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察报告4篇

时间

地点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

内容 建设幸福家园 构建和谐社区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是洛社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党建工作领域,打造服务型、魅力型、特色型社区而设立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

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理念,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开拓进取、居民需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摸索和拓展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社区服务工作领域,提升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精心打造洛社镇社区服务的“示范点”和社区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提升“满意指数”,打造一流平台

走进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几个醒目的大凸现出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工作目标。该服务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贴心服务,打造社区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事务受理大厅,为社区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农民维权等服务,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服务制度,做到“受民之托,忠民之事”,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群众的需求,服务中心不断地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出了家政、就业指导等近20个便民利民项目,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去年以来已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5000多人次。近日,无锡市癌症俱乐部惠山分部洛社康复活动中心和养生保健指导中心又在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洛社康复活动中心是洛社镇癌症患者自发组成的群体抗癌组织,主要开展宣传防癌抗癌知识,传播抗癌理念和信息,实施康复综合治疗等活动,帮助癌症患者进行科学抗癌,群体抗癌和正规治癌。

在服务好社区群众的基础上,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以其优越的设施条件和直面社区群众的窗口效应,成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基地。去年以来,先后和镇教育文体服务站、镇妇联、团委、工会、文卫办等联合举办了依法行政专题讲座、消费维权服务培训、“和风吹绿运河岸”演讲比赛、创业妇女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各类活动25次,参与的群众达上万人,成为我镇政府部门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执政为民体现在基层,密切联系社区群众的“连心桥”。

激活“文化细胞”,繁荣群众文体

每逢星期六下午,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音乐活动室里丝竹绕梁,曲乐悠扬,社区曲艺爱好者正聚集在这里进行二胡、琵琶等民乐演奏。弹奏者轻拨琴弦,悠悠弦乐从指间流出,如泉水缓缓流淌,沁人心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陶醉,兴致盎然者还会上台吟唱一曲,一曲唱罢,叫好声不断。这是社区文化活动一个普通场景,也是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不遗余力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推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洛社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社区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文明与和谐氛围。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把健身房、图书阅览室、乐器室、创作室等向社区群众免费开放。清晨和傍晚,居民们纷纷来这里锻炼、健身;闲暇时间,这里成为老年人读书看报,挥毫泼墨的好地方;节假日,社区的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编演节目……。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成为了有21支特色团队的洛社群众艺术团的“大本营”,一批代表洛社镇最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作品、表演团队等从这里走出来,为洛社镇文化事业增光添彩。去年,洛社群众艺术团有5个节目参加无锡市群众文艺汇演,是参赛节目最多的乡镇,获得了“二金二银三铜”的好成绩,女声小合唱《与书同行》还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铜奖。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社区文化,做到“活动时时有,欢乐天天在”。今年以来,社区服务中心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好书进社区”学习活动、“文化洛社”论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文体活动。近日,为丰富社区外地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和镇教育文体服务站筹集资金3万多元,开展“送电影进工地”活动,将到各建筑工地为外地民工播放电影36场,服务新市民。

开辟“市民学校”,提高居民素质

社区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社区居民素质的高低。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从社区群众的需求出发,从提高群众的素质入手,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促进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社区服务中心在充分利用科普图书室、青少年活动基地、绿色网吧等科普教育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群众需求,相继举办了卫生救护培训、cad辅助设计培训、摄影培训班、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培训班等10期,培训学员达800人次。社区服务中心还注重以网络为平台,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在暑假期间,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社区绿色网吧指导前来上网的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习内容丰富的网上科技知识。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把社区教育的重点向青少年倾斜,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今年儿童节前夕,服务中心以讲座形式举办了“阅读丰富人生——专题讲座”活动, 正面引导青少年的阅读倾向,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8月份,与司法所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集中宣传日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律咨询和法律有奖问答,向中小学生发放了近500份《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资料。

暑假期间,社区服务中心和镇文体服务站合作开办了少儿围棋、乐器等培训班,培训学员40余名。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关心特殊家庭子女的成长,社区服务中心在暑期举办了“爱心辅导站”,邀请退休教师义务为6名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信心培养。参加辅导站学习的华洁玉在日记里写道:“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特别是老师的鼓励和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做一名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爱心辅导站”为培养孩子的信心、爱心和责任心加油鼓劲。

建立“爱心驿站”,帮扶弱势群体[/page]

建立“爱心驿站”,帮扶弱势群体

“今天领点大米和食用油,还拿了几支笔,给孩子学习用”运河社区低保户陈志云拿着在社区服务中心爱心超市挑选的免费生活用品请工作人员划卡登记,笑容洋溢在脸上。

陈志云的丈夫已病故,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由于自己的腿有残疾不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救济。去年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爱心超市以来,作为低保户的她每月可以按20元的标准,在这里领取自己急需的物品。“超市里的这些日常用品,对我们来说件件是雪中送炭啊”。谈起爱心超市,陈志云满怀感激之情。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点燃了象陈志云那样众多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在生活的寒冬里感到温暖与充实。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区公益服务新模式,利用各种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爱心超市”就是赠捐对象和困难群体搭建起的一个资源汇集、爱心凝聚的平台。社区服务中心把社区里的220多户低保户纳入到爱心超市受助名单,并把每星期五定为“爱心活动日”,免费向低保户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已发放各类物品约计70000元。今年4月,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牵线下,洛社女企业家协会等5家企业和团体出资4万元,认购了8个“爱心超市”的柜台,对爱心超市帮扶资金作了补充。此外,在洛社镇和谐社区节期间,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天马书画社书画“爱心拍卖”活动,通过书画义卖筹得爱心款5.8万元,全部用于帮扶社区里的困难群众。

为让困难群众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将爱心回馈社会,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爱心积分卡”活动,低保户通过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可以领取到更多的生活用品。 6月19日,服务中心组织10多名社区低保人员来到蒋巷参加清理花坛,修剪绿化的社会公益劳动。

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是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帮扶弱势群体和社区群众的另一项爱心举措。服务中心与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残联等密切配合,通过挖掘岗位潜力、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等将就业再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为社区群众解决就业难题。目前,已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达500人次,联合举办了四场劳务招聘会,进场单位有370家,提供就业岗位4500个,达成用工意向协议16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义工队伍”,共建和谐社区

“社区管理与服务只有让群众参与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文明与和谐”。对于社区建设,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葛亚明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积极组建起社区义工队伍,让社区群众当起了社区服务的“配角”。

社区服务中心以“自愿,奉献,友爱,互助”为原则,组建起200多人的社区义工队伍,参与交通协勤、治安巡逻、青少年成长服务、助残服务、帮困助弱等13项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义工不仅当好村坊邻居的“免费保姆”,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还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的关爱服务,参与“结对帮扶”、“手牵手”“关爱下一代”、“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活动,以亲人式的服务,把和谐的种子撒遍社区的每个角落。

在今年“创卫”期间,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了16名青少年义工组成青少年网吧义务督查队和网吧义务监察员一起到镇区各网吧和游戏机室进行巡查,并在洛社商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此外,义工队员分组对公园、百业广场、文化广场等地的乱张贴、乱丢垃圾的。

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

我考察的城市选择了北京,北京曾经是皇权城市,也是军绅政权的权力中心,更是人民共和国的权力中心。各个不同时代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人民共和国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历史变迁时期,给北京的艺术形态打上特殊的烙印,其艺术形态以及艺术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与权力构造也各显风貌。在这个城市空间里,不同空间各自割据,实施不同功能,消费空间、生活空间、权力空间、历史空间等并存不悖,即使这些空间相互间也发生功能交叠、纠缠不清的现象,但却最终构成今日北京在艺术生产方面的整体的表现与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会政治关系,也反映了时代的空间要求以及生产意志,而最终结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间的反空间性与反生产性,而这些应该是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群体的关注点。我的此次考察的目的通过去理解艺术家们的作品,从而解决这段课程的问题,贯穿联系大学几年学习的知识,就传统文化与当艺术这个课题实验上有新的发现。

这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故宫,潘家园等地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翻阅到的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及北宋时期的文人绘画(清明上河图),我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

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这些理念很接近我们工作室。

而在798,宋庄;及中艺博览会看到的现代艺术它的形式不仅再是架上的绘画,还有很多装置,影像等运用新的结构关系,新视点,集中概括社会问题的当代艺术已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现代艺术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一些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么简练夸张,要么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等等形式含蓄委婉的地表达所要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不同层次的关注,赋予作品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关注的新介入点,阐述自己的情感,观点及思想。

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大量的营养。我这次考察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 在《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看到不少作品都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

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的理念,其中杨诚的《山西晋祠难老泉》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

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

在北京考察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

寒假大学生实习考察报告

时间

地点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

内容建设幸福家园 构建和谐社区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是洛社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党建工作领域,打造服务型、魅力型、特色型社区而设立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

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理念,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开拓进取、居民需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摸索和拓展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社区服务工作领域,提升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精心打造洛社镇社区服务的“示范点”和社区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提升“满意指数”,打造一流平台

走进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几个醒目的大凸现出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工作目标。该服务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贴心服务,打造社区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事务受理大厅,为社区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农民维权等服务,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服务制度,做到“受民之托,忠民之事”,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群众的需求,服务中心不断地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出了家政、就业指导等近20个便民利民项目,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去年以来已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5000多人次。近日,无锡市癌症俱乐部惠山分部洛社康复活动中心和养生保健指导中心又在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洛社康复活动中心是洛社镇癌症患者自发组成的群体抗癌组织,主要开展宣传防癌抗癌知识,传播抗癌理念和信息,实施康复综合治疗等活动,帮助癌症患者进行科学抗癌,群体抗癌和正规治癌。

在服务好社区群众的基础上,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以其优越的设施条件和直面社区群众的窗口效应,成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基地。去年以来,先后和镇教育文体服务站、镇妇联、团委、工会、文卫办等联合举办了依法行政专题讲座、消费维权服务培训、“和风吹绿运河岸”演讲比赛、创业妇女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各类活动25次,参与的群众达上万人,成为我镇政府部门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执政为民体现在基层,密切联系社区群众的“连心桥”。

激活“文化细胞”,繁荣群众文体

每逢星期六下午,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音乐活动室里丝竹绕梁,曲乐悠扬,社区曲艺爱好者正聚集在这里进行二胡、琵琶等民乐演奏。弹奏者轻拨琴弦,悠悠弦乐从指间流出,如泉水缓缓流淌,沁人心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陶醉,兴致盎然者还会上台吟唱一曲,一曲唱罢,叫好声不断。这是社区文化活动一个普通场景,也是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不遗余力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推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洛社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社区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文明与和谐氛围。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把健身房、图书阅览室、乐器室、创作室等向社区群众免费开放。清晨和傍晚,居民们纷纷来这里锻炼、健身;闲暇时间,这里成为老年人读书看报,挥毫泼墨的好地方;节假日,社区的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编演节目……。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成为了有21支特色团队的洛社群众艺术团的“大本营”,一批代表洛社镇最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作品、表演团队等从这里走出来,为洛社镇文化事业增光添彩。去年,洛社群众艺术团有5个节目参加无锡市群众文艺汇演,是参赛节目最多的乡镇,获得了“二金二银三铜”的好成绩,女声小合唱《与书同行》还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铜奖。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社区文化,做到“活动时时有,欢乐天天在”。今年以来,社区服务中心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好书进社区”学习活动、“文化洛社”论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文体活动。近日,为丰富社区外地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和镇教育文体服务站筹集资金3万多元,开展“送电影进工地”活动,将到各建筑工地为外地民工播放电影36场,服务新市民。

开辟“市民学校”,提高居民素质

社区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社区居民素质的高低。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从社区群众的需求出发,从提高群众的素质入手,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促进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社区服务中心在充分利用科普图书室、青少年活动基地、绿色网吧等科普教育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群众需求,相继举办了卫生救护培训、cad辅助设计培训、摄影培训班、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培训班等10期,培训学员达800人次。社区服务中心还注重以网络为平台,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在暑假期间,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社区绿色网吧指导前来上网的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习内容丰富的网上科技知识。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把社区教育的重点向青少年倾斜,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今年儿童节前夕,服务中心以讲座形式举办了“阅读丰富人生——专题讲座”活动, 正面引导青少年的阅读倾向,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8月份,与司法所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集中宣传日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法律咨询和法律有奖问答,向中小学生发放了近500份《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资料。暑假期间,社区服务中心和镇文体服务站合作开办了少儿围棋、乐器等培训班,培训学员40余名。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关心特殊家庭子女的成长,社区服务中心在暑期举办了“爱心辅导站”,邀请退休教师义务为6名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信心培养。参加辅导站学习的华洁玉在日记里写道:“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特别是老师的鼓励和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做一名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爱心辅导站”为培养孩子的信心、爱心和责任心加油鼓劲。

建立“爱心驿站”,帮扶弱势群体

“今天领点大米和食用油,还拿了几支笔,给孩子学习用”运河社区低保户陈志云拿着在社区服务中心爱心超市挑选的免费生活用品请工作人员划卡登记,笑容洋溢在脸上。

陈志云的丈夫已病故,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由于自己的腿有残疾不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救济。去年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爱心超市以来,作为低保户的她每月可以按20元的标准,在这里领取自己急需的物品。“超市里的这些日常用品,对我们来说件件是雪中送炭啊”。谈起爱心超市,陈志云满怀感激之情。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点燃了象陈志云那样众多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在生活的寒冬里感到温暖与充实。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区公益服务新模式,利用各种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爱心超市”就是赠捐对象和困难群体搭建起的一个资源汇集、爱心凝聚的平台。社区服务中心把社区里的220多户低保户纳入到爱心超市受助名单,并把每星期五定为“爱心活动日”,免费向低保户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已发放各类物品约计70000元。今年4月,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牵线下,洛社女企业家协会等5家企业和团体出资4万元,认购了8个“爱心超市”的柜台,对爱心超市帮扶资金作了补充。此外,在洛社镇和谐社区节期间,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天马书画社书画“爱心拍卖”活动,通过书画义卖筹得爱心款5.8万元,全部用于帮扶社区里的困难群众。

为让困难群众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将爱心回馈社会,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爱心积分卡”活动,低保户通过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可以领取到更多的生活用品。 6月19日,服务中心组织10多名社区低保人员来到蒋巷参加清理花坛,修剪绿化的社会公益劳动。

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是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帮扶弱势群体和社区群众的另一项爱心举措。服务中心与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残联等密切配合,通过挖掘岗位潜力、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等将就业再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为社区群众解决就业难题。目前,已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达500人次,联合举办了四场劳务招聘会,进场单位有370家,提供就业岗位4500个,达成用工意向协议16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义工队伍”,共建和谐社区

“社区管理与服务只有让群众参与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文明与和谐”。对于社区建设,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葛亚明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积极组建起社区义工队伍,让社区群众当起了社区服务的“配角”。

社区服务中心以“自愿,奉献,友爱,互助”为原则,组建起200多人的社区义工队伍,参与交通协勤、治安巡逻、青少年成长服务、助残服务、帮困助弱等13项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义工不仅当好村坊邻居的“免费保姆”,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还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的关爱服务,参与“结对帮扶”、“手牵手”“关爱下一代”、“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活动,以亲人式的服务,把和谐的种子撒遍社区的每个角落。在今年“创卫”期间,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了16名青少年义工组成青少年网吧义务督查队和网吧义务监察员一起到镇区各网吧和游戏机室进行巡查,并在洛社商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此外,义工队员分组对公园、百业广场、文化广场等地的乱张贴、乱丢垃圾的

考察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