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供给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本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能够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己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教师存在这种情景,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资料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本事。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并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一样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教师一向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本事。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教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经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教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会上出语文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制定了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在科组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学习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自己也听了程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新方向的讲座,受益匪浅。接下来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核心素养的演变,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教师的发展方向,最后附上我个人发现的新旧版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
1、核心素养的演变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程教授细致地讲解了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2、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3、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
语言是以语篇形式存在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语篇。语篇都有主题,语言学习活动是围绕语篇主题意义开展的活动。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运作的规律,因此需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语言必须学习并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是课堂教学的形态,也是教学的内容。为了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学生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学习策略。
4、教师应如何提高专业化水平
(1)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科组教研努力创造“全员参与、守正创新”的良好氛围,从时间、人员、内容、形式等方面统筹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凝聚全组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实践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合力应对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在读书、学习、思考和研讨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话促进交流,取长补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明确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难点,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2)更新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我们应该深入研读课程理念,全面认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定位好课堂教学的功能。建议还指出,教师要将课程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向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3)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对于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充分研读教材,熟知教材的设计理念、主题范围、语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资源配置等。同时,还要注意研读和梳理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特别是各册之间、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进阶特点,为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除了做好教材分析,我们教师还要做好学情分析,要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和学习需求,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我们还要在全面、准确、透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或取舍,实施精准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实施课程的关键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方法、信念和态度,除了通过外部培训和培养形成,还需要通过在实践中的持续反思逐步形成。
例如,我们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我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该如何作出调整?
我今天教给学生了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是否学会了我教的内容?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否学会了?
我教的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超出了我的要求,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为什么?
学生为什么不主动回答问题?
学生为什么在表达中没有运用到本节课新学的语言和知识内容?
不断的反思可以促使我们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问题、实施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我们从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出发,基于具体问题,不断对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吸取教益,实现改进。我们只有在持续的反思中才能付诸行动并作出改变,在改变中继续学习和反思,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5、新旧版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变化
(1)2011与2022课标对比,2022新课标注重主题化学习,注重篇章阅读。
(2)2022新课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分级标准有变化。
(3)2022新课标的语言知识内容要求,3-4年级掌握自然拼读,用自然拼读读单词。
5-6年级使用自然拼读拼读单词,7-9年级用音标准确读单词,对自然拼读国际音标的识字记字要求更高。
(4)2022新课标,语篇类型大幅度提升,题型来源更广泛。
(5)阶段词汇量要求增加
2011考纲:1600词
2022考纲:1800+200注重主题,通过前缀、后缀、词根了解单词。
(6)2022新课标后,篇章理解要求增大,阅读写作要求增多。
以前做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找到答案,以后会深入读懂文章,才能得到分数。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了理解+速度。
新旧课标变化:
1、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2、新增课程内容,分为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两个部分,其中“内容要求”从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六个要素的学习范围和学习要求按照三个基本级别进行描述;
3、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其中“学业质量描述”从一级、二级、三级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4、“附录”新增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及课堂用语。
新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内容要求变化:
新增了主题。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各主题群下设若干子主题。该部分改动将为英语老师继续单元统整教学的研究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教师整体、全面把握小学阶段所有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对应主题设计活动及引导学生拓展词汇量。
新增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及其学段目标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
通过对比一、二级学业质量描述发现:新课标更加强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开发和锻炼,这也为日后英语组进行PBL教学法探索提供了导向。
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变化保持敏锐、坚持自我提升、不断追赶理论及学科发展的浪潮,做到但有进兮不有止,一路向前,做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连续学习了五天的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的讲座,现谈一谈体会。
一、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势在必行
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是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是学生、家长,老师的需要,也是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这是教育专家的一致意见,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从顶层教育目标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到中层学科育人目标对顶层理论的理解,再到底层课堂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一直以来,我们的双基训练,三维教学目标,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的理念,培养的人才缺乏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角度,将我们的教育从“物”走向“人”,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尽管第一轮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试验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是经过对上一轮改革的反思总结、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来的既定政策事实,就其理论基础、政策出发点以及最终公布的课程方案来看,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够、也必须拥抱和执行,而且是热情学习、深入理解、坚决执行、细致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核心素养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
我认为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法为有法,教无定法以无限为有限,学无所限。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教师个人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前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式和最终的效果,因此,教师本人的素养,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如何。
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灵活的教学育人知识,尊重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的人的现实和目的,热情学习和钻研,热衷探索和反思,热爱学生和工作。
2、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1)优化建构知识结构系统——讲究循序渐进和有机整合;
(2)注重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教学内容需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注重体验式教学方式——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术性游戏、创造性研究,问答、独立作业、讨论交流等,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了解了物理课应怎么教: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情景、建构过程,注重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 m.t259.net 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