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要求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整理的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要求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有关文献期刊的格式怎么写 篇1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n and 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有关文献期刊的格式怎么写 篇2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heider, 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2]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n and 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有关文献期刊的格式怎么写 篇3

媒体融合的概念由美国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首次提出,认为电子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媒体隔离的传播模式,向新的融合模式发展[1]。2005年前后,这句话从蔡雫[2]引进中国,一度掀起了研究热潮。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我国目前的科技实力不符,值得深入研究积极推进。

(一)基于知识网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中国知国知网(comki)数据库,统计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情况。在进行高级搜索时,由于媒体融合和媒体融合在行业中存在长期通用的情况,有些学者以新媒体为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分别以科技期刊和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新媒体为主题进行搜索。为了解决相关研究的开始时间和获得更多数据,搜索时不设置开始时间,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由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更具代表性,期刊来源成为核心期刊,相继选择第三篇文化、教育、历史出版事业,这里出现的期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23出版事业的12种期刊。根据上述条件搜索,共获得321篇文献,删除重复统计、投稿指南等无效文献后,获得147篇文章,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简要理解中国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文献的年代和空间分布。

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其发展趋势。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可视为研究的开始阶段,分别有2篇、7篇、11篇文献。2015-2018年是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比2014年翻了一番,其中2015年26篇,2016年32篇,2017年38篇,2018年31篇。这一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一致。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元化、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媒体融合升级为国家战略。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研究可以说是借助力量进行的。但是,从整个文献的数量来看,年平均文献不足40篇,该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分析研究领域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可以得出该研究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搜索、文章发布等信息。据统计分析,147篇文献发表在11种出版事业类的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行量的前三位是《编辑学报》发行56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行45篇,《科技与出版》发行26篇。三种期刊发行文献的比例为86.39%。之后,《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分别发表了7篇、4篇、3篇、2篇,《编辑学刊》、《出版科学》、《现代出版》、《中国编辑》分别发表了1篇文献。发表期刊比较集中,期刊发表数呈两极分布特征。

(三)融合发展方兴未艾。

在文献研究主题方面,关键词可以体现领域研究的热点、发展方向。据统计,在593个关键词中,研究热点(见表1)主要集中在两微一端、编辑素养和人才培养、数字出版、传播模式、集群经营等方面。从文献研究内容来看,融合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成为共识,主要表现为(1)融合范围扩大。科技期刊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深入医学、药学、航空、建筑、力学、地学、农业、机械、海洋、气象、生物等各个领域。(2)融合深度不断加强。不同的科技期刊采用网络整合、微博、微信号公众信号、app客户端、优先出版、开放访问、oa出版、视频出版、h5制作等多种媒体出版和技术应用方式。(3)融合发展得到市场认可。一些科技期刊新媒体业务首次具有品牌效应,获得一定收入。

(一)整体整合过程缓慢。

尽管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但受现有体制、资金投入、技术手段、人才队伍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缓慢。一些科技期刊对媒体的整合持观望态度,存在重新开始轻运营的情况[3],虽然开设了两微一端,但流于形式,推送量少,内容单一,也有成为僵尸号码的情况。总的来说,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道路还很远。

(2)内容缺乏独特的风格。

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内容上仍存在原创性不高、同质化现象普遍等问题,在实践中未能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形成科技期刊的独特风格。例如,期刊网站的页面设计和模块设置相似,微通信公众平台和app简单地复制了纸媒体的内容,传输原件少,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新媒体和纸质期刊的重复建设也降低了新媒体对参加者的魅力。

(三)复合型编辑人才不足。

优秀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常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媒体融合缺乏前瞻性思维和长期规划能力,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等方面也缺乏专业培训。现有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媒体融合建设的需求,阻碍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步伐[4]。

(四)集群化发展程度有限。

我国科技期刊在集群集群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期刊集团、中国科学协会科学技术期刊集团、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期刊等,在数字出版、资源管理、品牌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与中国科技期刊总量和国际期刊相比,目前科技期刊集群化[5]、集约化[6]的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体性、互动性、及时性、灵活性不足,规模效益不明显。

(一)整合资源,发挥规模利益。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小而散的存在形式阻碍了一流期刊的崛起。应鼓励科技期刊合并重组,在政策、制度、资源方面,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帮助,推进和引导科技期刊合并的主办部门主导的集群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再分配,实施统一管理和运营,创造名刊,创造新刊,形成差异化定位,共同发展的期刊群体

(二)内容为王,全媒体融合运营。

期刊论文媒体要不断发挥深度阅读优势,始终强调内容为王,依托专业的学术平台和强大的作者团队,以高品质、权威的内容打造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官方网站应结合学科特色,创建知识创新、期刊宣传、在线投稿等重要平台,成为该学科、行业重要的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应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快速、灵活、互动传播优势,特别是投入人力物力运营微信平台,优化功能设置,为参加者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通过有趣的内容,结合文字、漫画、视频、音频的表现形式,实现学术内容的碎片化、浅读,提高期刊的关注度,为期刊构建新的媒体传播和经营平台。

(3)培养人才,促进团队变革。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编辑部要长期规划人才培养,组建新的编辑团队。培养现有青年编辑,成长为理解编辑、理解技术、理解专业、理解营销的全方位人才。例如,航空杂志社建议将科学普及期刊的编辑作为科学普及专家,培养能够写文章、能够编稿、能够开讲座、能够上电台、能够出现场景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初次取得成果[7]。同时,拓宽和优化人才引进渠道,从外部引进数字出版业务和新媒体人才,通过人才流通带来新思想新理念,推进新媒体业务改革。

(四)开发平台,自主数字出版。

我国许多科技期刊势头薄弱,数字出版业务以版权购买的形式被大型数据库公司垄断,内容优势丧失主导权。这种被动局面,小型科技期刊编辑部难以扭转,但对于有条件的科技期刊,其所属的大型学术出版机构和协会组织可以自主开发数字编辑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作为产品普及。通过建立数字出版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科技期刊可以掌握主导权,形成竞争优势,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对打破市场垄断、促进行业市场良性发展有很大影响。

(五)知识变化,多元可持续利益。

知识服务和知识收费成为新的出版业态,给科技期刊实现多样性利益带来了机会。科技期刊应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开创多种收益模式。(1)利用知识收费平台实现知识变化。例如,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和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国出版融合内容交易服务平台可以为科技期刊的知识支付提供专业服务。《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通过使用加入该平台的rays系统,在报纸内容中添加二维码,扫描收费可以看到独家论文说明和快速问答等服务[8]。(2)以两微一端为平台,利用广告发布、衍生产品(例如文创产品、定制产品)、深度服务(例如会议训练、特色旅游)等多种战略,构的媒体收益模式。例如博物杂志,微博粉丝已经达到千万人,交流活跃,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9]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单击链接,购买杂志、文创产品、定制信用卡,也可以参加特有的博物旅行项目。博物纸媒与微博、微信形成了互动共享、互动促进的融合发展局面。随着媒体融合战略的东风,我国科技期刊在新媒体领域势头强劲,有很多制约,但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期刊要把握时代机遇,开拓渠道,创新机制,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深度融合,在更优质的发展平台上迎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