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分析报告(通用6篇)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员工离职申请书调查,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激情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一是,依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是,依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可立马走人。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是,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还可依据第九十条的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2、所以,辞职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拒绝,当然,如果没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单位也会找你的麻烦,得不到补偿金不说,还会要你交违约金,不给你办离职手续,对你今后的就业会有麻烦。
3、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
4、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上述违法事项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请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足额支付拖欠的工资,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结清工作期间的工资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5、当然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到时即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走人。
6、通知书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由于本人的原因,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辞职,将于30天后离开单位,请单位做好接替工作,我会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请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特此通知
7、“通知”必须让单位签收,他不签就以挂号信或快递的方式送达,确保留下通知送达的证据。
1.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要求分析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能及时发现异常数据。敏感性来源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有非常清晰的理解,看到一个数据,能迅速想到各种关联,并迅速判断背后可能的原因。比如,有次我去找一位财务经理,她刚拿到新一期的合并报表初稿,翻完立马跟旁边的报表会计说:这两个数是要匹配的,去看下是不是汇总错了;还有这个,明显比上个月高出太多,再核对下。再比如说,看到当期毛利率降低,至少想到三个影响因素:成本增加、售价降低,高毛利产品卖少了。
那怎样的数据属于异常数据?很简单:
与预定目标对比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生大的波动;
关键指标(比率或KPI)不在正常范围;
2.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是要透过数据再深入去理清数据背后的业务原因,发现流程中可能的问题点。比如,毛利率下降,明细数据反映出来最大影响来自售价,那就要延伸看价格为什么下降?是因为到了季度末所以业务员大量冲业绩采用了降价销售?那么这个价格是否在控制范围?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定价策略?降价带来了多大的'销量增加?这个数据以后是否有参考意义?
再来看一个案例:A公司主营基建项目,给移动建基站,季度末做分析时发现,怎么利润那么高!赶紧呼唤业务,一问才知道,100个基站,已经建成了90个,项目经理完工进度上反馈的也是90个,理所当然地,财务就确认了90%的收入,这对吗?看起来很对,可事实上,100个基建,这90个不是在无人区就是在城市边沿,施工成本很低,剩下的10个全是城市中心商业区,施工周期最长,成本也最高。
还有一个案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析报告中反映,当期产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是什么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原料质量整体下降导致产出率降低;能源耗用对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原料收购总量对比上年下降,分摊的单位固定成本增加。在这三个因素中,哪项是需要经营分析会上需要重点注意并提出改善建议的?短期看显然只有能耗是企业可以改善的,因为原料在收购开始几乎就已成既定事实,想要改善也只有在来年下功夫。
所以说,业务分析首先需要财务的核算口径能真实反应业务,然后需要发现数据异常背后的业务逻辑,最后是要能分辨出什么是可控的,并作为重点跟进和改善。
3.分析方法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难点在于确定与谁比较,通常会选择这样一些维度:与目标对比,与同期对比、与行业平均或行业标杆对比、与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如果是集团企业,子公司间横向比较也很常用。那比较什么呢?通常是要选取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的关键KPI指标有关的数据,比如:单位产品成本、产品质量。
比率分析:最重要的是理解比率所对应的经济含义,以及指标健康的波动范围。
趋势分析:通常用作定性分析,通过变动的性质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如果您是第一次做一份分析报告,把这些点考虑到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当然,还离不开您对公司状态的了解。然后就是要整理成一份漂亮的PPT再加上阐述,这大概才是最难的环节。
我们首先从员工的离职原因分析:就心理而言有从众心理、求近心理、求奇心理等几十种;就方式而言有先离职再求职、先求职再离职、求职离职同步三种;就起因而言有压力、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等……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就必须从员工身上透露出的各种信息中条分缕析,做好降低离职率的工作。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的“不满意”进行主客观分析,尽量地为员工服务好。如员工普遍觉得上班路途远,就得从班车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克服克服”;又如发现员工间有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就不能“各打五十大板”或作为性格不合草率解决,否则这些矛盾就像***,一旦爆炸,损害的最终是公司。总之,对员工要像呵护自己的皮肤一样,这不是迁就而是服务艺术。虽然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但作为一个企业,应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一、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
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交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而现在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三、为员工做好生涯规划。
问一个员工5年以后干什么,恐怕连总经理都不知道,那要员工盲目地在公司工作怎会有信心。
四、企业要时时反省。
员工的离职或多或少地与公司有关系,但有多少企业会反省并采取相应措施呢恰恰相反,大多数企业往往把矛盾转向员工,要求更多、管理更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五、强化挽留程序。
作为一个员工,他比较关心的是公司对他的重视程度。一些员工的离职是因为一时冲动等原因造成的,企业如果对他们很重视,多做挽留工作,是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的。
六、不能一味地留才、更要育才。
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值得,考虑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自己的发展前途、价值感等,因此企业要让员工感到有学不完的内容、干不完的活、总有有奔头的职位在等着他。
七、企业要看得远一些。
一些单位有工作时招人,没活干时炒人。怎么要求员工同甘共苦员工自然也要讲究“实惠”,效益好了在企业里干,效益不好了就跳槽。作为企业,应审时度势,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把员工当成复兴的最大财富。即使要裁员,也要把困难讲清楚,一旦形势好转依然把他们招回来。
1、辞职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拒绝,当然,如果没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单位也会找你的麻烦,得不到补偿金不说,还会要你交违约金,不给你办离职手续,对你今后的就业会有麻烦。
2、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这不但合法合规,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单位批准可以立马走人,他找不着你的叉,一般单位在这些问题上都会出错的。
3、所以你的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都是合法的辞职理由。列举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按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现提出辞职。并请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4、当然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批准,到时即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走人。
5、通知书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由于本人的原因,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辞职,将于30天(3天)后离开单位,请单位做好接替工作,我会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请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调研报告
一、 总则
(一)适用范围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员工(月)年度离职率=(月)年度累计离职人数/(月)年度累计在岗人数*100%,其中,(月)年度在岗人数=(月)年初人数+(月)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二、 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100%=36.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xx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
从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从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总监级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总监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一个公司员工的离职率越高,就意味着该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重置成本越高(一些跨国公司为控制人力成本,又符合其薪资政策,故在某一阶段对年资高的员工采取批量解职,招聘同一岗位的新员工起薪就较低,此现象例外)。但现在的一些公司往往是企业要留的他偏走,公司要他走的他偏要留。公司想知道哪些人走以便有所准备,要离职的员工的“地下工作”偏隐蔽。除正常的员工流动外,企业要控制员工离职率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经理现在面临的问题。降低员工流动率靠传统的“管、堵、压、拖”等办法已不灵了。那么怎样有效地控制员工离职率呢?
我们首先从员工的离职原因分析:就心理而言有从众心理、求近心理、求奇心理、慈善心理等几十种;就方式而言有先离职再求职、先求职再离职、求职离职同步三种;就起因而言有压力、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等……那么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从员工的各种信息中掌握有效信息来做好降低离职率的工作。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的“不满意”进行主客观分析,尽量地为员工服务好。如员工普遍觉得上班路途远,就得从班车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克服克服”,员工的“觉悟”不可能很高的;又如发现员工间有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各打五十大板”或作为性格不合草率解决,否则员工间的矛盾就象一颗***一爆炸,损害的最终是公司。因此,对员工要象呵护自己的皮肤一样,这不是迁就而是服务艺术。
虽然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但作为一个企业,应尽量地做到如下几点:
一、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本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现在这种现象已很少了。同理,现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四、员工的离职或多或少地与公司有关系,但有多少企业会反省并采取相应措施呢?恰恰相反,企业把矛盾转向员工,要求更多、管理更严,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如上海有一家科研机构,引进了十几个研究生,在引进时与每人签定了合同,其中有一条款规定,服务期是五年,员工每提早一年解除合同要赔偿2万元。在试用期四个月(共六个月)时,企业提出要重签合同,主要是其中的赔偿金额从原来的2万提高为4万元。被引进的研究生们意见极大。可想而知,那些研究生“捆绑式”的“改嫁”迟早一天会“离婚”。企业怎么想不到根据工作年限为引进的人才设置一个“五年计划”乃至“十年计划”,以各种“收获”满足引进人才的期望值,并以此来引导引进人才安心工作呢?
五、挽留程序。作为一个员工在企业,他较关心的一个因素是公司对他的重视程度。但对员工的离职与招聘企业投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做不到“好聚好散”,导致双方都不愉快。其实一些员工的离职是因为冲动、简单思维等原因造成的,企业通过挽留工作,是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的。
六、离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生产要素的分离,其破坏力是很大的。降低离职率可以提高士气、生产力、企业形象等,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人才高消费、把人当成赚钱工具等,其出发点就不合情理,即使招聘得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七、不能一味地留才,更要育才。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值得,考虑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自己的发展前途、价值感等,因此企业要让员工有学不完的内容、有干不完的活、有奔头的职位在等他。
八、企业要看得远一些。一些单位有工作时招人,没活干时炒人。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怎么要求员工同甘共苦?怎么要求员工有凝聚力、向心力?员工也很讲究“实惠主义”,效益好了在企业里混,效益不好了,就跳槽,对企业一点没“感情”。作为企业,应审时度势,越是在困难时越要把员工当成复兴的最大财富。即使要裁员,也要把困难将清楚,一旦形式好转依然把他们招回来。
尊敬的领导:
新春伊始,面临就业与人才流动,又是一年一度的离职高峰期,我司截止 3月1日离职员工达13人之多(不含手续待办员工),离职率14%。离职员工中在职时间(服务年限)2-3个月的占33%,4-6个月的占17%,9-11个月的占50%。现分析如下:
一、离职原因:
1)、离职员工中23%因为薪资待遇福利方面提出辞呈,随着物价指数的不断攀高,宁波地区薪资待遇、福利在南北发展差距逐步拉小的情况下,已失去原来的高薪竞争优势,而在宁波整个行业薪资待遇水平下,我司薪资待遇优势也不明显,内部和外界导致现在从业者心态比较浮躁,考虑事情也比较现实。薪资福利待遇是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2)、23%因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不健全,与预期发展期望出现偏差而另谋发展。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管理理念从生产转向服务需要一个过渡,相关配套制度也需要摸索着建立和完善,因此出现制度政策朝令夕改、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需要行政规范的无章可循而领导口头处理等现象。使员工没有归属感、责任心,忠诚度普遍不高。
3)、另外23%离职员工多数是异地打工,一方面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比如:客户经理之前从事品牌电脑硬件设施代理销售,转做综合布线、智能弱电工程项目营销,短期内没业绩不适应,在异地(上海等地)、回归原行业另寻工作,或返乡(诸如籍贯安徽员工)现象。这一部分员工择业缺乏慎重考虑,或职场新人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
4)、另外23%原因呈现多样化,比如,身体不适、业绩不达标,在本职岗位上缺乏职业素养和评判标准,与上级领导无法建立一致性,工作衔接上缺少沟通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职场人要随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
二、改善措施与建议:
1)、精简人员,组织机构扁平化发展。公司成立评估诊断小组针对各职能部门、岗位分配进行评估,精简机构、繁冗岗位的设置,典型案例则是体验中心客服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兼职,消除了之前客服人员在没有客户来访情况下的闲置浪费,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更好的使讲解服务趋向商务营销。另外,精简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一些岗位职责合并之后一人多兼,适当把薪资提高。比如,员工反映岗位工作分配不尽合理,不难发现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半个人的`事”,也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2个人的事”。希望可以平衡一点,这样也能尽可能的留下一些本不愿意离开公司的人才。诸如一些保洁物业也可以外包形式操作,以减少劳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原因发现中高层在宏观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专业度欠缺,人岗匹配出现空档断层现象,安排工作不系统、不细节,导致用人/工作不饱和、超负荷。组织扁平化发展,本着“关键职能岗位设置满足它,可有可无不必要的设置与支出坚决砍掉”,一来减少中间层人资成本,二来高层领导更直观下面层级管理,而层级的增加会把优秀的人才束缚在森严的等级制度里面,培养不出伟大的将军。
2)、薪酬合理化,绩效结构化。针对薪资待遇这一块,公司应尽快建立适应自己发展情况、符合财政支付能力、社会基准水平和行情的薪酬体系,针对薪酬体系与标准参考要落实、确定,不含糊、不随意,更不因主管喜好而定论,让员工薪资制定有据可循。落实宽带薪酬,结合宁波市各行业每年工资水平参照表、最低工资标准等适当加薪以提高员工生活福利保障,尤其是公司工龄长的骨干核心员工。同时,用结构化薪酬的绩效来平衡员工收入与公司支出:提高高薪核心骨干的浮动工资所占薪酬比重,这样企业可以有效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调控员工的实际收入,在结构化、可调整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下达到高绩效、高收益。让员工工作业绩、绩效、年终福利奖金等有依据可循。
3)、行政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坚决杜绝制度流程“头脑风暴”、“朝令夕改”的现象,树立公司制度权威性。对此,通过员工(以中高层讨论提案为主、征求员工意见)民主参与、决议,集思广益完善《员工手册》,集合公司所有行政(固定资产、车辆管理、考勤休假)、人事(录用报到等)、财务报销、采购等制度流程,一本通吃,公文发布以供内部员工须知使用。用员工反馈的原话则是“在《劳动法》和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公司应该有明确的合理化的规章制度,应广泛征求部门中高层领导的相关意见,结合公司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出台规范化的制度,更应该让员工清楚自己应享有的待遇与应尽的责任”。流程与制度随着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适时修缮。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比较艰巨,我们*公司虽然有着工厂十几年的管理经验积淀,但是,作为服务型企业,于外界市场、于公司创建者、于任职员工,*公司是全新的,要建立员工归属感、忠诚度高、和谐高效的团队则是需要上下力量都要发动。首先,基于行政与人事角度上的考虑,在满足合理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构造精神乐园,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也必须有强力的精神支柱。当前迫于社会现实压力,“舍弃一切与君打天下”的革命精神渐进走远。企业很难,股东很难、职业管理者很难,但人的狭隘性决定员工不可能不私心为己,往往是基于物质基础满足后思考精神文化,要想让一群“蜗居、蚁居、天天挤公交”的打工者有家的感觉,“画饼充饥”行不通,必须有实实在的饼,即使“饼”不足够大,但要合理分配。或者有强大的能够实现的精神激励与斗志愿景。行政管理要从细节着手,“小恩小惠亦能收效最大化”,利用工作餐、空调、防暑福利费、生日蛋糕等实现小投资大收效,“加班不给钱,规定不调休,请假照常扣”一类的抱怨用人性化的角度理解,细节改善、感化员工,员工会“投李报桃”。借用韦尔奇《WINNING》里一句话:奖牌和公众的吹捧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没有钱这些东西的影响会逊色不少。
4)、把展示给员工的“平台”再清晰,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机会。我司员工普遍年轻。正值学习提高阶段,员工渴望工作能更加充实,也希望公司提供学习机会。但目前我们品牌营销业绩有待突破,无论是项目还是产品,员工自主开发挖掘客户能力有待提高的前提下,公司要加大足够支持力度与给予资源。没有项目做,工程服务中心一些员工就会闲置浪费,迟迟没有实践性、实质性的东西学到,势必造成人员流动。
“在对某件事情有争执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思考”。企业管理与用人亦是如此,通过同理心换位思考,不难发现优秀的组织往往有优秀的管理。以上是我近期对离职分析及员工意见合理化反馈收集的总结,也希望*总能倾听到基层员工最真实的想法。请领导收阅回执。
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