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7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能力培养,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新课标所表现出来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课标注重对学生个性保护

在新课标中,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我们语文教学务必要重视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学生学习完后,脑子里的东西都一模一样。在近几年中,国家尤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见成效,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新课标出台后,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希望。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老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力,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因为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

二、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三是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新课程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循序渐进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

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年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反思,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自己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将我学习后感受总结如下: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标关注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总之,通过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2

7月6日——7月10日,我参加了湖南省怀化市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有的人可能会说:新课程改革不是从20xx年就开始了吗,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还有必要学习嘛!其实,我认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新课标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次学习中,有一个叫向翠仙的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谈到了她的一次亲身体会,她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有的老师在领会新课标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运用了多媒体,那节课就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课。她就曾经应邀担任一次公开比武课的评委,在那次比武课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很出色,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但是她并没有得奖,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采用多媒体上课。那是不是不用多媒体就不符合新课改了,非也,不需要用还要强用,这不是画蛇添足嘛!但是现在很多老师仍然有这种思想。

这次主要学习了在新课标下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让我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3

为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响应中心学校要求,重新掀起新一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自觉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了点滴体会:

一、新教材,新教研

首先 “披沙拣金”。

我觉得一开学实行颇具特色的教研专题 “集体备课”的备课制。是新课标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我们使用原有的备课思路和备课方法已无法适应《课标》的要求,要是《课标》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认真实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实践的收获与反思,从中提炼,吸取教学策略,充实各自的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

其次 “以生为本”。

强调“备课”同样要有一种平等的概念、尊重和看重我们的学生的主体和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行为的结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出现或少出现偏差,从而高效益地完成教育教学的计划。老师必须将新教材作为切入点,全体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全单元教材,按计划精备其中的一课,分析本单元(或练习)的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思路,定出最佳方案,其次在向其他学科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有限空间现状进行全面的权衡,然后决定何者当弃,何者当留,并根据各班学生及课堂实际及时对集体教案进行调整,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闪现集体智慧的实用教案成了今年教研活动的新亮点,“集体教案”这一创新举措让每位教师从繁琐、低效的个人教案困扰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在参与教研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又能集思广益地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

二、新课堂,新教学

为了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我觉得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行动体现在我们的课改阵地中,以“全面性原则;鼓励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拟出各学科实验教材实施计划中体现:

第一是围绕备课重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教学的设计重视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并调动学生看、听、想、说、做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创造性教学、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注意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

第二是在认真学习理论、仔细琢磨教材、深刻领悟课标、 勤于钻研教法、积极尝试实践,教师把体现着自己的思想和劳动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先动手做,再动口说,动手动口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主线贯穿全体,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把自己的理解融进复习中。

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是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第1页共11页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

此次课程改革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为主体,首先,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其次,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每个决策环节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而不能一味满足学校或教师的愿望。

二、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做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决不否定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纳信息。这种互动式教学能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式。对英语课程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教学过程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课标则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了首位。从现实状况来看,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兴趣、信心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有困难。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努力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而且还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的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新课标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暑期,学校安排我去三明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鹿崇云教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对新课标人教版体育科本进行解析;二是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xx年人教版教材,此教材强调课程内容是实体,并且规定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冰雪项目为体育课中必上的内容,但这六大项目里的下面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1、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2、要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3、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地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发展成熟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

4、要熟悉学生,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

5、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6、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我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解决得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鹿崇云教授还强调新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 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学、练、思的环节中,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关注;

3、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复习巩固课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 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 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今天,我在学校会议室观看收听了教育专家的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将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化为理解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

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呢?

首先,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其次,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

再次,尊重学生,培养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春暖花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