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8篇)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都需要写学术论文,那么你知道学术论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写发表的学术论文格式(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学术论文标准格式 篇1

摘要:本文运用抽样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在理论上,分别采用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及Swale的语步-步骤模式分析了英文摘要的宏观与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语步当作英文摘要的必要部分,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把引言和结论语步当作必要部分。

关键词:体裁结构;语轮; 语步

1.引言

人们通常将“体裁”这一概念与文学和修辞学联系起来。但随着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扩大,“体裁”这一术语已进入语篇分析领域。“体裁”被认为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出现在特定的职业或学术社团范围的交际事件(Bhatia,1993:13-16)。因此,在建构语篇时,应充分了解其体裁特点并遵循这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以便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作为学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应短小精悍,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并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但针对摘要语篇的分析却比较有限。鉴于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抽样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方面的不同,旨在使读者了解较为规范的英文摘要的特征并在今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2.研究方法

2.1 语料收集

考虑到学术论文语篇结构的一致程度受到学科领域的限制(Gnutzmann & Oldenburg,1991),本文并没有选择多种学科的英文摘要,而是从语言学领域选择了相关材料。因为先前的学者对语言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非常有限,使之成为被忽略的领域。此外,作者对语言学领域的内容较为熟悉,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其语篇结构,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为进行此项研究,本文随机抽取了八十篇英文摘要,其中有 40篇由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撰写的发表在一些知名国际期刊的英文摘要,另外40篇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来源于中文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育》、《山东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等等。

2.2 研究步骤

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所写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因此,论文分析也紧紧围绕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运用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的模式来确定所研究语料所使用的语轮种类及数量。其次,用Swale的语轮-语步模式来具体分析其微观结构。仔细核实所讨论的英文摘要采用语轮和语步的数目,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最后,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体裁结构

3.1.1 宏观结构

根据研究结果,语料中英文摘要的宏观结构与广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结论-讨论模式有显著的偏差。研究表明,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只用一或两个语步,这两种情况各占一半;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会用两到四个语步,分别占到50%,40% 和 10%。为了对比不同作者在英文摘要中语步使用的差异,将语料中语步的使用进一步细化,字母I代表引言语步;M代表方法语步; R 代表结论语步;D代表讨论语步。那么IMR就代表了引言-方法-结论这一模式,以此类推。对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来说,引言和结论语步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步顺序上,通常也遵照引言-方法-结论-讨论这一顺序,只有10%的情况将方法和结论语步顺序颠倒。然而,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倾向于使用更加简便单一的语步,且只有引言语步是不可或缺的。

造成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的差异。就篇幅长短来看,英语本民族语言人的摘要大概在100到200词之间;而中国学者的摘要只用50到150词。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同作者会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摘要中的内容,导致四个语步并没有完全出现。二是母语的影响。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倾向于直接把源语言(在本文中为汉语)翻译成目标语(在本文中为英语)。因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直译必然导致体裁结构上的偏差。

3.1.2 微观结构

语步决定了语篇的宏观结构,而语步是由不同步骤构成的。不同语步的使用实现了不同的交际目的,也决定了语篇的微观结构。引言语步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的步骤主要包括概括主题、陈述目的、阐明中心议题、回顾相关概念、揭示研究本质以及解释研究重要性。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会用1或2个步骤,而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会用最多3个步骤。概括主题和陈述目的是最常用的步骤内容,体现了摘要需要重点突出,能使读者快速了解作者文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以判断是否阅读。与引言语步相比,方法语步的步骤构成非常简单,包括介绍分析方法、解释研究本质、描述研究设计以及描述语料。非英语本民族语言人仅用了介绍分析方法这一个步骤,且出现频率较低,只有10%。相形之下,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更加重视方法语步,有70%的文章包含这个部分。并且在方法语步的实现上使用了更多的步骤,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本质及研究设计等等。结论语步则是拥有最为简单的结构,仅由说明主要研究成果这一个步骤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本民族语言人将这一语步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出现频率为100%,而非本民族语言人却不太重视这一语步,使之出现频率较低,仅为40%。讨论语步在本研究英文摘要里出现频率很低,只有10%的英语本民族语言人运用了该语步,且只用了分析研究结果这一步骤进行实现。而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没有使用这一语步。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语本民族与非本民族语言人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的不同,揭示了语轮使用的频率及其实现语步的特点。本研究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接受研究成果,同时也会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Askehave,I. and Swales,J.M. Genre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A Problem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 (22):195-212.

[2] Barton,E.,Dickson,B.,& Kinloch,V. Discourse Research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Genre Analysis [J]. Word,1999,50 (3):375-386.

[3] Bhatia,V.K. 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 NY:Longman,1993.

[4] Bhatia,V.K. Genre-Mixing in Academic Introduction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 (3):181-195.

学术论文 篇2

作者署名

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这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着作权的标志。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或文末。

工作单位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及邮政编码。

在篇首页地脚标出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论着及研究方向等,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属于国家和省部级资助基金的项目也在此列出,并在圆括号内注名其项目编号。地脚之内容与正文之间用十字距横线隔开。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字。其前以“[摘要]”作为标识。

如何写学术论文 篇3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

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

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

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到“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

标题 篇4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

)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

3、标题的层次

一、……

(一)……

1、……

(1)……

①……

经济类学术论文 篇5

摘要: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命脉,现代经济体系运行是否稳健、有序、有效,对国家经济安全极为重要。本文以经济风险概况为出发点,对我国经济行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且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对现代经济经济风险问题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以期稳定经济经济,实现经济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经济经济;风险问题;解决对策;概况

作为一个双重转型国家,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领域改革也取得了良好了成就。但经济经济不稳定因素的长期存在也加大了其风险性。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相比其他国家的损失,我国在该场经济危机中损失不多,但这并表示我国经济体系较为稳定,事实证明,必须对我国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现代经济风险的概况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未来收益、资产等具有波动性。经济风险是指于企业、机构而言,任何有可能致使其出现财务损失的风险,是企业、机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其与经济市场波动性具有直接关联性。经济结构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在其自身影响以上。在具体经济交易活动中经济机构产生的风险,将严重威胁经济机构的生存现状。同时,如经济机构经营管理不到位也将产生极大的威胁,如产生系统风险,无法正常运行经济体系,甚至出现整个社会经济市场无序现象或产生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据具体标准可将经济风险进行多种类型的划分,如下:

(一)根据经济风险出现的根源划分,包含两类(静态、动态)经济风险。静态经济风险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不可抗力出现的风险,其与相应定律基本符合,预测具有准确性。动态经济风险是指因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风险,伴随时间推移动态经济风险产生的概率与影响作用也会随之改变,其预测难度较大。

(二)根据经济风险涵盖的范围划分,其包含两类(微观、宏观)经济风险。微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客观环境改变、决策误差或其它因素导致经济活动参与主体资产、信誉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宏观经济风险是指全部微观经济风险归总。

(三)根据经济机构类别划分,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风险。

二、现代经济经济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经济发展格局不协调与风险向银行集中。我国经济资产结构存在合理性较差的现象,具有较高间接融资比重,储蓄率与广义货币M2持续上升,进而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业。我国广义储蓄率较高及持续上升,如34.3%为1985年我国储蓄率,38%为1990年储蓄率;40.2%为2001年储蓄率,44.6%为2003年储蓄率。近年来,以我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达17.29万亿元,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适度增长的态势。在银行业发展中,其主要依靠大量储蓄存款吸收,与中长期贷款发放进行储蓄增长压力释放。通过大量数据显示,我国银行贷款中所占比例较高为企业融资,一般为80%以上,但股票与债券融资比例则较低。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过分依赖,将导致整个社会融资风险向银行体系过度集中。以长期发展而言,货币供给过度将对物价、资产价格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冲击,这对经济体系稳健运行不利,也将对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产生挤压作用。目前,我国经济体系以银行主导型为主,在整个经济资源中银行业所占比例超过90%,证券业发展滞后现象较为严重,保险业具有过小规模。在经济资源配置与经济风险分散中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该类经济发展格局,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无法满足,进而对经济体系稳定、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及呆账准备金不足2003年以后,我国经济机构不良贷款额、贷款比率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对此类指标的过度性强调,只会导致经济机构利用信贷投放扩大对不良贷款进行稀释或对有利贷款进行回收,实际上不良贷款存在的经济风险仍无法消除。目前,银行机构仍具有极大的呆账准备金缺口及具有较低的。资本充足率。近年来,在国有4家独资商业银行内,高于国际标准8%的资本充足率银行仅有中国建设银行。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仅为6.15%。由此可见,伴随贷款增长速度的提升,大部分银行业经济机构并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仍具有较大缺口,及较低的贷款损失承担能力。当银行资产扩张与资本金补充不符时,一定程度上必将造成其经营脆弱性。

三、现代经济经济风险问题解决对策

(一)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且对间接调控方式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与健全,调整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

第一,货币政策决策民主化的实现,增加透明度,对货币政策决策水平全面提升。对经济宏观调控科学性、有效性地提升,对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能力地提升,都能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且能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将货币、资本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中央银行将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该货币政策不仅能够对经济平稳发展起到支持作用,还能避免通货膨胀及进行经济风险的有效预防。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与引导市场利率中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应达到运用存款准备金、差别存款准备金及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组合的合理性,以此对数量调控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对中央银行运用价格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加以完善,在资源配置方面将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对货币信贷合理稳定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对利率杠杆进行灵活应用,以此调整总量平衡度。利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起到引导作用,且按照市场利率经济机构对其资产、负债价格利率调控体系进行准确确定。通过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行国际收支市场机制与管理体制建立,为贸易与投资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与改进银行窗口指导,要求必须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贯彻落实,对支农经济服务加以改进,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增加经济保障,调整信贷、产业结构,且对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提升。

(二)建立科学、高效防范风险与经济稳定机制

1、强化经济法制建设与实行依法行政。完善经济法制体系,对银行业、证券业等经济行业法律边界进行界定,对各个经济机构的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对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特性进行合理划分,及时补充、改进其相关法规,实现经济机构依法行政。

2、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建立与完善。经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合理性,确保经济评估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对整体经济运行状态与潜在风险及时把握,进行经济风险识别、评价与预警体系的合理化建设,且按照风险程度向市场及时提醒,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以此对经济风险的扩展范围进行有效控制。

3、经济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在实现经济一体化与经济稳定性不足的现状下,必须进行经济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的快速建立,以此对突发性事件产生加以有效控制。通过经济危机应急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对经济应急处理措施进行统一制定与实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经济经济发展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降低经济经济风险问题,推动整个经济行业的进步。必须重视风险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改革力度。这就要求各个经济行业充分了解自身发展情况的前提下,确立正确的经济风险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童锦治,吕雯。我国银行业实际税负水平对其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0(02)

[2☆☆]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经济研究。2010(11)

[3]张云燕,王芳,罗剑朝。农户正规信贷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陕西省渭南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13(02)

[4]刘祚祥,黄权国。信息生产能力、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市场的信贷配给基于修正的S-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

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篇6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标准学术论文 篇7

学者布雷斯(Blase)从学校微观政治学(micro-politicsofschool)的视角研究了存在于学校组织中人际互动的政治行为,包括权力的运用和存在的冲突。①组织政治的研究把静态组织理论重构以利益分化――权力多元――矛盾控制――人际融合为中轴的动态组织行为理论,开辟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学校组织日常运转机制分析的新视角。耶鲁大学教授伯顿R克拉克在《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的权力模式》一书提出“学术权力”的概念问题,在文中罗列了从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最基层(教授)到最上层(国家)之间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十种学术权力:个人统治(教授统治)、集团统治(教授统治)、行会权力、专业权力、魅力权威、董事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政府权力)、政治权力、高教系统的学术寡头权力。②其后,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把学术权力归纳为扎根于学科、院校和系统三大部分。③辛西亚哈代(Chnthin Hardy)以巴西大学为例,剖析了其组织结构的变化,他从该大学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大学结构与大学决策、大学结构与不同阶段特点适应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职能科层和矩阵结构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务于创新,前者有利于完善。④泰德(TedI.K.Youn)和帕特丽夏(PatriciaB.Murphy)在《高等教育组织研究》中从组织结构的起源、理论模式、组织文化、学术组织中的权力问题、组织结构中的决策机构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高等教育组织结构。⑤

这些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静态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大学的权力关系,把大学作为一个政治系统来分析,描述大学的权力模式。并且,这些研究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谈权力问题,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着墨较多,只是偶尔谈到基于个人利益的权力运行现象,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探寻高等院校中内部的组织运行问题,所以,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回答组织政治学所关心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状况。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制度改革也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但是,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体现大学根本使命的学术权力在结构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与提升,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术权力的内涵。分析总结学界对于学术权力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界定方式:第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主体既包括学者及学术组织,也包括行政人员及校内外行政组织。别敦荣就是从广义上界定学术权力,他认为“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⑥并且,可以根据权力作用方式,把学术权力划分为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第二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李承先则认为“学术权力是学术组织的权力”⑦,权力主体包括学术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认证机构。第三种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高校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秦惠民认为“构成学术权力基础的是专家的学术专长,其行使只能是基于行使人从其学科专业背景出发所形成和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⑧

学术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基础。宋伟认为“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承、储存、研究、创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大学组织的学术性是学术权力的本源,而学术管理则为大学学术权力存在的提供了现实基础。”⑨赵俊芳认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主要从“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认识。“学术权力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是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审视学术权力,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大学内部相关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程序、规则、方式的属性。学术权力的实质合法性,主要是指学术权力所尊奉的原则及其功能是否符合理性、正义、自然法的属性要求,是否符合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规律。”⑩

学术权力的重构与扩张。查永军认为“从学术研究内部场域入手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研究实力,是实现学术权力复位乃至张扬的重要途径。”{11}李光认为“要提升学术权力在我国高校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使其能与行政权力协调运作,必须内外并举。外部举措主要是由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来推动;内部举措主要是由高校从理念、制度和人员三方面进行设计,采取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调控监管的策略,建立自由的学术环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12}

学术权力的规制。学者们针对目前存在的学术、学霸、学阀等现象,认为学术权力的扩张需要有限度,并对其进行规制。赵春华认为“权力的这种非理性化倾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学术权力也莫能例外。要遏制权力的非理性化,必须以法律制度规制权力,以权力规制权力。”{13}

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研究视角一元化。国外学者对学术权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不同的学科之眼探视大学的学术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维度的特点。而我国开展学术权力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教育学和政治学,这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存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多维度探究学术权力问题。

研究方法简单化。我国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学术权力的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为主。由于缺少一手资料的支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边界狭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视了学术权力的复杂性与整体性,有关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问题的论述上,忽略了对大学学术权力总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关注。也由于对学术权力内涵的界定相对狭窄,学术权力的研究场域局限于大学内部,缺乏对于大学外部学术权力系统的研究与关注。同时,对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研究过于笼统,停留在宽泛的大学和高校范畴内,缺少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的学术权力细化研究。

研究起点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的理论性与思辨性欠缺。学界对学术权力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界说,但却忽视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的考察,缺乏对权力理论的溯源研究,致使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思辨性。学术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要深刻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有所了解,借鉴权力理论漫长的研究历程与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阐述权力的内涵基础上,才能科学地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夯实研究的逻辑起点,保证研究成果保持基本的学术水准。(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篇8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