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024三篇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024(精选3篇)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024 篇1

一、研究背景

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后,一部分家长忧心忡忡,一部分家长喜笑眉梢。优的是怕孩子放纵,喜得是孩子的压力变小。双减政策落地,一定意义上,能够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成长,不提前剥削孩子的剩余价值,享受童年带给孩子的乐趣,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发展。

但是作为家长,忧心的是孩子在家不写作业,疯狂的玩耍会导致孩子放纵,肆无忌惮,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品读,孩子们现在不仅仅只需要学习课本知识,还有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等知识去渗透,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觉得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当下这一潮流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制定相应的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占用大把的时间做些机械的作业。

多年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一直占据着学生思想的主导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要求做什么,学生就配合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维,全是老师“要我做“。所以,课上课下学生判若两人,明知道不能这样做,却做了。由此看出

“要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思想的教育效果丧失了,学生课上明白了道理,生活中却不会明辨是非、分清好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必须改进有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思想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归根到底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无论教师怎么教,学生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而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参与活动,课堂要使学生通过参与,自我感悟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从而激发道德情感,升华道德行为。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道德意识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内化才能转变成自己的要求,学得好坏,跟他自己的内化紧密联系,外界强加给学生的,没有经过学生的内心体验、吸收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获得。“所以思想品德教育决不是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认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正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地寻找,获取知识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人才,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学领域崭新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喜欢,就更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自主地学习,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我们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研究“,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重点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作用关系等研究,探索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研究“实验是要“培养能够主动发展的人“。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结构和教

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我们认为:“发展是对人整个生命的成全,而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难于担当这样的使命。“其改革思路是: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进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变化。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数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和谐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结构的科学性。把传统的教师主讲变为学生的讨论、交流,让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兴趣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有重要价值。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和学习。丁肇中教授就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一个具体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个体。书记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创新,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当今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概念的界定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这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体验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如你对数学有兴趣,不仅对有关数学的书籍、各种教具、投影片有所关注,而且会对数学有所了解,津津乐道,并对参加数学活动感到愉快。

“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兴趣是自主学习前提,自主学习是激发兴趣的目的。

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智力,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力。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关键立足与学习兴趣的激发。

2、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整个课题研究的三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内容的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整个课题的最后结果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兴趣、精神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对当前我校小学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2、文献研究法

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

3、实践法

对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

5、系统论方法

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6、个案研究法

(1)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研究对象:本校五(3)班。

(3)研究步骤分三步:

第一步:前期准备和预备实验阶段。在此阶段,成立课题组,搜集研究资料,培训实验教师,聘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论指导,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进行正式实验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和研讨;第三步: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成立实验专题工作小组,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和组织管理。

2、加强学习、研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方面的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论。聘请专家讲学,围绕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开展研讨活动。

3、收集国内外有关课题资料,建立学校科研资料档案。

4、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能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个性得到发展。综合能力能力得到提高。

5、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气氛,定期学习,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

6、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子课题,总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活动保证每两周一次。适当减少课题负责人的事务性工作,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协调,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活动,共同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要想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形象、生动、有趣,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与学生生活较接近、学生关心的、希望了解的问题,使学习对自主学习有欲望。

2、发挥主体性的原则: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注重教学相长的原则: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使学习活动呈现出积极状态,使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就要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学习的小主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4、过程激励原则:“成功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在学习中有闪光点,有思维方式的与众不同,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等,都应该对其效果进行激励,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着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成立课题组,

拟定研究方案。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数学作业的“减负增效“发展性评价体系。

十一、课题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

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本组成员对课题的实施研究情况,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2、课题组成员:

十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启动后做到有计划、有检查,各项工作做到负责到人,落实到位。

2、建立课题研究人员的初级研究档案,实现科学的课题管理。

3、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汇报研究实践的情况,同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探讨改进和解决的方法,同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十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形成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研究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2、实践成果

(1)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促进了教师不断进步。

十四、参考文献

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为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各中小学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政策全面落地,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学习生活。

在我们学校,学校以老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会,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辅导等方面拟订出具体措施,扎实贯穿于常规教学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面对教育政策新要求,我们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制订了各项细化制度,在课堂中、作业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作为老师,我一定会把‘双减’政策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美术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3、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

4、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认真练习

5、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双减”落地,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减负”。家长表示,在学校里完成作业,又有老师可以教、可以问,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落实“双减”虽然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减的同时是在提质,回归到学校的责任就是育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024 篇2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学生,近年来又因车祸造成不少的孤儿和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学生,他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如学校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鸦鹊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将制约鸦鹊岭经济、社会、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小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寻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A、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是什么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呢? (一)学生方面原因:

1、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造成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照抄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通常学困生上课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二)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有的由于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生"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建立"学困生"档案,给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3、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儿童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7、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8、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9、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

10、开展'结对子'活动。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11、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12、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13、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六、研究方式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论文、论著,并请相关领导专家到校作理论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运用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转化。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案,明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形成针对的转化策略。

4、观察法: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查等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其特点进行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并寻求理论支撑,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价值,及时建立并完善对学困生成长及进步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研究的实验报告

2、课题《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研究的相关过程资料

3、课题《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研究的相关案例与反思

4、课题《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研究的相关教案

5、课题《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研究的相关论文

八、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及课外延伸跟踪指导。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及课题的经费筹措与管理

何锦华:负责课题研究的统一管理和指导。拟定课题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及开题的准备活动安排等工作。具体负责"学困生课堂表现成因分析"子课题研究。

何勇:负责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导。具体负责"学困生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子课题研究。

刘家琼:负责进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计划与总结,具体负责"学困生课外延伸跟踪指导"子课题研究。

陈志刚:负责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具体负责"针对学困生课堂表现的心理辅导"子课题研究。

梅林小学同意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各项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参考文献

[1]张军霞:《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参考》20xx年第9期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3]郑翔:《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再认识》,《数学教育通讯》20xx.(6)。

[4]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6]张红梅刘亚主编:《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天津教育出版社

[7]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2024 篇3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如徐向黎于20xx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琴伴奏集》。辛笛. 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xx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1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