和力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近日,我阅读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教材之一《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历届中央领导人的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阅读,同时结合_是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的学习,通达深入反思,使我深刻体会切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极端重要性。联系实际,谈一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_告诫全党:“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意义重大而深远,如同当年毛主席在西柏坡村告诫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一样,给全党提了个醒,打了一剂预防针,这是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体现我党最高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长远的战略意识。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的贯彻落实光靠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需要制度的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强化日常监督,保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狠刹奢侈之风、庸俗之风、特权之风,进一步理解加强作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价值观和生活观,自觉抵制奢侈之风、贪占之风、庸俗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精神与当年的西柏坡会议精神一脉相承,遥相呼应,是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两者提出的时间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我党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后者是全国解放在即,我党即将入主北京,掌握政权,带领中国开创一个新时代之前;前者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并且面临着复杂的国外国内局势的关键时刻。这两次会议精神的提出都为我们党的发展和建设提了个醒,指明了方向。成由勤俭败由奢,我要如同当年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一样,警惕铺张浪费、奢侈之风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我们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政治敏感性,狠刹铺张浪费之风,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将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这次中央狠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风,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求真务实、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和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这也是我们党抓廉政勤政、厉行节约的有力武器,是狠杀贪财贪心的杀手锏。全党上下贯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务必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并形成一种有效制度抓好抓实,并以此带动全社会倡导艰苦奋斗精神,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拒绝“剩宴” “小米粒”里的“大民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持续在全网热议。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量的6%,大型聚会粮食浪费率更是高达38%。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舌尖上的浪费”看似只是个体生活中不起眼的坏习惯,但“小米粒”里却藏着“大民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时候强调都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指示,有着深刻思考和战略考量。
拒绝“剩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赓续优良传统。“足国之道,节用裕民”,拒绝“剩宴”作为小餐桌上的大文明,不仅是对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延续,也是对艰苦奋斗、尊重劳动的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自觉践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从“吃不饱、饿肚子”的穷苦岁月走过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珍惜粮食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他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所大学食堂的垃圾桶里经常有白花花的馒头和米饭,清洁工看着心痛,捡起来再吃。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拒绝“剩宴”,端牢饭碗,保持危机意识,确保粮食安全。“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作为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18亿亩耕地却要养活14亿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拒绝“剩宴”,节约粮食,不仅仅是道德和作风问题,更是关系人民美好生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民以食为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严重影响,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稳定,其中粮食的稳定供给便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我们要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消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守好“大国粮仓”。
拒绝“剩宴”,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汇聚勤俭合力。“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既要靠宣传教育也要靠制度保障。一方面,从宣传着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良好舆论、行动氛围给全社会的粮食观来一次“头脑风暴”。另一方面,从制度着手,建立不想、不敢、不能浪费的长效机制,把“剩宴”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令人欣慰的是,近日从朋友圈里的“一人吃饭一人当,杜绝浪费碗碟光”等趣味倡议,到外卖平台推“半份菜”鼓励按人定制,再到全国各地出台节俭用餐激励、惩戒、监督机制,节约粮食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汇聚起一股节俭合力,让拒绝“剩宴”的标语,慢慢变为自觉践行的集体行动。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中国人能否端稳、端牢自己的饭碗,当从珍惜这“小米粒”开始。
“光盘侠”拍了拍“基层党群工作者”
居安思危,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丰收来之不易,且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吨至1800万吨。因此,我们要对“舌尖上的浪费”坚决说“不”,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好有“粮知”的人,不做“剩男剩女”。粮食,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坚守“粮”心,做个有“粮知”的时尚达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我们深思,粮食来之不易、缺之不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为中共党员,基层党群工作者,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从第一粒开始,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舌尖上只保留美味,而不应该是浪费。
当好美德传播者,拒做“必剩客”。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必须狠刹浪费之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为此奋斗半个多世纪,也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我们要做到“不忘昔日饱腹难,珍惜今日盘中餐”。基层党群工作者们走入基层,走进农村,融入其中,可以近距离查看水稻的生长。这要经历育秧、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再到成熟,收获至端上饭桌,任何一个步骤都必不可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亲眼所见,粒粒辛苦,做最好的传播者,甚至直播者!
当好文明引领者,争当“光盘侠”。民以食为天,足见“粮安天下”的重要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你随手挥霍的,正是别人渴求的。现如今,大学食堂成了浪费的“天堂”、为了讲排场比阔气将“盛宴”变“剩宴”、公款餐饮以及“吃播”浪费行为都触目惊心!我们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文明养成需要刚性约束,更需要你我互相带动。作为基层党群工作者,我们须带头合理点餐、不够再添、剩菜打包、人走桌清,争当“光盘侠”。做好引领者,带动身边人,给大家做榜样,共同营造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在田地里,但也在餐桌上。粒粒黍米,小小餐桌,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我们坚决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共同根治“舌尖上的浪费”,解锁“光盘行动”的N种打开方式,为“光盘”的你我点赞!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习近平同志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呼吁大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将浪费之风狠狠扼杀!
这是弘扬我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秀传统的需要,是培养人们形成节俭、不浪费资源的良好品格的需要,是人们提升自我素质、国家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对外形象的需要,也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分钱、每张纸,强化勤俭观念,减少和杜绝浪费,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