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范文(通用15篇)
8月1日,县委书记陈建平在宝丰镇龙井村主持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样板点建设座谈会,与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围绕如何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共商、共谋、共计。县领导王宇星、杨明章、冯波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话题深入。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宝丰镇党委书记、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参加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和收获,并结合镇、村实际就如何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谈了各自想法和思路。陈建平不时插话,结合镇村干部发言,对“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作了政策宣讲、解读。在对活动意义、内容有初步了解后,与会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表示,要从人居环境改善、污水垃圾处理等身边和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来,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指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共同缔造作为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论依据充分、精神内涵深远、方法路径清晰,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参与着办,激发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表示,坚持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要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把群众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变我要干为一起干,变我和你为我们,让群众既当参与者,又当共享者。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户户走到为载体,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将清楚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要准确把握共同缔造的操作路径,摒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固有套路,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活动始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要办好一批试点,坚持小切口、低投入、高效益,通过“解剖麻雀”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让群众尽快看到“五共”实效。
9月2日,大垸镇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镇专班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赴红安、麻城两地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学习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并对会上下发的《大垸镇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细致解读,为全镇如何开展共同缔造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对共同缔造的认识,共同缔造是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要全面践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群众参与共谋共治共建共管共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会议强调,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进一步夯实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群众影响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美好家园。二是要坚持民生需求,群众点单,将群众作为工作主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切入点,“三上三下”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先打造示范村组,形成示范效益,进而全面推广,整村推进,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让“共同缔造”家喻户晓。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横幅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以生动宣传推动精准落实。
会后,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如何开展本村(社区)下阶段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试想一个人生活在蚊虫肆虐、垃圾成堆的地方,怎么会感到幸福呢?
对此,我有着深刻地感受。以前我们家刚搬到现在的小区时,周围没有什么生活设施,也没有什么绿化。到处破烂不堪,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遇到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小区旁的一条小河整天泛着黑色的泡沫,河面上漂浮着生活垃圾,河里的鱼儿早就死光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水河。到了夏天,老远一股怪味扑鼻而来,行人都要捏着鼻子或带着口罩匆匆而过。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环境整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作文治活动。我们小区周围的环境就像孙悟空用了法术一般,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街小巷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臭水河实行了河长制,没有人再推诿扯皮了。经过一年多精心地整治,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儿又回来了。岸边还种植了很多树木和花草,人们茶余饭后在河边散步、乘凉,甚至还有人在河边钓鱼呢。小区周围还盖起了超市、广场、商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生活方便极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既是时代所需,更是发展之要、民心所向。开展好共同缔造活动必须要以“五共”理念为根本遵循,践行“五共”理念,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基层实践中要围绕“谋”字做文章,聚焦“五共”的每一个环节抓实工作策划、组织、实践。
一、借需谋事。群众有需求,所谋之事才有结合点,有结合点才有共进动力。弥市镇广泛开展了“五访”“五查五看”“乡村振兴大家谈”等多种形式的走访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问需于民、借需谋事,找准群众需求与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将群众的需求清单不断转化为工作的任务清单,激发出干部群众一起干的强大源动力。
二、依事谋心。所办之事是民之所盼,能办好了自然凝聚了民心,民心齐才能行动一致。弥市镇始终坚持为民办事聚民心,积极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策划项目、谋划工作、擘画蓝图,依托群众期盼之事的落实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参与,切实推动“你和我”向“我们”的转变。
三、以心谋建。民心齐泰山移,有了人民群众对共同缔造目标的向往和认同,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捐资出力即是顺势之事。弥市镇大桥村就以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与回乡访亲的乡贤共话家乡发展,从改善村组的生产生活环境入手,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该村的外出能人就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捐款近200万元,在家的村民则投工投劳齐心协力挖沟渠、清堰塘、清垃圾、拆乱象,有效解决了“没钱做事、没人做事、无心做事”的难题。
四、共建谋管。群众自己参与了、投入了、用心了、用情了才会珍惜共同的劳动成果,共管也就水到渠成。弥市镇坚持以共同建设的参与感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村级“四议两公开”程序、“金豆工程”等方式平台,问计、问需、问效于民,全面提升群众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切实推动群众从“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向“主动动起来、干起来、管起来”转变,以精准谋带精准干、用精准干促共同管,携手缔造美好环境、共享幸福家园。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关键内容,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的有效方法。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要聚焦党建引领、深化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解决民生是第一要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以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小区绿化和道路环境为重点,着力改善小区内部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抓好“问题清单”,办好“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实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最在意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不断加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是关键保障。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群众的需要,要打造坚强有力的“一元核心”,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队伍,为破解民生领域的发展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志愿者队伍,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思想引领是关键,要强化干部政治担当,提升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主动担当作为。
发展经济是核心举措。当前面对的很多民生问题,实则可以归结于发展问题。要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推动民生领域的持续改善。要搭乘政策东风,站在发展机遇风口,用好用活集体资金,转变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特色,加快转型升级。把发展好集体经济作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这次契机。扎实改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发展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共享“共同缔造”成果。
群众满意是最终结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成效标杆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问题一起想、事业一起干的互融互通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资源向基层下沉,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责”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曾是个美丽的家园,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造成的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巨大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位也已到达警界线,母亲河被死亡威胁着,东西河坝也在枯竭,再这样浪费水,哈密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大家的眼泪了。
家乡的河坝曾是绿色的,春天河坝里的垂柳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地上的小草从泥土中窜出了脑袋,被冰雪扣押了一冬的小河打破了宁静,慢慢地在河水的冲击下,小河又哗啦啦地向前冲,河中的鱼儿也像往日般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再看看那杨柳的叶子,已成了形,挺立在河坝的中心。
而如今这里成了“垃圾场”,原本宽又清的水,在小河中奔腾着;现在却像“生病了”似的变的混浊了、平静了,最后“危在旦夕”变成了和污泥做伴的一滩黑水。它们身上原本全是鲜花水草,可如今,人类长年累月的仍垃圾、埋垃圾、烧垃圾,使它们变成了今天这幅垃圾景象。
东天山在新疆是远近驰名的,南方是没有雪的,而在我的家乡每逢冬日都可以看到晶莹的六方形结晶从空中缓缓落下,那皎洁的雪花仿佛大自然的文字,大地在咏唱这高昂的命运交响曲,歌词是奋斗,不屈的家乡风尚,雪是家乡的吟游诗人,用寂寥吟唱家乡漫漫的历史,吟游在天山之巅,那令人神往的雪松永远屹立着,雪松如同一位不朽的守望者,默默注视着家乡的日新月异。
可如今,野骆驼、黄羊、等动物被大量屠杀,水源被人为污染,漫山遍野的山林被大量砍伐,一块又一块的草场被污染,天山上的雪线在一点点的上升,今后的天山将会是人烟稀少,一望无边的沙漠,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山石,没有生命的山峰,这样的天山在哭泣,这样的天山在悲伤。
不要再去屠杀动物,让这里重现鸟语花香;不要再去砍伐树木,让这里永远苍翠;不要再污染水源,让这里清澈如昔;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让家乡哭泣,为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家乡更加美丽,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为美丽的、名副其实的瓜香绿洲。
维护地球村,为实现节能环保付出实际行动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从家庭、从学校扩大环保意识的范围。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近年来,新沟镇向阳社区践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积极构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进社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决策共谋,为乡村振兴领航。
积极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居民户)”四级模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引导群众共同协商事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百姓想要的”和“社区想做的”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民事民议,决策共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凡是社区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由群众商议,由群众决策,用群众智慧谋大事定大事。近年来,社区将道路、培训中心大楼、生态园林建设及老年人生活补贴等20多项议题,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说了算”,社区两委当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条村级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加之路面太窄,严重影响了三个居民小组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在向阳社区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这条建议,在场的村民代表纷纷响应。随即,群众出点子,社区“两委”班子跑现场、请专家、定方案,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表决。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条宽敞的新剅路呈现眼前,旧貌换新貌,村民喜笑颜开。
发展共建,为乡村振兴立基。
按照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理事会协助的思路,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该社区推行“门前三包”整治人居环境,号召居民民主动清扫、主动拆偏房、主动植树造林。发动群众筹工筹劳参与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公益性事业。发动乡贤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捐资助学,介绍务工,凝聚乡贤智慧,激活乡贤资源,带动群众增收。社区部分农户庭院杂草丛生、环境零乱,今年7月,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包户制度,5名党员带头拆除自家危旧空房,在他们的带领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进展顺利。群众主动拆除偏房18间,清理杂物10处,整理形成了一条沿院小道。
建设共管,为乡村振兴聚力。
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中来,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动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二是实施“三务”公示公开。通过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将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向群众公开,请群众监督。同时,成立财务监督小组,管理和监督村内公共资金使用、资金拨付、资金估算和资金结算;组建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履行施工技术员和工程监理的双重责任,负责技术评估和工程验收。三是是构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网络,责任到组、联系到户,包干到人,形成全覆盖、大联动的强大气场。四是成立民生代办、生活保障、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效果共评,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是强化组织评价。社区党支部将支委成员包保工作纳入支委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对党员、居民代表包户工作优秀的进行表扬宣传,评选为优秀党员和文明户,由议事会、新乡贤代表对工作进行点评打分,并对点评情况进行公示公开,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党员互评。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结合平时的工作表现和成效,党员之间互相评议、群众代表评议党员,评优罚劣、鞭策后进,确保民主评议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细化群众评价。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党支部组织村干部代表、新乡贤代表、理事会成员等积极介入婚丧嫁娶等活动,制止不良风气,弘扬时代新风。
成果共享,为乡村振兴提质。
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阳社区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1万平米文化广场,投资680万元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资800多万元用于道路、水利、通讯、医疗、环卫等民生建设。此外,还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培训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办事不出社区。社区所有的农民种地实行以工养农,并为居民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每月还可领到由社区集体发放的老年人生活补贴,社区居民小孩考上大学有奖励,社区群众过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推动该项活动更加广泛开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共同缔造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首先就需要问需于民,读懂弄透百姓的心声。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纷纷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直接与一线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心连心对话,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群众真实需求,力求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尽土,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人人有责。“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共同缔造重点在于“共同”二字,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单靠政府发力远远不够,更是需要引导群众参与、形成共识,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激发内在动力。如何发动群众从“置身事外”到“参与其中”,保持“党群同心”“干群一体”的良好态势,对于实现“共同缔造”至关重要。
党员干部对于“共同缔造”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老百姓而言,确是一个新概念,何为“共同缔造”,以及共同缔造何物,群众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通过亲和的方式进行全覆盖式宣传、步步引导群众理解“共同缔造”的内涵及核心要义,使其入脑入心,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譬如,构建“党建+”宣传引导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壁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群服务“连心桥”,释放党建“磁场效应”,结合党员“双报到”工作,在社区活动室、在镇级服务中心等阵地,于茶余饭后在“侃大山”中无形间将“共同缔造”观念根植于群众心中,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便于各项事业的多方发力、协同推进。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党委政府主动发力、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群众积极响应、主动支持配合,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譬如,社区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相关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人居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群众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主动自觉保护环境、维护设施,从而实现美丽环境人人享受、幸福生活天长地久的美好心愿。
伴随着“五共”模式的深入开展,雷家垱社区深刻领悟共同缔造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牵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两委”通过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将居民关心的“小区发展规划”“民生设施建设”“老旧问题”等事项列入其中,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通过建立微信群、入户走访、群众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建议。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意见78条,已协商解决问题11个。
环境改造完成后,如何维护管理是关键。社区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工作法,制订“门前三包”“环境共扫”等制度;鼓励居民针对社区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住房安全隐患等内容,共同商议拟订《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定期开展“烟头换鸡蛋”、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评比结果在全社区公示,让居民成为管理维护的主体,逐步改善人们生活习惯,把环境持续扮靓。
通过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历时5个月时间,辖区改造的二轻宿舍、教工宿舍、102号宿舍、104号宿舍、民政宿舍、运政宿舍、路灯宿舍、香料厂宿舍、康复医院宿舍、福利院宿舍、精医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雨污分流、下水管网疏挖、道路硬化、外墙粉刷、楼道窗户更换、“飞线”整治,新增晾衣杆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后期,社区还将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停车棚修建、引进“简易物业”管理等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绿色根植于心 务实重行拔头筹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赋能山水资本 融合发展添动力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__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__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村户人一体化 同心共享福无边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笔者认为,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向,切实增强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省城乡社区全面铺开取得实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湖北篇章”,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湖北方案”,也是全省党员干部落实党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
价值旨归:人民至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实践课,也是理论课。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在于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其一,“共同缔造”活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建设好城乡社区,就是缔造好人民群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所依托的家园。
其二,“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解民忧、暖民心,特别是守牢护好绿色生态的家底,做好规划引领,改善人居环境,缔造生态宜居家园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盼。
其三,“共同缔造”活动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发挥党建引领和统揽作用,实行“党建+乡建、村建(社建)、家建”一体推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共同体,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缔造美好幸福家园,正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
其四,“共同缔造”活动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共同缔造”活动顺应基层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缔造和谐人文家园,促进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其五,“共同缔造”活动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共同缔造”活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将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实践路向:践行“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实践路向在于坚持群众主体,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践行“五共”理念,核心在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群众主体,让“五共”理念内化于心。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宣传发动群众,讲清讲透活动意义和精神实质,让群众主动理解、掌握活动的核心要义,形成思想自觉。始终维护群众利益,让“五共”理念外化于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共同缔造”活动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让“五共”理念固化于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差异化、分众化,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注重总结经验,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规章制度。
践行“五共”理念,重心在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决策共谋重在察民情。围绕城乡社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谁来评”,充分尊重城乡社区居民意愿,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展共建重在聚民心。在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注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建设共管重在集民智。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一体化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法,强化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共管的自主性、自觉性。效果共评重在强民主。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健全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的全过程民主评价机制。成果共享重在惠民生。让人民群众通过入股、就业、创业、管理、参与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在共同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践行“五共”理念,要务在于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于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共同缔造”活动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在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强县工程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提升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彰显县城及乡村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着力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促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促进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三是着力在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促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着力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促进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促进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五是着力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环境污染已被人们忽视,随着人们肆意地乱砍乱伐,工厂日益地增多,往日新鲜的空气已荡然无存,臭氧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种的征兆表示着什么?它告诉我们,昔日生机勃勃的家乡已经在人类的破坏下成了回忆,原来清澈的小溪变成了臭水沟,蔚蓝的天空被乌烟染成了烟黄色,漫天飞舞的塑料袋赶走了小鸟,机器的隆隆声代替了鸟儿的歌鸣声。
从前,我无论走到哪里,空气总是那么的新鲜、纯净,阳光也十分地温暖,让人感到舒适。不知从何时起,它们变了,空气开始变得浑浊,让人感到呼吸不畅;阳光也没有以前的和煦,变得刺眼。环境遭到了人们的破坏,地球已经遍体鳞伤。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多少丘吞噬了万顷良田,多少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现在的家乡,街道上垃圾满地,臭味熏天;河道上,由于过多的化学的药物都排到了水里,鱼儿都浮上了水面;天空中,灰尘弥漫于苍穹上,让人睁不开眼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不环境保护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还没有尝到破坏环境的苦果,所有的物种已经灭绝,地球也将成为一颗死星,到那时候再悔悟可就晚了。在此之前,人类,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迹象,为了地球,更为了我们自己,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让那一时刻不会到来,让地球这棵生命之树常青。
人类过度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把一个健壮的地球折腾的体弱带病。水土流失,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耕地不断减少……这一切都是因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如果人们再执迷不悟,势必将自食恶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抚养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才。保护它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保护家乡的环境而奋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为深入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市执法局、市机关服务中心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举办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活动,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榆阳区环卫局、高新区环卫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本次通过宣读了垃圾分类倡议书、现场知识问答、趣味游戏和参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增强了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的宣传,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带头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坚信,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定会越干越出色,我们的生活环境定会越变越美好。
10月24日,咸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锋一行到崇阳县石城法庭和石城镇西庄村,调研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和人民法庭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情况。
在石城镇西庄村,李文锋详细听取了镇村负责同志关于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的介绍。作为全市共同缔造工作试点村,该村坚持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党员、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到石城法庭,李文锋实地察看了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法庭、文化装饰布设、“五小工程”等,详细了解法庭基础建设、案件办理、“庭室站点”运行以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就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工作与石城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和法庭干警进行深入交流。
李文锋指出,人民法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主动作为,也应该大有可为。
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民法庭参与共同缔造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乡村振兴、综合治理中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准确把握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的工作原则和“三个服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主动融入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职能,找准法庭工作切入点,积极用实际行动助力共同缔造,让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独特优势,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人民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消减在诉前。要积极参与“无讼村居”创建,积极主动为乡镇解纷力量提供专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支“纵向到村、横向到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三是要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创新服务举措,落实司法为民,克服把法庭作为单纯办案单位、单纯就案办案的狭隘观念,变“坐堂问案”为“上门送法”,灵活运用村湾夜话、“法治夜校”、上门走访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见法率”,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耳边,用法治理念滋润群众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