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经济效益观念的日益强化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提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财会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帐、算帐和报帐,而是充分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方面面工作,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会人员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具有特殊身份的管理者之一,在创造企业效益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真正发挥着“内当家”的作用,在对企业效益的创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核算与监督的同时为企业直接或间接的创造效益。
一、实践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参加了会计的社会实践。通过会计社会实践,使得我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践的内容
我这次实践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其操作的要领是:
1.期初建账:建总账时,首先,在见账时要有上个月的资料,根据余额以及发生额见账。
2.审核或填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八大要素。
3.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所编写的。
4.登记日记账:首先,记入经纪业务发生的时间;其次,在摘要栏里记入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然后,在借贷方金额栏里分别记入经济业务所发生的金额;另外库存现金要日清日结。
5.登记有关明细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主要是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特点,以及实务管理的不同要求来设计的,明细分类帐应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总表登记,也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
6.编制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丁字账编制的,在月末结账时,计算借贷方是否相等。
7.登记总账:取决于所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把记账凭证现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再根据汇总的记账凭证定期登记。
8.对账: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简单说就是在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之后,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而对工作。
9.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该期内的账簿记录进行小结,结算出每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货转入新账以及划出结账标志的程序与方法。
10.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11.整理归档:
对所添置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整理,并装订成册。
三、实践的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1、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
(1)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
(2)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
(3)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另外,报告所强调的是整体内容,而对某些专项内容披露不够充分;
(4)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5)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
2、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国际
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四、实践的心得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
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社会实践中,我可谓受益非浅。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走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开发票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社会实践报告《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匆匆的来了,又在不知不觉中匆匆的弄完了!这次我参加的是由学院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虽然是一名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平时也时常下乡,但下乡到农户参加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还是第一次。因此,刚到实践地——天全县大坪乡时,还感到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但在走访农户及和给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交谈之后,初步了解了该乡的相关情况,得知农户的急需,懂得他们的疾苦。然后,我才渐渐明白,我们能够为当地的农民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然而与经验丰富的农民相比,我们还是涉事未深的无名小卒,我们仅有为“三农”服务的满腔热情。
顶着夏日的烈阳,我们爬山涉水,沿着乡间的羊肠小道,我们几乎走遍了大坪乡的每个村组,每每走到一户农家,我们都会和他们亲切的交谈,了解农村的现实情况,针对性的解决他们在养殖过成中所遇到的技术上的困难,真真的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给他们带去国家现阶段给农民的优惠政策,给他们送去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以及现代化的市场信息。让他们从传统的发展观念中转变过来,从传统的耕作为主,转变到依靠养殖业为主。
经过几天这样的走访,原本就“娇弱”的我们有些吃不消了,我们一个个疲惫不堪,脸和脖子都晒黑了,有得甚至还脱皮了,但我们大家却没有人叫苦、叫累。反而将农民的想法和见解纳入到我们每晚的讨论中。我们都深切的体会和感觉到:处在改革开放的农民,他们都急切的盼望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走上致富之路,并且也在努力将自己的想法付出于实践之中,一直不懈的寻找着,一路的磕磕碰碰,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可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没有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光是一味的盲目的埋头苦干,恼了心、费了神,却最终还是未找到出路。为此,我强烈的意识到:我是农民的女儿,又是一名学农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尽我的所能,将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用来帮助这些农民朋友们。
本以为满腹经纶的我们可以借此大显生手,可每每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却掏空头也搜索不到答案。时常陷入尴尬之中,也总是在这时,我才真真的意识到自己所到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可以说可能仅仅是我专业的一点皮毛吧!不过,还好了,我还有机会向老师请教,也还有时间了弥补。可以马上打电话问相关老师或回来翻书查资料,也可以上网找,幸运的是每次都还能找到答案。同时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可能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却使我终身受用。
尽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一切的问题都以不在是问题,一切的不知道也都会变成知道,正可谓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强悍而又谦让的人,一起的七天,我想难免会有些摩擦、偶尔也应该有些争执的,可我们大家好像很有默契是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见或见解,都会相互的体谅和比较,最终得到一致的答案。我们很少闹口角,但是并不表示我们是不爱争执的团队,是个死气沉沉的团队,每当开起玩笑时,我们便开始了一场唇枪舌战,此时谁都不会轻易认输的。也仅在此时我们才觉得轻松。
短暂的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就这样的结束了,然而活动的每个场面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老海里,虽然是又苦有累的七天,但我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经历,我又结识了几位新的朋友,开阔了眼界,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增长了不少才干。
每次的社会实践,我都有着新的感触: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使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建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在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七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作为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尤其要做个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