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通用11篇】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精选11篇)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进入新世纪,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一个区域内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区域教育科研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为充分了解本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训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体推进全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

本次调研,普选了全区20所学校(园)(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所、小学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所)为对象,采用材料汇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围绕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间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及期间承担课题研究的现状、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与各校(园)领导进行了座谈汇报;就个人教科研的体验、开展课题研究的经历和参加教育科研培训情况在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区教育科研现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对学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体制、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方法、现代技术、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和生态环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与奖励方法等作较全面的调研。

三、学校教科研队伍现状

对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级及所教学科情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

从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所调研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偏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1岁,各个年龄层教师呈现梯状分布,也相对比较均衡。这样的队伍结构,对于老、中、青教师间的教学经验的传递、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年轻教师的比例高一些,对于推动教育科研进程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顾虑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强,是东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职称水平良好,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参加问卷的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中学高级)的4人,占总人数的2%;中级职称中一2人,小高86人,占总人数的46%;初级职称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总人数的42%;无职称青年教师2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职评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相关性不高。

3.从所教学科来看,语文教师97人,占总人数的50.5%;由此可见,在教育科研队伍中,语文教师居多。数学教师44人,占总人数的22.4%;综合学科教师占总人数的27.1%。在综合学科中,又以英语学科教师居多,说明在综合学科中,英语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从任教的年段情况来看,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在小学中,以四、五年级教师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诱发初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学校教科研情况分析

1.寻求合作。

要把一种理念、一种方案付诸于实践,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炼、推广,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既要有学校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体,保证学校教科研的健康发展。东湖区教育科研的多年实践表明,寻求三个结合,是建立乐于合作研究群体的有效载体:一是基层学校与教研、科研机构的结合;二是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理论)结合;三是学术因素与非学术因素(特别是利用当地人力资源)的结合。通过这三个结合,既发挥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教研、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科研员所具有的理论和信息优势,也发挥了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方面的特长。

尤其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体有效运作的关键。东湖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这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的结果。

2.明确意识。

把科研工作摆在“先导”的位置,是大部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各校领导都明确地认识到了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座谈会上,不少校长都谈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育新学校向科研要质量,不仅是学校的观念,更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科研为主线、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课堂教学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邮政路小学一直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学以创建科研教师队伍、学习型校园文化为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绩效显著。豫章路小学作为名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积极打造科研型、学者型、管理型三类骨干教师群体。

3.保障经费。

多数学校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对人员培训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动中分批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使立项课题能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促成了课题管理的规范。

在192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6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1-2次的课题专项培训,25位实验教师参加过3-4次的课题专项培训,83位老师参加过6次以上的培训。只有19位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专项培训。

4.夯实校本。

在与各校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普遍认为培训教育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据座谈与问卷得知,教科研教师参加课题专项培训情况,其中国家级27人次,省级50人次,市级57人次,区级53人次,校级65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中有部分属民间团体,校级培训占多数。

5.落实制度。

为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学校力求从学校发展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等一一列入学校章程。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使课题有序规范地开展,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力求做到“一个建立(课题组)、一个严格(考核与奖励制度)、一个确保(资金)、三个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群众性)”。百花洲小学的“两评两选一奖励一评价”激励制度使课题发展得到有力保障。邮政路小学制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豫章路小学制定了内容详细的课题《同伴互助》活动考评条例。城北学校制定了《课题组考核激励制度》,将课题研究与职务聘任挂钩。右营街小学的“课题实验工作奖励条例”明确规定: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在学校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课题管理人性化,激励机制的健全,大大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6.扎实工作。

(1)从调研资料显示,目前,全区各校(园)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课题。如育新、邮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滨江等学校在原有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教育科研课题。而百花洲小学由一个大课题辐射出十个子课题,课题涉及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级组、深入到普通教师当中,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在科研中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2)各校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整体规划,大部分学校的课题组在学期初能认真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如育新、豫章、邮政路、百花洲、滨江、向荣、凤凰坡、东幼、青桥等。有的学校注重了对资料的规范管理,分门别类归档。滨江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仅能扎实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做研究,重数据、重过程、重提炼,显示了实验教师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学校能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校本研训、校本研究为导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观课评议、科研讲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科研特色鲜明,形成了良好态势。如豫章路、凤凰坡、培智、向荣等学校在实验中能结合本校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凤凰坡小学能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进展扎实有序,有效实现育人与办学双赢。有些学校能结合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向荣小学结合校本课程《诗歌教学》,开展了学校诗歌教学文化特色展示活动,在全区乃至全市产生了轰动效益。

五、东湖区教育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区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1.人员层面:

(1)科研培训措施有待于加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据承担的课题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培训,采取“分批培训”的办法,开展“青蓝工程”的科研培训方法。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为重点,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校教师,让老师尽快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

(2)领导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发展势头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主动联系专家,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从“八五”期间就开始确立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省市电教馆、教科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领导表面重视科研,却没有切实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线,没有主动寻找专家支持,难以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课题,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头或只是教育科研专干的事,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3)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1.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据数据分析,40%的教师曾参与课题研究。60%的教师没有搞过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操作层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课题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可见,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却难以进入。

2.操作层面

(1)课题多杂泛滥,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各校课题很多,但杂,哪类都有。有的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实验的深入开展和实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选题太广,研究范围太广;有的思路狭窄、内涵有待拓展;还有的课题研究内容笼统,目标不明确,面面俱到,往往没有重点,实验成果出不来。有些学校在某项课题研究中,完全充当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学校承担了《同步教学》课题,实验教师只是为完成输送资源的任务,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没有达到该课题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失去了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很可惜。其实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大量资源,是有许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机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教师科研自觉性的客观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同。教育科研发展迅速的学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确,参加课题的领导、老师都知道自己的项目任务,如百花洲小学。而有些学校由于分工不明确,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人事变动,科研管理有些混乱。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没有人主管,所以造成问啥似乎都知道,却说不明白;材料都说有,就是拿不出手。还有些课题研究队伍不够稳定,研究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员培训未跟上,致使实验效果受到影响。

(3)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科研氛围不浓,影响了教师科研的自觉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课题实验缺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使课题的信服力减弱,而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调查问卷,但没有进行分析;有的设计不科学,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有些学校在课题进展中,过程性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还有的学校在实验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结题,取得所谓的成果,至于实验任务是否完成的有效等问题考虑不够。调研中,我们对20所学校的192位教师进行了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师大部分对学校原有课题了解不够。有的学校的老师对学校原有课题名称的填写不正确正确。大部分参与了课题研究的教师对课题名称、级别选择正确,但部分学校参与问卷的个别老师因为没有加入期间课题研究,没有填写。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专家引领和技术支持。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培训缺乏,理论与专家的指导不够,制约了教师科研水平的发挥。实验老师文科占多数,所以课题的质性分析较强,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研,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促均衡,谋发展

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并不是要求同步发展,而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样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均衡发展。就东湖区而言,要实现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科研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科研行为。必须强调,中小学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因为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特别是开展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应该挖掘影响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学校的“龙头课题”,通过“龙头课题”的研究,全面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而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但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决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校”、“兴教”、“兴师”的助推器。

二是稳定队伍。区教研中心作为一级科研机构,不仅应该拥有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科研培训、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任务等等,而且应该逐步形成高学历、专业化发展的教研队伍。以促进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学校教科研负责人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频繁更替,尤其在课题研究周期内的频繁更替,会影响、甚至终止课题研究的进程,不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条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条款,如:学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为3年,保证学校教科研主任队伍的稳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开展教育科研需要经费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除了继续争取外联相关部门的支持,将课题纳入当地有关部门计划项目之中,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外,自身也应该有专项科研经费。

2.提高认识,强管理

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领导要静下心来思考,因校制宜,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调动更多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要使老师们都跟着校长的思路转,要让老师们更多地承担责任,自主思考,自选路走。

3.区域培训,带骨干

区进修学校和各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切实加大对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越是在关键时期、转型时期,越要积极通过科研之路把教师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科研素质,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谋算。

4.扎实研究,重实效

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化进行操作,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数据的搜集、分析,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等。申报课题时要力求突出权威性、学术性,要加强与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挂钩。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学校大小,只要选准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课题,小学校同样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凤凰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自身找到发展的机会。

5.建激励机制,促持续发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与学校评估督导结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评比、评职称、考核的内容,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范围内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要实现区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

首先,东湖区今后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鼓励校际合作研究,在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科研基础上,整合区域优势,注重区域推进解决全区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次,加大优秀成果推广的力度。目前,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东湖区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对这些成果推广、深化研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议在成果推广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广的模式、机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强调,从一定意义上说,优秀成果的推广,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行政领导牵头,才能顺利推进。可以建立“教体局——教研机构——学校”三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网络,教育局主要抓好领导、决策、调控;教研机构抓好宣传、指导和评价;学校则着力抓好优秀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多方力量的有机整合,确保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落到实处。

第三,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时,必须摆脱狭隘功利主义的羁绊,克服科研为获奖的错误倾向。必须从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础,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础好、氛围浓的学校,可以在原有优势研究项目上挖掘、创新,寻找新的研究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找影响学校全局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在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合作研究群体,重视专家的引领和理论建构,但同时也不能走入误区,完全依赖专家,毕竟学校教科研的主体还是教师。

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居危思安,通过寻找问题,以促进今后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东湖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续的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2

一、学校自然情况:

鲍家中学地处农安县东南部,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42人,教学班级6个,学生200人。学校建有标准化微机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综合管理情况:

1、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县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在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划,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校本课程,开足开齐课程课时,配齐专任教师。学校由于永平副校长全面主抓信息技术教育,成立有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名,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工作。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制度健全,《鲍家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制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培训制度》、《农村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网管理制度》等均上墙张贴,精细管理。

2、学校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情况纳入考评细则,督促教师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应用情况:

1、根据上级课程规划,鲍家中学认真执行,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课时,由专任教师负责上课。同时,在学校的“三课”拉练等活动中各学科教师都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效果良好。

2、学校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安排教师即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工作,并做好二级传导工作。

3、本学期11月11日,中学成功开展了教学开放活动,利用新生家长会的机会,向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教学开放活动。

4、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设备接收正常。除因本学期教学楼加固工程耽误一个多月时间,其它时间都正常接收国家的教育资源。学校有管理员进行管理,并对全体教师开放。

四、培训学习情况

本学年,鲍家中学的领导和教师积极按上级要求参加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并向其他教师进行二级传导工作。“国培计划”、市级远程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都有人参加学习培训。

五、特色项目情况

本学年,鲍家中学孙振兴等参加了全省“理、化、生实验软件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上报专题研究课例一份。赵有成、孙振兴参加了县级微型课课题研究工作,并上报课例两件。刘淑辉参加了省级国培计划教学设计大赛活动,并获得二等奖。

信息技术工作是一项关键的教育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此项工作,我们在教学上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加大对全体教师培训的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培养骨干教师,不仅能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设施,而且能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并起到示范作用;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及教研活动,研究如何加强适合学校实际的资源建设。

随着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使我校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为我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必将为我校师生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注入鲜活的内容,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继而为实现我县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3

一、常规工作实在有效

1、加大科研培训力度

本学期我校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形式,通过专题培训、相互研修、自我提升、网上培训等方式把有关生态教育的最新动态提供给教师,为课题研究输入活水;同时组织各学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科研培训工作注重三个层次的引领,一是全体教师关于主导课题教学理念的培训,二是课题组成员对教学方法和研究策略方面的培训,三是主导课题课堂教学实践的培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广大教师掌握了“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2、加强监督指导职能

学校领导重视科研工作,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统筹落实。科研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讲求实效。学校定时检查督促教育科研实施情况,定期跟踪了解实验教师的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与各位领导通报科研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育科研课题教师改进方法,加强过程管理。

在科研实践中,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提高理论水平。

3、课题管理

抓好课题管理,做到分级分类分层管理,重视了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重视研究过程资料积累,做到一题一盒一册,使科研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示范化。

二、科研活动丰富多彩

1、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主导课题“生态教育研究”我们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每天读一点,每周摘一点,每月写一点,每学期写一篇。(即:每天读一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每周摘一段优秀教育经验;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科研论文。)期初我们给每位老师配发了专门的“教师日记”本,每月月底由科研主任统一查阅,从中选出优秀的组织教师学习。从检查情况看,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四个一”,很多老师超额完成“四个一”的任务,按时上交率达100%。

2、坚持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以“生态教育研究”课题思想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本学期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师采取以学段、学科为主的学年组合作研讨式教学研讨活动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学校领导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听取、思考、指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层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三、课题研究井然有序

1做好课题申报工作。本学期结合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我校申请了生态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2抓好各课题研究,使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⑵围绕课题,我校积极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进行了迎龙小学“生命课堂因生态教育而精彩”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导处负责各学科工作的教导主任组织教师们做了深刻细致评课和总结。学校校长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生命资源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后一句话对大家触动很大,那就是“爱”是课堂生命力的催化剂。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奋斗目标。在评课的过程中,气氛活跃,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很多独特的见解。真正落实了研讨活动的实效性。此次活动推动了教学工作,也使教师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11月6日下午,“迎龙小学语文中年段研讨课”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在我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分为两部分,首先由迎龙小学的张元蜜老师作了一节研讨课《登鹳雀楼》和我校的张静老师研讨课《老海龟的悲剧》。随后两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进行说课。接着由参会的骨干教师进行互动研讨和评课。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在教学思路上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中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最后,由蔺习荣主任进行了总结。相信此次教学活动将使中年级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必将推动迎龙小学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每位教师都按照自己写的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做到了认真研究、认真记录、认真反思、定期总结、定期交流、定期考查。

4、以反思为保障,促进课题研究活动深入

作为教育研究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研究中的个人观念和个人理论,因此,我校教师十分注重反思的过程。本学期我校对教师的反思情况加大了检查指导力度。通过反思材料检查,可以看出全体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深刻的剖析。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还是对于教育的主客体地位,大到教育理论,小到教育者的情感态度,都做了全面细致深刻的剖析。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目标、突发事件处理进行深刻的反思,她们能针对学生学习需要,捕捉教育契机,冲破所备教案的框框,再现了一幕幕“有创意的教学细节”。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还有的教师从别开生面的导入、由浅入深的科学提问、承上启下的过渡、画龙点睛的小结、别出心裁的电教手段、标新立异的板书进行反思,记录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作为同类教学的借鉴。更多的教师则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细节,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建议,包括学生的意见,从主观上深刻剖析,寻找原因,找准症结所在,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为了让自己的反思有据可依。很多教师都能成功地运用教育学理论,把教育学家的著名论断作为自己反思的理论依据。通过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片段,进行深刻的反思,广大教师在反思中探索出教学规律,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5、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科研的辐射面。近几年来我校所取得的成绩,始终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怎样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本学年在各类论文评比中,我校有10多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这些虽然只是重多成果中的一点,但是足以能够充分展示我们的科研成果,从而充分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

6、继续推进其他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各项课题的研讨活动,我们相继参加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整体构建课题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暨子课题“以写字教育为基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责任研究”《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等课题实验研究及结题工作。

四、问题与不足

1、以科研促我校教育个性的形成,除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还应该增强宣传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我校教育的理念和特色在市级等更大的范围产生影响。

2、科研评价既不同于一般的常规教学评价,但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与新课程的评价融合。针对不同的年级、课型,应该进一步细化评价量标,使科研评价对平时的课堂产生更有力、更有效地促进作用。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坚持以“突出教学、强化管理、服务师生、争创一流”为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教学工作课题化、教研工作特色化”的教学教研工作方向,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坚持强化教育科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着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发展教育科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科研、校本研修、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完善教学模式。

三、总体思路:

1.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2.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3.促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师教与研的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4.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科研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5. 配合学校教导处、少先队抓好教师的各项征文活动,积极向外推荐、报道我校教师教改科研的优秀成果,以增强教师的成果意识。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和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将对科研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工作考核,并作为教师的评职、评优的依据之一。每一学期将评选出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保证课改深入开展。

在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组织教师集中解读课标,研究教材,举办座谈会,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光盘。认真组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大教育观。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召开教师研究会。

3、校本研修“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突出一个真,重抓一个实,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学科、年级特点分组进行。同时,鼓励教师自觉参与小课题研究。结合教研组和个人的特点,提出、实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集体的整体成长。其研究内容为:

(1)、德育工作方面: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关于后进生(后进班级转化)的研究。

(2)、课改方面:教师备课与批改作业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的研究;评课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与技巧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性的研究,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和开发研究;单元测试分析。

(3)、管理方面:班级管理的分析与研究;村小教育管理的研究。

4、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实施好现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好课题组人员的培训,落实课题组人员的职责,收集一系列的过程资料。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5、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将在现有的财力情况下,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二是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三是解决用于课题开展需要的资料和费用。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意见,本学年我校教科室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研究重点,努力形成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体系;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的宗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二、工作重点

1.确立课题,开局“十二五”。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认真学习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和课题指南,在学校课题原有积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做好学校“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分解至个人)。

2.校本培训,增强实效性。加强校本培训的开展力度,多形式,重效果,及时总结。

3.提升意识,科研草根化。做好科研指导和服务工作,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论文发表。

4.网络管理,科研信息化。全面推行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即时上传研究动态,进一步提高科研的实效性。

三、具体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科研意识

形成四个观念: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科研工作,让教科研成为教师一种工作的常态。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分析问题,在积累中解决问题。尤其是,要树立“小科研、大价值”的科研意识,确保全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达95%以上,通过学习、尝试,切实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率与研究水平,以求在小课题的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学习,丰富科研知识

学习是使教师从实践者走向研究者的必由之路。要倡导让学习引领研究,建设学习型组织,让学习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本学年学校将立足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根据学校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师学习制度,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作为学校科研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做实、做好。通过学习,让教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具体落实六条措施:要求每位教师确立一项适合自身研究的课题,学习一本适合自身研究课题的理论书籍,开设一堂体现自身特色的课题实验课,主持一项围绕实验课的科研沙龙活动,撰写一篇反映研究成果的反思性论文,记载一组研究对象成长的个案资料。

(三)规范管理,提升科研品位

1、规范做好“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紧密结合上级领导部门的精神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全校动员,精心筛癣确定“十二五”研究课题,做到先定题,再论证,最后形成完整、完善的研究方案向上级部门申报,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充分体现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科研活动的全程管理,学校要有详尽的活动计划,体现活动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4、加强教师教科工作考核的管理,考核方案要有利于教师教科工作的主动性和激励性。

(四)督促笔耕,多出科研成果

首先,确保完成学校给老师们制定的基本任务:35周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完成随笔4篇,论文两篇;35周岁以上的老师每学期完成随笔2篇,论文1篇。另外,我校的《教师论文完成目标计划》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实施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布置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任务。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抓住新课程实施,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多动笔、多投稿,力争100%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我室将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竞赛活动,辅助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同时严格做到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论文竞赛消息传达到每位教师,并推荐至参赛部门,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预设目标本年度论文获奖150篇以上,发表四十篇以上。

(五)重在实践,开展校本培训

本学年将进一步抓好校本培训活动,注重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层次性、多元化、师本化,坚持“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策略,坚持“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原则,采取指导式培训、座谈式培训、自学式培训、课堂式培训、讲座式培训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全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

本学年,进一步实施系列化的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拟定2次全辅导区大教研暨校本培训活动。各教研单位将以“同上(共磨)一节课”为主要内容,以专题学习、教案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课堂实践、评课研讨、反思交流等为具体实施内容,紧密结合教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真正挖掘综合教研的内在潜力。要积极探索活动过程的优化途径和方法,重过程,积经验,做好迎接市教科室调研的准备。

(2)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开展好备课组活动。

要认识集体备课的本真意义,正确处理集体备课和日常自用教案两者关系。集体备课更要体现其教研意义,要以切口孝目的明确、实效性强为根本要求。通过参与集体备课,教师主要是了解或熟悉一册教材、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懂得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懂得复习应考的措施。采用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不管哪种形式,活动前备课组长都要提前作出规划(时间确定),要提早向备课组成员布置内容,落实主讲人。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在记录本中实事求是地体现。

(3)抓实系列化主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专业水平。

继续抓好学校“两个中心组”活动,确保每月集中培训1次,做到有主题、有记录;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推进名师工程,学校将尽力搭建平台,从各个方面扶持一些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冲向更高层次。同时,要全力挖掘我校学科、学术带头人的资源,发挥他们的辐射、影响作用,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作好指导和引领。

五年抓三年,关键看头年。我们要团结一致,勇于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教育科研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市而努力工作。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6

一、 教科研指导思想

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上级领导的有关会议,传达会议有关精神,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 教科研工作策略

1、 学校建立校长、教导主任、校验组长三级组织,以校长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领导分工具体明确。

2、 带头学习教科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知道每位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校长、教导主任坚持深入课堂,成为教师真诚的同伴和引领的力量之一。

3、 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

4、 根据新课程该革,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积极组织我校教师申报省、市、县教改课题立项、教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评选。

5、 定期对我校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

三、 教科研的工作内容

1、 从我校的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挖掘学校所存在的耕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的更彻底。找准我校的优势和不足,不沿袭、不照搬,我校并非别的学校,可我校的老师并非是一般学校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与别的学校的学生,我们的体制也不同与别的学校的体制,许许多多的不同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策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游离与我们学校之外。“教科研”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 改善机制,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校领导、学科教研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科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领导、教研人员、教师无非是抱着共同的目的为了教学研究、为了提升教学水平。为此,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科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可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 用课题带动课改,鼓励教师撰写论文,不断提升自我,学期末学校要对各项教科研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四、 教科研工作奖励措施

1、 将教师的提高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等级结合,与年度考核结合。

2、 本学期评选出“教师先进个人”一名,并给与表扬奖励。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7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首先,主要领导主抓研究课题。形成“校长全面负责主任指导安排教研组具体实施实验教师具体操作”的研究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为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在开展教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一把手主抓市级实验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业务校长负责县教育科研主导性课题的子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研究》。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能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分管教科研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首席教师和教研组长及实验教师为组员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创造条件,利用学校的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40节,中层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0节,校首席和年轻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5节。听课做好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记录。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每学期要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将科研工作与教师考核、学校自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调动了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重视科研工作,重视科研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我校重点抓教师科研队伍建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四种关系,即科研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关系。确立四种意识,即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提高质量的意识。走以点带面,即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性高的骨干教师首先参与,最后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结合实际,科学选题。

在课题的选择上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争取学校支持,选取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造性,可行性,实际性的课题。九五期间,是国家开展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我校紧跟时代的步伐,率先开展了素质教育方面的立项工作,首先是每位专任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小课题,同时在进修学校教科所的指导下,我们又确立了市级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这一综合性指导课题。实验教师大胆探索,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取得可喜成果,为我校教师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奠定了基础。在此其间,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市级、县级教学能手。

良好的开端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此后我校在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总课题下,确立了《小学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研究》这一子课题,旨在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读写能力培养,语言积累习惯养成方面,我校承担了《为文而积、为文而累、积累与习作的有效结合》的课题研究,现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具体包括:

1、目标管理制度。在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提出阶段目标,中心校课题组对各校实验进程进行目标动态管理。

2、监督检查制度。

3、专业学习制度。围绕课题深入开展各种专题研究。

4、课题实验工作学年小结制度。各校实验人员坚持写实验日记。要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实验中及时反思,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运行。

6、表彰奖励制度。对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视其对课题实验情况的贡献。按照学校的考核办法,根据所取得的成绩,适量加分。记入教师考核成绩之中。

7、成果管理制度。对在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成果编集成册,归纳整理并存档。

四、小课题研究与规划课题研究模式整合,提升教科研的实效性。

我校校本小课题的研究,首先从本校实际出发,引发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确立课题,开展研究。同时把这项工作与日常工作整合起来,统筹安排,科学管理,从而使此项工作能顺利有序地进行。具体做法是:

1、立足校本,选择实用的小课题。

鼓励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困惑的问题,本着实用性的原则确定自己的小课题。每位专任教师或每个教研组一个小课题。同时学校领导带头,从组织的建立、方案的制定、选题的指导、理论培训与日常工作的整合、评价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环节,都统一部署和安排,体现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尝试着初步建立校本化的小课题研究管理模式。

2、注重实效。

校本小课题研究注重实效,本着体现其内涵和意义,使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脱离轨道的原则,注重把每一个环节做实、做深、做透。从实际出发,不求全不求大,力争务实求精。

3、积极创新。

结合本校对小课题研究进行创造性的实施和管理,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课题组和教师个人,鼓励教师随时随地收集积累材料,坚决杜绝过程失控或过程缺失的问题。首先让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把握以下基本过程。(1)、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

(2)、制订行动计划;

(3)、实施和记录行动过程。

五、倡导真研究,勤积累、多总结。

我们要求教师搞“真研究”,做科研有心人,在培养自己良好的教育研究习惯和方法上下功夫。从而全面提高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我校把参与科研的教师大都锁定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因为他们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对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体验。但是一线教师对科研工作虽有较高的认识,但有时缺乏信心,思路模糊,为此,我校提倡教师首先要有信心。

其次,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课题始于问题”,问题就在你自己身上,问题就在你自己的课堂里,问题就在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养成善于捕捉问题的习惯。在司空见惯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善于去“放大问题”并提升为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

再次,提倡教师要用阅读去辅助和做实自己的研究之路。提倡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注重资料的积累。具体做法:一是运用重复学习方法。搜集整理对自己研究课题有用的信息,反复学习和咀嚼。二是建立资料库。把需要的资源和信息按科学的方法储存在电脑里,以备研究之用。三是勤做读书笔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批判的眼光接纳他人的思想,认真写教育随笔,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去搜索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做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

我们每一名参与科研立项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过程,那就是由刚刚入门的迷惑,问题重重,到不断的探索,在失败中吸取经验,达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再到积累经验,硕果累累。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研究到我要研究,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那就是让每一位教师走上课题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提升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知名度,通过经常性的反思、总结和有效地交流、分享、合作,教师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找出了困惑所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和经验总结水平。

六、成果方面

1、课题研究方面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教育科研、校本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一直在走以教育科研的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工作提高的途径,借助课题研究实验经验不断积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我校承担的农安县教科研主导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小学口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研究》被评为优秀课题组,同时,实验教师马凤秋四月份在县里上一节作文研讨课,得到进修领导高度认可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组织全乡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读写知识竞赛过程中,马凤秋老师所教的实验班,全班有9名学生参赛,全部获奖,且包揽了六年级组的前6名,学生和班级均夺得了冠军,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小学语文阅读委员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实验教师刘会艳所教的中心校四年一班有14人参赛,10人获奖。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殊荣。

我校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首席教师的辐射作用。由于全体专任教师的勤奋努力,不断钻研,全乡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案例、叙事等共100余篇,仅在长春市第五届小语年会上,我校就有49篇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奖。

2、校本教研方面

为了确保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校领导亲自抓课改工作,把“以教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几年来,由于坚持不懈的抓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积极参加县里的研讨课,全乡有16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7个学科的教研活动。他们分别是:马凤秋(语文)何秋(数学)两位教师在市里出课。孙冬梅(综合实践)金珠(英语)刘延芳(品社)孙蕾(音乐)张丽、翟娟(美术)这6位教师上学期在县里出课。下学期出课的有:李全军(体育)张丽(美术)杨阳(综合实践)孙蕾(音乐)。在近几年的星级学校目标管理督导检查中,我校专任教师平均每年出课均达到8节以上,得到检查组领导的一致认可。在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会和小课题研讨活动中,我校每年都有几名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和经验交流。它至少代表我校各学科教师的教研水平。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校开始启动,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有专项经费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研究上。由业务领导牵头,组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意见,首先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内容,然后发动教师编写教材,教材以国学内容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选入现、近代诗词、西方经典等内容。教材前面有序,后面有教材说明和好诗推荐、修改意见、学生感言、家长建议等。我们边实践边改进,现在校本教材已装订成册,并且全乡通用,规范运行。领导还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与教师共同探讨、摸索校本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被教育局确定为首批校本教材达标校之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教师、学生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现在正申请校本课程示范校。

在反思叙事教研方面,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上交一定篇目的叙事,反思与心得。由领导把关审阅,选出全乡比较好的篇目装订成册,供教师学习与借鉴。去年我们已出版了一本叙事集,今年计划再出版一本反思集。

在此其间,我校培养出许多骨干教师,只有市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到年底,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26人。截止年底,各届专家型教师和十佳教师累计16人次。

几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由于科学统筹,长抓不懈,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奖励。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为教育质量先进校。

在科研工作过程中有几点体会:

(1)科研促教研,科研促师培;

(2)科研工作的推广过程中,如何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也是我们一直重点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聚孩子的个性亮点,走人本化的教育改革之路。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科研与学校发展一路同行。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8

一、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制度管理基础之上。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建立“校长室—科研处—教科研组长—实验教师”四级教科研网络管理,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校长室、科研处负责定方向与研究内容,科研攻关团队与各教科研组长带领教师具体落实,分管主任负责定期进行督导。这样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课题研究能够有序运行。每月一次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教科研发展进程。

2.完善制度,重在激励。出台《实验小学信用记录评级制度》《实验小学“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制度,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优选能的重要指标。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在考核、评优、晋级中将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过程督导,强化落实。将目标锁定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好开题,让教师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抓实过程,实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三整合”;管理档案,把研究的路径清楚地展现在管理的过程中。

二、加强学习,注重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1.学思结合,提升素养。坚持开展“好文推荐,两周一得活动”,每两周向教师推荐一篇教科研方面的文章,要求教师认真品读,写下读后感;购买跟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引领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读书笔记;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研究反思。通过学与写的引领,学与思的交织,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把握实验的思想内涵。

2.定向培训,提高技能。一是针对青年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通过开展“青蓝工程”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名师的理论,揣摩其技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二是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主题培训活动。

三、多措并举,搭建平台,激活教师的教科研行为

广搭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课题教研活动,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卓有实效。

(一)抓实校本教研,提高科研实效

依托年级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研究贴近实践问题。首先,选准切入“点”,申报小专题。在课题开题之初,各教研组根据课题研究的主题,申报自己的小专题研究。这种把大的课题进行切割分解的方式,有利于化解难点,使教师结合实际展开研究;

其二,激活思维“点”,百家争鸣。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教科研论坛活动,每位教师自由地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这种问题争鸣的形式,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往往能激发教师新的灵感;

三是抓牢生长“点”,开展课例研究。我们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促使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校本教研,凝聚集体智慧,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二)加强校际交流,拓宽科研平台

充分发掘伙伴校的优质资源,密切校际间的科研交流。一是开展好“名师网络课堂”观评课活动。要求名师人选、教学新星每人精心准备一节展示课,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授课;

同时,组织教师认真观课、评课,将观评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整理,利用区教研论坛平台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沉淀自己的研究思想。二是开展伙伴校课例打磨活动。每校每学科选择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观课、评课,通过跨学校的课例打磨活动,使教师博取大家智慧,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水平。三是组织伙伴校集体教研活动。对于教学教研能力薄弱的学科,我们采取伙伴校集体教研的方式,点燃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青年教师和新手教师专业能力。

花开总有溢香时。教育科研是一项需要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做到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从而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9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要求相应提高,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组织领导:

学校教科室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指导、督促工作。各部门主管为本部门科研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科研工作的落实、检查。

三、学习研究制度:

1、学校学习中心组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两次教育理论学习专题会,研究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2、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学习理论专著或相关的报刊杂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4000字。

3、各教研组(含备课组)、年级部应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有针对性选择理论学习。用先进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记录,有阶段小结。

4、各课题组应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专著。

5、根据课题设置和教学工作需求每学年请专家指导不少于两次。

四、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申报

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组室或个人,均可按本制度规定,承担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

课题的确定可根据校科研室课题指南挑选确定,也可从学校及组室、个人实际出发,选择相应课题来研究。课题确定后,应按课题申报程序填写“课题申报表”报学校科研室。

2、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课题申报后,由学校科研室汇同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确定。课题立项后,校级课题由校科研室负责管理,区级及以上课题由区科研所和校科研室共同管理。

课题研究的管理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督促,相关资料管理以及有关研究工作的协调。各课题组应按课题研究计划分步进行。每月检查一次研究进度,并填写课题研究进度表。大课题组应每二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汇总课题进展情况,布置下阶段研究策略。学校教科研室每学年(一般在学年的第二学期)召开一次教科研研讨会,解决学校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取得的经验。

3、课题的结题

课题按进度完成后,应及时写出结题报告,整理在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料,并交校科研室审核。

校科研室收到报告后,汇同校学术委员会认真审阅,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课题组修改后应及时将区级及以上结题报告报送区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对校级课题审核后评出相应的奖项,给予奖励。

五、对论文、案例、调查报告、征文的管理

本校教职工在工作中应积极撰写各种类型的科研论文、案例,调查报告,也应积极响应有关部门发出的征文启示,撰写征文。

论文、案例、调查报告撰写完成后可交校教研室,在听取科研室修改意见后,可将修改后的论文或案例等由科研室代为转交有关部门和刊物,也可自行投稿。征文应交组织征文的相关部门审核后上交,并在科研室登记备案。论文、案例、调查报告及征文都应由本人撰写,不得抄袭。如发现不实,且产生不良影响的 按学校规定给予处罚。

六、考评与奖励

教职工参与教科研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为激励教职工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并对科研成果的认可,特拟定我校促进教科研发展的奖励办法。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10

一、继续抓好组织建设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并形成四级教育科研体系:校长室——教科研组——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构筑了校长牵头、各领导分工明确、教师全员参与的组织网络和运行机制,使教科研工作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保障。

二、提高理论学习实效

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要抓教师的理论学习,引导教师树立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本阶段,教导处继续倡导教师开展理论学习,要求围绕申报的课题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并做好下载上传校园网的工作,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

三、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我们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研究资料等方面的指导,组织课题组负责人互相交流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并请有关专家指导。各课题组对已有的实验资料、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做出阶段性小结,促进课题研究向着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四、开展的主要活动

1、“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编写。“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二十多年前已成型,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但在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理论上先导,实践上缺少深度,大多数实验校浅尝辄止,观望等候,少数学校深入研究但创新不足。

统观国内目前影响较大的课改模式,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日臻完善,才会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愈发感到课堂上缺少可操作性的材料,缺少学生信息反馈的素材,有鉴于此,我们借鉴一些课改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的“学案”,赋予“引导自学”型课堂新的活力。“学案”的诞生突破了我们研究工作的瓶颈,为“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起到了强有力的保证。目前初步成型的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2、“自育自学”课题研究和因特尔未来教育的数学学科国家级课题成果集的成印。几年来,“自育自学”课题组成员在何炳章先生“自育自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践行“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阅读指导方略,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近期,我们将这些成果结集成印,一方面会有力推进我校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势必为我县的课改推进工作增添活力。

3、在我县课改工作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校“自育自学”课题被县教育局向全县推介,目前已有3所学校申请加入,多所学校前来观摩。课题领导组安排骨干成员前往肥西县新型工业园中心校和上派镇菁菁小学,就“自育自学”课题工作做专题报告,就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模式作详细解读,积极引领兄弟学校加入到“自育自学”实验中。本学期,四所学校联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区域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对我县的课改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

4、为学校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支撑。我们继续以“自育自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学案”编写为支撑点,以集体备课活动为平台,赋予我校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生机与活力。教导处成员分工负责相关学科,牵头联系开展活动。利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要求语、数学科各个年级,其它各个学科分别成型两份“学案”,将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

5、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我们利用和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结对合作的有利时机,借助名校的有利条件,尽可能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活动。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本期,我校外出参与活动的次数近20次。

6、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度研究“引导自学”课堂教学模式。上学期,陶健老师和屯溪路小学的张玉彪老师结对,通过每周一次不间断地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本学期,我们以他的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学案”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学校其它学科的“学案”编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使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深度推进。

7、英特尔项目课题研究工作在市级作经验介绍,两项课题研究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学校结合艺体“2+1”创建活动,成功开发了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上学期使用的校本教材计9种,下学期使用的9种校本教材正在开发中。

8、继续推进全校性重点课题《经典诵读写与学生行为习惯整合的研究》。在成功申报合肥市“经典诵读·写”特色学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省级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以课题为抓手,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评比,班级黑板报、展示台评比,校园诵读之星评比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9、结合课改工作以来取得的教科研成果,我们正在积极申报“依托市级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环境下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的国家级课题。

五、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不断完善教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本期,我们已把学校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挂在校园网上公示。在教育科研方面工作积极、效果好的教师将给予奖励,优先选派外出学习;在学期末的综合评价考核中给予教师不同级别的加分,此成绩还作为学校各种评选工作的重要依据,优先成为评优、评先、骨干教师等后选人。学校以此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大胆实践,争创佳绩。

目前,我们的教育教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创新。我们上派学区中心校全体师生将继续高举“教研兴校”的旗帜,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争创省级特色学校。

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定申请报告 篇11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分管教科研副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首席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先后出台了《南苑中学周前会学习制度 》、《南苑中学教师业务进修与外出学习制度》和《南苑中学师徒结对与考核制度》、《南苑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除了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外,还为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每个教师办公室、备课组都配备了办公电脑,并建立了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每个学科组、每位教师每一学年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外出到上海、杭州、余杭、义乌、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听课学习。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进修合格给予1000元的奖励。

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自课程实验改革以来,学校教务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

学校专门制订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新参加工作前三年)开公开课不少于2节,新进校教师第一年要开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开设示范课。教师(包括其他员工)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新教师每学期不少于45节),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40节,中层管理人员每学期不少于30节,校首席教师、年级首席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5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

为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利用西苑中学的资源优势,前两年我校还与西苑中学实行连锁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上,两校规定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公开课,两校教师互听互评;新教师汇报课,由两校的评委一起听课、打分、评课。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尽量争取到我校来进行。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的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举行,既使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

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进行;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的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青年教师占多数,这既是优势,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 “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 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对成长快、成绩优的新教师及其指导师予以奖励。

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重视科研理论学习。

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国际教育新理念》等师训教材。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2至3次专家讲座。仅第一学期就邀请了市教科所《东方教育研究》主任编辑洪飞来校作“案例研究辅导报告”,邀请了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璋作“教师要成为一名反思者”的专题讲座。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等。学校还获得了“金华市区千名科研型骨干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月”活动优秀组织奖。

2.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论坛。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论坛。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及外出培训教师开设讲座交流经验,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点评,如本学期邀请了金华教育学院书记吴惠青教授作点评。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又发挥其带动作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

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市级评选,上学期选送了68篇到市级参评。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科室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

学校提出要求: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每人必须参与研究课题,至少是课题组成员。目前,我校有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个(《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省级课题2个,其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合作的研究》课题分别荣获省、市一等奖,市级课题近10个,其中《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分别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社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等课题研究报告已送市教科所评审,如期结题。近两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近2百篇。

五、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 。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如胡艳、李琳、成雪春、徐映红、郭莉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徐映红老师在省社会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徐宝青老师在金华市自然科学教学技能大比武中荣获二等奖,在省级比赛中获三等奖。胡萍老师参加“艺校杯”中小学音美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市级二等奖,王胡莹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等等。仅第一学期,我校就有7人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3人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

由于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学校先后荣获了首批“我心中的浙江名校”、浙江省教育创新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金华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创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为我校造就一支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